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保质期的茶叶还能喝吗?

焦泽山


很多人以为茶叶是没有保质期的,尤其是一些茶叶越陈陈放年头越久,价值就越高,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这样。

前两天同事准备喝绿茶,然后问我说:“晓茗,我这个绿茶显示昨天刚刚过期,你说我今天喝没事吧!会不会对健康危害太大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

他一问这个我突然想起来前两天喝酸奶的时候他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还是蛮注意养生的嘛!

茶叶虽然是饮品,但是和酸奶这样的产品一样,都属于食物类的,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上面有关规定,食品包装上必须要有保质期,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大家也都有养成了看食品保质期的好习惯,尤其酸奶、面包这种极易过期的产品,买的时候尽量都是要在保质期内吃完的。

包装上的保质期指的是什么?

茶叶上一般会有两个日期,一个保质期,一个生产期。保质期就是上面打印的时间内,无论是商家销售还是消费者食用都是可以完全放心的,这个时候茶叶的味道、口感、颜色都是正常的,也是在最佳口感饮用时间的。一旦过了这个时间,那么颜色口感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的,这个保质期换句话说也就是茶叶各项指标最正常的时候。

过了保质期以后是否还能喝?

在中国,商家继续销售产品包装上日期到期的产品,那么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

根据茶叶的种类进行鉴别。比如绿茶可能就是一年左右,但是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

除了种类问题,茶叶还有个散茶和饼茶的区别,散茶存放的时候接触空气的范围更大,在摆放的过程中,容易接触空气,潮湿、异味、光照都有可能接触到,所以容易过期,但是饼茶是属于紧压茶,保存的时候接触空气的面积比较有限,也更容易存放。

保存的方法也是一个方面。如果保存的比较好,避光避异味,这样就算到了保质期也没事,甚至更好喝。但是有的茶叶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下储存,即使还没到保质期就已经变味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存方法,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些黑茶,紧压茶都会在包装上面的日期旁边写明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以长期存放的。

如何判断茶叶是否还能喝?

1、首先看茶叶干茶的,和之前自己刚买来的时候是否一样,上面有没有一些发霉的霉点或者发黑的黑点或者灰白色的颜色等非正常的颜色。

2、看茶汤的颜色,是不是透亮的。红茶依旧红浓透亮,白茶依然杏黄透亮,有没有变得浑浊有很多杂质。

3、闻一闻,上面有没有酸味、馊味、霉味等很刺鼻的味道。

4、尝味道。有没有变得苦涩,难以下咽。

5、喝完有没有感觉身体不适,例如肚子疼,小腹胀,拉肚子等。

————————关注晓茗说茶,诚信与您聊茶,有问必答!


晓茗说茶


这个问题是两个方面:第一茶叶的保质期是多久,根据我的经验这要具体看是什么品类的茶叶了。每年的清明前后我的茶叶姐姐给我炒的雨花茶,和她去杭州西湖祭祖带回来的龙井茶叶都是“冷链”空运给我的,人家半个多世纪以前当“小兵”特招入伍去了南京军区大别山茶林场炒了五年的茶,从看柴火灶起步同时要为五口锅加柴烧火。在她们的眼里茶叶,特别是娇嫩的春茶是生命力极其脆弱的东西……那个保质期除了时间,更重要的是环境温度!图1⃣️2⃣️是景德镇的一位资深茶爱好者二十多年前找人带给我的,他去父母家打扫自己结婚以前的书房,找出了这些红茶,知道我喜欢收藏“破烂儿”,就托人带给我,来人再三叮嘱:过期食品,不能喝!这个老兄今年七十了,结婚以前的茶,应该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了,我回家泡了一壶,喝了,后味儿稍微有点松木味儿……拾起电话给他拔了一个过去,还是座机呢……这个茶你放在杉木箱里了吧?哈哈哈你神了!我还真是塞在杉木书箱里啦……今天我找出来拍照,茶坯保存完好,这几年已经陆续喝了一些。图3⃣️也是一位景德镇的朋友送给我的老茶,他是不喝茶的,这是结婚时人家送的贺礼(1982年结婚)如今人家的孙子早已经上学了。那个产茶区是浮梁县(当时地名),我去过的,一座茶山北面是安徽省的祁门红茶产地,南坡是江西省的景德镇治下,中国绿茶的“金三角”产区,白居易的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就是指的这里。这些发酵过的红茶,只要保存得当(我是放在有温湿度控制的环境中的瓷坛里面的。),不能有樟脑、洗浴用品的味道。还有的就是犄角旮旯里的那些早已过了保质期的“老铁们”了,图6⃣️7⃣️8⃣️9⃣️ 抓上一把装进茶包投入烧开的水里面煮上半分钟,那个“喷儿香”与冲出来的茶不可同日而语了!说到最后,凡是娇贵的绿茶,最好有专用的冰箱,温度摄氏8度以下。不能与其他食品放在一起防止串味。尽快喝完不能久留,时间长了入口的鲜嗞味就会丧失殆尽。其它的茶叶都可以超出它们标注的时间范围,如果家里空间有限就不要放置过多的茶叶,平日里不能用有味的化妆品,否则这些茶叶难免会染上“脂粉气”的。











轻轻江


茶叶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6%左右,如果把茶叶密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虽然已经过了保质期,也没有什么异味,没有发霉变质的现象,就是可以喝的,这也要看个人的经济状况和习惯,讲究程度了。


一般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约为12-24个月不等,其品种不同,保质期也有所不同。绿茶,以新鲜茶为最佳,一般保质期也在一年左右,而一些砖茶、发酵茶等以陈化一段时间为最佳,保质期也就相对长一些,可达10年以上的保质期。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以及湿度,如果存放得当,茶叶可以保存更久。新鲜的红茶喝,味道浓强鲜爽度,过期的红茶,即使还能喝,其口感滋味都肯定不如以前。普洱、大红袍反而是要放的时间比较久,其滋味才变得更醇和好喝。 绿茶,保质期一年左右吧,过了保质期,味道也就变淡了。


如果茶叶真的过期而没有霉变,也是可以喝的,不过肠胃不好的人要谨慎饮用!发霉变质的茶一定不要喝了,含有霉菌及毒素,对身体有害。


营养师王喜萍


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里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必须强制性的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因此茶叶必须在包装上注明保值期。 通常绿茶标明一年,红茶乌龙茶,二到三年。

但是茶叶是特殊食品,实际生活中,这保质期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茶叶是否变质,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品类也有很大差异。在喝茶时要自己心里明确,而不是盲目看保质期。



首先确定含水量,因为茶叶容易受潮变质。 如果一款茶,放在室内时间久了,但还在保质期内,你首先得确认它的含水量。

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拇指和食指,磨碎干茶片,如果干茶直接成粉末状,含水率没问题。如何干茶搓磨后有小片状,含水量可能高了,这样的茶建议不喝。

当然,含水率不是唯一因素。变质的原因还有光照,高温,吸收异味等。 茶叶的保存时间以及保存的条件,根据不同的茶类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根据不同茶类做个简单介绍。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他的主要内含物质都是有机质,它的性质大多不稳定,在储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茶叶变质。 建议绿茶保存在0度到5度,抽真空包装可存放2年。

红茶,是全发酵茶。加工完之后,红茶的性质相对是稳定的,因此长期保存对于红茶来说是没有更大的意义,不建议做陈年的红茶。在保存,完好的情况下,建议在保质期内饮用。 红茶通常保存在常温中。同样的,红茶要注意光线,水分,温度等。 如果是含水量超过9%,就会开始发霉。在南方的城市,夏天的时候,会高达40度以上,这时候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储存了,也会很快的变质。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将红茶密封好,放5到10度冷藏。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如铁观音,漳平水仙等,是作为块状和球状的,大多做真空包装,可以放冷藏,再适当的延长密封的情况下,此类茶叶可以保存三年,甚至超过三年的,我自己有保存过,没有质量问题。

但是对于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它是条索状,不能抽真空包装,因此也不合适放在冰箱里。因此,武夷岩茶的返青是比较特殊的现象。在南方城市,通常每3-4个月,茶商会将岩茶复焙,目的也是降低含水量。 但是如果茶叶存放在我们消费者手里,经过半年没有喝完,是容易返青的。返青时间长了含水量超过9%,就十分容易变质了。这个时间不同地区是不同的。 回到前面检测含水率的简单方法,存放超过一年的岩茶,确认含水量再饮用。



白茶,加工到位的白茶,在正常的仓储条件下,是可以长期保存的。在新的白茶国家标准中,有了明确规定,白茶可以长期存放。 但是在一些白茶的包装上,还是必须标注有保质期,这个保质期大家可以忽略。 但是一定要注意保存的条件和新茶的品质。

黑茶,普洱。这类茶,我的了解不透,也没有长期保持的实际数据,这里就不做分析了。

数据说话,科学喝茶。了解自己,了解茶。 欢迎关注加茶说,我们一起让喝茶更简单。


加茶说


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种健康饮品,传承了5000多年,当然茶的分类也很多,一共有绿茶,黄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是不发酵的茶叶品类,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杭州西湖龙井,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名字叫白茶,其实是绿茶)。绿茶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在2年左右,过期了一般不建议品饮,先不从健康角度出发,绿茶讲究鲜,甜,口感芳香。过期的绿茶喝着只会苦涩,不香,不甜,如果保存不当茶叶会串味,霉变,那就更不能品饮了。给点建议,绿茶应存放于冰箱冷藏贮存,能更持久的保鲜并包装完好,已免串味。

黄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有10%-20%的发酵的茶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茶同样具有一定的保质期,2年左右,黄茶的口感相比起绿茶多了那么一些沉稳。过期后仍然不建议引用的。

红茶是100%全发酵的茶叶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祁门红茶(世界4大红茶之一),金骏眉,滇红。红茶同样有保质期3-5年左右,红茶的存放只需要室温即可,同样避免串味,任何茶叶一旦串味就没有品饮的价值了。过期的红茶更是不能品饮,过期的红茶喝着已经全然没有红茶的香和甜了,喝着人的喉咙会有不适应感,是因为茶叶里面的茶多酚和一些糖类物质,芳香物质发生变质所至。

青茶,发酵程度在20%-80%,也许你会陌生,但是这里面出名的就太多了,比如福建的大红袍,铁观音,台湾的阿里山高山乌龙都属于青茶类,这类茶叶也有保质期,一般在3到5年,过期的话味道也为有很大偏差,过期一般不建议品饮,但是各别除外,近几年铁观音和大红袍有部分茶商会推出老茶一类,这类老茶过去制作的时候发酵度高达90%,同样可以品饮,我也喝过,不过怪怪的。

白茶,这类茶是不发酵,不采取任何加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福鼎白茶,云南月光白,这类茶没有保质期,贮存得当,越久越好,滋味越浓厚,俗话说,白茶,一年存,三年宝,六年药,就形容得很贴切。

黑茶(重头戏) 黑茶一类有湖南的茯茶,云南的普洱,都属于黑茶一类。黑茶同样没有保质期,贮存得当,越久越好,尤其普洱茶,普洱茶分两类,一生一熟,生茶刚制作出的时候就像白酒一样需要存放,不然茶性很烈,肠胃不好的人,喝多会感不适,但贮存达到10年以上的生茶,品饮时又会有不一样的风味。因为生茶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不断发生转化。茶叶中的茶多酚一类会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这一类物质对于人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说,茶叶过不过期,要看是什么茶,如绿茶,黄茶,红茶,青茶,这些是有保质期的,过期以后不能品饮,但是白茶,黑茶这些没有保质期,属于越陈越香,像白酒一样。前提是要保存得当的情况下,若是白茶,黑茶一类保存不当,发生霉变的话,同样是不能品饮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同时祝你生活愉快。


茶品说话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到包装的日期过了就跟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茶是否能喝跟它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云南的普洱茶,少数民族的钻茶,越放好像越好一些,保质期可以达到十到二十年,武夷岩茶,陈茶香气浓郁。只要我们存放得当就不会出现那种情况。

过了保质期并不代表茶叶变质,有一些茶是喝新茶好一些,相反有一些则是喝陈茶好一些,陈茶的这些只要存放得当,品质会有所提高。但是还要在保质期内引用。

茶叶保存的几个重要因素:干燥、密封、避光、阴凉。再来说说怎么判断变质了:有明显的变色;出现异味、杂味;变软。

最好过期了的茶还是不要喝了,避免出现其他的状况,茶最好的时候还是在保质期内的,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好日期啊。


大道至简990630


过了保质期的茶还能喝吗?

《原创》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茶叶的采摘情况:



景陵茶叶醉陆羽,经书谱写西江曲。

吟诗品茗南北去,云游仙鹤圣人誉。



(1)我们知道,茶有不同的种类,但是不管什么茶,只要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那么一般都分时段的,有头道茶,二次茶,三次茶,也就是采摘的时间先后顺序不同。不同时段采摘的茶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

(2)一般采摘的茶叶需要炒制后才能够泡水喝(像绿茶,铁观音等)。

(3)茶叶也是有保值期的,不同的保管方式保值期相对会有不同,过了保值期的茶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会减少,时间长了还会发生霉变,对身体有害!另外,过了保质期的茶叶泡水喝味道也会变了。茶叶的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拿绿茶来说,保质期就一年左右。储存的最佳适合温度是0-5度,保存时一是要干燥,二是要低温,如果保存的好,可以相对延长保存时间,保存不好就容易变质!

2.当然,我们常喝的茶叶有很多种,像绿茶,红茶,黑茶,有机茶等等,不同的茶,保质期和储存条件也不同,但是最好都不要超过18个月。

综上,过了保值期的茶叶,不能再喝!

自古以来,有关茶叶的话题,故事有很多很多,《茶经》里面有专门介绍茶叶的各种知识,饮诗品茶一直都是古代文人骚客的社交活动,日本的茶道更是把茶文化发展到极致。丝绸和茶叶,瓷器自古就传到了国外很多地方,对于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有关茶叶的知识和话题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Acb666


茶叶一般保质期为三年,在保质期内,加工工艺较好的茶

一、三年内不会变质,甚至连口感都没啥变化!

二、过了三年期的茶并不是一定不能喝,相反随着岁月增长,许多陈茶变得更加高贵,陈韵突显,价格昂贵.

三、发酵工艺把关不好,焙火不到位的茶,保质期过后会返青、发酶等,自然不能再喝.

声明:虽然茶叶一般保质期达三年,但前提是必须放在阴凉、干燥处,且密封性良好,否则不用说3年,3个月不到就已经变味了.


福建评茶师


过了保质期的茶叶还能喝吗?

要看情况而定!对于真正懂茶、品茶、爱茶的人来讲,他会根据茶的分类、特性和年份做专业的处理和分配,喝与不喝他都会给出具备专业水准的考量指标,喝与不喝,他有一套说服别人和自己的理论;对于把茶当饮品的普通人,就无所谓,因为普通人都是跟着大众的感觉走,保质期过了就认为不好,就不能喝,但如果没别的替代饮品,喝保质期过的茶叶也无妨!小时候家里穷看父亲没有茶叶喝了,摘几片柳树叶煮下当茶水喝,似乎也开心不已。

所以,所谓的保质期茶叶能不能喝,就是说现代人生活标准提高了,精致了,对喝茶的的水平有自己的鉴定,所以把过期茶叶当个命题讨论!一方面说明现代人的口味和品质整体提升了,一方面反应出当代人更加理性、慎密、科学的对待生活!因为精准的把握生活的每一部分,是人类进步的体现,面对绿茶、红茶、铁观音、普洱、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等一系列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茶品,他无论贵贱,都是调剂我们的味蕾,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他的高贵与否,都与他的阶级和品他的人有着直接的关系!茶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多重身份的叠加:茶品、养生、保健、礼仪、交际、身份等!

所以,过期茶喝与不能喝与喝他的人有关!讲究、考究的资深茶客一看一闻就知;对于不懂的看了闻了也不知,除非一看霉烂的、发馊的、病虫的,直接排除不喝!因此,过期茶没必要太较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感觉很重要!喝茶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类人的喜好!过期茶的喝与不喝,其实没那么重要!


郑彦英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义芳君说茶致力于独家深度解读茶人茶事茶精神,分享茶叶专业健康知识!

这个问题对于许许多多爱茶之人来说,心中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疑问。

可惜,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许多人是进入了一个大大的误区。

怎么说呢?长久以来,在具体的喝茶实践中,我们大多数人重视的“茶叶保质期”,并非真的就是理解上的保质期,其实是茶叶保鲜期。

即:这泡茶原有的鲜爽度、回甘度,包括香气、滋味等品质因子是不是下降了。通俗讲,就是这泡茶是不是退味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茶叶本质上是农产品,也是食品。但凡食品,那肯定是有保质期的。而基本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食品一但变质,就是变馊,变坏了,很容易因为腐坏,散发出酸腐气息。一般人很容易通过肉眼或者嗅觉,就能立刻辨别出来。

因此,对于茶叶来说,若是真的变质了,要不就是发霉了,表面上了长了霉菌;要不就是酸化,冲泡出来不仅茶汤毫无生气,而且出现一股酸臭味。

这样的茶,傻子都能立马区别开来。

因此,我们在认知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将茶叶的保质期与保鲜期区别开来。

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六大茶类的保质期到底多长,其中标注了岩茶、红茶保质期一般为一年半至三年之间;白茶、绿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一般为十八个月左右;黄茶一般为12-24个月;黑茶一般最长不超过20年。

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讲的就是茶叶的“保鲜期”。

通过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可以看到,国家标准上对于茶叶必须标注保质期是有明确要求的,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保质期时间。因为不同茶叶由于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存放环境,每个品类茶叶甚至是每个单个生产出来茶叶的陈化速度及保质期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是很难加以具体量化,尤其是对于茶叶这类属于非标产品来说更是如此。

平常我们在市场上买茶时,不难发现,如今市面上销售的茶叶,大多数是比较笼统地标注了茶叶保质期,例如:铁观音18个月。换句话来说,过了18个月后,铁观音真的就会变质吗?

真实情况其实未必,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茶叶品质出现下降这是必然的,但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出现变质则还是比较少见。而且在过了18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后,经过铁观音传统精制技艺里的回炉烘焙这道工序,铁观音茶叶则又能呈现出与鲜茶与众不同,又独具特色的烘焙香。这又是茶叶的另一种独特品质。

众所周知,影响成品茶后期品质主要有水分、温度、光线和氧气等外在因素。譬如:储存环境较为潮湿、长时间放置在太阳底下暴晒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加速茶叶品质下降,甚至是变质。而像以越陈越香著称的老白茶、老普洱,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储存个三五年,甚至是十几年,茶叶品质上出现陈化后的转化和提升,这也是客观现实。

因此,我认为,茶叶保存不当的话,不用几天都有变质的可能;而茶叶到了上述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标准时间,茶叶品质出现明显下降则是必然的。

此外,茶叶过了保质期还能喝吗?那您得看这茶叶有没有变质!如果变质了,那当然不能再喝了,如果没有变质而是品质下降的话,那经过回炉处理,那这茶叶还是可以“起死回生”,再现另一种生机,给您舌尖上另一种非凡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