小時候看電視,一到相聲節目,就迅速調換節目現在很喜歡,那究竟是相聲發生變化了還是我們變了?

Fny丶樂兮


都有,主要還是相聲變了。郭德綱團隊的相聲還是比較好聽的。[呲牙]


沉絲918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用一句老話感覺很貼切。老醋換新瓶。聽你這麼說感覺你還是很年輕。像我們小時候,像馮鞏牛群馬季這些主流相聲演員還是很有水平和實力的。相聲還是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的。來源於草根的相聲,創作素材還是有群眾基礎的。笑點笑料是經過市場檢驗的。

像你說的現象確確實實在相聲界發生過。就是事物發展都是波動曲折前進的。當相聲在世紀末走到了低谷。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

1、相聲演員青黃不接,人才培養斷層。優秀相聲演員很多是從小發掘,有的需要天賦的。更多時候成了傳幫帶的圈子文化。人才後期培養沒有跟上

2、小品的強勢崛起

小品生動形象,表現形式多樣。笑料更容易表現出來。所以越來越多受觀眾歡迎。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相聲市場。比如一些優秀的相聲演員轉行玩起了小品。比如範偉,鞏漢林,馮鞏

3、相聲越來越高大上,體制問題。讓一些相聲演員越來越脫離生活的作品,沒有生命力。本身相聲就是草根階層娛樂的方式。比如歌頌式的相聲,沒有真正的包袱可抖。說出來沒有多少笑點。時間久了,聽的人乏味就慢慢遠離相聲。

郭德綱等草根相聲演員的強勢崛起,帶動了相聲的復甦

隨著經濟發展,對文化娛樂的需求越來越旺,為相聲市場的火爆提高了基礎。

1、德雲社的火爆

應該說有實力的人在機會來的時候就會趁勢起來。首先相聲的笑點突出,群眾喜聞樂見。德雲社

2、做到了再就是媒體的推波助瀾,雖然喜歡聽相聲,在世紀末好作品泛善可陳。感覺郭德綱就是和誰網上互相掐,一下子讓很多人認識了郭德綱,認識了德雲社。從而對相聲有重燃熱情和希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帶活了相聲。


幸福生活需要奮鬥知足


首先相聲能讓人開心,而且不用睜眼看也可以,聽就好了,所以一部分人睡前會聽著相聲入眠,而且現在老郭的單口,和一些老段子都略有翻新,所以那一陣子相聲就又火起來了,然後年輕人一部分睡覺前聽,有些工作也可以邊聽相聲邊處理。再者相聲比較跟上時代,會出現一些哏(梗)。自然就傳開來了。比如:盤他,五環之歌,探清水河,和人飆車來著。。。等等。。加上主流對傳統文化的推崇,還有相聲人的努力,所以相聲就變成了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度也變高了。



酒兒侃娛樂


應該是我們變了。

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喜歡不同的東西很正常,幼時喜歡上山爬樹,下河摸魚,喜歡滾鐵環,喜歡玩彈珠;等你進入青年階段自然有新的愛好出現。成年了壓力也慢慢變大,幼時理解不到的東西漸漸明白了,相聲中的段子也能聽出個子醜寅卯,聽到妙處也會會心一笑。

究竟是我們長大了...





太行山下的小火車


相聲落寞的那些年,因為內容過於格式化,演員風格過於形式化,以至於沒有能夠抓住百姓的笑點,有些相聲有些過於雅緻,所以大家看的比較累,也看不明白,不能夠從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當中發現笑料,相比取而代之的是當時的小品,潘長江,馮鞏,趙麗蓉,趙本山等這些名家的表演風格,內容在當時給普通群眾的直觀感比較深刻!

2005年之後就看德雲社,以至於到現在幾乎壟斷了全世界所有的上演,上萬人的演出不用考慮一定是德雲社在做,為什麼?就是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德服人!!


鵲橋震


謝謝,我來回答。

你這種反應印象頗深,說明我們基本是同一時代的人。我們那個時代物質相對匱乏,文藝作品也不是很多,對於小孩來說,都喜歡一些兒童作品啊什麼的,,,,,,時間太久了,也記不住多少了,況且那個年代,城市農村差別很大,城市有閉路電視,頻道多,電視節目相對豐富,而農村只能用自制室外天線接收少數的一些頻道,節目少,電視臺除了新間聯播,連續劇,鋪天蓋地的廣告外,適合少兒觀看的節目少之又少,小孩都非常珍惜。而那時候的相聲都是比較傳統的,長衫子,逗哏,捧哏,一板一眼的在那兒耍嘴皮子,說的都是成人才理解的段子內容,小孩兒基本理解不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相聲本來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說學逗唱,諷刺社會現象,幽默人間百態,我們逐漸能夠理解了,能夠感受相聲語言的魅力了,因此慢慢的就又喜歡上了。現在的相聲仍然分為兩大門派,北派(郭德綱為代表)繼承了傳統的形式,講究語言的內在邏輯,包袱的精巧設計;南派(姜昆,大兵等)表演過程形體動作誇張,表情豐富,不單說,還要唱,極大的拓展了相聲的表現形式,各有所長,各有千秋。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是相聲界多出好作品,在現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欣賞到優秀的相聲作品,既可以緩解生活壓力,又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何樂而不為呢。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小程瑣事兒


都在變化,相聲也在不斷創新,而不是老一套,貼合生活,而且相聲演員的綜合素質也在提高,比如德雲社,岳雲鵬綜合搞笑,接地氣。張雲雷長著偶像藝人的臉,吸引著一眾年輕的觀眾,郭麒麟,燒餅,孟鶴堂等等很多有特點,受人喜歡的演員。喜歡的越多是一種無形的推廣,會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就形成良性循環。


微笑的人兒


首先來說過去的相聲是老段子老技巧,兩個人每一句都是設計好的,過去講究尊重傳統,此外表演者外形也沒有今天這樣潮流。還有今天的相聲被德雲社帶的蒸蒸日上,首先今天的相聲還是用老技巧但是內容都是貼合實際,和觀眾的互動也更強了,演員的現場應變能力也強了,不再完全按照劇本進行啦,所以今天的相聲更加受歡迎了。



娛樂曲藝


當然是你發生了變化,小時候可能因為聽不懂不感興趣,現在可能是因為對說相聲的人感興趣了才願意去了解去接觸。人的成長路上總會新接觸一些東西慢慢喜歡上,或者對以前喜歡的事情慢慢不感興趣。正常的嘛!同樣有“資深相聲愛好者”覺得現在的相聲不是玩意,以前的相聲多好多好。不過就是各人的選擇,有選擇向前看的,有選擇向後看的。

相聲演員也在選擇跟隨時代改變表演風格或者保持原來的表演方式,觀眾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接受的比如提出問題的你愛不釋手,不接受的比如有些回答問題的人給出的答案,(現在相聲一代不如一代)都正常,選擇不同而已!


追求soul


看過郭德綱和于謙,還有苗阜和王聲的相聲確實顛覆了我也以前對相聲的冷漠開始喜歡相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