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時機、方法及判斷

一般在春季沒有蜂產品生產計劃的,蜂群繁殖期時間較充足時,模仿自然群春繁,省工、省力,蜂群也不容易出現爛子等現象。而自然蜂群繁殖的最大特點是蜂群能自行調節巢內的溫度,根據巢內外環境變化適量哺育。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時機、方法及判斷

一、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

蜂群在春繁初期(也稱蜂群春季恢復期繁殖,主要任務是繁殖新蜂,替換老蜂,儘可能的延長越冬蜂壽命)應保持越冬蟄伏穩定期的狀態,即不保溫或輕度保溫。如果在越冬過程中做了較重保溫的,在初繁前溫度回升過程中應逐步撤除保溫物。

在春繁初期對蜂群適時、適度保溫,既可以減輕蜂群維持哺育所需要的溫度產熱的負擔,同時也能延長越冬適齡蜂壽命,保存蜂群實力。

在春季初繁時過早保溫,蜂團易鬆散;過重保溫,育兒區擴張過快,容易出現蜂群哺育力不足,出現爛子現象。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時機、方法及判斷

二、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時機

通過囚王控產、凍蜂等措施選擇當地合適的開繁時間,使環境有利蜂群繁殖,繁殖健康新蜂,開繁後應分群、分時適度保溫。

1、分群保溫。強群遲保溫,弱群早保溫。強群越冬蜂數量多,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禦能力,相對繁殖早,應遲保溫。弱群越冬蜂數量少,開繁時間相對較晚,為了降低蜂群勞動強度,應早保溫。

2、分時保溫。早開繁遲保溫,遲開繁早保溫。對開繁早的蜂群,一開始不保溫或輕度保溫,至蜂群新蜂羽化後逐步增加保溫程度;對開繁遲的蜂群,在封蓋子出現時,巢內溼度增加明顯(巢門周圍出現潮溼)時,開始逐步增加保溫程度。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時機、方法及判斷

三、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方法

1、箱底保溫。在初繁過程中,應降低蜂箱與地面的距離,或在地上鋪一層塑料薄膜,在薄膜上墊稻草、草簾等保溫物,蜂箱置於上方,能提高箱底的保溫效果,有利於子脾下延“等角”,也有利於蜜蜂護子。

前面提到,中蜂群咬脾越冬及開繁咬舊脾造新脾,在越冬團下箱底堆積蠟屑,蜂群暫時不清理,也有保溫作用,因此在管理中,如果養殖者對巢蟲比較瞭解,可暫時不清理蠟屑,待新蜂羽化後再清理。

2、箱壁保溫。採用單箱體飼養的蜜蜂,如果巢門朝南,蜂群應靠蜂箱的東側佈置,有利於接受陽光,同時根據需要可在東側箱壁外側增加保溫物;也可以兩個箱體靠近,巢框相向佈置,蜂箱中間填充保溫物,相互取暖。

3、蜂箱保溫。採用兩箱連體平箱飼養時,巢框相向佈置,中間閘板密封,蜜蜂不能通過,最好不通氣;採用單方體平箱飼養時,可用暖箱式布巢法,巢脾與巢門前板平行,貼箱體後壁,冷風不能直灌子脾,起到保溫的效果,根據需要後箱壁外側可以增加保溫物;也可以在定做或製作蜂箱時,採用3cm厚木板,起到保溫作用。

4、上蜂路保溫。對晚開繁或弱群開繁的,在封蓋子出現後,暫時去掉紗網副蓋,覆布直接蓋在框樑上,沒有蜂的一側折起一角,有利於減緩巢內溫度波動,起到保溫的作用。

5、箱內保溫。中蜂群在繁殖過程中,巢內較潮溼,使用非防潮保溫物時(如衣物等),保溫物受潮後,不但起不到保溫的作用,還有降溫的作用,同時,被保溫物填充箱內的空間後,阻礙空氣流通,降低箱內自由空間的緩衝作用,使得哺育區與非哺育區的溫度差別不大,不利於休閒蜂正常生活,縮短壽命,降低群勢。

一般箱內的保溫屬於重度保溫措施,確實需要時,可使用1cm厚的泡沫板裁切成吊板大小,緊貼吊板外側,下部留蜂路,既不佔用箱內的空間也起到保溫的作用。同時泡沫板也可以應用於箱底及大蓋下方做保溫物使用。

6、巢門保溫。一般蜂群哺育區的位置在靠近巢門巢脾的下方,但是在初繁時,外界溫度較低,巢內越冬蜂數量較少,群勢小,蜂群的保溫能力有限,因此,在初繁過程中,應縮小巢門(中蜂強群、意蜂可開大巢門)。對於弱群或偏弱蜂群可調整巢脾偏離巢門附近,避免冷風直灌。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初繁保溫的原則、時機、方法及判斷

四、蜂群春季初繁保溫措施輕重的判斷

在春繁初期,外界溫度尚不穩定,蜜粉源一般,育子數量有限,如果巢門出現扇風、蜜蜂頻繁外出,或巢內子脾蜜蜂稀少,蜂汗流淌,即保溫過重。相反,如果在正常的採集時段,出巢蜜蜂稀少,守衛蜂甚至沒有,巢內依然結團處於越冬狀態,應適當增加保溫程度。

輕保溫蜂群的初繁時間推遲,對蜂群沒有實質性的損害,而過重保溫,會使蜂群表面看著忙碌、強壯,實質對越冬蜂的消耗較大,群勢下降快,蜂王產卵冒進,蜂群哺育力不足,容易出現爛子現象,培育的新蜂體質虛弱,不利於蜂群老蜂的更替。

結束語:蜂群春季初繁是蜂群週年活動的開始,是蜂群新蜂更替越冬蜂的時期,是飼養強群,蜂產品高產的基礎,應模仿自然群繁殖,做好適時、適度保溫,基本滿足人工飼養蜂群對繁殖溫度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