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成像智能體溫篩查投用,人臉識別體溫檢測一次完成

體溫異常是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症狀。目前,較為常用的體溫檢測是額溫槍、耳溫槍和溫度計等測溫設備,但必須依靠人工挨個檢測,對於人流量密集的場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時較長,且需要近距離接觸。

日前,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瞭解到,兩江新區入駐企業博拉網絡、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都推出了將AI技術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推出多場景體溫篩查的方案,分別針對人流量密集場所和定點重複檢測等場景,提高體溫檢測的效率和準確率。

AI+熱成像原理提升檢測效率

AI+热成像智能体温筛查投用,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次完成

博拉網絡推出的這種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方案,通過熱像儀(非接觸式方式)可初步對人體表面溫度進行檢測。

“從科學原理上來說,一切物體只要其溫度高於絕對零度都能輻射電磁波。”博拉網絡項目負責人介紹,熱輻射電磁波與人體溫度具有兩種對應關係。

第一種是熱能總量與物體絕對溫度呈現四次方的關係。第二種是物體輻射能量密度與紅外波長關係會受到溫度影響。溫度越高,輻射能量曲線峰值就越短。

熱成像主要採集熱紅外波段的光,來探測物體發出的熱輻射,最後建立與溫度的準確對應關係,實現測溫功能。

博拉網絡通過自身的AI技術儲備賦能紅外體溫檢測設備,能實現遠距離、非接觸式、多目標體溫檢測。紅外成像檢測體溫誤差為正負0.3度。

博拉網絡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樣的技術設備,可以對一定面積的往來人群進行測溫和篩查,避免了人員排隊量體溫造成的密集狀態,降低了風險。

“體溫檢測門衛機”可語音播報體溫

AI+热成像智能体温筛查投用,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次完成

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復工復產,需要具備合規的防疫條件,需對員工和往來人員體溫進行檢測。針對中小企業,這家企業還推出了“體溫檢測門衛機”。

它是人臉識別門禁的智能替代版,可作為固定門禁也可移動檢測使用。平時,它起著門禁考勤的功用,引入紅外測溫技術後就可以自動檢測體溫。

當人員通過門禁時,“體溫檢測門衛機”可以自動檢測體溫語音播報,自動記錄彙總成報表,支持Android、iOS、PC跨平臺管理,還可通過微信自動上報,瞭解所有人員的體溫情況,方便查閱。

企業可以設定一個閾值,比如,體溫超過37.2℃系統會發出異常警報,可對人員體溫進行復測。這套系統因為設備輕便,結合考勤門禁,安裝部署簡單,可立刻投入使用,所以很受企業歡迎,已幫助很多企業迅速實現體溫檢測。

一秒完成測體溫和人臉識別

AI+热成像智能体温筛查投用,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次完成

同時,同是兩江新區轄區企業的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師連續10個小時的安裝調試,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儀在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門診綜合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這臺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儀集光電子技術、熱成像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於一體,具有強大的測溫功能、監控功能、人臉識別功能和數據處理與傳輸功能。

AI+热成像智能体温筛查投用,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次完成

“被測目標只需在紅外鏡頭探測8米以內快速經過,1秒鐘就能顯示人體熱圖像和最高體表溫度,操作人員即可獲得分辨率達到0.05℃的準確數據。”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遇到可疑發熱病人,儀器會立即報警,並通過電腦畫面上的溫度示數和報警提示,直接判斷髮熱點。

目前,該款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儀已在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初期引進使用,並被央視《焦點訪談》聚焦報道。目前這套測溫設備已在重慶永川東站投入使用。同時,全國多地機場、火車站、地鐵、海關、醫院、企業等已預定該設備並完成安裝。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