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飞蝗在南亚安营扎寨,离中国一步之遥,会迁入中国吗?

敏儿听见


入侵南亚的蝗虫虽然多达三千六百亿只,但是大家尽管放心,没有一只蝗虫可以从南亚飞进我国,更没有一只非洲蝗虫可以祸害我国的庄稼。

源自非洲的蝗虫灾害虽然非常可怕,一天就可以吃掉数万人的粮食,致使多个非洲国家农业瘫痪,但虫子就是虫子,它们并不会使用工具。人类和动物最初的区别就是,人类的祖先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用工具弥补种族的天生缺陷,但其他动物不会,比如非洲蝗虫。人和蝗虫都畏惧寒冷,聪明的人类会穿衣服来抵御寒冷,而傻傻的蝗虫就不行。

非洲蝗灾看似浩浩荡荡,人类抓不尽,毒药杀不绝,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可是一物降一物,大自然孕育的蝗虫还是要败在大自然的手下。蝗虫必然要败给低温,非洲蝗虫永远不可能越过寒冷的喜马拉雅山脉。

:遮天蔽日的蝗虫难以抗衡无处不在的冷空气

初中物理曾经这样教过,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就会下降零点六摄氏度。越高的地方就越为寒冷,这也是部分高山的峰顶都是白雪,而山腰却是绿树的自然科学原因。喜马拉雅山脉自然也要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它也非常的冷。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高度六千米,这就意味着山上比山脚冷三十六摄氏度。以目前二月气温来看,喜马拉雅山上的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这是一个蝗虫绝对无法越过的温度。此外,喜马拉雅山脉长达三千多公里,蝗虫群也很难绕过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国制造了天然的屏障,我国不怕非洲蝗虫。

除非蝗虫学会了穿衣服,否则它们根本就过不来。

:寒冷的喜马拉雅山脉不是蝗虫可以染指的

除去地理优势之外,远道而来的非洲蝗虫其实已经非常累了,而且它们的寿命最多也不过一百多天,对我国的威胁非常小。

目前来看,非洲蝗虫灾害确实需要警惕,但是它们能带来的威胁其实并不多。

况且,蝗虫本身就是一种怕冷的昆虫,而天气时越往北越寒冷。例如在巴基斯坦,蝗虫就曾避开气温较低的省份,飞向较为温暖的地方。即便没有喜马拉雅山脉,蝗虫的天性也不让它们一路向寒冷的北方飞行。

最后,非洲蝗虫的危害确实比较大,但是长期治理蝗灾的我国也不是吃素的。

我国精通各种生物防止方法,甚至曾经运输十几万鸭子来治理蝗虫,一只鸭子一天就能吃一百多只蝗虫。为了避免蝗虫不够吃,部分地区甚至禁止向蝗虫群喷洒杀虫剂。我国的运输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便有零零散散的蝗虫入境,直接运鸡运鸭就好了。

而且,除去防治之外,我国还有针对性的在容易遭受蝗灾的地区,种植蝗虫不吃的农作物,以降低蝗虫灾害的影响。

我国在治虫上的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的,零零散散越境的蝗虫不足为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