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彬:“把农村市场‘创造’出来”


专家观点|彭彬:“把农村市场‘创造’出来”


快递是建立在商流基础上的物流,快递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正相关,特别是建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基础上——在有充足的网络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促使网络零售市场不断扩大,从而对快递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201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万元,同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7%,快递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人文社会环境没有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我们不妨将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看作快递业高速发展的临界值。2018年,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1.46万元,这一年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崛起,验证了上述判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预计未来5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将不断缩小与城镇的差距,农村快递市场将有较高的增速。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省(区、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有10个省(区、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1.46万元。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大幅高于1.46万元,提示这些省的农村快递市场已打开局面;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等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临界点1.46万元上下,提示这些省的农村快递市场近两年会有较快增长,需予以重点关注;其他省份虽然目前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但预计伴随着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会提升,将陆续迎来快递业高速发展的临界点。

未来5年农村快递市场的发展,除了顺应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规律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农村快递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已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内需中又更多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2019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合计贡献率达到80.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9%。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农村“电商+快递”可以改变农村消费长期依靠多层级、高成本的实体销售渠道的面貌,通过网络购物扩大农民的消费品类,带动农村消费大幅增长。

快递留住“乡愁”

发展农村快递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因乡村“衰落”、人口减少而对发展农村快递产生质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态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间,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由6.19亿人减至5.64亿人,占比由45.2%降至40.4%。那么,很多村庄是不是以后就没有人了,成为“空心村”,还要发展快递吗?分析这个问题,须以终为始,思考“我们是否可以接受乡村的衰落?”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城市需要多功能农业(含农林牧渔等农村全业态)的产品供给,需要广大乡村绿色生态支撑,也需要乡村留住“乡愁”。

实现乡村振兴,一要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惠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条现代化,二要加强农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的各项短板,改变农村生活条件长期落后于城市的状况。发展农村快递在这两方面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快递网络下沉拉动了农产品上行,各地农特产品通过快递渠道可迅速运往全国,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无缝衔接,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2019年,全国打造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年业务量超百万件项目163个,新增昆明鲜花、烟台苹果、南宁沃柑、成都柑桔和五常大米等20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快递+”金牌项目;农村地区年收投快件超过150亿件,同比增长25%;支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超过8700亿元,同比增长24%。其次,电商基础设施和快递服务下沉到乡村,让农村居民可以购买到全国各地的、与城市居民所购买的同品质的产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

“2、4、6”

根据我国农村快递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快递的需求,可从“2、4、6”三个方面对实现农村快递高质量发展进行思考。

“2”是“二元服务”——要兼顾服务农业生产和服务农民生活。

服务农业生产,就要通过节点网络共享、运力资源复用、标准规范统一、企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经济高效、便民利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农村生产生活物资、邮政快递寄递物品等高效便捷流通,加大对新农民新主体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服务农民生活,就要提升快递乡镇网点覆盖,推动快递服务进村,要通过寄递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共享、加强科技应用等方式提升运营效能,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客户服务。

“4”是“四流合一”——快递业在农村高效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升级。

“四流”包括商流及其引领下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理想状态是达到“四流合一”。比如中国邮政,既有商流实体网点(邮政支局+邮乐购站点),也有物流实体网点(寄递事业部网点及代办点),还有资金流实体网点(邮储银行网点+代理金融网点),以及三农服务站、便民服务站等,辅以信息网络,如这几方面能很好地协同发展,推动资源复用和功能叠加,将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快递企业在农村市场也有较大优势。基于商流的企业(电商)发展“商流”,或叠加“资金流”,重要的“物流”部分快递物流企业来支撑。快递企业还可以既发展“物流”,又发展“商流”,可根据自身特点,以“商流”和“物流”的不同比例,找到在农村市场发展的盈利模式定位。

专家观点|彭彬:“把农村市场‘创造’出来”


部分企业在农村市场的盈利模式定位

目前在农村,很多企业已经迈开了“物流”与“商流”相结合的步伐。中通基于“中通优选”电子商务及增值服务平台,在农村末端网点叠加商业销售功能,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出“优鲜送”“时效件”等服务产品。2018年,中通快递乡镇覆盖率达89.36%。百世集团以其S2B2C深度分销综合服务平台百世店加触及下沉市场,依托“店加云供系统”、RDC仓分布和快递快运物流体系帮助客户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供应链企业怡亚通输出先进的物流模式,吸引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渠道商加盟,2018年其终端零售门店超过200万家;同时通过实现信息互通,解决了相关企业融资风险难以衡量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银企贷款的商业模式,为小微终端提供纯信用贷款。京东物流、菜鸟网络担当母公司商流平台的“第二方物流”,服务于本体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企业下沉到乡村市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商业模式和网络运营模式,并明确不同阶段的损益模型。

“6”是邮政快递企业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商务部门、金融部门、交通部门“六方协同”。

邮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给予“快递下乡”“快递进村”的必要支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农村快递发展。加大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快递企业对接,尤其是国家级、省级等更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地区,加大与商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快递企业与供销、农村超市等实体网点的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加大与具备服务三农能力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推动银快合作、银邮合作。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交快合作”,实现运输网络站点资源复用,使用农村客运车辆带运快件。

发展农村快递还需要用好生物学“在复杂环境里的演化算法”。我国农村市场如此广阔,全国4万个乡镇,60多万个村庄,各地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农村快递的发展模式会呈现多样化。成功的创新可以在行业内进行推广普及,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模式将被淘汰。我们要鼓励各地农村快递从业者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说过,“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农村快递市场。农村快递发展趋势是确定的,未来5年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则要靠广大快递从业者“躬身入局”加油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