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完孩子腸子都悔青了,你們有沒有這種經歷?該怎麼辦?

快樂的楠楠姐


只要是做父母的,你說的這些事應該都經歷過。我想不僅是腸子悔青了,冷靜下來的時候都想打自己一頓吧!

首先,我也是一個淘氣小男孩的媽媽。每次,我最喜歡他的時候就是他睡覺的時候,那一刻我感覺他是天使,怎麼會那麼可愛。但是等他醒著淘氣,氣我的時候,我都跺腳,想象一下,讓自己的孩子氣的跺腳,終於忍不住爆發的時候就是孩子受皮肉之苦的時候,打孩子的時候,好像是越打越來氣。其實有時候過後想想,誰不是從小的時候過來的,打只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孩子用那張帶著淚水的眼睛膽怯的看你的時候,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孩子的成長路還很長,不能總想著用打來解決問題

。如果說孩子犯了原則性的問題,犯了錯誤。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和孩子分開5分鐘,利用這段時間想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5分鐘也是給我們平靜情緒,不讓我們在衝動的時候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我們給孩子的好東西不是山珍海味,不是金山銀山,而是我們的耐心。所說耐心就兩字,做起來確不容易。

如果說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建議和孩子有矛盾時,分開冷靜5分鐘,結果絕對不會有腸子悔青的感覺。



小王子駕到


我家孩子也是特別調皮好動的,很多次都讓我想要動手,但是我咬咬牙還是忍住了,但是有一次卻破了例,這次打孩子讓我印象深刻,記得在去年夏天,孩子居然偷拿打火機把床上被子給點著了,而那個時候我正躺在床上睡覺,也幸好沒蓋被子,孩子當時也害怕極了,哭聲把我吵醒才沒有被燒著,也就是這一次我大發雷霆,把孩子狠狠的揍了一頓。

但是之後看著孩子委屈可憐的神情,也讓我一再懷疑我是不是做錯了,但是看到被燒一半的床我知道我做的是對的!其實有時候打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打孩子的好處有那些呢?

  • 1.讓孩子知道“度”的概念

有些小孩子做事情完全沒有考慮後果,從來都是想做就做,而打孩子就可以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界限,如果超過界限,就會受到懲罰,就比如我孩子之後從來不拿打火機了。

  • 2.讓孩子守規則

孩子犯的錯多半是因為他做了規則之外的事情,比如上學逃課這類不準做的事情,如果孩子犯了這類錯誤而被打了,那麼孩子在今後也不會輕易的打破規則。


我認為父母不要輕易的去打孩子,如果真的要打,也要注意輕重,並且施於教育,別讓孩子的這頓打白捱了。


北鼻駕到


您好,我是合格寶媽,也是一名育嬰員,關於您提到的“每次打完孩子後腸子都悔青了,該怎麼辦,”的問題,我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個人經驗,分享如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從您的提問看的出來你也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一旦孩子犯渾時就氣不打一處來,痛下狠手了。我家大寶兩三歲時我也經常是這樣的,打完之後,晚上看到寶寶安靜睡著的可愛面容,又深深自責起來。我相信很多寶媽們也是這樣的吧。

第二,我們可以分析下,我們為什麼要打孩子呢?無非兩點:一是孩子未達到自已的預期想要的結果,二是從成年人的思維來判斷小孩子的對錯觀。仔細分析這兩種原因,你會發現其實都是父母錯在先,小孩子錯在後。小孩子的眼中沒有完全的對錯觀,只要他覺得好玩,都會去試下。

第三,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時,寶媽們要先冷靜三秒,先控制住自已心頭上的那把火。想想小孩子是故意這樣做嗎還是覺得好玩這樣做。不管哪種情況,都應該最少給孩子三次改正的機會,不要一上手就打。

所謂生氣是本能,控制生氣才是本領。在寶寶心中,父母都是自已眼中的“神”,千萬別讓自已變成寶寶眼中的“魔”。

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您,祝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合格寶媽


我的女兒兩歲多,屬於不折不扣的男孩子性格。而且處於兩三歲的叛逆期,每次你忙的暈頭轉向時她偏偏啥都不聽。一會兒怒火中燒,就打了孩子,有時孩子仰著稚嫩的小臉說:“媽媽,你以後別打我了,疼。”事後真的很後悔。

孩子小時候頑皮淘氣是天性,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好玩不好玩,根本沒有是非對錯。我們不能拿我們成人的標準去對待孩子。每次忍不住要發火時,都要屏住呼吸,從一數到十,告訴自己要忍。把火壓下去,抱著孩子告訴她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不要總一味的把壞的情緒都遷怒給孩子。當我們在孩子面前剋制情緒,給她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時,孩子也能慢慢的變得聽話,乖巧。

小孩子,從小都是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下長大。你給孩子怎樣的榜樣,孩子就長成怎樣的模樣。一個父母經常打罵的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也會採取武力去解決。一個從小和風細雨的父母,孩子長大也會心平氣和理智的去處理問題。一個父母經常爭吵的家庭,將來孩子長大也會面臨諸多情感上的困惑。

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娃娃起樹立一個好的模範,不要讓孩子從小生活在打罵恐懼的陰影下,這樣的孩子長大膽小,怯弱,自卑。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每次暴脾氣來臨時,告訴自己,會打孩子不是本事,能剋制好情緒才叫本領!




小孩子的臉一天變三變,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五六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建立了,我的經驗是;孩子不聽話的吋侯儘量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先語言溝通,如果講道理孩子仍然不聽,繼續犟嘴的話就冷處理,我去做其他的事情,孩子這個時侯忽然沒了發洩的對象,就會從激動逐漸過渡到安靜,而且通常是自己覺得沒趣了,就乖乖走到我面前說:“媽媽,對不起。”不知道我家孩子這個現象具不具備普遍性,有困惑的家長可以嘗試一下。畢竟生氣的時候打罵孩子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弄不好還會造成孩子終生的心理陰影。所以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從小到大都在不斷地給我們製造驚喜和麻煩,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身為家長一定一定要修好“安忍”。


喜悅的存在


很能理解你這種心情,我們家孩子今年剛剛四歲,雙胞胎男孩,每天我們家真是水深火熱,兩個孩子都還自己特別有注意,總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想不到的,老二還好,不太作事,老大就不一樣了,特別有主意,也特別能作事,我起初,也是說不聽就揍他,從3歲開始,他會說的話多了,我反思過好幾回,有一次犯事了,我說了好幾次不聽,就從屁股上,呼了一巴掌,正好到中午了,讓他睡覺,他委屈巴巴的脫了衣服,讓我摟著他,邊摟著,邊哭,媽媽,你別生氣了,我知道錯了,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當時說的,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後來看了不少育兒的文章,其實我本身就是比較急的性格,跟孩子說一遍不聽,我就急,後來一想,孩子就是小啊,慢慢的我也改了不少,因為孩子慢慢大了,也懂事了,實在說不聽,也確實該打。。。。

每個家長都這樣吧,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小女孩我覺得好點,大部分都很聽話。。。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啊,慢慢來吧。。。。


55相見恨晚55


這幾天出來有點想寶貝了,在家的時候教他寫作業寫不好,有的時候急了會打他,吵他,出來了又想了,有的時候在哪一剎那間急了打了他會很後悔,事後問他能原諒爸爸嗎,他說能,我感覺自己有時候還不如自己的孩子,自己會有小心眼,會跟他急會打他,吵的他現在會跟著發脾氣,但是他會摟著我的脖子親親,說爸爸我愛你,這時會感覺很欣慰,不想在吵他打他,可是怎麼總是會跟著他急呢,有時候一發脾氣就感覺自己跟瘋了一樣!討厭這樣的自己,什麼時候自己的脾氣能改改呢?能不在發脾氣,吵兒子打兒子,讓他每天能開心快樂:無憂無慮


農村小廚8


每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媽媽的“小心肝”,“小可愛”。可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小可愛”變得不那麼可愛了,有的,甚至像個“小惡魔”,調皮搗蛋、行為叛逆,讓父母氣得簡直要吐血,控制不住情緒的媽媽,可能就要上手了。

父母打孩子,無非這三個原因:一、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有句古語“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統的教養觀念在今天對我們仍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在傳統觀念中,父母總是居高臨下,與孩子的關係毫無平等之說,更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二、生活節奏快,有些家長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耐心委婉地教育孩子,而打罵孩子最方便最直接,效果是“立竿見影”。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直接就是打罵解決。三、家長的生活壓力大,生活或工作中所有的不順心都在心裡積壓,孩子不聽話就像一個“導火索”,一下子就點燃了這個一觸即發的炸彈。

每次打過孩子,許多父母會從內心由衷地感覺到後悔,這些父母,多少也是知道,這種打罵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可取,這可能給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首先是身體上,父母怒火攻心的時候,抬起手來落下去的時候自己完全感覺不到也很難控制力度大小,孩子的身體很嬌嫩的,一旦失手傷害了孩子,怕將是父母一生最痛心最難過的事情了。

其次是心理上,孩子犯了錯,闖了禍,其實內心已經很內疚很難過,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沒有過來安慰,反而迎來劈頭蓋臉的一頓打罵,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他們能感受到的,是猙獰,是恐怖,他們會覺得自己在父母心裡一點也不重要,慢慢會變得內向,變得自卑,有的變得暴力傾向,甚至墮落。這種結果,相信哪個父母也不願意看到。

我們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明明說著愛,卻戴著猙獰的面具。“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父母不要一味居高臨下趾高氣昂地教訓,要真正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把“錯事”當成“小事”,控制情緒,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哪裡錯了,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和諒解,這樣批評的話,孩子愛聽,更能聽進去,更能知道以後自己該如果做。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雕刻的璞玉,父母多花一些時間,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他的生活和世界發出奇異的光彩!


零點客棧


儘管你試圖阻止孩子,但是有時候孩子還是會違反一些非常重要的規矩。若你在氣頭上,你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做出一些日後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你需要跟自己做一個約定,那就是永遠不要採取那些會對孩子身體或心理方面的留下創傷的懲罰方法。無論孩子多大,打屁股、搖晃、衝孩子叫喊等方法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情不自禁的打了孩子,父母過後應該冷靜的向孩子解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是孩子的哪個特定行為讓他們感到憤怒。父母不妨為自己失控的行為向孩子道歉。這些舉動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和接受打他的行為,也為孩子樹立了如何補救錯誤的榜樣。

父母跟孩子直接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父母在制定規矩的同時,孩子也在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從他第一次對你搖頭,升級到尖叫、躺在地上打滾、用拳頭打地板等,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孩子情感的迸發是不可避免的,當他在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卻將他制止,然後讓他做別的事。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你總是妨礙他,他能夠表達自己沮喪的唯一辦法就是用上述行動表達出來。

孩子並不是成心惹你生氣,而只是成長髮育過程中一個正常階段!

孩子發脾氣時,你需要記住以下幾點:

1.當你覺得自己快要發火的時候,深呼吸數到10;

2.讓別人替你看一會孩子,自己離開房間待一會;

3.暫時將孩子隔離,不要關注他。

不得不說為人父母這項工作極具挑戰性,很多時候都會出現一些你自己無法預料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但你不必為此感到慚愧和尷尬。你與孩子共同的旅程才剛剛起步,你會發現,這將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充滿著跌宕起伏、喜怒哀樂!


小鬍子式吾空


每次打完孩子腸子都悔青了,你們有沒有這種經歷?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上一輩人,可能答案很容易解決,那就是不會到達腸子悔青的地步。那我們之所以會為了打孩子而感到後悔最主要的問題是現在倡導的是“正面管教”。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今天對孩子發火了、動手了,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當然我們指的是正當的管教,而不是以打孩子發洩情緒的。



一、一定不要打了孩子又自責,錯了就是錯了,打了就是打了,當這個行為已經發生後我們不能一直動搖自己的育兒原則。我們基本上都有過從小捱打的經歷,我們也沒有因為父母的正當管教而產生什麼心理障礙

那些所謂的原生家庭傷害基本上都是不正當的情感傷害

<strong>


、管教方式的選擇也是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程度定的,平時在給孩子普及生活常識或者說社交禮儀時當然要做到溫柔且堅定,那如果是犯了原則性錯誤,我覺得有必要時還是要手動解決,之前我也是打了孩子後又覺得後悔,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果我一直這樣真的會影響我對孩子的原則。

打一巴掌給一顆糖誰都不會喜歡。


我之前給自己立了一個小小的目標,看看自己能不能堅持一個月不打不罵孩子,我發現不打孩子真的會上癮,後來堅持的很好,我打算繼續堅持下去,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真的犯了原則性錯誤,我也是會動手的。我從小被我媽打大,我依然覺得她是位優秀的母親,因為她除了會打我,還帶給了我正確的價值觀帶給我面對生活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