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

oO飞儿Oo


品读历史的人永远不寂寞,欢迎关注【讲古场】

吕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就为后世的皇后们树立了一个太后专权的榜样。所以,中国女人自古以来就撑起了半边天。在《史记》里,有一篇《吕太后本纪》。可见,司马迁认为吕后在刘邦死后,虽无帝王之名,已有帝王之实。

吕后一生跟着刘邦吃了不少苦,若不是吕后天生性格刚毅,根本活不到刘邦建国。为了说明白吕后为什么要疯狂报复刘邦诸多宠姬,我们必须要了解吕后为刘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一、委身下嫁刘邦

吕后原名吕雉,单父县人,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吕后的父亲人称吕公,不知道为什么,吕公就得罪了当地的豪强,无法在单父立足了。于是举家搬迁到沛县,投奔了自己的好朋友,沛县的县令。沛县当地有头有脸的人一听说县令有贵客来投,纷纷前来祝贺。那当然不能空着手来祝贺呀,必须得随点份子钱。这县令属于一县之长,来祝贺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屋里就坐不下了。于是县令吩咐:随礼1000钱及以上的,到屋里喝酒;1000钱以下的在院子里喝酒。这时,就听到有人大喊:“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

吕公一听,什么?贺钱万?这刘季何许人也?怎么出手这么大方?就开始注意这个刘季了。

刘季是谁啊?没错,刘季就是后来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这个时候他就叫刘季,称帝之后改名刘邦。为了大家看的明白,后文统称刘邦。这刘邦喜欢开玩笑、说大话,他自称“贺钱万”,实际随了多少钱呢?呵呵,一个子没随。可这吕公是外来户,他可不知道刘邦的底细。一听这“贺钱万”,马上起身相迎,把刘邦让到贵宾席。刘邦也不客气,席间高谈阔论。这个吕公呢,还有一项技能——相面。他一看刘邦这面相,将来必然大富大贵,也不知道是真会呀,还是那句“贺钱万”起的作用。总之吕公很看重刘邦,就给刘邦使眼色,让刘邦晚点走。然后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吕公是非常重视吕后的婚事的,当初沛县县令求婚他都没答应。如今却答应嫁给了刘邦。

事后,吕公的老伴一打听,原来刘邦是这样的人啊,于是就埋怨吕公。这时吕公也很懊恼,估计当初也是喝高了,但说出的话不好反悔,就说了一句:“这种大事,你们女人不懂,别跟着瞎掺和!”



吕后就这样嫁给了刘邦,等吕后过门之后,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首先,刘邦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是个私生子,吕后过门就当妈了;其次,刘邦家里比较贫穷,吕后需要亲自耕种、除草,下地干农活。估计吕后是非常怨恨他老爸的,但事已至此,她又能如何?好在这个比自己大20来岁的老男人是一支潜力股。

二、刘邦落草、吕后坐牢

几年后,吕后生了一儿一女。一次,刘邦押送劳工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途中跑了很多人,刘邦继续赶往骊山也是死罪。于是他干脆释放了劳工,带着几个愿意跟着自己的人落草为寇了。刘邦是躲到深山老林里了,可吕后无处可逃啊,被官府投入了大牢。这牢狱里可不是人呆的地方,吕后在牢里遭了不少罪,甚至还被狱吏非礼了。好在刘邦有一个朋友名叫任敖得知此事后,把非礼吕后的狱吏胖揍了一顿,吕后才得以保全,但也肯定是受惊不小。

三、被囚两年,不得自由

刘邦起义后,四处征战。把吕后、刘太公留在了家里,安排人照顾。可是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只顾着自己享乐,没有及时派人迎接家属。不料,项羽突然袭击,刘邦大败逃跑,这时候才想起家人。可兵荒马乱的,刘邦只找到了儿女。刘太公和吕后都被项羽捕获。估计项羽也不会为难吕后,但毕竟是被软件起来了,生死未卜,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日子过一天都会让人发狂,可吕后却过了两年多,期间多少辛酸泪啊!



四、夫妻重聚,聚少离多

后来,刘邦项羽达成停战协议,以鸿沟为界,楚汉并立,于是吕后回到了刘邦身边。可她回来之后,发现一切都变了。刘邦的身边多了很多女人,个个年轻漂亮、能歌善舞。再看自己,年老色衰,而且历经了如此多的磨难,风华不再,荣宠不再。还好自己还有儿子,而且刘邦也还承认自己正妻的地位。于是,吕后生活的重心发生了转变。我得不到他的心,就要得到他的权利。为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盈将来能够顺利继位,在刘邦死后,自己和儿子能够掌控朝政。吕后开始诛杀对自己和儿子有威胁的大臣,她亲自操刀杀了韩信,强谏刘邦杀了彭越。而且还把妹妹嫁给了樊哙。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戚夫人居然跳出来要替儿子争夺太子之位!岂有此理!弄死她100回也不过瘾!

<strong>

戚夫人太年轻、太幼稚。刘邦也是老糊涂了,要么就不要换太子。如果想换就果断的换掉。可结果是几次想换,最后还没换成,刘邦就死了。可以说,

戚夫人及其儿子刘如意的悲剧,就是刘邦一手造成的。

<strong>

刘邦死后,吕后毫不留情。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把刘如意毒死。而且把所有受刘邦宠爱的女人都囚禁了起来。我们了解了吕后吃得苦、受的罪,就能够明白她为什么如此之狠了,都是被逼的,吕后不狠也就活不到这个时候了。可为什么吕后对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网开一面,允许她跟随儿子去封国生活呢?

<strong>

原因很简单,薄姬不受宠。薄姬本是个苦命的孩子,她是个私生女,父亲早死,母亲抚养她长大。虽然母亲是魏国宗室之女,但是秦国已经灭了六国,亡国的宗室也好不到哪去。后来天下大乱,魏国宗室后裔魏豹被立为魏王,薄姬被母亲送进了后宫。薄姬的母亲很聪明,自称相面先生说了,我姑娘能生天子。于是威豹就非常的喜欢薄姬,因为薄姬生天子,就意味着他能得天下。威豹就因为这句话而背叛了刘邦,先是中立,后又转投项羽。最后被刘邦打败,薄姬就进入刘邦的后宫织布。



有一天,刘邦偶然看到了薄姬,发现还挺好看,就不用织布了,等着伺候刘邦吧。可这一等就是一年多,刘邦早把她忘了。薄姬还有两个姐妹,此时很受刘邦宠爱。两个人私下里笑话薄姬被刘邦听到了,刘邦感觉薄姬很可怜就临幸了薄姬,结果薄姬就怀孕了,果然生了天子,未来的汉文帝刘恒。此后,就很少能见到刘邦了。因为不得宠,反而躲过了吕后的报复,人生啊!福祸难料!




品读历史的人永远不寂寞,欢迎关注【讲古场】


讲古场


为了更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诙谐语言来做说明。

吕雉:大家好,我是吕雉!

19岁那年,老头子做主把我嫁给了空有泗水亭长之名的老光棍儿刘邦,嫁给他的那会儿,刘季居然还有个未婚先育的私生子刘肥!

我没有抱怨刘季寻花问柳的风流韵事,也没有嫌弃刘季家徒四壁的破落,而是勤勤恳恳做着一个善良贤惠妻子的分内事情,后来老刘在芒砀山落草为寇,我冒着风险经常偷偷给他送饭。

不久,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刘季也被众人推举为沛公开始造反了,刚开始投奔项梁的那会儿,我们小两口日子过得还挺滋润,事业也逐渐有了起色,老公刘季还在楚怀王的授意下西进入秦。

天下的男人都没一个是好东西。刘季这个老不死的也不另外,他打进关中攻破咸阳收编了秦朝宫殿里的美媚,刘季开始以旺盛的荷尔蒙日理万姬。

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幸亏樊哙、张良及时出面,老刘才停止了荷尔蒙的疯狂排泄。

后来在巨鹿大败王离军团的项羽也赶忙冲入关中,一把火烧了秦朝宫殿,还扬言说要把老刘赶回泗水做老光棍儿,刘邦这个不是人的东西做老光棍儿不打紧,可苦了我儿刘盈了。

这时,还是张良站了出来,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充分发挥项伯“双面间谍”的作用,让项伯不断在项羽面前替沛公美言。

在经过一番周密灵活的部署后,沛公虎口逃生,被项王封到了鸟不拉屎的西蜀。

我本以为这辈子得在西蜀孤老终生了,没想到,后来齐地叛乱,项羽出兵镇压,刘季趁机还定三秦,并集结56万诸侯联军一举直捣项羽老巢彭城。

这老东西,占领彭城后色心不改,继续淫虐项王的女人,似乎把彭城当成了他的第二个温柔乡了。

也就在刘季躺在他的温柔乡里时,我的噩运就此开启了,项羽率领三万人马杀了个回马枪,老刘竟不顾我的死活落荒而逃。

从此,我开始了长达两年颠沛流离的人质生涯,项羽还几次差点把我给看了,幸亏老娘命大熬了过去。

后来我再度回到老刘身边,以为我们夫妻久别胜新婚,却发现挨千刀的老刘嫌弃我年老色衰,常常把一个叫戚夫人的小贱人带在身边,我无形中被刘季打入了冷宫,我虽心有怨愤,但始终顾全大局,没有跟这个戚夫人发生矛盾。


汉二年六月,我儿刘盈被立为太子,我也身着凤冠霞帔坐上了开国皇后的宝座,刘邦这老东西却说刘盈不像他为由意欲废太子。

事先声明!我跟审食其是没有私情的,当年我和刘老太公被扣作人质,还是他忙前忙后的。

刘邦说不像他只是觉得刘盈性格太懦弱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啊!不是戚夫人整天在老刘耳根子边打小报告,老刘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戚夫人,你这个小贱人,给我等着!

生气终究归生气,眼前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怎样让刘邦放弃立戚夫人的小杂种,死心塌地的立刘盈为太子呢?

关键时刻还是张良再次出马说只要请来商山四皓,搞定刘邦那都不是个事儿。

我依照张良的计谋请来了商山四皓,果然刘邦再也不提立戚夫人的小杂种刘如意做太子的事情了。

也就在我为儿子刘盈的皇位操碎心的时候,各大异性诸侯王虎视眈眈,刘邦不好出面,我就替老公出面杀韩信、看彭越,韩信被我用竹签捅成了马蜂窝,彭越被我用刀子碎成了人肉包子馅,俗话说最毒妇人心,最脏、最累、最龌龊、最恶毒的坏事都被我做了个绝。



我熬啊熬,从豆蔻年华熬成了老太婆,刘家里里外外都被我打点的井井有条,刘季这见色忘义的老流氓,却嫌我年老色衰把我晾在了一边,终日跟戚夫人鬼混。

这样就算了,但问题的关键是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个小贱人仗着刘邦的宠幸还敢跟我儿刘盈抢太子的位置。

好了,刘季这老流氓现在双腿一蹬归西了,刘盈也登上帝位,想到以前受过的委屈,我就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我一口气把高祖宠幸的妃嫔全部关押了起来,顺带着剃光了戚夫人的头发,看你个小妖精以后还敢不敢到处祸害人,然后,戚夫人被我发配去干杂役了,哈哈,真是大快人心,总算是报了当年的新仇旧恶。

这戚夫人要识相的话就给我好好反省反省,我也许会大发慈悲饶过她,但没想到,几天后,这该死的贱货竟然高唱什么:“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我当时一听她这番不知悔改的话,我就明白,这贱人胚子是无药可救了,于是,我狠狠心、跺跺脚把这个贱货拖出去砍掉四肢做成了“人彘”,瞬间感觉极度舒适。

料理完戚夫人这贱货后,我本来打算收拾薄姬这个“公共厕所”。


想当年,薄姬刚开始是魏王豹的女人时候,她跟魏王豹说什么她将来生的儿子要做皇帝,魏王豹头脑发热背叛刘邦,结果皇帝没做成,脑袋还搬了家。

这骚货被老刘收编后,没几天又不安分了,她逮到个机会再次跟刘季说她生的儿子要做皇帝。

刘季这个老流氓精虫上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人家颇有姿色就把人家按倒在床榻上下其手。

没多久,这“公共厕所”竟然生下皇子了,刘季随便看了下就取了个名字叫刘恒,自此以后,薄姬再也没有得到刘邦的召见和宠幸了。


说到这里还是放过她吧!毕竟这薄姬也是命苦之人,更何况她也不得刘邦的宠爱,既然薄姬提出要远离皇宫去代地就国,眼不见心不烦那就随她去吧!

该走的、该杀的、该折磨的都被我虐了个遍,我吕雉做人的宗旨很简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谁对我好我自然也记得别人,否则我一定要她双倍奉还!


历史侦查处


讲到吕后我们印象中可能会马上想到“狠毒的女人”。吕后这个女人确实非常狠毒,尤其对待自己的敌人绝对不会手软。吕后的政敌如韩信、彭越之流都被剁成了肉酱,吕后的情敌如戚夫人则被做成了人彘。吕后也没有放过刘邦的儿子们,吕后几乎把刘邦的儿子们一网打尽。在吕后的高压政策下,相关人员人人自危,任何人都有可能朝不保夕。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却躲过了一劫,而且还得以前往儿子的封国,成为王太后。为什么薄姬能躲过一劫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薄姬此人。

薄姬是吴郡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薄姬也具有南方女子的特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皮肤也非常好,估计说话也是嗲声嗲气。秦朝时,薄姬的老爸和魏国宗室的一个女子私通生下了薄姬。薄老爹死了以后,薄姬就跟着魏媪一直生活在魏国。秦末起义爆发以后,魏豹自立为魏王。这时候魏媪把薄姬献给了魏王,薄姬成了魏王豹最宠爱的妃子之一。

当时有一个叫做许负的女子非常善于相面,此人还被称为中国第一相面女人。许负见了薄姬以后,发现薄姬这个人的面相贵不可言。而且她看出来这个薄姬将来会生出一位天子。薄姬嫁给魏豹以后就成了魏豹的人,薄姬难免会把许负的话告诉魏豹。



当时楚汉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光刘邦和项羽,任何一位诸侯都可能成为下一位天子。当时魏王豹投靠了刘邦,和刘邦一起攻打项羽。但是魏王豹对刘邦无理的态度非常不满,加上他听说许负这个有名的相面师断定自己的老婆会生下天子,所以他决定背叛刘邦,自己创业。跟着刘邦混自己以后最多混个诸侯王,只有自己创业自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天子。

不过魏王豹太单纯,还是太年轻,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婆会生天子,他单纯的认为自己的老婆只会给自己生儿子。他忘了问许负,薄姬和谁生天子。

于是魏王豹怀着做皇帝的美梦,和项羽联合起来成为反刘的一员大将。刘邦对魏豹的背叛非常恼怒。他恼怒不光因为魏豹背叛了自己,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魏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是他东出的重要通道。所以刘邦派了最精锐的韩信军团攻打魏王豹。这个魏王豹岂是韩信和曹参的对手,上阵没有几个回合就被韩信挑落马下。魏王豹被俘虏了,他的生天子的老婆薄姬也成了刘邦俘虏。



薄姬被俘以后,被送到宫中的织衣房当织工。有一次刘邦闲来无事、心血来潮,到织衣房里晃了晃。没有想到这一晃,却发现了相貌出众的薄姬。色心大起的刘邦把薄姬召入后宫,供自己享乐。可能由于刘邦太忙,也可能由于刘邦见过的美女太多。总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邦从来没有召幸过薄姬。薄姬成为宫中的一个寂寞的失落者。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薄姬可能会一辈子默默无闻,然后默默地死去。

不过她年轻时候的闺蜜改变了她悲惨的命运。薄姬年轻的时候,有两个非常要好的闺蜜,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她们当年曾经立下过一个誓言:先富贵的那个人,千万别忘了其他两个。这句话其实和当年陈胜那句“苟富贵勿相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人家三个小姑娘做到了,陈胜那个大老爷们没有做到。



没过多久,管夫人和赵子儿就得到刘邦的宠幸。汉王四年的时候,刘邦召幸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位美女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她们在服侍刘邦时候,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把当年的誓言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到他们的故事之后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几个女孩子竟然如此讲义气。这两个美女又把薄姬的悲惨往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对这个可怜的薄姬充满了同情之心,于是刘邦决定召幸这个不幸的女人。

薄姬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有可能也是她唯一的机会,她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实现这华丽的逆转。于是薄姬告诉刘邦,昨天梦到有条龙趴在自己身上。不得不说,薄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首先他懂得包装自己,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最好的自己。其次他懂得抓住帝王的心理。她有没有梦到龙趴在她身上,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薄姬有意识的利用这个梦实现自己的目的。很明显刘邦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

可能由于刘邦身边的美女太多了,薄姬太不出众了。刘邦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临幸过薄姬。不知道是大汉王朝幸运,还是薄姬幸运,那天晚上薄姬竟然怀孕了。



十个月之后薄姬生下了属于自己的孩子,更幸运的是这个孩子是个儿子。这便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取名为刘恒。有了儿子将来会被封王,就算以后皇帝不再临幸自己,有了这个儿子,以后也就有了保证。刘恒也在八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这个代王地处偏远而且国家非常贫穷,在众多皇子中刘恒所封的代国综合起来应该是最差的。正是这种差反而成为刘恒的后福,在吕后疯狂屠杀皇子的时候,也没有对这个同样受冷落的皇子痛下杀手。

和戚夫人与刘如意不同,薄姬和刘恒非常低调。他们低调的连刘邦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和老婆。当然吕后更不会注意到这个同样不受待见的薄姬,也不会注意到这个不受待见的刘恒。当戚夫人和吕后进入战争阶段的时候,薄姬始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一切。由于薄姬明哲保身的策略,吕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薄姬当成敌人。刘邦去世以后,所有刘邦宠爱的妃子,所有和戚夫人关系不错的妃子,都被吕后关在了宫中,成为吕后残害的对象。这时候吕后突然想到还有一个低调到尘埃中薄姬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命运。于是吕后放过了薄姬,让薄姬跟着自己的儿子到了代国,成为代国的王太后。薄姬离开了长安,也就离开了权力争斗的核心。



薄姬能够躲过吕后的迫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薄姬非常聪明。如果论权谋和手段,薄姬比不过吕后。如果论聪明的话,薄姬一点都不比吕后差。薄姬更是比戚夫人聪明得多。薄姬第一个聪明之处在于她非常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薄姬先是拉拢了管夫人和赵子儿,就等于给自己买了三保险。结果正是由于薄姬为自己买了三保险所以她才能得到刘邦的召幸,否则薄姬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其次薄姬善于抓住男人的心理,尤其是帝王的心理。薄姬先是魏豹的妻子,按道理说在刘邦的众多夫人中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她利用难得的机会,成功引起了刘邦的注意。薄姬一句梦到龙趴在自己身上,成功吸引了刘邦。正是因为这个梦,所以刘邦决定圆薄姬的梦。第三薄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薄姬知道自己论恩情比不上吕后,论感情比不上戚夫人,自己只有一夜情。和她们争斗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所以薄姬刻意远离所有争端。无论在戚夫人眼中,还是在吕后眼中,薄姬都是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人,都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薄姬非常不受宠,对吕后没有任何威胁,吕后同情薄姬。刘邦临幸薄姬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临幸过她。如果不是薄姬生下了刘恒,估计刘邦都不会记得自己曾经临幸过这个女人。相比较于吕后,薄姬更加受到冷落,薄姬的处境比吕后还要凄惨。吕后知道刘邦是个好色之徒,她也知道备受冷落的痛苦。在这方面,她完全能够理解薄姬。正是由于,他们都受到刘邦的冷落,所以吕后对薄姬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吕后才会同情这个不幸的女人。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她才不会威胁到吕后和刘盈。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在吕后看来,这个不幸的女人既不是自己的政敌,也不是自己的情敌。吕后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残暴,吕后只对自己的政敌和情敌残暴。既然薄姬什么都不是,她放过薄姬也在情理之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刘邦不冷落薄姬,薄姬有可能会引起吕后的记恨,那么薄姬和刘恒的命运将会非常堪忧。刘邦冷略薄姬,她和刘恒最终却因此躲过了一劫。


依稀说史


吕后算不上厚待薄姬,只是薄姬不“达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邦的后宫阵容:

1、明媒正娶吕后

2、乡间情人曹夫人

3、红颜知己戚夫人

4、一夜情赵姬

5、亲信家属石美人

6、魏王三美:赵子儿、管夫人、薄姬



对于后宫的女人们,刘邦死后吕雉主要的报复对象有两类,一、受刘邦宠爱,让她吃过醋的。二、有儿子,并且会对她造成威胁的。

这几位中,戚夫人必须第一个让吕雉不痛快,刘邦对她的宠爱不仅让吕雉打翻了醋坛子,在夺嫡时仅凭借吹耳边风就差点让刘邦废了太子刘盈,幸好吕雉棋高一招请出商山四皓,不然天下就是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的。所以吕雉整她最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曹夫人,刘邦未发迹前的乡间老情人,还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两人生就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但是一直没纳过门,后来当了皇帝,需要顾及天子颜面,更没给什么名分,史书上对她的记载更寥寥数笔。她对于吕后而言,本人没名分,儿子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至于最后结局,无迹可考,估计吕后不会太为难这个乡间村妇。

赵姬是驸马张敖将自己的侍妾送老丈人刘邦暖被窝的,本是侍奉一晚,但是没有到意外怀孕。后因赵国丞相叛乱,赵姬被牵连,生下刘长后就自杀身亡了,儿子刘长是吕后一手养大的,而且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

石美人是刘邦手下石奋的姐姐,石奋跟随刘邦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刘邦很看好这个年轻穷小伙子,就纳了她姐姐做美人。收石美人入宫,刘邦更多是出于对属下的安抚,只要她安分守己吕后应该不会为难。关于她的结局,史书也没什么记载,但是她弟弟石奋一家几代都在朝中做大官,石美人应该也得到了善终。

魏王三美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被刘邦从魏王豹那里掠到自己后宫,又因管夫人和赵子儿美貌而颇为宠幸。侍奉过魏王豹的女人还能再博刘邦欢心,就凭这点,作为女人的吕雉绝对嫉妒得牙根痒痒。所以,刘邦去世后。吕雉把她们囚禁在宫里。

最后说说薄姬,虽然她同是被刘邦从魏王那里抢过来的女人,但境遇远不如管夫人和赵子儿。刘邦自从把她召入后宫就一直没宠幸过她,幸亏遇到了两个好姐妹,她和管夫人以及赵子儿姐妹三人关系很好,曾相约“富贵不相忘”。管、赵二人收受到宠幸后不忘姐妹,将她们的誓言讲给刘邦听,刘邦为她们之间的感情动容这才临幸了一次薄姬,但是薄姬没能通过这次机会抓住帝王心,甚至连个印象都没留下,刘邦此后再也没来过。对于这样的情敌,吕后最为放心,因为她自己也尝过不被丈夫放在心上的滋味。

薄姬在刘邦那里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尽管她幸运的生下了汉文帝刘恒,然而刘邦并没有因此宠幸和加封她。所以刘邦不但不宠幸她,也不喜欢她的儿子,她连母凭子贵的机会都没有。吕后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她不但观察后宫各嫔妃更时刻注意她们的儿子,如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吕后杀他连汉惠帝刘盈都防不胜防。因此像薄姬这种情况,在她眼里不足为患。

薄姬家世薄,在吕后去世以后,刘氏宗亲联合大臣里应外合清除了吕氏党羽,最后推选刘恒做皇帝。而刘恒能当上皇帝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母薄姬家世薄,不会造成外戚专权!

同时允许薄姬随儿子刘恒代王一起到封地,也是出于吕后的政治需要。刘邦死后后宫已经被她大清洗,尤其是对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报复实在太残忍,会引起天下非议,放走薄姬可以缓和一下宗室和大臣的不满。

所以,刘邦死后吕后报复后宫,唯独薄姬能够保全。这并非她真的幸运,而是作为女人,她没有让吕后吃醋,出于政治,她对吕后没有威胁。


历史饭


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簿姬?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性格决定命运,簿姬不显山露水,低调沉稳且不喜欢争风吃醋的性格十分讨吕雉喜欢。

吕雉是刘邦还在沛县做小混混的时候刘邦明媒正娶的,在古时候就是正统的身份地位,这个地位一般是不容易撼动的。

而簿姬是刘邦攻打魏王魏豹的时候从魏豹身边夺过来的,刘邦就让薄姬侍寝了一次就怀了四王子刘恒了。也就这一次刘邦就不再亲近簿姬了,而簿姬呢也不恼怒,始终安分守己规规矩矩的做自己妃子份内的事。从来不会像戚姬那样跟吕雉争风吃醋,一切事情都是逆来顺受。

电视剧《大风歌》还有一个桥段是簿姬给众王子缝吊坠,给樊哙这些大臣缝衣服,表现出来的是知足感恩,节俭的品格。所以就连吕雉都很赞赏簿姬,夸她是个谦让贤良的人,自然会厚待簿姬了。

其二,最重要的一点,簿姬根本没有和吕雉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皇帝储君的念头。

有一次刘邦带众王子到野外狩猎,吃饭的时候有一只烤鸡,众王子三下五除二就把烤鸡抢完了,只剩下一只鸡屁股给四王子刘恒。刘恒回去跟母亲诉苦,簿姬就说,这鸡屁股是后福。不争不抢才是后福!所以簿姬表现出来的都是大度忍让,对吕雉也是百依百顺,不会对吕雉儿子刘盈以后的帝位产生威胁,自然吕雉不会加害簿姬了。



其三,吕雉是明大理的人,代国地处边疆,与匈奴接壤,作为汉朝门户重地,自然不希望代国动乱让匈奴趁虚而入。所以就不会对刘恒的母亲簿姬动手了。

吕雉是见识过匈奴骑兵威力的人,代国作为四王子刘恒的封地是汉朝的门户,如果代国出问题,匈奴长驱直入直接威胁长安安危。而刘恒把代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匈奴不敢越边。自然作为大汉朝的实际掌舵人吕雉不会希望代国出事,让刘恒替自己挡住匈奴人的进犯。所以厚待刘恒的母亲簿姬也是厚待自己!



总结,吕雉厚待簿姬的原因有三;一是簿姬性情温顺不与吕雉争风吃醋跟刘邦邀宠。二是簿姬没有为自己儿子跟吕雉争夺汉朝储君的念头与行动。三是刘恒的封国代国地处边疆与匈奴接壤,要为大汉朝挡住匈奴,所以作为大汉朝实际掌舵者的吕雉善待刘恒的母亲簿姬也就是善待自己。


竹林论风月


薄姬在历史上可能不是那么的有名,但是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而且薄姬此人也非常聪明和幸运,通过了解她经历,就能知道她为何会躲过吕后的迫害了。

薄姬本来就是一个苦命的人,她是私生女,但是长得很漂亮,所以男人们自然都很喜欢,他的第一个男人是魏豹。这个魏豹是秦末时期,一个诸侯王,本来是跟着刘邦混日子的,结果有个算命的说薄姬会生下天子,这个魏豹就心动了,公然反叛刘邦,跟着项羽干。后来魏豹被韩信打败了,薄姬成了刘邦的女人。

不过薄姬虽然长得好看,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低调到进宫好多年了,刘邦都没有宠幸过她。这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在后宫的女人,不是什么好事。后来刘邦终于宠幸了薄姬,就是这一次,她怀孕了,生下了皇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你以为生下了皇子,她的命运就能改变?其实并没有。当时的薄姬虽然生下了刘恒,但是两个人实在是太低调了,薄姬几乎不参与后宫的争斗,而且刘邦也不喜欢她,刘恒就更惨了,他的封地在众兄弟里是最差的,可想而知母子俩是多不受待见。

后来,吕后与戚夫人争宠,薄姬也是冷眼旁观,不参与,也不表态,直到刘邦去世,吕后独掌大权。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所有与她对着干的人几乎都被整了,戚夫人甚至还遭受酷刑,而且就连刘邦的儿子吕后也不放过。

但是,吕后还是放过了薄姬母子,并且让薄姬去了儿子的封地。原因很简单,第一,吕后也是女人,她知道薄姬身世悲惨,况且这个女人很低调,也没有威胁,又何必除掉她呢。第二,就是刘恒也非常低调,身处最差的封地,也对吕后没有威胁,甚至低调的都没有引起吕后的注意,这样的母子,吕后肯定是不会加害的,如果加害了,反倒会招来骂名。

所以,综上可以看出,薄姬此人是有大智慧,虽然她很不幸,但是这却也救了她。


历史还有哪些事


吕后厚待薄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刘邦死后,吕后大权在握,在后宫吕后说一不二,而薄姬却地位卑微只是一个刘邦临幸过一次的妃子,二者的地位犹如巨象和蚂蚁。

吕后嫁给刘邦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好不容易享福了,却因为戚夫人等肆宠而娇,严重威胁到吕后的地位,因此吕后是在报复那些曾今使她受到伤害的人,薄姬并不受刘邦宠幸,也没针对过吕后,吕后自然不会报复她啊。



那么吕后又是为何残忍的对待后宫妃子呢,大侃详细给大家讲讲吧。

年轻时,吕雉也长的貌美如花,在吕老太爷的安排下嫁给了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邦,那会的刘邦还只是一个拿着死工资,吃饱这顿没下顿的小公务员。

但是,吕雉一点都没嫌弃刘邦,嫁过去后每日操持家务,孝敬公婆,而且刘邦这老小子私生活混乱,早早就有了私生子,这些吕雉都不在乎,喜滋滋的当起了家庭主妇,典型一副中国好媳妇的做派。

而且,刘邦好喝酒,有一次喝酒误事导致犯人逃脱,没办法只能躲起来,吕雉知道后,一不吵二不闹,定期带上吃喝去探望刘邦,帮助刘邦避难。

后来,刘邦联合了一帮弟兄在沛县起义,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家中妻儿老小更是顾不上了,这些都是靠吕雉一人操持,那会刘盈和鲁元公主已经出生,一家六口人,吃喝拉撒都要吕雉管,甚至还要躲避刘邦仇敌的追杀。

在刘邦与项羽争锋期间,刘邦家人不幸被抓,又是吕雉陪在身前,伺候刘邦父母,总算活着见到了刘邦。

可刘邦是怎么对吕雉的,刘邦四十多岁结婚,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花心的很,吕雉不在身边的时候,立马又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对年老朱黄的吕雉不管不问,吕雉兴高采烈的回到刘邦身边时,只得到了刘邦的冷眼…

吕雉心里这个委屈,然而事情比他想象还更糟糕,刘邦宠幸戚夫人,对她言听计从,甚至动了废刘盈而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这可把吕雉着急坏了,赶紧找来张良帮忙,一番操作下,才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宠幸被夺,儿子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废,脾气再好的吕雉也忍不住要爆发了,等到刘邦死后,吕雉迫不及待的开始报复戚夫人等人,甚至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叫来刘盈一起欣赏。



讲到这,大侃就想替吕雉辩解两句了,吕雉其实本性并不坏,她残忍对待戚夫人等人,纯粹是发泄心中的仇恨,报复她们夺了刘邦对吕雉的爱,报复戚夫人争抢刘盈的太子之位。

那么,吕雉报复刘邦的宠妃,薄姬又是怎么幸免的呢?

简单的说,薄姬不得宠,虽然生了刘邦的龙种,但是在后宫中完全排不上号,刘邦估计也把她忘的一干二净,吕后清理后宫时,薄姬完全属于那种杀头都轮不上她的情况。

而且,薄姬虽然身为刘邦的妃子,但是薄姬其实也是一个挺聪明的人,她知道争宠,争不过吕雉、戚夫人,刘邦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个糟老头,薄姬心里清楚,她的后半辈子靠刘邦是靠不住的,她已经有了刘恒,以后要靠儿子,与其现在与其他妃子拼个你死我活,争抢那点宠幸,不如投资刘恒,安安稳稳过好下半辈子。



所以,刘邦死后,薄姬就趁机找吕雉请辞,吕后见是薄姬,在后宫中可有可无的一个不得宠妃子,于是就放任薄姬跟着刘恒回封地了。

因此大侃认为,吕雉并不是厚待薄姬,而是薄姬并不受宠,刘邦活着的时候,薄姬并未与吕后争过宠;吕后本性并不坏,不会无缘无故杀害薄姬这种无辜之人。

大侃愚见,欢迎指正……


大侃聊历史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第四子刘恒的母亲,江苏苏州市人,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后,她更被召入汉宫,后生下刘恒,刘邦专宠戚夫人时,薄姬基本上就没有见过刘邦的面,论姿色她不如戚夫人,论心计她不如吕后,在后宫争宠派中她属于中立派,为人十分谦和。这也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暗算的一个原因。

后刘恒卦晋阳就王位时,薄姬也随之同行,而戚夫人一心想要争宠,哭闹着让刘邦立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刘邦一死,她不仅自身难保,就连儿子也惨遭毒手。薄姬为人厚道,安心随儿子远离京都,躲过吕后之祸。而她精心养育的儿子刘恒,后来也成为汉朝口碑最好的一个皇帝!🐴🌺🌺





飞天ZY漫雪


这就是一个争与不争的结果,有些东西可以争来,有些东西命中注定,有些东西不但争不来,还会引火烧身。

刘邦的小妾就是那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薄姬就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同样是刘邦的女人,人生结局却大相径庭,戚夫人被吕后残忍的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却成为了一国的皇太后。
(吕雉剧照)


那么,吕后为什么要疯狂的报复小妾,却不动薄姬呢?

一、小妾惹的吕后很生气

吕后虽是刘邦的发妻,但更向是名义上的夫妻,因为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就不着调。一天到晚见不到人影儿不说,还和别的女人厮混,特别是起义不久便得到了戚夫人,更把吕雉忘到九霄云外。戚夫人年轻漂亮,多才多艺,而刘邦也喜欢没事儿唱两嗓子,因此和戚夫人很能产生共鸣。所以刘邦把戚夫人当成自己的影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想,戚夫人还是那个陪刘邦扛过枪、下过乡建立起革命友谊的战友。

刘邦称帝后,虽然把糟糠之妻的吕雉封为了皇后,但是皇后的寝宫与冷宫没什么两样,因为刘邦从来不去光顾。一少半的时间临幸其他妃嫔,一多半的时间给了戚夫人,一分钟也不留给人老珠黄的吕雉。所以吕后虽有权力,但没有情爱,做为一个女人心里自然不会平衡,谁得到刘邦的宠幸最多,谁就是吕后最恨的那个人。


刘邦晚年心血来潮,说是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很“像自己”,所以想将吕后生的儿子刘盈废掉,然后让刘如意当皇帝的接班人。这下吕后彻底的被激怒了,一方面恨那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一方面恨男人身边煽情的狐狸精。最终,虽然吕后为儿子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也被折腾的心力交瘁,所以吕后就把戚夫人当做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刘邦死后,戚夫人的生命也就进入了倒计时,但是此时的戚夫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而是在被吕后囚禁后,每天唱些哀怨的歌曲,发泄内心的不平。吕后听到后更加愤怒,于是马上命人将戚夫人挖眼、砍手脚、灼双耳、灌哑药。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转眼就变成了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
(戚夫人剧照)


二、薄姬卑微到让吕后视而不见

薄姬是个虽是个幸运的女人,也是一个富有大智慧的女人,自古幸运能与智慧并存是有一定道理的。薄姬既没有吕后的权谋,也没有戚夫人的美貌与才艺,但是她有属于自己的大智若愚。刘邦是薄姬的第二个男人,魏豹是薄姬的第一个男人,魏豹把薄姬当宝,刘邦把薄姬当草。结果是把她当宝的男人让她遭殃,把她当草的男人叫她风光。

薄姬自幼丧父,母亲找相士给她看过相,说她可贵为天子之母,所以母亲把她送给了魏王豹为妃。薄姬相貌并不出众,但魏豹喜欢白日做梦,认为有了薄姬就和皇帝就撇不开了关系,他相信这个女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魏豹原本是项羽封的王,但是现在却成了墙头草,还大有坐观楚汉之争,伺机而动、渔翁得利之意。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刘邦早就看魏豹不顺眼了,所以派韩信去把他给一窝端了。
(薄姬剧照)


韩信派曹参把魏豹及其眷属全部押送给在荥阳与项羽对峙的刘邦,女眷受到了刘邦的眷顾,魏豹被杀。可能是薄姬长的实在太安全,刘邦把魏豹留下的女人尝遍了,唯独没有碰过薄姬。直到后来薄姬成为了刘邦后宫的笑柄,这才引起了刘邦的注意,出于同情刘邦召幸了薄姬一夜。从此以后刘邦再也没有来过,薄姬却很争气的被一箭中的。

薄姬生下刘恒之后,即没有去向刘邦争宠,也没有四处招摇,而是默默的抚养儿子长大,在刘邦的生活中她这个女人仿佛如空气一般的存在。其实薄姬深谙宫廷争斗之道,更洞悉了她所处的这个复杂环境。她很清楚,想要将来有活路,必须低调做事,这样一来最终才有高调做人的机会。所以薄姬是刘邦后宫中最像奶妈子和奴仆的一个女人,这样的女人也不可能被吕后瞧的上。所以在刘邦去世后,吕后把受刘邦生前宠幸的女人全部囚禁,唯独放薄姬到代国与儿子刘恒一起生活。


总结:这就是两种性格的女人,走了两条不同的路,注定两种不同的人生。而正是戚夫人所处的位置,将她不自觉的卷入了与吕后的较量之中。同时,正是薄姬对自身有足够的认识,将自己远离是非。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


国史春秋


刘邦死后吕后疯狂“报复”小妾,却为何不动薄姬?

吕后掌权之后,为什么没有对薄姬下手。


一:薄姬苦读《道德经》

薄姬是刘桓的母亲,也就是刘邦小儿子的生母。薄姬知道宫廷争斗,便苦读《道德经》,逃避争斗,把事情看的很开。大家都知道,道家思想是非常厉害的,无欲无争。

薄姬刚到宫里,都以看透宫里的明争暗斗,所以平时比较低调,后来生下儿子刘桓,薄姬更加低调,很少出宫,平时就是教育儿子。

刘桓在母亲的教育下,不与皇子继承做争斗,安安分分的住在宫里,正因为道家思想的影响,吕后没有对薄姬下手。

对其他的小妾都下手了,并且包括刘邦的儿子都被吕后所害死,只有薄姬的儿子刘桓没有。

所以薄姬的道家思想救了自己,也救了刘桓,更救了汉朝。


二:薄姬不与吕后对抗

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为了发展自己家族的势力,吕后把刘邦的妾室相继害死,把刘邦的一些儿子都害死,把自己的儿子也吓死了。

唯独薄姬比较聪明,不与吕后对抗,吕后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连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吕后把刘桓分配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偏僻地带为代王,刘桓受母亲道家思想的影响,去了偏僻的地方为王,几乎朝廷都快把他忘记了,正因为这些这样,刘桓和薄姬躲过了吕后毒手。

吕后死后大臣们把刘桓接回长安登基,世称汉文帝。


薄姬不与吕后对抗,再加上道家思想的影响,和自己的儿子躲过了吕后的残害。

综上所述:刘邦死后,吕后没有对薄姬下手,薄姬潜心苦读《道德经》达到无欲无争的境界,不与吕后对抗,甘愿去偏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