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如何催肥?多少天出欄?一起學習下?

陳良昱


養鴨的利潤空間不算大,單隻僅有幾塊錢的利潤。但是,鴨的養殖週期很短,僅有40多天的時間就可以出欄上市,一年下來可以養殖6~7批,多批累積起來,一年的利潤也是蠻可觀的。那麼,很多人覺得40多天的時間,鴨子就可以出欄上市,有點兒不可思議。



故而,這裡與大家探討一下,如何給鴨催肥?

常用的肉鴨催肥方法

給鴨催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填食,就是人工給鴨子餵食。給鴨子填食講究一定的方法,如下:

  1. 填食的對象應該是體質較好的肉鴨,體質太差不行。
  2. 填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建議在小鴨體重在3.2~3.4斤的時候開始填食最佳。
  3. 填食持續2週期間,每天填4次。填食的量為開始第一天,150~160克/天;填食第2~3天,175克/天;填食第4~5天,200克/天;填食第6~7天,225克/填;填食第8~9天,275克/天;填食第10~11天,325克/天;填食第12~13天,400克/天;填食第14天,450克/天。
  4. 填食方法。左手握住鴨的頭部,拇指與食指撐開上下喙,中指下壓舌部,右手輕握鴨的食道膨大部,輕輕將鴨嘴套在填食管上。然後,慢慢向前推送,讓膠管插入嚥下食道中。然後,將飼料壓進鴨子的食道膨大部位。此時,需要注意隨著飼料壓進,慢慢向外退出填鴨。



不太建議肉鴨催肥

個人是非常不贊同給肉鴨進行催肥的,主要是違背了肉鴨生長的規律,生產出來的鴨肉在肉質方面肯定不如人意。而且催肥方法不當也會帶來較高的死亡率,造成養殖戶經濟損失。還有一些更加不值得提倡,更應該被禁止採用的催肥方法,就是採用一些市場上出售的專門用於給鴨催肥的藥劑,不僅降低肉鴨的品質,更存在對食用者身體不利的問題。

所以,給肉鴨催肥,個人不建議。如果覺得肉鴨養殖的利潤太低,可以選擇飼養一些有名土鴨,價格會比催肥出來的肉鴨要高,肉質更好,也是很受市場歡迎的。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肉鴨如北京鴨,這個要看你的管理和飼養如何了,如果是正常餵養,健康成長的話,一般43-45天可以出欄。如果鴨子生病了或者是其他原因,估計時間要長一點。管理水平可以,飼養得當,最快38天左右就可以出欄了。 飼養技術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釐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只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

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鍊,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隻,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后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蓆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后,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餵給。

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蓆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鍊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后就鍛鍊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溼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種選擇 稻田養鴨是一種粗放的飼養方式,而且在稻鴨共棲種養模式中,養鴨只是綠色優質大米生產的一個輔助性產業,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選擇鴨品種時,重點考慮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的中小型優良品種。推薦飼養吉安紅毛鴨和冊麻鴨等蛋肉兼用品種。 (一)吉安紅毛鴨 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頸粗短。公鴨大小適中,緊湊、前胸寬、胸肌發達。母鴨體型桃園、馮湊、眼大突出、明亮、胸肌發達。具有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良好,耐粗飼,覓食力強,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長與體重增長同步,是加工板鴨優質原料。據農村調查,以放牧為主,飼養80-90天,體重可達1000-1150克,其間補喂稻穀3-4kg,在板鴨廠育肥28天,體重1350-1400克(耗稻穀4kg),達到板鴨加工要求。紅毛鴨開產日齡112天,產蛋率達5%日齡為134天,50%為186天,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450克。該鴨適合我省農村各種方式的飼養。

(二)山麻鴨 山麻鴨原產於福建龍巖地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之一。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站立和行走時軀幹與地面呈450角以上,頭較小,喙呈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通體麻褐色。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公母鴨平均初生體重42.78克,4周體重553.10克,90日齡體重1330克,72周齡(504日齡)體重1515克。成年公鴨體重1300克,成年母鴨體重1500克。母鴨開產日齡120日齡左右,500日齡產蛋280-300枚。山麻鴨具有開產早,產蛋高,適應性廣,適合農村各種方式養殖。 二、飼養管理 (一)雛鴨飼養管理 雛鴨的飼養管理是俗稱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理,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儘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 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溼,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於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理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雛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溼,雛鴨食慾差,生長髮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溼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2、育雛方式 根據現有鴨舍的具體情況,可採取多種育雛方式。針對稻田養鴨的具體情況,應集中育雛後,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紹其中幾種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雛 即直接在鴨舍地面上鋪厚墊料,如刨花、粗木悄、幹禾草、幹砂等,在其上育雛,定期清理更換墊料,使之保持清潔乾燥,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雛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網育雛 即鴨舍1/3地面鋪設離地網面,另外地面不鋪網,只鋪墊料。飲水全部放置在網上,這樣舍內地面保持乾燥。注意斜面坡度須小於250。此法成本適中,且利於清潔工作,效果較理想,所以比較常用。 ③紙箱育雛 利用普通大一點的硬紙箱,將雛鴨養於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氣時不用熱源供溫,可自溫育雛,大大降低保溫費用,且簡單易行,投資小。但須注意保持乾燥、衛生和通風,常在紙壁鑿孔以通氣,需適時分群轉移,隨著雛鴨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鴨移出至其它紙箱或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並逐漸脫溫。因此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工作繁雜,育雛數量有限,適合小規模養殖。 3、飲水和飼料 ①飲水 雛鴨出殼後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一般做法是,將雛鴨放入1釐米深的淺水盆中幾分鐘,讓雛鴨溼腳和飲水,即通常所說的“點水”。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鴨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換掉髒的飲水,裝入新鮮的水。 ②開食 在雛鴨出殼後24-28小時內,當全部雛鴨飲到水後,讓雛鴨開食。最遲也不能超過36小時。雛鴨開食後的最初幾天,應採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以後讓雛鴨自由採食,自由飲水,晚上不設人工光照。 ③飼料飼餵 雛鴨飼料宜新鮮、清潔、營養、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於消化的飼料。雛鴨在10-15天期間,每羽鴨用全價飼料500克分供食,在飼餵過程中拌加少量米飯。然後,用米飯加稻穀、碎玉米等穀物類飼料喂到體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風 目前絕大多數開放式鴨舍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溼度為主要標準來進行通風換氣的,靠開閉門窗的多少和開閉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通風。窗戶應設在高處,既使風吹不到鴨身,又利於排除較熱較輕的廢氣。同時,防止賊風和溫度波動引起雛鴨感冒和生長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雛鴨群以400-1000只為宜,地面平養時,第一週齡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週齡14只左右,第三週齡以後不應多於10只;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③溫度 雛鴨生長鬚適宜的溫度,要避免室內溫度大幅度升降。1-3日齡,溫度為28-30Cº;4-6日齡,溫度為24-26Cº;7-10日齡,溫度為20-23Cº;11天以後類推。前期當室內溫度低於20Cº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注意防止鴨子堆集,並及時疏散。 ④溼度 充雛時適宜的相對溼度為56-70%,這和雛鴨出孵時機器內溼度接近,可避免雛鴨因呼吸乾燥空氣而散發體內大量水分,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雛鴨開食後,採食量小,採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採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採用全天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 ⑥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的程序和種類在各地區是不同的,這取決於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狀況。最好由禽病專家進行調查,制定好免疫接種計劃並嚴格執行。 ⑦適時淘汰 由於稻田養鴨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條件下進行,鴨群必須健康。應當適時淘汰健康狀況差、生長不良的鴨。 (三)稻田放鴨管理 1、入田時間 稻田養鴨需注意下田時間,雛鴨孵出2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水稻拋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鴨應適當推遲2-3天下田。 2、田間飼養設施準備 ①每稻田準備優質尼龍網2.5公斤左右,不規則稻田和狹長稻田應準備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龍網圍成防逃圈,圍網高60cm,每隔1.5-2米樹一支撐杆。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鴨一個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鴨舍,舍項需遮蓋,以避日曬雨淋,三面作檔,但必須通風透氣,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鋪,舍下挖一個2倍於鴨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間開挖35cm寬、30cm深的豐產溝若干條,在放鴨期間始終滿水,供鴨子嬉水。 3、放養密度大鴨為每畝15羽左右,幼鴨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 4、鴨在育雛期間沒有放牧的習慣,下田前的應進行採食訓練。稻田放鴨,主要採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和水生動物等食物。先調教採食落地穀子後,將穀子撒入淺水中,讓鴨去啄食,多次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放入稻田會主動尋找食物。 5、每天每隻鴨用50-100克稻穀、玉米、飼草等飼料補飼,注意定時,定點飼餵,就注意視情況增減飼餵量,不可過足或過少。杜絕用發黴、發臭的飼料及發臭、生蛆的動物飼料餵養。 6、合理安排放牧時間。 ①根據氣溫和水溫確定放牧時間。稻田放牧,通風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淺,易被曬熱,氣溫超過30Cº時,不宜下田放鴨。特別在炎熱的夏季,應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涼爽的時候進行。 ②適當輪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複放牧,適當休閒幾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長期和收穫期,最好進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後,田中有大量遺粒,這時可集中放牧。 7、稻鴨共棲,放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鴨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礎上,保持鴨舍通風,並設置一此遮蔭樹枝或小涼棚。豐產溝應滿水,讓鴨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8、結合治蟲進行放鴨。先摸清蟲情,如蟲害較重時,減少補料,讓鴨處於半飢餓狀態,大量採食害蟲,充分發揮防治害蟲的目的。 9、水稻噴藥前,把鴨子引誘在鴨舍圈住。 10、後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鴨、以防鴨吃稻穗。為方便收鴨,平時餵養時就養成鴨子聽到某種聲音集攏的習慣。 ②收回的鴨子可收回家中或圍于田間舍內。 三、常見鴨病預疫 稻田養鴨開放性飼養,容易感染疫病和傳播疫病,應十分注重鴨子防疫工作。 1、鴨瘟 肉鴨,7日齡,雞胚億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產生抗體,並保護肉鴨至上市。 2、鴨病毒性肝炎免疫 雛鴨:1-3日齡,雞胚化弱毒苗,0.5ml/只,頸皮下注射,2天后產生抗體,5天達到高水平。 3、鴨霍亂免疫程序: 鴨霍亂的疫苗我為禽巴氏桿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種2日齡以上的鴨群,免疫期達三個半月。禽霍亂氫氧化鋁膠苗,用以2月齡以上的鴨群。每隻鴨肌肉注射2ml,間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個月,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用於2個月全以上的鴨群,每隻鴨皮下注射1ml。免疫期為6個月,也有報道用鴨巴氏桿菌A製成的疫苗,每隻鴨肌肉注射2ml,可產生4-5個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項 1、建議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儘可能地不使用農藥。 2、田間鴨舍建造時,應考慮防止鼠類侵害。 3、稻田施藥期間,應及時收鴨起田,待安全間隔期後,再下田放鴨。稻田施藥安全間隔期內,鴨子飲用水與稻田水應分開,防止鴨中毒和鴨產品汙染。 4、發生過鴨瘟或帶傳染病鴨子走過的地方,以及被礦物油汙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養鴨。關鍵還是要看你想養什麼鴨如果自己隨便養幾個玩的話隨便養的行。規模化養殖的話建議你去找個養殖場系統學習一下。


農民自學二胡阿戰


養鴨如何催肥?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一下我。

給鴨子找一個挑食的老婆,這樣鴨子怕浪費就會把它老婆沒吃完的全吃了!

多吃肥肉,多喝牛奶,多吃炸雞漢堡,不建議吃鴨脖跟鴨鎖骨,第一沒有營養第二這是鴨子的同類,鴨子看見了有畏懼感,容易得不償失,沒有心情長肉不想做一隻小肥鴨。

不建議給鴨子吃早餐,儘量少餐多食,晚餐儘量吃紅燒肉,飲料配可樂啤酒。

鴨子不建議散養,建議給鴨子配個手機下個今日頭條,讓鴨子保持愉悅的心情。


第一懸疑


首先要做好生病預防,特別是幼崽期,一定要特別照顧好,防蛇防鼠,這樣才能降低損失,把這些做好才去考慮怎樣催肥,我見過很多幼崽期沒照顧好鴨仔全部損失,鴨的食域很廣,基本能吃的都吃,吃得也蠻多的,但是首先得管食物夠,前期可以適當加點飼料,也要考慮成本,畢竟是做生意都想掙點錢,一般水鴨的週期也是在四個多月這樣,洋鴨相對一兩個月這樣,其他我沒養過我也不太清楚,所以養殖主要的就是預防和食物,今年的鴨子價格還不錯,祝你成功!


小豆芽視頻


養殖肉鴨做到四點,一般七十天左右出欄!

1.少吃多餐。正常的養殖肉鴨是一日三餐,但在育肥期要一日五餐,不能讓肉鴨吃太飽,浪費飼料,又食慾不振。

2.提高營養。添加豆粕,豬血漿等蛋白質。

3.減少運動。少運動少消耗能量多長肉質。

4.保持安靜。肉鴨怕驚嚇,少受驚嚇,食慾大增,消化好增肥快。


令狐沖150821514


首先得把鴨養在有水源的地方,比如魚塘,或河邊小溪邊,這樣方便鴨子喝水之外,從而讓鴨子有活動的範圍,本人建議,多用米糖和玉米粉,小魚仔餵鴨,和青草沙或青菜之類的來餵鴨,這樣有助於鴨子消化,這樣下來百分百三個月能出欄!


農人大大


養鴨的利潤空間不算大,單隻僅有幾塊錢的利潤。但是,鴨的養殖週期很短,僅有40多天的時間就可以出欄上市,一年下來可以養殖6~7批,多批累積起來,一年的利潤也是蠻可觀的。那麼,很多人覺得40多天的時間,鴨子就可以出欄上市,有點兒不可思議。

故而,這裡與大家探討一下,如何給鴨催肥?

常用的肉鴨催肥方法

給鴨催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填食,就是人工給鴨子餵食。給鴨子填食講究一定的方法,如下:

填食的對象應該是體質較好的肉鴨,體質太差不行。

填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建議在小鴨體重在3.2~3.4斤的時候開始填食最佳。

填食持續2週期間,每天填4次。填食的量為開始第一天,150~160克/天;填食第2~3天,175克/天;填食第4~5天,200克/天;填食第6~7天,225克/填;填食第8~9天,275克/天;填食第10~11天,325克/天;填食第12~13天,400克/天;填食第14天,450克/天。

填食方法。左手握住鴨的頭部,拇指與食指撐開上下喙,中指下壓舌部,右手輕握鴨的食道膨大部,輕輕將鴨嘴套在填食管上。然後,慢慢向前推送,讓膠管插入嚥下食道中。然後,將飼料壓進鴨子的食道膨大部位。此時,需要注意隨著飼料壓進,慢慢向外退出填鴨。

不太建議肉鴨催肥

個人是非常不贊同給肉鴨進行催肥的,主要是違背了肉鴨生長的規律,生產出來的鴨肉在肉質方面肯定不如人意。而且催肥方法不當也會帶來較高的死亡率,造成養殖戶經濟損失。還有一些更加不值得提倡,更應該被禁止採用的催肥方法,就是採用一些市場上出售的專門用於給鴨催肥的藥劑,不僅降低肉鴨的品質,更存在對食用者身體不利的問題。

所以,給肉鴨催肥,個人不建議。如果覺得肉鴨養殖的利潤太低,可以選擇飼養一些有名土鴨,價格會比催肥出來的肉鴨要高,肉質更好,也是很受


常熟宋小飛


現在不管是養雞養鴨都是喂的飼料,40天左右就可以出欄了,以前都是原生態放養,相對慢一點


冰冰媽


季節氣候不同,養鴨出欄的天數也就不同。冬天養鴨需要37到38天出欄,夏天出欄需要41到43天。如果想要鴨子快速出欄可以每天喂些豬血,也可以通過草藥催肥的方法每天拌到飼料中餵食,大約半個月就可以出欄。


淘氣喵影視


我的經驗就是要捨得餵食一定要給它吃飽,把稻穀或玉米煮到半熟然後餵給它吃,這樣的鴨子漲得快,一般兩個多月就可以出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