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缺乏”!(內附減肥食譜)


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缺乏”!(內附減肥食譜)

很多人都認為肥胖就是“營養過剩”,我跟許多胖子打過交道之後發現: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缺乏。

對,我這個觀點很奇怪,甚至有點毀常識。

所謂營養過剩,通常指人體對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遠遠超過了消耗量,造成了營養素在身體裡大量的儲備,這種營養素的儲備現象就是“營養過剩”。

而肥胖,是能量過剩造成的。能量從哪裡來?是由三大產能營養素(碳水、蛋白質、脂肪)提供的。所以,肥胖就是一種營養過剩的表現。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胖子都已經營養過剩了,那怎麼可能會同時發生營養缺乏呢?答案是:不僅會,而且絕大多數的胖子都存在營養缺乏。

我們都知道,人體必需營養素有7種:水、碳水、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膳食纖維素。很多胖子之所以會胖,大部分是因為碳水(精細化主食)和脂肪(油、肥肉)攝入過量造成的。此長則彼消,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粗糧、蔬菜、蛋白質類食物吃的少。

久而久之,從外表看胖子只是在不斷變胖,其實他們的身體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素等)缺乏。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營養過剩”的胖子身上,還會出現各種因營養素缺乏導致的症狀。比如,膳食纖維素攝入不足的胖子,會常常便秘。蛋白質嚴重缺乏的胖子,會免疫力下降、渾身乏力、慵懶嗜睡。缺鈣和維生素D3的胖子,還容易骨質疏鬆等等。

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缺乏”!(內附減肥食譜)

囉囉嗦嗦的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們:變胖,只是意味著你攝入的能量過剩了而已,千萬別傻傻的認為自己什麼營養都不缺。

所以,不要一減肥就學人家天天只吃黃瓜、蘋果、西紅柿的。那樣的減肥,只會讓你身體內本來就缺的營養素,缺乏的愈加嚴重,最終會導致肥肉沒減掉,還減出一身毛病來。

好,那麼問題來了,胖子該如何吃才能做到營養均衡的同時,又能減肥呢?送給你們一張免費的減肥食譜。

杜軒建公益營養減重食譜

早餐

主食:全麥麵包、燕麥、谷薯類(玉米、紅薯、紫薯、山藥)等。(選1類,熟份量1拳內)

飲品:牛奶、酸奶、雜糧粥、豆漿、豆腐腦、無糖咖啡等。(選1類,控制250ml內)

蔬菜:各種青菜時蔬(推薦綠葉蔬菜、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等。(熟份量2拳內)

肉蛋:推薦水煮雞蛋,各種高蛋白肉類(去皮雞肉、魚肉、蝦肉、牛肉)等。(肉可以不吃,熟份量1拳內)

注:兩餐之間(上午10-12點,下午3-5點)吃水果,選擇應季水果,避開熱帶、高糖水果。(生份量1拳內)

午餐

主食:雜糧飯、粗糧面、谷薯類(玉米、紅薯、紫薯、山藥)等。(選1類,熟份量1拳內)

蔬菜:各種青菜時蔬(推薦綠葉蔬菜、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等。(熟份量2拳內)

肉類:各種高蛋白肉類(如:去皮雞肉、魚肉、蝦肉、牛肉),水產品與豆製品等。(熟份量1拳內)

晚餐

主食:種類同早餐。(熟份量半拳內,或不吃主食)

蔬菜:種類同早餐。(熟份量2拳內)

肉蛋:種類同早餐。(晚餐不吃雞蛋黃,熟份量1拳內)

注:如果晚餐不吃主食,蔬菜、肉蛋類可以吃到飽。

加餐

可以食用水果(1拳內)、堅果(25g以內)、牛奶或酸奶(200ml內),作為三餐外或運動後加餐。

胖,其實也是一種“營養缺乏”!(內附減肥食譜)

杜老師溫馨提醒:

1、減重期間要遵守飲食3少原則:少油、少鹽、少糖。

2、想見效快,最好每週都有3次以上,每次30-45分鐘有氧運動。

(建議晚餐半個小時候後,出去快走30—60分鐘。)

3、主食的優選排序:混合粗糧>單一粗糧>精製米麵。

4、睡前4小時內不要進食,加餐放在下午2點之前吃。

5、減重小秘訣:能走就不要站,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

6、易瘦的進食順序:先吃菜果蛋,後吃粥肉飯。



參考資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