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群人,奔走于凤城乡村防疫第一线,测量体温、排查发热患者、场所消毒、安抚乡亲情绪、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收入不多、责任很大、他们是乡村防疫战的尖兵。他们就是村医。

石城镇石家村:爱河岸边的安全卫士

任振华,石城镇石家村人,村医。凤城卫校毕业,跟随也是村医的父亲行医13年,2011年开始自己行医。

1月25日下午3点多,镇政府接到镇派出所报告,有群众打电话举报石城镇石家村一组有5个从武汉打工返乡人员,其中有人发烧挂吊瓶了。情况紧急,镇政府要求村里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如属实镇政府好采取下步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只能安排村医任振华前去了解情况。石家村一组距村部7公里,其中2公里只能步行走铁路。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去一趟相当费尽,又正值正月初一,但任振华没有怨言,开车5公里,又步行2公里,来到石家村一组。经核查,信息全部有误,三人从西安返乡,另两人从咸宁返乡。而且说挂吊瓶的人,也没挂吊瓶。由于是从外地返回的,任振华又分别安排几人今后测体温和居家隔离有关事宜,返回家中已是晚上7点多。最后一次去签署"解除隔离通知书"不小心车还剐蹭了,这些损失他都没跟村里提一句。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1月28日,公安系统又推送了1月22日乘坐D7741次列车名单,石家村村民张某在其中。张某是任振华的前妻,虽住在一个村,但从孩子8岁离婚到现在孩子23岁了,两人没说过一句话。疫情当前,任振华把世俗的眼光、街坊的嘀咕以及见面的尴尬都统统抛到脑后,在村医面前,只有需要量体温的监测对象。任振华像对待一个普通监测对象一样,一丝不苟的测体温,一丝不苟的记录。

石家村共有7人作为重点人员进行监测,这项工作都是任振华带个一次性口罩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防护装备,但他尽到了一个村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草河街道爱河村:上阵父子兵

大年初一这一天,草河街道爱河村秋岭诊所的陈帅一大早就打开了村卫生室的大门,他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段文字:"科学战"疫"莫惊慌,卫生人员全在岗,勤洗手不串门,提高免疫最有效。"

25岁的女儿陈智慧也是一名村医,大专毕业后,本来有机会留在繁华的城市工作,但父亲陈帅的诊所需要人手,陈智慧就回到父亲的诊所,与父亲一起给乡亲们看病治疗。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包括陈帅父女俩在内,爱河村的5名村医已自发联络,保证春节期间村卫生室实时开放,24小时值班,以应对突发情况。

翻开陈帅家诊所大年初一的日志,一天内他曾多次上门,开展测量体温、随访等工作。

"战战兢兢,时刻警惕,每一个异常情况都要关注到。"陈帅一家每天吃住都在卫生室,只要镇指挥部有命令,他就第一时间给村民检测体温。"村医是每一个村庄的健康守护者,更是一个村庄的强心剂,这个时候村医的坚守能让群众感觉到安全。"

一些外地返乡过年、探亲的群众回到家中需要隔离,尤其是从武汉返乡的群众更是不能出门,一些隔离人员缺乏物资、药物,父女俩每天都会主动询问缺少的东西,为了减少接触,他们就把物资放在大门口,免费给他们使用,不仅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更是让疫情防控工作变得更有人情味。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正月初六,陈帅一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未过隔离期的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了接触,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配合政府、村干部工作关闭了诊所,进行了自我隔离,并将接触武汉返乡人员之后接触的人员整理出来告诉了村干部,最大程度的配合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诊所现在的职能主要是配合镇里检测体温、现场消毒等工作。但即使是关闭了诊所,一家人也没有停止工作,依然用微信和电话指导一些生病的群众用药。

"冲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一线,害怕吗?"有人问陈智慧。"事情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想不了那么多了,这是我的工作。"陈智慧说。

鸡冠山镇陡岗子村:夫妻双双上战场

现年44岁的付强和40岁的妻子姜丽丽一起经营一家诊所,都是中共党员。这对小夫妻俩毕业于辽宁建平中医药学校,中医专业,从医至今20多年了。

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村里防疫工作异常繁重,要做到宣传到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张贴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严防死守封路堵人。陡岗子村村委会只有三个人,9个村民组沟沟岔岔不集中,由于村委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付强夫妻主动来到村部,忙先忙后,并且从家里拿来口罩发给每一个人。

"体温计赶紧发给各组下去,排查我可以去""我回家取口罩""马上去""我来""五组曾繁祥发烧了",付强还没有站稳脚步,拿着体温计急忙赶过去。更让人感动的是,四组路口没有人执勤,付强又奔跑过去。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疫情无情,人有情。1月28日,村里招募志愿者到各个卡点执勤,付强、姜丽丽俩夫妻都报了名,"把我们全家都报上吧,保卫家园要紧"。其实,付强家孩子小,还要义务给大家检查体温,为百姓送医送药,家里还有72岁老人,工作量不小。

凤城村医:乡村防疫战的尖兵

白天付强要为老百姓量体温,看守卡点,妻子姜丽丽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宣传,排查,还从家里做好饭菜给执勤人员送到各个卡点。

付强夫妻俩从医10几年以来,为陡岗子村42个80岁老人每年都送去牛奶、罐头等生活用品,累计1万多元。每年为老人免费体检2次,总计体检400多人次。

村医,曾经的赤脚医生,我们农民身边的保护神、农民身边的白衣天使,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最深。疫情当前,他们严格遵守不开诊的要求,积极投身防疫战中。他们是第一个到达外地返凤人员家中的人,测量体温,询问行程;他们是唯一一个对要求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试的工作者,一直监测到隔离期结束;他们是第一个到达消毒现场,按照要求对相关家庭和场所消毒的人员。

村医,是我们凤城大地上农村防疫战的尖兵。这是一个群体雕像,是我们城市最美的白衣卫士。

图:各相关单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