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跟我一样离开学越近越焦虑吗?主要是担心孩子不会保护好自己,上下学路上人多?

琪淇82


等疫情完全止息,生命高于一切,开学时间是暂定的,确保学生在安全保障下没了危险,才会准许开学。学生可在网上课堂学习。


幸福的老园丁


我家离学校比较近,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程。

但因为学校门口就是车来人往的大马路,孩子要过红绿灯。所以,小学的时候,只要我有时间,就尽量接送。

有一次,孩子回家说:她被自行车撞了,撞到路边的花圃里。骑车的叔叔还把她扶起来问她要不要去医院……

我当时在忙,不注意听,因为孩子活蹦乱跳的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当我闲下来细问孩子却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当时孩子撞出去不是跌落在土质松软的花圃里,如果撞孩子的不是单车是汽车………

真是细思极恐!越想越怕!

万幸孩子没事[祈祷][祈祷]

所以,题主的焦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因此就天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她上学啊。

我看题主还是亲自接送孩子吧。这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叶草73


我也曾焦虑过,那是幼升小的时候,幼儿园里老师一天不离身,孩子得状况我们随时可以知道!可升小学后孩子就像进入了一个小社会,要自己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了;上课要自己管好自己 才能学好知识,开始有了小小压力!

记得我家孩子上学第一天时,我给他送到校门口,看着小小的背影背着小书包 一个人 走向自己的教室,我的那个小内心啊酸酸的,眼泪都在眼眶里转转!这是不是焦虑了,更多的是不舍……

其实 我们的焦虑都是多余的,孩子们的适应能力 超强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为他鼓劲加油[耶][耶]我们的孩子都超级厉害的[赞][赞][赞]


于老几


最近随着各地疫情的发展,学校开学时间已经延迟,具体什么时候开学,还不能确定,但是总要有开学的一天,随着开学时间的越来越近,有不少家长开始担心起来。主要有下面几方面担心:

一、路上孩子没有防护,怕被感染病毒。在这段“非常时期”我建议家长们最好每天接送下自己孩子。你在上学前仔细帮助孩子带上防护口罩,在路上你不会在人群多的地方过多停留,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感染的机率。

当你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门口后,你看着孩子进校园,你再离开。放学时候你也准时来接,孩子出门前你要多嘱咐孩子,放学时候一定要洗好小手,戴上口罩出门。因为放学学校门口人很多,有很容易造成病源传播。

如果你实在太忙或者家离学校太远,无法护送孩子上学,作为家长一定要叮嘱孩子不管是步行还是坐车上学,放学,口罩一定不能去掉,手也不要随意摸,到校后及时洗手,不在路上看热闹,扎堆,这样孩子路上会安全许多,这点不光是预防疾病,就是对孩子平时安全教育也有很大帮助。

二、担心孩子在校园会有交叉感染。这点家长可以不用过多担心,随着疫情的变化,每个单位包括学校都非常重视疫情的防控了:

1、开学前,以及开学后,将继续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万无一失。

2、是实行全封闭管理,与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一律不得入校,所有入校人员必测体温,并做好来访登记;

3、开学前校园进行全覆盖的专业消毒,开学后,每天放学,教室都要进行消毒;

4、是由校医统一指导师生掌握正确洗手方式,配备洗手液;

5、是学校设立废弃口罩统一回收处。

6、班主任会每天嘱咐本班孩子注意防护,如果有一个学生有情况,班主任会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把病毒传播降到“零”。

总之,犯有开学焦虑症的家长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每天家长是为孩子配备好防护设备;与学校共同做好防护工作,花更多的时间陪护孩子,减少外出活动。你的孩子一定是安全的。







文竹1234


很高兴此时此刻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而且你又住得离学校比较远,难免会担心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因为担心而焦虑,我很是理解。焦虑归焦虑,孩子的安全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能安排时间接送的话,尽量前往接送。如果不能接送,一定要反复跟孩子强调交通安全知识。孩子对各类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各类交通陋习,要求小孩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文明交通参与者。希望能帮助到你。


好好学老师


我也有孙子很小,是学生。

对于您的焦虑,我谈三个看法。

一,教育部有文件通知,面对疫情,各地各学校要延期开学。绝大部份省份的具体要求是:2月17号是初定开学时间,具体日期视情况另行通知。我的理解是:疫情不除,不会开学。

二,国家对学生安全向来特别重视,达到“大于天”的程度。一贯每遇灾情和忽发情况,总是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

三,在万众一心齐抗疫情的日子里,宅在家中产生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过多过份无谓焦虑。

要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百折不挠的全国人民。


钱德铸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正常的,但“儿出门口就担忧”,那就是庸人自扰了。本质问题有二:

1. 恋子;

2. 对孩子缺乏信心;


恋子情节-拒绝分离

恋子情节又称为俄狄浦斯情节,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质是父母把存在价值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另一个自己(理想自我),最终就是抹杀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这是亲子拒绝分离的表现。

再具体一点,等孩子长大后,这类父母就是那种会与儿媳、女婿争夺地位的家翁家婆/岳父岳母。

对孩子缺乏信心-抑制孩子成长

在这类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那个善在襁褓里的弱者,事事需要父母照料,否则就无法存活。他们看不到孩子成长的脚步,也潜意识地抑制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一直依赖自己。

在这类父母看来,世界很危险,妈妈身边才是绝对安全,他们以帮助孩子为名实则抑制孩子成长(或主动或被动),同样也抑制自己的成长。

说到底,就是父母本身的育儿态度出了问题。

树立正确的育儿态度,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以下是个人读书和实践整理的关于“树立正确育儿态度”的一些心得,可以做个参考:

树立正确的育儿态度: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孩子,看待自己的育儿方式,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

正确的角度:学会看到孩子最好的一面,才不至于对孩子产生厌烦感,而这样的育儿方式也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正确的育儿态度: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走向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能和孩子一样获得不少乐趣
  • 法则一:爱远远不够
除了给予孩子爱,还要给予孩子其他的一些东西:规矩、自律、价值观、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教育,宽广的胸怀,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金钱价值的理解、增强自信的技巧、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 法则二:因材施教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真正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
父母要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那么就要针对和孩子发生过的冲突或让孩子感到沮丧或烦恼的地方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帮助孩子。
  • 法则三:极端往往是错的

事情本身没错,而孩子想要融入小伙伴的圈子中,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与他人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便很难接受。

  • 法则四:对孩子笑脸相迎
他们只是想知道,父母很高兴见到他们,仅此而已。
  • 法则五:尊重孩子
对父母来说,命令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作为孩子,本来就应该听父母的话,而家里的其他大人却不必这样。所以,父母只会礼貌地让家里的大人去做一些事情,却总是以强硬的态度命令孩子。可问题是孩子并不这么看。他们只会照着你跟他们说话的方式和你说话,根本注意不到你是怎么跟他人说话的(毕竟,孩子根本不听大人讲话)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注意礼节,你不但不能责怪他们,反而应该因孩子效仿父母的行为而去“夸奖”他们。
  • 法则六: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

尝试真正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关键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与陪伴本身


  • 法则七: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孩子
你有权利选择要不要孩子,但一旦决定要孩子,那就必须凡事为孩子着想,在做决定时,要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 法则八:井井有条没那么重要

先让孩子开心地玩耍,然后再收拾。

  • 法则九:风险在所难免
如果你觉得不够安全就不让孩子去做,那么他们长大后走向社会,也根本无法独立做出决定。
为人父母,要敢于承担风险。
  • 法则十:把担忧埋在心里

当你担忧的时候,孩子同样担心,你要做的就是安慰孩子,给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一切小心"
"玩得开心点!"
  • 法则十一:学会换位思考

不管孩子做什么事,父母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只要问一问,他们肯定告诉你一大堆)。

  • 法则十二:养儿育女不是竞技运动
爱争强好胜的父母的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感,过分焦虑,对自己的育儿之道没有信心。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喜欢贬低别的父母来抬高自己。遇到这种父母,不要气恼,可怜他们吧。
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孩子学会良性竞争,只要父母不选择这种不健康的、以孩子利益为代价的竞争方式。
  • 法则十三:永远不要有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让孩子有负罪感或者是充满怨恨。

情感勒索,是在强调自己的感受远比孩子的感受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怨自哀、甚至操纵别人的感受。


总结:

这个世界很危险,很现实,但为人父母的作用不是成为孩子的遥控器,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危险、面对现实,包括心态及方法。共勉。


淅爸育儿记


孩子一长期离开,父母就焦虑不堪的现现象确实常见。但像题主所言为孩子开学后步行到学校上学担心路上危险而焦虑的父母,现实中是较少的。

如此担心孩子的父母应该有分离焦虑症,我们常听说小孩子有分离焦虑。比如妈妈只是上个厕所,宝宝看不见妈妈立刻哭喊着要妈妈。据说有的妈妈上厕所不得不把宝宝放在推车里,甚而至于抱着孩子蹲坑。有育儿专家指出,3岁左右的宝宝有分离焦虑,极有可能是家长自己本身的分享焦虑造成的。很多妈妈因此面选择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然而这样的时刻陪伴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这样的父母一定要尽快摆脱分离焦虑症。

有分离焦虑的父母首先就表现为对孩子的不放心、不信任。孩子还未上学,就担心孩子学不好;到上学了,担心路上不安全;回家了,担心孩子做不好作业。心理上的担心,势必会表现在行为上跟踪孩子,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是父母对自己不放心、不信任。比如有的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呀,偷看孩子的QQ聊天记录呀,微信朋友圈呀等等,都是自己担心、对孩子不信任的行为表现。久而久之,“他们认定父母不理解不相信自己,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此最后变得消极执拗”,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自卑。再者,当孩子到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却认定你们不会相信他时,渐渐地会不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无形之中竖起了父母和孩子的一堵隔墙。

为什么有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这也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有关。父母总担心孩子什么也不会,总为孩子的一切操心,势必使孩子什么也会有依赖,有了一点儿困难,就会等父母解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离开父母,将怎样独立生存?而父母总不能一辈子和孩子形影不离吧,孩子总有一天得自己一个人去闯荡世界吧。

所以就算为了孩子,父母也一定得克服这种分离焦虑症。要相信孩子,孩子才会变得自信起来。学会鼓励孩子,孩子做事才会变得有勇气。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这就是有人说的,爸妈的一句“我相信你”成了治愈孩子自卑的良药,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会飞得更高。所以,作为父母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也是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克服这种分离焦虑症,还得从行为上真正对孩子放手。孩子成长需要自己的空间,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如果一味地担心,就会给孩子定出许多框框条条,束缚了孩子自由。孩子能自己办的事,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孩子步行上学,即使和自行车撞了一下,或雨天路滑摔了一跤,也不应因此就天天送孩子上学。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坎坎坷柯,只有让孩子适应了,有了独立面对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


浮尘微草


这样的焦虑大家都有,孩子是爹妈的宝嘛,不在自己身边肯定会惦记了,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了,毕竟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独立能力,要学习自我保护能力,你可以告诉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该注意什么,如果你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偷偷的看着他,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原来是特别棒的,什么都可以做好


若梦聆听


我非常认同您的想法,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大的上小学,小的上幼儿园,在这种非常时期,作为家长有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家长所担心的,也正是大到国家小到幼儿园需要考虑的。政府肯定有政策,会等到传染高峰期过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再开学。我们国家已经有17年前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幼儿园也一定会做好防护措施的,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应对。反正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情绪,正面引导孩子,并且在开学前的这段日子里,多教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其实这对于孩子也是一种成长,因为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您有帮助!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