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智能丨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融智能實踐(一)

導語:隨著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如何進一步在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裡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移動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區塊鏈等的應用。其中,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是人工智能應用,它是未來金融創新重要的應用趨勢,是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招商銀行

智能營銷

傳統的銀行營銷方式,大多采用線下、線下推廣,投放廣告,或者由工作人員進行地推,這些方式存在成本較高或關鍵觸達程度較低等問題。智能營銷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營銷模式重新賦能,通過對客戶多維度屬性標籤化,通過用戶畫像和配套的模型,經計算機輸出定製化的營銷方案。智能營銷,在金融科技賦能下,不僅能提升客戶對於營銷活動的滿意程度,還能提升銀行的獲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智能營銷賽道上,招商銀行的特點是個性化推薦、精準識別以及電子渠道建設。2018年,招商銀行通過對零售客戶生成1726個客戶畫像標籤,令營銷客戶觸達次數提升了6.56倍,營銷成功率達到17.42%,初步開始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在電子渠道建設推廣上,招商銀行以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兩大平臺為載體,輔以微信公眾號,作為品牌營銷及產品功能宣傳的重要陣地,拓展獲客邊界。在營銷方式上,通過與熱點融合,探索頭條信息,不斷提升在各年齡層客戶群體中的品牌影響力,強化目標客群對品牌的信任度、滿意度及轉化率。

截至2019年6月30日,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戶數9275.80萬戶,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8083.94萬戶。2019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登錄次數28.23億人次,人均月登錄次數11.30次,金融場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場景使用率分別為87.70%和63.43%;掌上生活App信用卡數字化獲客佔比提升至62.65%,金融場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場景使用率分別為80.80%和68.30%。


浦發銀行

銀行業首位數字員工“小浦”正式“上崗”,字員工“小浦”是浦發銀行與百度聯合研製,通過構建以人性化服務為核心的數字化金融服務界面HUI(Humanized User Interface),讓用戶更好地感受金融服務、瞭解金融服務、享受金融服務。

“小浦”可以通過移動互聯設備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完成基於多輪對話的業務。“‘小浦’可以成為客戶的財富助手,通過語音與視覺交互方式,與客戶聊天交流、驗證客戶身份、傾聽了解客戶的需求、引導客戶完成風險評估,根據風評結果及用戶畫像進行個性化的理財產品推薦,並最終完成交易的一整套金融理財業務。”

“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推動浦發銀行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用戶體驗提升是關鍵指標之一。同時,隨著“數字員工”的面世,對於企業來說,不僅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聲音版‘小浦’智能客服為例,目前‘小浦’已在全行客服渠道上線,其話務量已佔全部話務量八成以上,有效彌補了人工服務不足的局面,降低了客戶等待時間。同時,目前在網點測試的‘小浦’可有效協助理財經理對客戶提供首次風險評估的服務並基於客戶的風險評估結果向客戶介紹合適的財富管理產品。”萬化表示,“基於浦發銀行在客服渠道的智能化改造經驗,我們已經看到語音交互帶來的人性化服務體驗提升成為趨勢,我們將進一步深耕人機交互領域。”

中信銀行

智能網點

經過幾年的智能化轉型發展,中信銀行在智能網點建設上,通過探索智能無人和咖啡網點等差異化經營模式,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研發出智慧存取款機等設備,並應用在營業網點等業務場景當中,提高網點人工替代率和降低網點人工投入,促進網點產能提升。

截至2019年6月末,中信銀行的電子渠道交易筆數替代率持續提升,電子渠道替代率已達到99.27%,智慧櫃檯7767個,比年初新增2233個,形成了由智慧(旗艦)網點、綜合網點、精品網點、社區/小微網點和離行式自助網點組成的多樣化網點業態。

在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發展浪潮下,中信銀行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架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構建數字化移動平臺和服務生態,打造移動化服務場景和服務渠道。在移動場景搭建上,中信銀行以手機銀行為重點,構建了線上渠道一體化建設,通過智能移動化轉型,全面提升業務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

智慧平臺

中信銀行通過用戶畫像、營銷模型以及AI金融服務平臺——中信大腦,為客戶提供“千人千面”精準營銷服務。中信銀行整合了多元渠道營銷資源,打造出聚合營銷平臺,有效地提升了零售業務、信用卡業務交叉營銷能力,根據不同客群標籤,結合人能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實施差異化、智能化以及場景化應用下的精準營銷和產品推薦。

從賦能成效來看,2019年9月末,中信銀行存款餘額為4.02萬億元,貸款餘額為3.96萬億元,同為2016年之後的存款和貸款餘額峰值。從存款結構可以看出,中信銀行較為依賴公司存款,不過零售業務發展較快。

光大銀行

智能投顧

2019年5月6日,光大銀行在手機銀行APP正式上線“財富體檢”功能,向客戶提供在線“資產檢視+資產配置”的創新服務。該模塊主要能為客戶實現挖掘財富隱患和防範財富風險等功能,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資產配置服務。

光大銀行在智能投顧業務領域上,經過歷史數據回測,積累大量數據與客戶案例,通過資產組合理論及大數據分析、金融量化模型和機器智能算法,對客戶的財富狀況進行全面診斷,讓客戶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資產和風險狀況,從而對資產進行調整配比。

另外,光大銀行還設有智能投顧服務平臺——陽光AI投,主要面向普通個人投資者,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全球化大類資產配置服務,具備風險測評、一鍵購買、智能調倉和售後服務報告輸出等功能。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業務全流程

在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風險管理方面,實現現有各風險管控子系統功能的融通、調度,形成了涵蓋貸前、貸中以及貸後業務的風險一體化平臺;在精準營銷方面,基於客戶行為,搭建實時事件營銷平臺,提供實時事件推薦;在客戶細分方面,採用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客戶360度畫像,極大地提高了客戶行為分析的準確率。

華夏銀行

智能網點

在智能網點上,華夏銀行不斷推動網點智能化改造,推進自助渠道生物識別智能化平臺建設,加快智能櫃檯布放和智能設備推廣。在華夏銀行的智能網點中,STM智能櫃員機能夠辦理除現金業務以外的大部分個人業務,如辦理銀行卡、理財簽約、理財風險評估、和代繳費業務等多項業務,覆蓋了80%的櫃面業務。

另外,在“i先知”人工智能服務平臺智能營銷模塊的賦能下,華夏銀行存貸兩端都獲得了一定的增長。

通過智能運維繫統,華夏銀行在提高銀行運作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操作風險,運維自動化從單系統、單場景向多任務自動化演進,並且不斷在豐富移動運維場景。目前,華夏銀行智能運維繫統已初步建成集運維可視化、自動化、移動化、智能化等功能。

民生銀行

智能營銷

在智能營銷賽道上,民生銀行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客戶的各項數據標籤進行分析,生成用戶畫像,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化營銷體系。首先,民生銀行在客戶選擇上,進行的是客戶分層服務,實施分層分類經營,按照客戶價值搭建差異化營銷管理體系。其次,民生銀行構建的智能營銷管理體系,實現從WHAT到WHY,再到HOW的科學實施流程。民生銀行還針對該體系,設計了相應的營銷指標,再經由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生成客戶的用戶畫像,通過智能化營銷來解決銀行傳統的營銷痛點。針對長尾客戶,民生銀行還開展智能、敏捷獲客,以提升線上獲客數量和客戶服務體驗。

另外,民生銀行還新推遠程銀行,支持人臉識別轉賬,還支持華為3D人臉識別登錄,極大地豐富了客戶體驗。2019年三季度末,民生銀行存款總額近3.4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400多億元,增幅近8%,其中個人存款總額6905.23億元,較年初增長1152.34億元,提升了20個百分點;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達3.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500億元,增幅為8.32%,其中零售貸款13473.17億元,較年初增加1167.72億元。

2019年初,民生銀行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級的直銷銀行3.0版,據瞭解,此次升級版本是在2.0的“4朵雲+1範式”基礎上,迭代升級成為“四朵雲+開放式+鏈接器”,構建出了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生物識別等技術在內的3.0版本。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客戶數達2406.29萬戶,管理金融資產1272.38億元。

智能化渠道建設

在渠道建設的智能化升級上,民生銀行主要推進營業網點的智能轉型、服務升級和推進銀行場景化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銀行共有132家分行級機構、1144家支行營業網點、1254家社區支行、153家小微支行、3225家自助銀行,擁有自助設備6550臺、遠程服務設備976臺,完成智能化廳堂模式轉型網點累計1033家,網點覆蓋率達9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