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何震:18岁嫁国学大师刘师培,21岁爱上了表弟,为何丈夫死后33岁就疯了?

秉烛读春秋


随着民国新思潮蓬勃发展,女权的思想和运动也随之出现。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宣言女权的民国女性,何震就是其中一员。然而事情发展得太过极端,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未必是件好事,毕竟极端代表的是摒弃所有支流只强调主杆。这就容易导致事情偏离良性地发展,就好比女权思想一旦极端了,在男女的问题上,极端女权者就会认为男女不仅要平等,甚至女人应该要凌驾在男人之上。这不就是另类的“男尊女卑”,而何震的主张正是如此。她变得这般极端,也是当时社会的情况造就。

(电影辛亥革命中的何震)

当初她仅是深居闺中受传统教育的闺秀,可是自她接受新思想洗礼后,她的性格大变如同换了人一般。不过也是民国那个以新换旧的年代,很多人都对前路深感迷茫,这样自然就出现了变相保护自己的极端封建者和极端革新者。于是乎,何震本来能够走的一条康庄大道变成了崎岖小路,把自己大好的光明前途作成不归的歧途。她先是背着丈夫与相恋的表弟厮混来批判封建礼教,然后又走向背叛革命同仁之路。未曾想丈夫刘师培死后,年仅三十多岁的她突然就疯了。这是为何?

生于晚清苏州的何震本来叫何班,只是之后嫁给刘师培学习新思想后才改名为何震。她自小的家境是颇为优越,是晚期扬州知县何承霖的幼女。本来她的童年生活是富足而又美好的,可惜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不幸逝世了。于是年幼丧父的她就在母亲和长姐照顾下成长,由于她出自书香门第之家,所以从小她的家教就颇为严格的,琴棋书画不说精通但一定要掌握。等到她长成十八岁的花季少女之时,何班已是出落得如水出芙蓉一般的美丽。加之她有能赋诗擅画性格也活泼动人,所以她在扬州当地可是颇有一番美名,不知有多少人家想要上门迎娶才貌双全的何班。

不过这些上门提亲者注定要失落而归了,因为何班的母亲早已给她定下一门姻亲。那就是嫁给何班兄长的妻子刘师韫之堂弟刘师培为妻,可以说何班的婚姻属于还门亲事是何刘保持深厚情谊的联姻。于是就这样,十八岁的何班成了刘师培这位国学大师的夫人。婚后,崇尚西学的刘师培就把何班送去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就读,以便她能接受先进的新思想教育。要知道刘师培可不光是学问做得好,他对西方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加上他又是革命同盟会的成员之一,他理想中的家庭可不是旧时代那样的男尊女卑。因此,他自然不想妻子何班是被旧社会思想禁锢的女子。

(右2何震)

然而蔡元培的这所女子学校的理念可不是优良的,其宗旨是秉承欧洲革命女性暗杀更相宜的理论,甚至还会教授女子炸弹爆破的一些原理。所以仅是一个月的时间,何班就性格大变以成为玛丽侬这样为自由献身的欧洲女杰为榜样,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何震。此后,何震就显露人前时常跟随丈夫同出同入参与反清的革命活动,并还就此结识了陈独秀等前沿革命者。之后,何震就跟随丈夫东渡日本留学,开始发起各种女权运动。对于妻子的大肆追求女权的行为,作为丈夫的刘师培是大力支持的,所以在他的摇旗助威下,何震对于她的女权革命是越来越起劲。

起初,她还是在报刊发表和吹鼓女权革命。可是之后,她觉得这样甚为不过瘾,于是就在日本创立了复权会、兴办《天义报》,为她的女权事业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从她发表的女权文章而言,何震的确不愧于才女之名,她在女权上做出的贡献也是颇大。但是何震的女权思想太过绝对了,她认为男女之间应该绝对平等,只有男女平起平坐了才能真正消灭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不平等。其思想不可谓不超前,可是凡事过犹不及,她沉陷在绝对女权中不可自拔逐渐疯狂起来。

随着她追求的女权思想逐渐了变味,她开始打击报复起男权,刘师培就成了她第一个报复目标。在家中,何震对刘师培不是出言辱骂就是拳脚相向。最开始何震在外面还会给丈夫面子,后来就是当着朋友的面也不会给他丝毫。并且还严格限制刘师培的个人自由,家中事事都必须听她才可,简直就是泼辣得不行。不仅如此,她还要废除男女从一而终的美德挑战男人的底线。在日本的时候,何震瞒着丈夫和自己的表弟汪公权厮混出轨。当时住在他们家的章太炎发现了何震背着刘师培的私情,出于对朋友的关心他就把这件事告知了刘师培。

哪曾想他的这番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刘师培认为章太炎在挑拨他们夫妻关系,于是当场就对他大打出手两人就此反目。事后,他还把这事跟他妻子何震述说,惹得何震心中大怒。所以何震夫妻就开始报复章太炎,偷了他的私印伪造章太炎叛离革命党派,弄得他百口莫辩吃了这个大亏。

(刘师培)

而那时章太炎还不知刘师培夫妻早已有了背叛革命者的迹象。随着何震日渐疯狂地追求女权,她的权欲之心也愈加炽烈。相比与清贫四处奔波劳累的革命生活,她更向往高高在上的奢靡享受。于是在何震的带动下,刘师培和汪公权秘密投靠清政府总督端方,他们成为清廷在革命人士内部的眼线。由于有他们的挑拨离间,同盟会的革命者互生猜忌,最后使得同盟会的革命行动失败,很多革命者被他们残杀。然上天终究是公道的,犯下深重的何震夫妻下场凄凉。先是刘师培因病不治在北京去世,那年何震才刚满三十三岁不久。而没了丈夫做靠山后,何震过得不可谓不凄惨。当初刘师培曾把一座金佛像寄放在好友那,可是人死灯灭不管何震如何索要他都不承认有此事。而当时何震名声又已狼藉,哪会有人为她主持公道。最后在怒火攻心之下,何震的精神出现错乱,在北大校门痛哭成了她留在世间最后的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