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食药养生主


中医在古代称“岐黄之术”,也就是《黄帝内经》里的“黄帝”和岐伯,将医术留传予后世。

《黄帝内经》是上古至太古时代的医学养生巨著,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并列为上古三坟。

按这么推的话,黄帝时期还是原始部落时期就有了祖国医学。


夏有凉风61


中华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起源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中医就是华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活中得来的,也就是说中医起源于夏朝,到原始社会未期时,中医己成雏形。


创始人

由于当时缺乏文字的记载,只留下了一些传说,比如我们所知道的神农尝百草和伏羲制九针的传说,根据这些说法,后人确定神农和伏羲分别是中医学和针灸学的开创者。


中医方法的形成

灸熨、针刺和汤药是中医的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源自于人们对火的应用,针刺出白于对石器的使用,而汤药则产生于对食物的寻找过程,这些在初始阶段都是古人不自觉的偶然发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确定的知识,形成了中医发展的源头。

中医知识的形成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只是处于蒙昧阶段,因此巫术盛形,而疾病的治疗更是与巫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当时巫、医为一职,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医还是半巫半医。而最初的中医知识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在甲骨文中己经有了对确定病名的记载。


进入到周代,就开始出现了专业的医师,并且医学开始分科,也建立了医政制弢。到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随着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一批医学大家和医学经典著作的出现,中医就已经进入了全面成熟的阶段了。


半个南山人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中,摸索捕食的经验、怎样睡觉安全、怎样保护自己、怎样避寒避暑、怎样止血止伤。于是形成初步的自救意识,这种自救土办法就是中医的起源。

到了奴隶封建社会,中医自救、茅屋、衣服、床凳、木车都同时发展。茅屋越来越漂亮、床凳越来越精细、中医越来越成形。各行各业出现了能人,如建筑师赵春、木业鲁班、中医华佗。



杨哥之翩翩舞


中医应该起源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

上古时期,巫医不分家。古汉语“毉”,毉字从巫。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古代典籍佐证。

《周礼·大聚》曰:“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

《说文解字》曰:“古者,巫彭初作医”。

《世本》曰:“巫咸作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的社会地位下降,医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史记·扁鹊列传》:“故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内经》:信巫不信医,不治。巫岂可列之医科中哉!

所以我认为在医学脱离于“巫”的思想范畴中时,才算是中医医学思想的真正确立!这也才能算得上是中医真正的起源。

虽然已有分别,但这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接受了,历史上每一次新思想都是慢慢的扩散然后才广为人知的。起码在当时的民间来说,对于巫和医的分别还是稍显迟钝!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巫”又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了“医”中。

这就是“祝由术”,其实我并不了解祝由术是真是假。我查了许多资料祝由术更像是一种心理治疗,通过外部刺激咒语、符咒、法术的等等方式达到治愈病人的目的。

在古代中医分为十三科,祝由术就是其中一种,祝由术治好了汉武帝的急病,一时间天下震动。隋朝以及之后的朝代,认同了祝由术的功效,都把祝由术纳入了官方医学的范畴。

现如今部分偏远山区所谓的“跳大神”,就是打着祝由术的幌子。

当然对于祝由术这种东西,大家了解下就好。

我在知乎上看了半天,有那么一群人,说他懂我没发现,说他们不懂,但他们也说的头头是道。

没有人体验过。也没有敢人质疑,因为感觉质疑了就等同于质疑了传统中医文化,没有人喜欢招黑,我也不喜欢。所以我对这种东西就四个字:不置可否


璨若朗星


中医的起源比我们历史上的朝代还要更早,而且早很多,中医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3个重要的传说,一个是神农尝百草,一个是大禹治水,还有一个是燧人氏钻木取火,这些传说跟中医有啥关系呢?

中医的原始时期

这几个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勇于同疾病、天灾做斗争,尤其是神农尝百草与中医关系密切,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研究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了,这是中医的最原始时期,这个时期,中医和巫术是有联系的,原始社会的人相信巫术,所以中医还会有些巫医的味道。

中医的雏形

到了春秋战国,中医通过上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加上人们的认知水平,文字的普及,知识的传播,中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以扁鹊为例,他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并写出医书《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法。

后面先秦至秦汉这段时间,《黄帝内经》的面世,借助道家理论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除此之外还有病症、诊法以及养生学说,它所确立的是一种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一个整体性医学。

这本书的出现,奠定了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知基础,被称作医之始祖。至此,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得到确立。

中医的发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更糟糕的是疫病流行,据说古代医圣张仲景的家人几百人里面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疾病流行的汉末,竟然在一个时代出现3个神医,他们是张仲景、华佗、董奉,此三人被称为建安三神医。

其中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华佗被称为神医,张仲景通过多年对疾病的了解和医治,创出《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这也是中医灵魂所在。

其次,他的书里记载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为中医方剂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他提出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推崇,《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医书,中医理论更进一步得以完善。

华佗在这个时期创出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还有麻醉剂的使用,可惜的是最后都失传了,令人叹息,不然中医的进步会更大。

中医的巅峰

到了唐代的时候,名医孙思邈搜集5000多个药方,医德又好,被人称为药王,这个时期到宋朝设立专门的医学院,中医发展近乎完备,达到巅峰期,中医也在从唐朝开始对外传播,影响力波及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

中医的衰落期

到了元代以后,中医开始走向衰落期,明清时期还分出几个派系来,具体啥派系就不说了。明朝的时候,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其实是一部总结性的书,是对过去医学的总结,当然,这个时期,不止是中医,很多中国古代科技也进入总结期,除了火药以及火器以外。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西方的侵略,不止是中医,整个中华文化受到几乎毁灭性冲击,好在中医在文革时期反被作为古为今用大量使用,幸好没有再遭一劫。

中医的未来

我觉得中医的未来是中医现代化,明朝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按照正常的逻辑,过了这个总结阶段,是不是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更先进的阶段。

而恰恰这个更先进的阶段被清朝入关打断,后面又被西方文化的进入再次打断,可以说中医从衰落期到现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断层,假如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古代独立发展出近代科技,中医相信是另外一种样子,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缺失的断层无法弥补,但是可以和现代化接轨。


烟郭说历史


中医应当起源于人类本身。中医主要是以植物为药物的,这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东西,哪些草本可以做药哪些不可以做药,哪些草本做药有什么功效,要如何搭配,治理什么病,可能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就已经有最原始的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我们的家禽猪找“药”治自己的病?猪在生病的时候,猪会到处地找一些草本植物吃。平时猪是不吃那些草本植物的,但是猪生病了后它会到处找不同的草本植物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猪知道那些草本植物能治理它的病。猪没有人的智慧,它是怎么知道哪些草本植物可以治理它的病的,不正是猪的本能的体现吗?无论治得了治不了都一样。

作为人类可能最原始的治病也类似其他动物那样,病了后会趋于本能而找一些草本植物来吃,自我治病。久而久之,人类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后又经过人类智慧研究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我们的中医药系统。我们的中医药就是用大自然的东西来治病,我们人类是智慧生物,所以我们本能的理解和发展某些草本植物药物又发展了更丰富的草本植物药物,所以中医就这样在亿万前人的反复尝试、研究、论证后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医学的。

关于中医的起源,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原始社会或者任何一个时代、朝代。中医药的起源应当可以追溯到比原始社会更早的时候,因为人类还在树上的时候可能就以他们的意识找某些简单的草本植物当药了。如果非要论一个中医药的起源的话,那么我们大可认定中医药起源于人类的本能。


升级版大叔


人类的诞生,可以说与疾病相生相随,为克服疾病,医学便诞生,但严格意义上讲,那又不属于医学。

所谓医学,能够作为一门学问。自有其理论体系,如我们所说的中医,它包含有独特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药药物学、经脉学说;“望、闻、问、切”四诊法等,若符合这标准的,大概只有战国至三国期间(公元前475-公元265年),近7百年时间。才算中医诞生时期。


那么往前推,只能说中医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未形成自己所独有的体系,如从已出土的文物,殷墟甲骨文约有16万片,其中光描写疾病的就有323片,415辞。所载疾病名称就有20余种,但能够依次来判断,从此中医就诞生于西周时期。

这显然是不够严谨,如在埃及发现象形文字,同样有关疾病的描述,但能够就此说埃及医学就此诞生。


同样的道理,在农村的,有这么一个经验:所养的猫狗不舒服,它们自己会跑到山里,自己去吃些野草来缓解疼痛,鸡会吃些石子,来帮助消化,可否就此推断,动物也形成了自己的医学!



自然是说不通的,具体而言。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两晋时期,中医医药学飞速发展,与之协调发展则是中医体系已初具规模,这个西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到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及晋初王叔和编纂的《脉经》,还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无不以标志中医作为一门学问,已初步完成。

中医真正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则要等到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完成。这前前后后,数千年时间,我国医学才算走出来一条不同于西医的都有医学。


本草百晓生


在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神农氏通过长期以来尝试各种植物,发现了植物具有治病的功效,进而了解哪种植物对哪个内脏的疾病有疗效,从此以后,中药便产生了。

黄帝时期,有专门求医问药的巫师,熟悉各种药物的治病作用。后人所著《黄帝内经》就是记录皇帝和他的下属岐伯聊天对话,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后人也把中医称为“歧黄之术”,这就是中医的起源!



视觉盛宴要你好看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药最早起源于《神农百草经》中,神农氏尝百草,这是目前最早的起源,对各种药理的认识,是在后期不断的积累中。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一点点儿123


我始终认为中医自古以来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后来只是不断的改良。在改良中发展,就像现代医学一样,医学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道路,没有尽头,发展、实验、实际运用。

中医的起源问题,其实中医的起源它是没有确切的时间,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结合了中医古代哲学理论而产生。生活实践,非常简单,从一开始并没有多少理论基础,比如某个人着凉感冒了之后,吃了生姜之后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那老百姓就有这种生姜治疗感冒的模糊印象,随着经验积累,一代传一代,并且逐渐丰富,或者某两样食物树叶树根树皮等等搭配一起,能够治疗某个疾病,它就是形成一个简单的复方,从最早的记载,比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就是这古人对于食物和大自然动植物的药性的基础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