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说,经济危机的时候,西方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分给穷人。这是真的吗?

灵通玉石


是真的。同时我要告诉你的是不只是西方资本家会这样做。90年代,上海光明牛奶也往黄浦江里倒过。不奇怪,企业是讲市场讲成本的。产品滞销或市场供需失衡的时侯,仓储成本,物流成本可能都会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这个时候为了渡过危机,采取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置商品无可非议。不能简单的用纯朴的道德观来限制企业的经营行为。


弘金先生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这当然是真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你每天都在火车站附近接送乘客,但是由于晚间打车比较贵,你能拉到的客人很少,几乎每晚都有大半的时间是空闲的。

相对的,因为晚间出租车价格较高,所以很多人打不起车,他们都在排队等候公交车,甚至有的人因为贫穷只能走路回家。

请问,你愿不愿意利用你拉不到乘客的空闲时间去免费接送坐不起出租车的乘客?

我想,你是不愿意的。

为什么不愿意呢?

首先,你无法分辨出,哪些人是真正坐不起出租车的人,你免费接送的人中,可能会有原本应该对乘坐出租车这个行为进行付费的人,所以你无形之中扰乱了这个行业的正常经营。

其次,就算你不是全免费,而是对打车费用进行折扣,那么真正受益的,也并不全是穷人,因为有许多穷人本就打不起车,你降价与否与他们无关,并不对你的收益有任何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奢侈品卖不出去宁可销毁也不会打折销售的原因。

最后,你好心好意的帮助行为,可能会占用你原本可以去创造效益的时间,比如你正免费拉着一位乘客,这时你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真正的乘客在招手,你不能把车上的乘客扔下然后接上新的乘客。

所以,就如同你不愿意免费拉乘客一样,资本家也不愿意把相对过剩的产品免费分给穷人,这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在现实中,这个理想化的行为根本无法实现。


薄利好食


其实我上学的时候,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但是我之前始终无法理解这些资本家的行为,总认为这些资本家真是人性最丑陋的展现。但是,最近在这次疫情期间,我忽然通过出租房子的事件,想明白了这里边的人性。可能不见得是丑恶,也可能是无奈。

首先看看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倒掉牛奶呢?

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牛奶之所以卖不出去,大多跟供求关系有关。牛奶生产太多了,超出了需求,当然就卖不出去。不过,经济危机期间,今天买一瓶牛奶的钱,明天可能就得花10倍。

如果把牛奶分给穷人,那么资本家不仅需要承担原本卖不出去的亏损,还要承担分发牛奶产生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如果把这些牛奶分发给穷人,那么人们发现有免费的牛奶可领,谁还会愿意掏钱买牛奶。要知道,经济危机之下,大家可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当大家都在等着领免费牛奶的时候,原本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于牛奶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会有更多的牛奶厂倒闭。

所以,资本家选择了最简单,最省成本,也是最现实的做法,就是直接倒掉。这看起来罪恶的做法,却是在困境下自救之法,救的不仅是资本家,还有其雇佣的工人。

再说现在疫情期间租房的事。我有一套房子租给了别人,这段时间他没有发工资,我同意他下个月再把租金补上。但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也是拷问我自己的问题。如果疫情持续好几个月,他一直没发工资,难道我就一直延期收房租吗?如果不这样,难道我把他赶出去吗?赶出去后,这段时间肯定也没人出来看房子,这房子也不太可能租出去,就只有空着。那么我是应该把房子免费给他租着使用,还是宁愿让房子空着呢?如果我选择后者,我是不是也成了“倾倒牛奶的资本家”?但是如果我选择前者,那么房子使用过程中的房子和家具家电的折旧和维护费用等其实就是我的成本,相当于我不仅没有出租房子的收入,我还得承担折旧成本,相当于是负收入。我不是富翁,我也有自己的经济压力,疫情期间我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如果是你,你愿意做一个“慈善家”,还是做“倾倒牛奶的资本家”呢!


老萌有个存钱罐


不需要看西方资本家這個历史,其实只要看看现在。我国春节,基本上都有花市,花农种花到市场上卖,一般會很貴,但是精明的消费者,往往會不在那個時候卖,他们等到除夕深夜快到初一凌晨时,花市结束,花农不会把未卖完的花帶回去,很可能會贱卖,就捡這個便宜,但是农民們也不是傻的,这种事多了,他们往往到时把花摔烂,也不会贱卖給那些人。這個道理其实跟资本家不肯把牛奶分給穷人是相通的,产品畢竟有成本,付出了劳动和支出,销售跟成本相称還可以接受,但絕不可能會亏本卖,送人更不可能,这次這麽做了,买家就會专门等這種时机,他们不会開這種先例,必须讓對方死了這種心态,不然以后不用做生意了。


所謂经济危机,是产量过剩,卖不出去,消费者消费不起,那是一种成本本身已經居高不下的状态,不是降价可以解决的,降到與成本持平穷人也一樣买不起,才會发生经济危机(想想我們的房价),已經血本无归,送人也是白送,宁可不送,把产品毁了。房子卖不掉,自己出钱拆了也不会贱卖給你。


TonyDeng


中学教科书中提到“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主要是在1929年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民连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整个社会对于牛奶的需求大大下降,牛奶收购价大幅度下降,提供次级奶品的“独立”奶农无法受到价格保护,牛奶收购价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同时面临无法偿还贷款即将失去奶场的危机。在1933年,纽约州一牛奶协会组织奶农罢工,他们为了抗议奶价太低还倾倒了6000加仑牛奶。

紧接着,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 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 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奶农宁可倒掉牛奶,也不愿意低价出售或者直接送人呢?

低价出售:牛奶并非生产出来马上就能卖掉,还需要一定的加工、包装、运输等工序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需要成本的。

免费送人:运输,劳动力都是要花钱的。

因此,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增加成本,而奶农根本负担不起这些成本,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就必须将牛奶浪费掉。“倒牛奶”是迫不得已也是必然之举,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泡面品人生


当时上学的时候,感觉资本家真的很邪恶,但是等到你到了社会上,就会知道,是个人都会这么做。举例你是干烘培的!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当天做当天卖完,卖不完就要扔掉,那么比如不扔掉,把这些剩下个免费送人,那么就会出现一种状况,以前在你们店里买东西的人也会等到你们下班之后来领免费的,而不是再花钱买,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其次,万一哪天免费领你东西的人,食物中毒了,你会有推不了的责任!


吾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倒是真的,资本主义的性质。


倒掉不会贬值,意味着自己的隐形资本不会贬值。毕竟,供求关系中,当商品太多了,意味着要降价,东西少了,会涨价,很简单的道理。


简单的讲,就是不让货币贬值,自己的资产不会被动贬值。


阿白two


孩子,这是真的,书上没有骗你。经济危机是供过于求,记住这句话资本家或富商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你细想就明白了,他有商品,免费送人,就不会有人买了,扔掉,可以稳定价格,保证一点收益。我举个例子,假如你种了一百垧西瓜,今年严重过剩,你把它送人,收益一分都没有。如果扔掉九垧,剩下一垧可以一元一斤卖掉,是不是还可以有一垧的收益?二者你怎么选?

有的人可能会说,把九垧送人,一垧卖掉,我只想说你真是个孩子,一,对于穷人来说,你给了他,他看见你卖一元一斤,肯定会把你给的五毛一斤转卖,物价直接崩盘,增加你的损失。二,就算穷人不转卖(太理想了,穷人更需要钱,肯定会转卖),富人看见穷人免费他花钱,也不会买了。

如果毁掉九垧,剩下一垧,对于富人,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该消费还是会消费的,所以不要怀疑老师讲的。

以前学校反传销活动,我和学生说,其实传销说的话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对的,是正能量的,可怕的是剩下的百分之五,邪恶的地方。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想细想才行。


仰望星空的男孩


是真的,造成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销售停滞。另一种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失业或降薪,导致可支配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以前可以买2瓶牛奶,现在手里的钱只能买1瓶。

对商家来说,顾客购买力下降,需求下降,公司发生亏损,库存严重,产品滞销。

倒掉牛奶,减少供应,是商家自救的最优选择

需求减少,供应也要跟着减少,其余产品的价格才能提高,才能卖出更多的钱。

商家赚钱了,雇佣更多人手,促进就业率回升,增加劳动者收入。等社会购买力慢慢提高,需求也会同步上涨。

需求的上涨,带动更多竞争者入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就业率大幅上升,产品价格降低。

等到生产规模大到再次造成大量产品滞销,企业破产,员工失业,就重新回到了开头的局面。

所谓的经济周期,简单来说,就是以上行为周而复始的往复交替。

免费赠送产品,会打破循环,终结市场

有人说,如果把卖不出去、保质期有限的产品免费送出去,反正也是损失这些产品,还帮助了别人,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如果免费赠送产品,会降低市场整体需求,那些本来能够付费购买的人,也会来免费领取。这样其余剩下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了,如此下去,企业只有破产一条路。

更何况赠送行为还会花费额外的人员和物流成本,打乱产品的价格体系,花钱不讨好。

而消费者在集体享受了一波免费红利以后,面临的是企业破产和失业上升,影响不断蔓延,市场无法自愈。

打破循环的后果,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震荡。

就好比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向市场投放储备冻肉,采用的是竞价交易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低价供应。

所以,为了保护市场机制,要用经济学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免费举措。


我是草根创业老油条,连续创业者,行业老司机。分享创业案例复盘、科技财经观察、个人能力提升。日积跬步,成就自我。


草根创业老油条


说资本家宁倒牛奶不让人喝,大概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抹黑案例了。资本家倒的不是可以让人喝的牛奶,而是生牛乳,生牛乳不经过生产加工是不能变成可食用和保质运输的牛奶。经济危机下资本家已经没有了生产牛奶的能力,而生牛乳是很快变质的,你说是倒掉好还是你来喝掉好[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