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現實來說我們這裡沒感覺到難熬,有菜有菜園有糧食,吃上不犯愁,隨說沒有固定的工資但是鄉下人們愛存錢多少都有存款,在說沒有房貸壓力還是比城裡壓力小的,當然城裡正式工人壓力也很小的!


一生有你16954178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而且恰恰相反,我覺得如果疫情繼續持續,恐怕最能熬的就是農民了。

我這麼說並不是因為農民個個家底厚實,根本不在乎疫情,而是因為農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高。

農民,特別是上了歲數的農民,絕大多數都經歷過特別艱苦的歲月,甚至都捱過餓。因此,吃飽喝足,他們就很容易滿足了。

小時候我在農村,當時覺得饅頭、大米飯,就是人間美味了。要是平時能吃上一頓饅頭、大米飯,那簡直就跟過年一樣。

現在,農村人饅頭、大米飯還是有保障的。而且農民通常都是儲備一年的糧食,就算疫情持續時間再長,也肯定不會捱餓。

東北農村,冬天幾乎是不買菜的。

秋收之後,入冬之前,就會儲存土豆、大白菜,醃酸菜。

冬天基本就是土豆、白菜、酸菜,這幾樣輪著來,很少買青菜。

東北農村也很少上街,本來冬天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現在的東北農村,可能多了一項活動,家家戶戶打撲克、打麻將,只是不能走街串巷打麻將了。但農村人口多,自己家也很容易湊局的。

也不用擔心有人上門來砸麻將機。

我覺得疫情持續,最先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那些做小生意的了。開小飯店、美容美髮、小旅店等等服務性行業。雖然我昨天在文章中說,疫情過後,這些行業肯定會贏來報復性反彈的春天,但面對著高房租、員工薪酬,他們能不能熬過這個嚴冬,就不好說了。



我農村的。在外地打工,今年由於疫情,出去不了。過年家裡備了一些水果,蔬菜,肉食大米,麵粉。。。我家現在8口人,吃到農曆17,我夫人又買了麵粉和大米170元,前天肉就剩下豬屁股了(不到10斤),又殺了一隻雞,昨天村口有來賣鴨蛋的,買了75元的。(過年後就花了這麼多錢)。青菜自己地裡種的青菜如果不老的話,可以吃到收小麥。我沒有房貸車貸,自己手裡有一些現金,,,生活質量肯定要下降,但是要說最低生活保障(餓不死),城市能比嗎?我們五六線小縣城,企事業單位工資大概三千左右吧!,好多不上班的沒有工資,有些還有房貸車貸。。。


民平柳勇


本人是農民!每天在家就走走路喂喂豬!地裡有才,白菜,娃娃菜,青菜,蒜苗,豌豆顛…………臘肉也有,鮮肉也有!鹽巴有一箱,味精醬油醋……這些是囤了的!

肉吃完了,有豬可以殺。今天從京東買了點菜籽,明天就去種!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挖豬鼻孔嘛🐷。




一個小農小李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農民

我就是農民,老家麥子上萬斤,院子裡長的菠菜已經能吃了,3個月都吃不完。土豆,白菜,大蔥,蘿蔔,應有盡有。兩年一毛錢不掙都沒任何問題[大笑][大笑]

地裡辣椒,茄子,西紅柿,豆角等等蔬菜苗都已經預好了,過段時間就栽上了。

綜上所述,農明一點問題都沒有[呲牙]

相反,住城裡的,人口多又沒多少存款的,肯定撐不了多長時間,我城裡的親戚現在已經快沒菜吃了,由於交通不通,農民惜售,菜價越來越高,都叫苦連天的[酷拽][酷拽]





春風FCH


為什麼想著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呢?因為農民是弱勢群體嗎?因為農民最窮嗎?每天身居農村的家中,想想疫情發展的勢態。捫心自問,如果這場戰疫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一家人能熬多久?

目前一家四口人,農村自住房,城裡沒買房,沒房貸壓力,無欠款,當然存款也不多。如疫情一直持續,考慮的首要是吃的問題。吃得溫飽在農村是不成問題的,就算去年沒有種田地,但今年一開春,馬上可以進行春耕生產,投入生產三、四個月後即有收穫。所以說農村不存在無米下炊的情況。農村疏菜更是大量自產自足,如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足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居於農村,如果確實疫情無限延期。惟一難以應付的是教育費用。兩個小孩的教育費用一年需要五、六萬,如果無工可打,最後陷入困境的是小孩不得不綴學。當然,出現那種情形的應該不止一家獨有,應是普遍,教育的困境來襲,很多家庭避無可避。

其實疫情持續,現在很多開始拚的就是手頭存款,存款越多,支撐得越久。其他如股票、基金等難以套現的財產類,反倒不如現金穩固。

其實最先撐不下的,是有房貸、車貸的進城農民工。手頭存款已經投入房產,供著車,本來就每月所剩無幾。偏偏又不是體制內,兩月不開工就無錢買糧,更別提房貸,一旦斷供,房產馬上面臨被 銀行收回的危險,現在肯定是急得吃不好,睡不安,焦慮得不行。

所以說農民最先撐不下的,還是低估了農民,農民的生命力強著呢,到底是土地的主人,糧食的創造者。一旦出現危機,民以食天,糧食的重要性任何東西都 不可替代。




冰冰情感夜話


定位河北,題主的意思應該是農民工和城市工作者,誰先熬不住。

按照我周邊的現實情況,最先熬不住的不會是農民,農民,農村有幾大優勢如下。

1,農民春節囤積了大量的肉,蛋,糧食

因為疫情的突發是在春節前後,這個時候農村人以往的慣例,已經囤積了大量的肉類。

以我老家為例,買豬肉基本上都買半條豬,留作春節後的請客吃飯,包括米麵,都已經滿足了。

如果有條件的地方還會有自己的大棚蔬菜,根本不愁吃的。

疫情發展,糧食就是生命,口中有糧,心中不慌。

但城市人,雖然也在春節囤積著一定的蔬菜瓜果,但對於農村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會囤積很多,還是需要冒著風險出門購物。

2,農村地區開闊,人口密度小,空氣流通大

在我們老家農村,每個家都有個大院子,想在外面散步的時候,農村人最起碼可以在自己的院子裡溜達。

而且,農村的人口密度較小,空氣流通較大,受感染的概率比城市低很多,對比從心態上來講,農村人也非常的積極樂觀。

3,農民工很少在城市買房,沒有各種貸款

農民工區別於城市打工者的重要之一,是他們不會在當地的城市買房子,沒有買房子,自己就沒有房貸,就沒有固定的額外開銷。

而城市的打工者則不一樣,他們生活在城市裡,很多都是房奴,每個月都需要負擔很重的房貸,車貸還有各種錢。

同樣呆在家,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負擔,一個需要還貸款,試想誰先會撐不住?

4,很多農民在家生活依舊規律

雖然疫情突發,但很多農民工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他們該在院子裡餵雞餵雞,餵狗餵狗,這就是他們日常的生活。

如果說真正的區別於原來,那麼就是不去人多的地方,例如趕集。

剩下沒有外出打工,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多陪陪家人。

我曾在火車上看見一位老者,他已經60多歲,還去南方打工,一去就是半年,在春節的時候回到了老家。

我想這段日子他應該很知足吧,畢竟原來為了生計,逼不得已背井離鄉,現在終於有一個機會留在家裡陪伴家人。

在這樣的條件下,城市打工者是否後悔?

他們是不是也希望回到農村?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呀~


小凌子悟職場


最先熬不住的是農民工,最能熬得住的是農民。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也不是在偷換概念。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把農民和農民工混為一談。實際上農民和農民工之間並不完全等同。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職業的“農民工”。什麼是職業的“農民工”呢?聽我細細說來!

所謂職業的“農民工”就是那些完全放棄了農業生產而全家進城務工的年輕一代的農民工。這些人不甘心於像自己父輩和祖輩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耕作,不願意守著一畝三分地,賺著三瓜倆棗錢。而是將自己在農村的分包責任田轉包給其他人。自己和家人則全年外出務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回到農村!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而企業的數量急劇增長則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工人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去。但是在當時正式的工人都在國營企業和工廠工作,並不會放棄自己的鐵飯碗投身於民營企業的車間之中。因此那些想要利用農閒時外出賺錢的農民便進入到城市中的各個工廠成為工人。“農民工”一詞應運而生。

但是最早一批的農民工都是在不耽誤老家農事生產的空閒時間進入城市務工。每逢春耕秋收之際,便會回到農村去完成作物的播種和收穫工作。當時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時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磚瓦廠和煤窯等。


但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工廠引進了生產線和車間,越來越多農村來的年輕人進入到這些工廠務工。生產線和車間的生產模式需要相對固定的勞動力和操作手。

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能夠在農忙季節返回農村老家,而是隻有在年底工廠車間停止生產之後能夠回家過年。春節一過便要早早的踏上征程,回到城市,回到工廠,回到生產線上來,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因此這些人便不得不把老家裡的責任田承包給其他年邁的留守農民耕作,自己和家人則完全的成為了大城市的“農民工”。他們過著如同國企裡的正式工人一樣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隨時可能面臨著停產、失業和失去工資來源。

這些職業“農民工”自己和家人一年的生計和開支全部依賴於外出務工所賺取的辛苦錢。按照往年的慣例,這些人應該在大年初七之前便回到城市,回到生產崗位上。

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因為全國各地為了抗擊疫情而採取的停工封城政策。這些職業的“農民工”便不得不滯留農村老家。既無農田可以耕種,又無收入來源維持開支。這些人每天都在煎熬中等待著工廠復工的消息傳來。

而對於那些仍然從事著農事勞動的農民來說,似乎封城與否對於他們來說並無影響!畢竟現在春節剛過,正值正月時分,氣溫依然十分寒冷,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工作還沒有正式展開。只要家中有著足夠的存糧,地裡有著越冬蔬菜供其食用,他們就能夠依然過著如同往年一樣的小生活。




所以說,這次疫情采取的防範措施影響最大的是農民工,影響最小的是農民。


珞珈山的貓


個人認為熬不住的是城裡那些沒穩定收入的人。因為這不是戰爭,疫情不管多久解除,農民的地還是像平常一樣,可以種的,該怎樣就怎樣,家裡肉類也差不多能自給,只是比平常少了些鄉親往來。,城裡有固定收入的次之,雖然有錢,但受疫情影響,物流沒了平時的快捷高效,間接導致了化肥種子的供應及瓜果蔬菜的流通,也就沒了平時那樣的方便了。影響最大的就是沒固定收入的人了,什麼都掏錢去買,沒多少存錢的話真頂不了多久。


打點醬油和稀泥


最先熬不住的是城裡人,住全封閉小區的,進出不方便,生活物資饋乏,活動空間有限,去超市人員接觸多,易感染。相反農村,地廣人少,空間大,村村設卡,組組設卡,農村人生物物品充足,地裡住了很多菜,雞,鴨,魚都有,大米自種充足,活動空間大,農村房子都是二層,三層建築,上下方便,有井水,也有自來水,農村樹木多,空氣好,農村人出門相對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