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口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亮 萌友 馬珂 陳丹丹/文圖

他們,雖不在臨床一線,卻也是救人於生死邊緣的白衣天使;他們,雖不操手術刀,手中的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他們就是與死神賽跑的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疫情綜合協調組的指揮調度人員。

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2020年1月22日,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疫情綜合協調組成立了。對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來說,對講機和電話不僅僅是簡單的通訊工具,它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命線,而調度員就是這條“生命線”的接聽者,也是生命的守護者。“對講機和電話鈴就是命令!”“每次對講機呼叫,對我來說都是發令槍,一刻不敢耽誤”……

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是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救治醫院,承擔著中心城區新冠肺炎定點救治工作,收治的都是市衛健委指令收治的確診患者。指揮調度人員的對講機是醫院與市五院負壓救護車司機、消殺人員以及醫護人員的聯繫紐帶。調度員的工作環境氛圍緊張,接聽電話時間緊迫,需要果敢的決斷力。他們24小時全時值班,一日三餐飯點只能守著對講機和電話吃泡麵。他們守護的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安危,是老百姓們的信任,更是內心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一夜指揮轉運14位病人

“馬哥,我昨晚終於超越你了,不過是轉運人員的總數。”吳剛悻悻的說,截至目前,一次轉運病人最多的記錄是夜裡調度轉運了14位患者,吳剛指的“超越”,是轉運患者總數。

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轉運的患者越多,意味著疫情的嚴峻,病毒的無情。為了保證轉運患者過程中安全、有序,接收到市衛健委轉運病人的指令後,調度員需要立即通知負壓車司機換裝、消毒出發,同時告知轉運醫院做好轉運病人的準備,待救護車接到病人後,聯繫隔離病區接收病人,並送跟車醫生返回,安排消殺人員消殺車輛及院內各通道。

給一線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小組中的張鳳鑫是一個90後的陽光大男孩,是市五院醫教科的工作人員。接到緊急召回的通知後,他毫不猶豫的離開家,開車兩個小時從淮濱縣趕回了單位,從臘月二十五到現在都沒離開過單位,白天他守著電腦和電話,晚上還經常加班到深夜。“雖然我們沒有站在一線,但我們時刻準備著,我們願意給防控在一線的同志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調度人員!調度值班人員在嗎?”

——“收到!請講!”

——“市某某醫院的一名患者需要轉運。”

——“收到!”

在收到總調度李承璋副院長的通知後,指揮調度值班人員立即通知負壓救護車司機發車接轉患者,並迅速與對方醫院聯繫。“負壓救護車已離開我院“,調度人員隨即通知消殺人員準備消殺作業。負壓救護車返回市五院,沿著醫院設定的轉運專用通道駛向二號樓東側,調度人員呼叫通知隔離區醫護人員下樓。待轉運醫院醫護人員和市五院醫護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後,患者跟著隔離區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區。直到市五院負壓救護車載著轉運醫院的陪同醫護人員離開大門,才算完成一次調度轉運全過程。

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理解萬歲

工作中他們也有委屈失落,有時病患、家屬對他們的工作不理解,吼叫辱罵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就在前幾天,一名來自縣裡的患者即將出院,市五院的工作人員早早的為其準備好了全套乾淨的衣物鞋襪,之前的衣物已經被汙染是不允許帶出病房的。患者很執拗,不停地撥打值班調度人員的電話索要以前的衣服,說話也很難聽,與此同時,縣醫院來接患者出院的救護車已經等了2個多小時,也在打電話不停地催促。調度人員一方面向救護車司機做好溝通解釋,另一方面耐心的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告訴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其和其家屬的生命安全。最終,在調度人員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溝通下,患者才順利下樓出院。“換位思考下,我也能理解患者和家屬的焦躁情緒,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理解萬歲”,調度人員、護理部主任邢曉紅說道。

信陽市五院綜合協調團隊:對講機就是生命的接力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刻,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綜合協調組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張萍、李承卓、邢曉紅、馬珂、梁劍、章其力、畢津成、張鳳鑫、陳丹丹、羅麗雲、吳剛、李春、王奎等同志都堅守在工作崗位,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全力以赴為打好疫情攻堅戰做好指揮調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