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讓“一筷一勺”成為每個人的文明“接力棒”

眾所周知,餐桌文明也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的到來,讓人們更加認識到,守住餐桌文明就是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就是守住健康。比如討論得比較多的分餐分筷制,打開正確的姿勢,就能遏制一些疾病通過一頓飯來傳播,從而降低疾病的傳播率,這樣一來,保護的不僅是一個人的健康,更是一家人、一桌人甚至更多人的健康。“多擺上幾雙筷子、幾個勺子而已。”在許多人看來的小事,其實一點也不小。

快评丨让“一筷一勺”成为每个人的文明“接力棒”

當然,桌子上多了筷子勺子,如果公眾重視不起來,甚至擔心分餐分筷會分開愛,多出來的筷子勺子自然就會成為擺設。所以,推進分餐分筷制落地,關鍵還要增強公眾的認同意識,引導公眾自覺從個人做起,從家庭做起,讓“一筷一勺”成為每個人的文明“接力棒”。

變“討論的歡”到“落地的真”。事實上,分餐分筷也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只不過,這次疫情的發生,特別是全國各地發生的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性病例,讓這一話題再次推向公眾視野。從近期這一話題的走勢來看,很有熱度。當然,任何一件事情熱度歸熱度,關鍵還要變“討論的歡”到“落地的真”。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飯店協會就制定了相關規範,只可惜,隨著非典疫情的結束,公眾對於公筷、分餐的熱度又漸漸減退。這次疫情過後,分餐分筷又會不會一熱了之,這恰恰需要相關方面引起警惕。

讓“要我分”上升到“我要分”。看到疫情防控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相信好多人的眉頭舒展了許多,心情也好了很多。當然,沒取得最後的勝利,就不能輕言成功。對公眾而言,還要繼續防起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分餐分筷,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只要從家庭,到餐館,再到我們的意識,都把分餐,當成真愛,分餐的習慣,就會重新回到中華文化中來。這就需要相關各方面抓住人們對分餐分筷的關注,普及相關科普知識,讓更多的人懂得“愛,從分餐加強”,從“要我分”上升到“我要分”。

從“餐館裡”迴歸到“餐桌上”。我們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積極推行分餐分筷制,比如山東就發佈分餐制地方標準,旨在為餐飲企業推進分餐制提供技術指南,為提振社會公眾餐飲消費信心提供技術支撐,為餐飲分餐制改革提供標準引領。針對不同消費場景,推出與之相適應的“分餐制、公勺公筷雙筷制”形式,這的確有必要。當然,推進分餐分筷制落地落實眼睛不能只盯向酒店賓館,還要盯向家庭餐桌子,積極倡導分餐分筷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引領公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分餐分筷的整體聯動,共同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

“上線”的不只是分餐模式。隨著不少地方發出分餐制、公筷制或雙筷制的倡議,特別是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出臺,各種各樣的分餐模式也隨之出現,這的確是一種好現象。關鍵要把這種好現象維護好,不能讓好現象成為一陣風。這就意味著分餐模式“上線”,引導監督以及服務不能“下線”,正所謂“無繩不可服牛”,一旦缺乏可操作的剛性約束制度或者機制,導致引導監督“下線”,誰也不敢保證分餐模式能“上線”多久。

愛,從分餐加強。讓我們帶著思考和反思,更愛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愛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把分餐分筷在生活中體現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