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了凡四训》26分辨行善积德的真与假

人生不易、祸福自招。大家好:我是《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

咱在白话文解析《了凡四训》第25小段中,知道了,古人支立的父亲,是如何行善积德的。还知道了,袁了凡把世俗中人,自认为的做善,分为8大类。详情请看“ ”

关注‘今日头条’账号“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接下来,袁了凡会举什么样的真实案例,来告诉后人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呢?我们继续往下写


解析《了凡四训》26分辨行善积德的真与假

关于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呢?袁了凡用,几位读书人,与中峰和尚的真实对话,来进行讲解。

有几位熟读儒家书籍的读书人,在一次与中峰和尚的交谈中,问道:“佛教中说,善恶、因果、报应,如同人的影子,跟随本体,没办法分开。那为什么有的人,积德行善,却没有看到他家庭富裕,他的子孙也不兴旺发达;有的人作恶多端,可他的家庭富裕,他的子孙也很发达,没有衰败呀。这么看,佛教的因果报应,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了。”中峰和尚说:“因为凡夫俗子,被世俗行为蒙蔽,所以正确的眼光打不开。导致把真正的善看成是恶,把恶事件认为是善举。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世俗中有这样一些人,从来不说自己是非颠倒,却指责老天爷的报应有差错。”

解析《了凡四训》26分辨行善积德的真与假

读书人又问:“善恶现象怎么可能看反了呢?”中峰和尚让他们尝试着讲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其中一个人马上说:“骂人、打人是恶,对人有礼貌、尊重人是善。”中峰和尚说:“您说的不完全正确。”另一个人又说:“贪财的、乱要钱的是恶,守本分、廉洁的是善。”中峰说:“您讲的也不完全正确。”其他的几个人,也都表达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结果中峰和尚都说,不能算特准确。

解析《了凡四训》26分辨行善积德的真与假

因为大家的看法,中峰和尚认为,都表达的不全对。所以大家就请教中峰和尚,说:“那您说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结果是有益于别人,过程当中,打他、骂他,也是善;结果只有利于自己,而别人受损失,那表面上恭敬对方、形式上礼貌待人,那也是恶。”所以说,看什么是善,要从整体事件出发,分析这件事情,是利益大家,为众生谋福利的,就是公,是真善举;反之,看到别人做的事,是为了他自己谋利益的,就是自私,是假善。做善事是发自内心、自愿的,是真善;内心不打算做,为了目的,走形式做的善事,是假善。做善事不图报答、不漏痕迹,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有企图、不得不做的,是假善。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自己遇到都要认真考察。

解析《了凡四训》26分辨行善积德的真与假

接下来,袁了凡会告诉后人行善积德,何谓端曲何谓阴阳。详情请看解析《了凡四训》27。

文章中使用的图片是文言文《了凡四训》原文,我在‘今日头条’账号“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中发表的视频‘诵读文言文《了凡四训》第26小段’与这篇文章是相互对应的。详情请看‘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

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启发,请点赞·收藏·转发·评论,传递写作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找到更多的同好者。

有任何感想欢迎评论每条评论看到后必然回复多讨论

才能见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