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说《易经》博大精深。会不会是现代人想多了?

汉口南京路的伢


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很多人还沉浸在祖宗原始社会的成就中不能自拔,这算是愚昧还是什么?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我们还在迷信阴阳八卦不可笑吗?一个号称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干不过二百年历史的美国,改革开放以前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小国,看不出来所谓几千年的文明有什么可值得吹捧的,作为中国人想沉静在自以为是的辉煌中那是中国人的自由,别人没兴趣理你还巴不得你回到以前冷兵器时代读着四书五经满街算卦先生,真要是那样别人就真拿你当猴耍了。


solo音乐


易经是古人认识能力非常低下的时候,对宇宙万物观察得到的一些结论。把一些很表面的现象,甚至假象当做事物的本质。所以错漏百出,矛盾环生。

看看阴阳五行。

第一,世间万事万物并不都可分为阴阳,也不只有阴阳。光子、量子是阴还是阳啊?里面有什么阴什么阳啊?

第二,五行并不能概括物质的性质。风是哪一行啊?电是哪一行啊?

第三,阴阳五行的基础是易经,易经就是胡搅蛮缠的诡辩。光说八卦。八卦对着五行,有些卦有两行,有些卦只属一行,怎么可以的?规则在哪?先天八卦说东北是雷,西是水。有点常识都知道水和雷都在南方啊!更何况后天八卦又说北方是水,东方是雷。究竟信哪一个啊?

在西方,还有谁拿古希腊罗马,或更早的巴比伦的经典拿出来解释世界,理解世界?所以人家进步了


望江一亭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

我先打个比方,1+1=2的问题,这是个定律,小朋友都懂,所以没有人会认为1+1=2博大精深,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但是易经不同。易经有64卦,每一卦都有不同的含义,这个含义,可以引申到很多的人和事物中去。比如说八卦万物类象的乾卦,五行属金,对应金属,金属制品,金融,珠宝,金钱,金属文物,神像,寺庙,道观,教堂,政府,都市,圆的,贵族,官员,军人,领导,长辈对应头部,大肠,骨骼,对应龙,马,象,天上飞的,对应金色,金黄色等等。一个乾卦就类象这么多,万事万物都能类象到八卦中,你说它博大不,精深不。

说到底,这里讲的易经博大精深,还是每个人读完易经以后所汲取的知识点罢了。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心中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本易经。



蒙经纬


《易经》已经在此,我们在纠结《易经》时,她早已经在等你我们!《易经》是规律,《易经》是先祖对我们无私的奉献。《易经》是通透者更高层次的阶梯,《易经》是仿佛曾经的旧相识。

《易经》是先天八卦的延续,是先祖观察天地的第一眼。《易经》是透彻者的无言,《易经》是方位,《易经》是星宿,《易经》是河图洛书的魅力。《易经》是河洛之数的放飞。

《易经》是时间。《易经》是我生苦短,《易经》是今生无憾。《易经》是闲庭碎步,《易经》是路路通闲。《易经》是三生石泮,《易经》是我心安然。

《易经》是知道,

《易经》也无言!


天罡观复


天大,地大,人大,《易经》最大。它能通神明之德,知鬼怪之变。深无底,广无边,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古哲仕对《易经》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今人则不然。只翻几页《易经》,抑或是象看小说一样看一遍。就认为《易经》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就讲讲阴阳八卦占卜而已。谈不上复杂和高深。只是有些人想多了,才变得高深莫测。我认这是小数人对《易经》片面学习而得出的心得。

放眼宇宙,《易经》中的阴阳变化的无限层,解密了宇宙产生,变化,运动状态。星移斗转的规律。从此而影响到地球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的产生与交替。

对人,八卦中的阴阳消长体现了生命的成长衰变。

六十四卦的方图和圆图,禅释了一个万物推陈出新,生死互根的循环往复规律。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涉及到人体内脏,气血的运动变化规律。在人们医病,养生中的指导作用。

占卜是学习《易经》的初始阶段。但能精通此项,又岂是平常人能做到的?知之不神,不知者以为神。研究《易经》有一定水平的人,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从今天的事物现象,推算出明天的变化结果。他认为并不是神奇。而不懂此理的人,就感觉到玄之又玄,神之又神了。,,,,,,

总之《易经》深广无边。可解释天文,地理,人事。包罗万象。虽然人们曾经讲过一句:大道至简。但简单只是表面现象。就如看到八卦一样。但探究落去,八卦变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变卦,互卦等等,又认为复杂深广了。

所以讲:认为《易经》博大精深是现代人想多了。这讲法不够全面。因为《易经》本身就包罗万象。


前尘懒人


对于《易经》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这是因为:《易经》的核心在“应时”(通变)与“处中”(不变)。古人甚至评价说:“中无不正,正有不中”。这个“中”不仅是十字空间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而且天然具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物质水平轴)和“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精神垂直轴)的文化本性。试问,人类社会还有什么东西能够置身于十字坐标之外?如果说我们整个人类都是从“中”来、到“中(终)”去,也一定毫不为过!


刘战生曰中


《易经》被评为博大精深,它是正当此名,不负世望。不是现代人想多了,而是现代人想得远远不够。随着新的文献发现,和对当时历史考察的深入,以及理论的新积累,我们对《易经》的理解,正在接近它的本来面貌。

《易经》的博大精深,是在两个方向上展示的。

一方面,《易经》本身表现为一个描述现实状况的简易模型。这个模型既具体又抽象,《易传》说它是“易与天地准”,可以包容万事万物的状态,这是它博大精深的基础。冯友兰曾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易经》描述事物的这个模型,就是易象。易象是《易经》的根本,八个经卦的易象可以象征八种基本自然现象,象征八种自然属性,但它并不胶固于此。它的八种卦象,有基本的象征意义,更可以类推到万事万物。由经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经》的主干,它们是在八卦基础上构成的更加精细地描述具体现象的模型,它比八卦也更加复杂,更加具体,更加具有操作性。

解读卦象,了解卦象,运用卦象,是学习和运用《易经》的基本途径。这个过程和方法,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卦象不是虚妄,不是一般的玩弄卦画游戏,它是代表了一种很有用、很有效的思维方式——象数思维。对于象数思维,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实际上,象数思维是由原始思维升华而来的一种抽象化了的具象思维,一种拟象比事的类推思维,深藏着很有实际意义的哲学与思维价值。至今人们望《易经》而兴叹,大多是针对这个思维方式和卦象体系而发。

《易经》表现为博大精深的另一个方面,是《易经》作为一部文献,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包罗很广的历史文献体系。这个文献体系,包含海量的文献数量和思想资料。《易经》和一般占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告诉你占卜的结果,而是告诉你解卦的思想、决策依据、价值观。一句话,告诉你的是决策的方法。那种把《易经》当卦签书一样想直接得到占卜结果,用《易经》直接去查占卜结果的用法,只对少数情况下的简单卦变有点效果,更多的情况,是它告诉我们解卦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可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境,进行卦象解读。《易经》要告诉你的东西,比占卜结论告诉你的东西多得多。《易经》本身要告诉你的首先是卦象的意义、解释卦象的方法,进而为读懂复杂卦象提供基础。同时,他还包含更多的思想内容。

《易经》本文,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取象比喻时,记录了历史。告诉你决策时,明确只是为君子出主意,处事要守正,这是关于价值观的告诫。决策思考时引申出很多社会经验,保留了宝贵的社会认识社会和人的关系的素材。它一边解释卦象和卦象的意思,一边解说社会伦理和治国处事之道。用卦象占卜的,就侧重于研究和阐发《易经》中的象数规律。用《易经》和《易传》阐发哲理,特别是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的,就侧重发掘其中的理论启示。这样就形成了象数和义理两大系统,这样的两个各有侧重的系统,绵延了两、三千年。

《易经》内涵丰富,引起的研究兴趣也最为浓厚。历史上,所有典籍中,对《易经》的研究,是文献最多的一个部类。《易经》不仅其原始意义还没有得到共识,人们还在继续探求;同时,它给后来的思想,带来了很多启发。诸子百家,各类学问,几乎都借助《易经》阐发自己的思想,这又是《易经》系统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一个原因。

《易经》本身渊博不可测,对于思考的启示作用也是绵延不绝。只要客观地看待《易经》及其历史,尊重它的价值,承认它的效用,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将会有很大发展。


热带雨林的午后


《易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诗歌词赋,仁人秩事,辩证哲学等等。但是算不尽的是人间生死,看的见的是功败垂成。求知可看《易经》,算命就算了吧!对于算卦占卜切莫盲目的当真,否则害人害已。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冯国超先生著有《图说周易》在最后文章的结尾是这样说的,“……用《周易》来进行预测,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游戏而已”。


德育良才


题之言下之意是:《易经》本非博大精深,而是现代之人并不实事求是的妄加之誉?

《易经》始于上古伏羲,经中古周文王演绎,最后由下古孔子述传而完成,历时非一时而就,正如古人评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样漫长岁月的锤炼,能是平庸之著?

洪荒时代,没有现代人的现代见识,却能发现奇偶,认识到阴阳,推演出变化,今还有谁能有这开天辟地的发现认知?今人见“阴阳”二字只想到“迷信”一词,却想不到宇宙间万象皆有两面性;这个认知可是在上古时代的古人就得出的结论,今人能说其识浅吗?今可有人能有高出“变化”的发现?可知至今的千变万化却跳不出古人“变化”之说的既定概括?无论今天发明出多少千奇百怪的变化,都在《易经》所言“变化”的范围中所包含,即万象万物皆有变化,因变化而成形;就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

《易经》讲阴阳,讲变化,由是产生出来的哲理认知,又有谁能破之?物极必反、否定之否定、终而复始、居中则正……,等等,今能违其道而行之吗?

仅这些,不多言,无一不是定论律则,难以违逆,能说所括不够博大吗?能说它之蕴不够精深吗?今人有谁能造出超越《易经》之作,那他就可以断言《易经》为今之现代人的一厢情愿衷爱,是言过其实的夸大,谈不上博大精深;其言就成真理。

有这个敢于拍着胸脯否定《易经》而能著出超越《易经》的能人走出来吗?不妨拭目以待;否则就缄言!


正道行953554


《易经》是小人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科学、哲学、宗教、道教、《易经》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超越时容、跨越国界、具备永恒魅力的治世经典“中”。“中”是君子文化,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小人文化精英都不懂君子文化经典《道德经》和《系传》。后来,清华大学收藏的出土文物清华简中的《保训》象《道德经》和《系传》一样,是难得的君子文化的经典。今天还活着的几十个国内顶级教授对《保训》里面的“中”解释为中道。试问这些教授:《保训》里"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这里面的“河”又是什么意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