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后援“3人组”为一线医护“暖家”,七旬老人泣不成声

“我们都很好,放心吧。保护自己,保护好团队。”古稀老人对着手机镜头嘱咐儿子。视频关闭,老人却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生,到湖北支援是应该的,但儿子身体不好。”

你在前方保“大家”,我们在后方帮你护“小家”。17日下午,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及市医务工会一行,慰问广州市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医疗队成员的家属,赠送了口罩、新鲜肉菜等。

目前,广州市“工青妇”各派一名志愿者组成的后援3人组按照“你呼我应”机制,一对一解决医护家庭家事、心事和难事,用心同情为一线医护人员“暖家”。

七旬父亲哽咽泣不成声

“这里有肉和鱼,10个品种,还有妇联给一线医护的一封信,”“感谢你们的付出,工会送上口罩和消毒品。”“这里有牛奶、洗衣液,还有团市委组织少先队员创作的画作和祝福卡”……

2月17日下午,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及市医务工会一行,先后看望并慰问了广州市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医疗队成员范医生和余护师的家属,送上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谢谢,特别感动,心里特别温暖。”同为医生,范医生的妻子接过沉甸甸的礼物,一再表示感谢。作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范医生平时也是随叫随到,妻子早已习惯了他的早出晚归。“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很理解,都随时准备着,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她表示接到通知并没有吃惊,有的只是担心和支持。

广州后援“3人组”为一线医护“暖家”,七旬老人泣不成声

“我们在家都很好,你放心工作。”现场还连线了正在荆州市中心医院ICU病房紧张工作的范医生,七旬老父亲对着视频镜头一再嘱咐儿子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同事。“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生,到湖北去支援是应该的。但是儿子身体不好。”背向镜头,老父亲声音明显哽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儿子要完完全全回来。”古稀老人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完便泣不成声。

“这两天孩子对我更亲了,没什么困难。”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余护师14日去了湖北荆州支援,丈夫一个在家照顾不到四岁的女儿。事实上,疫情之前一直都是妈妈带孩子。夫妻俩都是湖北人,父母都困在湖北也不能过来帮忙。

“感谢大家的关心。”爸爸一只手抱着女儿,一只手接过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李斯明递上的慰问品。当听说还有口罩时,他立马缩回一只手,“不要不要,我们有口罩,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范医生和余护师只是广大医护人员的一员,他们是战胜疫情的勇士,也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目前,广州市选派驰援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共有78人,而在广州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7家定点医院抗“疫”的一线医护人员约1500多人。

群团组织汇聚八方力量

15日中午,广州暴风骤雨,盒马鲜生的配送员如约抵达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关医生楼下,“无接触”送出第一份公益配送的果蔬生鲜由家人代收。广州市妇联联合多家单位推出的“致敬抗疫医护——‘家事我来帮’”公益活动开启,每周将有两次生鲜食材免费送至广州1500户医护家庭手中。

广州后援“3人组”为一线医护“暖家”,七旬老人泣不成声

为把关心关爱做实做细做到位,广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联手开展“您为大家、我帮您家”关爱行动,包括“您的家事我来帮”“您的心事我来解”“您的难事我来办”三项活动。

除了送菜上门、长者照顾、母婴服务等家事,团市委还通过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热线和专业心理机构为医护人员家属提供电话或微信等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为医护家庭解心事。市总工会向医务系统工会划拨资金295万元,用于慰问坚守在广州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驰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因工作原因无法照顾的家属,并出台慰问政策,对赴鄂一线医护人员给予每人5000元慰问金,对参加抗疫防护工作受感染的医护给予2万元救助金。

广州后援“3人组”为一线医护“暖家”,七旬老人泣不成声

“近几年来,工青妇首次联合举行如此大型的关爱活动,改变了以往各个单位单独慰问的形式,”广州市妇联发展联合部部长袁微介绍,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迅速集聚社会各界参与活动。如市内超出盒马鲜生的配送范围和广州市外,则由顺丰速运送达。“最远我们送到了梅州,”她表示,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关爱活动。目前首批登记928个家庭信息,已发出第一批生鲜食品870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州市总工会还联合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市供电局和广州市燃气公司,及时解决医护人员家庭的水电气故障,并提供优惠和增值服务。

更多的善意正在汇聚,个人也纷纷加入暖心之举。“我是一名在广州的湖北人,看到你们为赴湖北的医护人员家属上门送温暖,我想帮帮忙我可以开车。”近日,一条短信发到了市妇联一位负责人的手机上。女企业家冯慧珊看到了给医护人员送生鲜果蔬活动后,强烈希望加入这个送菜的队伍中,计划每周为这些家庭免费提供3-4公斤蔬菜,一直持续到疫情缓解后。

志愿服务小组一对一“有呼必应”援鄂医护

一场疫情,是医护人员的战场,也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考场。社区防控一线,广州11区组建起以街道干部、社区医生、民警为主的“3人组”进行入户走访,与时间赛跑排查隐患。

支援一线家庭,广州市“工青妇”联合起来为一线医护人员“暖家”。后援“3人组”一对一联系家庭,用心用情解决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广州后援“3人组”为一线医护“暖家”,七旬老人泣不成声

事实上,除了一般的家事、心事,大量医护人员长期出差,家里难免还会出现难事。广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列雄红介绍,最近就有前往武汉的医护人员家里老人突发疾病,群团组织发挥合力,迅速帮忙送医并安排病人和人员照顾。

精准服务好家属又不被打扰,考验群团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是检验群团组织改革成果的练兵场。为不让前线的医护人员操心、烦心、揪心,关爱工作建立健全了“你呼我应”联络机制。

“工青妇”3人组和1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员”形成一个小组,一对一联系驰援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家庭。小组中至少有1人的住地离联系的家庭不远,以便做到快速响应,迅速行动。

对于7家疫情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家庭,则成立7个由工青妇领导带队的服务专班,通过医院及时准确掌握医护人员家庭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

“这也是有呼必应的一种方式,”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最后表示,启动关爱行动的初衷,就是响应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尽一切力量联动社会各界,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政府缓解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广州出台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实施方案,力求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今,“你呼我应”联络机制已打通关爱医护家庭的最后一米。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

【作者】 冯艳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