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卧居图》欣赏


#今日头条##马未都# #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书法家# #山水画#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但以山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黄秋园山水画以巨幅取胜,在章法布局上往往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布局在现代国画家中无有匹敌者,然茂密处透露出浓淡深浅的灵气,故有“天满一星”画家的最高称誉。黄秋园的山水世界里既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画、院体画之别,学石涛而又有自己的面貌,技法集古人之大成,自成体系。正如李可染评价:“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他将传统文人“遥遥居山水,冷眼向横流”的野隐情怀写满在浓重的笔墨烟云中,使画作具有一种现代审美意蕴,可谓是二十世纪借古开今的大家。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黄秋园晚年的山水画有两种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墨法精微,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反复用鬼脸皴,形成一种现代感,所作雪景尤觉冰清玉洁。另一种笔法远胜元人,丘壑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烁在云蒸霞蔚在中,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领悟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深山卧居图》轴,为黄秋园晚年巨制,以传统笔墨勾画出一幅极具野逸情怀的山水画卷。此幅画作点线密集,密而不滞,繁而不乱。山石松皆以浓墨勾线,淡墨秃笔点苔,并在淡墨线上破以焦墨,集浓墨、淡墨、破墨于一体,技法娴熟,游刃有余。画面以骨法取胜,雄奇错落,丰茂多变,自成逸格。仿佛有一种氤氲之气闪耀其间。构筑出极强的整体感和厚重感,给人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人玩味不已,久久不能释怀。细观此画,近处的树根大多裸露于石头之外尽显多姿,在处理山石与树叶的空间时,以浓淡墨色二者融为一体,将神奇的造化与旷达的内心世界合二为一,这不能不说是大家手笔。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董其昌曾言:“帆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怪。”黄秋园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独创了一种有别于前人,令人震惊的山水皴法。他把五代荆浩的鬼脸皴、骷髅皴,南宋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等,化合在一块岩石上,一座山峰里,结合自然,无僵硬拼凑之感,这是他经过长期对山石纹理的观察,和对古人传统皴法的体悟,几经组合,脱颖而出,创造出新的技法,用来描绘重山复水之丘壑结构。《深山卧居图》与传世的其他山水比较,在意境缔造与笔墨特色上具有极大的突破。此件作品构图密实饱满,充天满地,有条不紊,显示其驾驭场面的非凡能力。他为我们构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山水画艺术世界,创造了一个充满了超然物外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神韵之山水世界。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黄秋园(1914—1979),江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南昌[江西省省会]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1914年生,1979年5月逝世,自幼爱画,后到银行工作,其书画创作全在业余进行,他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成就极大,1970年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逝世五年,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故居”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秋园 || 《深山卧居图》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