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梅姨历经三年都无法脱欧而鲍里斯这么快就搞定了?

ZZC6712


简单点说,最开始约翰逊面临的烂摊子跟梅姨是一样的,很多人以为脱欧进程会一直僵持并延缓下去,而且工党前期思想也是一直拖下去,谁知道科尔宾之后同意了议会重新选举。需要强调的是,科尔宾是英国极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社会主义”的提倡者,主张国有化,希望税收公平,像富人增税,还提出废除君主立宪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英国大部分精英阶层的利益。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大部分英国民众还是不想脱欧的,谁知道最后自己把自己玩的下不来台,那没办法了,两相其害选其轻,保守党拿下议院多数席位,工党失去制衡权柄,约翰逊的脱欧协议通过也就水到渠成了。

PS:这里再顺便提一句,本来脱欧是卡梅伦为了巩固政权耍的政治手腕,外交大臣约翰逊身先士卒,然后逗逼英国民众本着逗逼精神还有被宣传忽悠瞎投票同意脱欧,然后卡梅伦引咎辞职,约翰逊吃瓜潜水,梅姨临危受命收拾烂摊子,身心俱疲撒手而去,约翰逊走上前台磨刀霍霍,科尔宾一手好牌大的稀碎,最终保守党重夺议会脱欧大戏落幕。

PS2:找不到图了,放个钟南山老爷子吧,希望他老人家身体健康,天佑中华[祈祷]



泡沫午茶


因为鲍里斯比特蕾莎梅厉害。

从2016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一不留神揭开英国脱欧大陆开始,这个“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的领导人就机智地选择了职业生涯“当场去世”,把脱欧的重任甩给了特蕾莎梅。

但这位女首相显然难以胜任,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奔走谈判和两头受气的忍辱负重后,特蕾莎梅终于泪洒唐宁街,选择了黯然离开。

随后,鲍里斯约翰逊作为保守党新党魁走到前台,继续着英国的脱欧大业,而在鲍里斯雷厉风行的一番操作之后,英国脱欧终于“柳暗花明”,一再延期的脱欧最后期限也终于停在了2020年1月31日。

那么,为何英国脱欧最终会在鲍里斯手里开花结果而不是特蕾莎梅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鲍里斯比特蕾莎梅厉害吗?静夜史认为不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静夜史看来,在英国脱欧这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中,无论卡梅伦、特蕾莎梅还是鲍里斯,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无所事事,随便是打开所谓“潘多拉魔盒”的卡梅伦,也迎合了至少一半英国民众的呼声,只不过是另一半民众的呼声同样强烈,包括风起云涌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脱英运动。

而特蕾莎梅之所以功败垂成,单纯将其归结于特蕾莎梅能力不足显然有失偏颇。毕竟从古至今,女性从政的难度就远高于男性,特蕾莎梅能够成为英国保守党党魁进而成为英国首相,足见其能力无可挑剔。

在静夜史看来,特蕾莎梅的失败,不是其个人能力的失败,而是所谓的“路线失败”。
在卡梅伦不小心拉开了脱欧大幕后,摆在英国眼前的脱欧道路有两条,即有协议脱欧和无协议脱欧,而有协议脱欧又包括“软脱欧”和“硬脱欧”两种选择。

对于英国而言,因为涉及到金融等各行各业的利益以及北爱尔兰的领土问题,英国自然希望有协议脱欧,而且最好是软脱欧。

从本质上来说,英国之所以走向脱欧这一步,就是因为自英国加入欧盟以来,承担的责任要远远大于获取的利益,尤其是被摊派太多扶贫指标。再加上近年来欧盟难民危机的爆发,更让英国感觉累觉不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国确实又是离不开欧盟的,尤其是伦敦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欧盟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实行软脱欧,虽然失去了欧盟成员国的身份,但依然可以留在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里。说白了,英国可以继续吃欧盟的红利,但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脑子没有进水的欧盟自然不答应,所以对白日梦的英国进行了敲打,于是英国和欧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利益错位,而特蕾莎梅的任务,就是奔走于英国和欧盟之间,为促成英国软脱欧而不懈努力。

但特蕾莎梅低估了同僚们的觉悟,自英国开启脱欧进程以来,欧盟并不希望英国离开,一方面是因为英国作为欧洲三驾马车之一,在欧洲内部影响巨大;二来一个游走于欧盟边缘的英国注定会让欧盟防不胜防,因此欧盟对英国提出的脱欧时间延期进行了多次让步。

但英国下议院这些代表了所谓选民利益的议员们,并不能体会到特蕾莎梅和欧盟的良苦用心,对于特蕾莎梅的努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反对导致最后否决,尤其是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是保守党脱欧大业的最大障碍。反正我是为了民众,只要选民高兴,脱不脱欧的都不不重要。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特蕾莎梅不仅没有促成英国和欧盟的牵手,反而被下议院弹劾,最终于2019年6月7日黯然离开,随后英国进入鲍里斯时代。

而相比于苦口婆心的特蕾莎梅,鲍里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野”,不仅人长得野,做事的路子也很野。

特蕾莎梅的最大功绩,就是验证了所谓的“软脱欧”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所以鲍里斯一上来,就抛出“硬脱欧”的大招,就是要彻底和欧盟说拜拜,实在不行就无协议脱欧。反正是怎么凶狠怎么来,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不了大家一起完蛋。

鉴于工党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鲍里斯对科尔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逼宫”,提前在英国下议院举行大选,以自己的前途命运做赌注和科尔宾硬抗。

而最终的结果是鲍里斯大胜科尔宾,科尔宾这个执拗的老头也终于在2019年12月13日承认败选,并不再领导工党。

工党的失败,为鲍里斯的脱欧扫清了障碍,英国也最终确定在2020年1月31日彻底离开欧盟。

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对英国脱欧协议进行投票,会议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英国与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于2019年10月达成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英国将在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双方将随即围绕未来关系展开谈判。

可以说,鲍里斯的成功不是偶然,这也证明了所谓的民主,很多时候根本不能成事,剑走偏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特雷莎.梅脱欧脱了三年,不仅没脱成,还把自己的首相大位给脱没了,沦为英国议会下院的普普通通的后座议员。而不被看好的持硬脱欧立场的约翰逊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脱欧大业,特雷莎.梅成了约翰逊的脱欧背景板。

为什么特雷莎.梅失败了,约翰逊却成功了?因为特雷莎.梅假脱欧(软脱欧立场),早就被人看穿了,根本无法战胜三大“敌人”:议会劲敌、主要反对派工党;执政党保守党中的留欧派势力;欧盟。

去年,脱欧三连败的特雷莎.梅让英国人失望,迷茫,保守党内的各大势力对她的信心消失贻尽,逼迫她辞去首相职务,原伦敦市长、外交大臣约翰逊赢得了保守党党魁的选举,接任英国首相。


约翰逊是硬脱欧的旗帜性人物,就任首相后宣势硬脱欧到底,由于立场坚定,政治手腕也比特雷莎.梅高明,在与欧盟的博弈中很快就扭转了英国的劣势,先后迫使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原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大佬作出了让步,约翰逊的脱欧成功了一半。

但约翰逊的脱欧方案在英国下议院表决时遭到保守党内的留欧派与主要反对派工党的双重阻击,一败再败。

这时,约翰逊展现了他果敢、强硬的一面,开除了反对他硬脱欧的多位保守党议员,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提升了保守党的纯洁性、团结性与战斗力,助为脱欧成功。

约翰逊清除党内毒瘤的副作用是保守党丧失了在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优势,被反对派出台法案禁止他硬脱欧,他的2019年10月31日硬脱欧的计划失败了,工党时任领袖科尔宾赢了。


约翰逊没有气馁,也没有辞去首相职务,继续战斗,并不敢硬脱欧的初衷,政治立场十分坚定,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随后,约翰逊向科尔宾下战书,要求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并成功迫使科尔宾同意2019年12月初举行议会大选,结果,约翰逊率领的保守党大获全胜,所得议席远超单独执政的半数,议会再也无法阻止他硬脱欧了。

2020年1月30日,欧洲议会批准了英国脱欧,英国正式离开了欧盟,去过自己的小日子,约翰逊也由此成为英国近年来最亮眼的首相,对此,特雷莎.梅肯定心中五味杂陈。


飞狼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梅姨属于那种标准的政客,考虑很多,虽然脱欧,但是还在尽量争取英国利益的最大化,想着如何软脱欧,或者虽然脱欧了,但是还能继续从欧盟捞好处,这样一来苏格兰北爱尔兰也都不会闹独立,最终是对脱欧派留欧派和中间派都有一个交代。但是时代不同了,虽然被称为铁娘子第二,但是英国的国立不支持梅姨的强硬,即便梅姨能力再高,也无法接下这个大活,因为太难了,几乎无解,等于梅姨一直是在努力寻求一个不存在的合理解决方案,导致脱欧一拖再拖。

鲍里斯不同了,这货就是典型的硬脱欧派,和川普一个德行,有三分想法就敢有十分干劲,有篓子先捅,有问题先弄,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另外脱欧弄得大家都很烦,民众着急了,欧盟着急了,鲍里斯一看形势大好,干脆脱欧吧,他的议案未必比梅姨好,但是不要紧啊,议会不同意就解散议会,强行把议案便是事实。结果一番操作下来,快刀斩乱麻给解决了。

但是就像之前说的,脱欧不是一个单纯的离开欧盟的问题,还和苏格兰北爱尔兰有密切关系,万一这两个地方闹独立咋办?梅姨当初是想把这个问题和脱欧问题合并解决,鲍里斯则是先脱欧,然后在解决剩下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下台,换首相。所以说鲍里斯只是单纯地让英国脱离了欧盟,一刀割断了英国与欧盟的连接,但是接下来怎么和欧盟谈判日后的合作,怎么维护英国的统一与完整,这些雷区都会出现,那时候再看鲍里斯的表演吧。


蹦跳淘气包


英国脱欧是一场闹剧。假吵架变成真离婚,始作俑者卡梅伦当时在唐宁街手里都拿着啤酒准备和团队庆祝公投不成功,没想到最后一刻各种偶然因素做崇,假戏真做,脱欧派以极小的优势胜利,卡梅伦只能灰头土脸的辞职走人,留下一地的烂摊子。


而接任的梅姨其实是骑墙派,她本身不想脱欧,所以就裹挟着各种内外矛盾,明里强硬的谈判,暗里希望能够再搞一轮公投,把英国留在欧盟。


不曾想到,“潘多拉魔盒”一打开,就不是任何人能够控制住的了。随着脱欧的一轮轮闹剧,英国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各种危机方式像演大戏一样一处处呈现在国际舞台。英国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分裂,英国的国际声誉也大大受损。


举个例子,连欧洲人在聚会道别时都发明了一个新的道别方法,除了普通的再见Good-Bye, 还有一种叫 British Goodbye, 意思就是我虽然说了道别,但是还欲走换休,再一轮轮的喝个十杯八杯的,至于最后是不是真走,看心情喽。


鲍里斯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任首相的。除了他是一个坚定的脱欧派这个背景,他其实必须果断的做出决定,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保守党内部,留欧派和强硬疑欧派的分歧愈演愈烈,极端的都有可能会组织新的右翼政党,直接导致保守党分裂,大不列颠北爱尔兰王国的另外几个小兄弟苏格拉、北爱尔兰都蠢蠢欲动的挑起独立的话头。


而社会民众看了四年笑话,不管留欧的还是脱欧的都一肚子怨气,也需要最终有个结果了。


鲍里斯只是临门一脚而已。再拖下去的话,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就真的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成为一个供全世界插科打诨的小丑了。


至于脱欧的结果,还用说么?英国损失惨重,欧盟损失也惨重。但好歹是和平分家了。


想当年英国加入欧盟时,戴高乐火眼如炬,连续两次把英国挡在门外。以至于英国只能拖到戴高乐去世之后,才能顺利加入欧盟。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前,我们工作中跟英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每次他们说要从英国飞到某个欧洲城市的时候,从来都是不假思索的说,我们要从英国飞欧洲了。


言外之意,欧洲是欧洲,英国永远都是大英帝国,最不济,我们也是大英联邦。欧盟?占便宜的时候我们有一份,遇到麻烦的时候,赶紧闪人呗。


脱欧事件会是二战后英国再一次实质性衰落的转折点。


二十四个史


性格即命运,这是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外界环境决定的,梅姨脱欧不成,而鲍里斯就快刀斩乱麻搞定脱欧事务。


先说说梅姨和鲍里斯的性格不同之处:

梅姨的性格虽然强势,但她是想达成一个各方都满意的脱欧方案,理论上是圆满的方案,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而鲍里斯就坚持要脱欧,哪怕是没有协议的硬脱欧,目标明确,反而容易达成。


脱欧公投是2016年6月23日进行,当时的卡梅伦为了对外显示英国在欧盟的重要性,对内要弥合脱欧和留欧的分歧而搞的,他的本意是通过脱欧公投吓唬一下欧盟,让欧盟给于英国更多的自主权和好处,在英国也可以树立留欧派的权威,卡梅伦本人是坚定的留欧派。

卡梅伦灰溜溜的下台,外表强势的梅姨上台,帮忙收拾脱欧公投的残局,就是完成英国和欧盟的脱欧谈判,让英国顺利脱欧;


当时英国因为脱欧公投,分成三类观点:

留欧派,人数虽然最多,但没有过半,以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为代表,加上执政党保守党中的留欧派,占有48%左右的人数;


脱欧派虽然在公投中占52%,但细分称两派:一派是有协议的软脱欧派,占40%左右,梅姨应该算这一派;

一派是无论如何都要脱欧,哪怕是没协议的硬脱欧,现任首相鲍里斯就是这一派代表,这一派立场强硬,人数也最少,只有12%左右。


梅姨虽然外表强悍,其实上她的内心是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希望达成一个英国各方都满意的脱欧方案,三方诉求明显不同,相互矛盾,有你没我,怎么可能有各方都满意的方案?梅姨想各方都让一步,结果谁都不愿意让!

脱欧,不行!留欧派不干;

留欧,也不行!脱欧派不干;

重新举行公投,也不行!没有再次公投的先例。

于是,梅姨当首相的三年变成了扯皮,争吵的三年,脱欧时间一再推迟,也没有最终结论,反而让英国,欧盟和梅姨自己伤透了脑筋,最终失去斗志,含泪辞职。



那支持率最少的鲍里斯怎么就那么快搞定脱欧事务?

老金认为:这要归功于梅姨,

梅姨将英国,欧盟的耐心都已经耗干,都不愿意等待英国脱欧再次拖延;


结果鲍里斯上台的时候,所面临的外在环境跟梅姨大不相同:

梅姨的三年中,脱欧事务一直处在各方较劲,谁也不服谁,谁也无法战胜谁的情况;

经历了三年的折磨之后,等到梅姨心力憔悴含泪离职的时候,鲍里斯接班面临的是英国已经厌倦了含糊其辞的脱欧,不管脱欧还是不脱欧,只要能搞定的就赶紧搞定,英国人和欧盟都精力耗尽,不耐烦了!

结果鲍里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脱欧吧。


脱了再说,有啥问题慢慢谈,可以说梅姨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鲍里斯把麻烦都推开,自己只做自己要做的事:脱欧。

就这么简单!

梅姨等于是开路先锋,将路修好了,把路上的荆棘都砍光了,鲍里斯只是那个最后摘桃子的人!

当然,英国脱欧之后,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鲍里斯:那就是重建和欧盟,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的关系,找到英国在国际社会合适的定位。


你怎么看待梅姨和鲍里斯的脱欧进程?期待你的留言和讨论:


老金看世界


其实脱欧协议9成以上的内容都是梅姨在任期间和欧盟谈好的,只是一直都耗在了议会的掣肘上,等到鲍里斯接过接力棒,英国脱欧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然后鲍里斯以空前的强硬和果断,最终快刀斩乱麻,在执政初期就算大致结束了这段4年多的世纪谈判。

然后,英国算是正式脱欧了。

2015年,当时还是卡梅伦当政,他当时为了大选,承诺会举行脱欧公投,当然他的本意并不是想脱欧,只是为了抓住尽可能多的选票,尤其是党内和国内的对欧盟表示不满或疑虑的势力和民意。

然后,他如愿坐上了保守党领袖的位置,也坐上了英国首相的宝座。

然后,他总得兑现自己的承诺,于是就搞了一次脱欧公投,不过,为了把戏份演足,他还特地去了趟欧盟总部,去收了一大堆的好处回来,就是留在欧盟的好处。

对于公投结果,卡梅伦是信心十足的,他觉得老百姓应该会支持留在欧盟。

结果,我们知道了,差那么一点点,52%支持脱欧对48%反对脱欧,卡梅伦演砸了,不得不狼狈辞职,52岁,年纪轻轻就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随后,梅姨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巨大的烂摊子,从此,开始了自己与英国议会三年的漫长的马拉松式的扯皮战争。

英国退欧是极其复杂的,涉及了太多的法律框架的修改,欧盟几十年都没有国家退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考虑到英国和欧盟27个成员国几十年来构筑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金融等等关系,牵扯到英国至少数万企业和数百万人的生计和工作,这条路是任何一个政客都不愿面对的“绝路”。

但是路还得走下去,经过近3年马拉松式的谈判,梅姨和欧盟27个成员国算是谈妥了协议的大部分内容,但就是在北爱边界上卡壳了。

梅姨在北爱边界上坚持的是“后备协议”:就是在北爱不能出现硬边界,梅姨希望在爱尔兰共和国以及北爱之间的边界上,人员商品贸易等等还是可以自由流通,这个也是为了照顾北爱民众的感受,免得北爱有“独立”的危险,但是这样的话,爱尔兰的人员商品自由流通到北爱,北爱属于英国的一部分,又可以自由流通到不列颠岛,那这样岂不是让英国还留在欧盟的自由贸易协议里,那这样即使英国脱欧了,英国在对外缔结贸易协议上,还是很受欧盟协议的影响。那在英国议会看来,这英国岂不是还是没脱欧么。

于是,为了这个“后备协议”,梅姨和议会撕了三年,她的脱欧协议也被议会否决了三次,还被议会投了两次不信任票,越做越憋屈。

最终,梅姨一发狠,决定解散议会,2017年提前举行大选,结果,丢了议会多数席位,不得不和北爱政党联合组阁才勉强继续执政,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议会连续2次对其发出不信任投票,最终,心力交瘁的梅姨心灰意冷地辞去了首相职位,闲云野鹤去了。

而鲍里斯接过首相之位后,快刀斩乱麻,抛弃了关键的“后备协议”,直接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划出一条边界,就算把这事儿先盖过去再说。

鲍里斯的解决办法是:不列颠岛的商品进入北爱都要支付欧盟进口税,如果商品留在了北爱,没有进入爱尔兰共和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那英国政府再把这笔税款原路退回,其他的人员流动、贸易之类的也参考此类办法解决。

不过呢,虽然这个办法暂时性解决了英国政界的分歧,但却把梅姨的担心摆上了台面,因为这样做的话,北爱实质上还是遵循了欧盟的贸易体系里,北爱其实就某种程度上留在了欧盟,时间一长,感觉麻烦的北爱尔兰人是不是该公投独立了?

不过,不管怎样,大麻烦是暂时性解决了,再加上英国老百姓对没完没了的脱欧进程也受不了了,普遍希望尽快解决,鲍里斯才能在大选中大获全胜,那些昔日掣肘的留欧派大多从议会被扫地出门了。


云中史记


英国人换了一个首相去解决脱欧问题,效果确实不一样;郎平有时候打不开局面暂停不管用也会通过换人去解决。这是合理利用规则,体现英国这个全世界第一个实施君主立宪的国家(1688年,康熙27年,人家就落实主权在民的理论发现了)解决国际的问题能力。还记得撒切尔夫人派出远征舰队纵越大西洋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吗?阿根廷家门口刚夺取马岛,又失去马岛;让人感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然,香港问题,她和平归还中国,为中国与英国将来深度合作留下机会。

鲍里斯约翰逊就是说干就干、爱谁谁的风格,当伦敦市长时办奥运、引进外资、骑单车上下班、给围在他家门口的记者倒咖啡,个性十足、知法懂法、挨骂不生气依然笑呵呵。去法国参会与马克龙单独见面把脚蹬在茶几上表现出对脱欧无所畏惧的样子。

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商量,故意为难就是主动找麻烦,没有谁怕谁的问题。欧盟本来也希望英国协议脱欧。

还有一个难搞的就是议会里的工党,几个方案都给予否决。鲍里斯就提前大选,让人民决定到底支持他领导的保守党还是工党。最后保守党遥遥领先与工党,鲍里斯继续当首相,工党改变了观点和做法。

这就是英国与欧盟顺利协议脱欧的基本情况。

脱欧后的英国,跟其他国家谈经济合作就方便了。英国的金融、文化产业、汽车、飞机发动机、农业、教育都是世界一流的,愿意合作的经济体不会少。四眼、五眼、英联邦都可能活跃起来。英国脱欧有世界性影响力。


云端美


梅姨是淑女,周旋于各派之间,意图以平衡各方需求、交换利益的方式,达成各方皆满意的结果。这种出发点,导致各方都端起架子来漫天要价,这种生意如果是两方谈还有50%的可能性会有个结果,多方谈就降到了10%、5%,因为谁都不肯先让步、多让步,怎么能谈拢?


偏个题:其实这种态度其实和“民主”制度很相似,众说纷纭、各有诉求导致没法决断。也类似“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这种制度下的“钉子户”:只要一户不退让,整个工程受影响,哪怕你是公益(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也不能以“公众利益”之名侵害私人财产,因为“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鲍里斯是什么?是流氓。凡制度皆有漏洞,而他不光找漏洞,还蔑视潜规则甚至制度。


首先,他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宣布软脱欧不行我就要硬脱欧。这就是说:我可以选择不跟你们谈利益,我硬脱,我不怕天下大乱,英国经济倒退几十年,只要脱欧就算我赢。


“你觉得我不算赢?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样不怕事大的流氓行径,我就问你怕不怕?


其次,当他这个出招暂时没得到理想结果的时候,他开始各种使坏了,比如:8月28日约翰逊向女王申请给议员们放假,从9月9日一直休会到10月15日。


你们不是反对我的动议吗?我让你们没时间反对!


虽说这些招数一时半会并不见得生效,经常被议会击破。但是,一个(相对)没底线的人,一次不行来二次,二次不行来三次,只要他没离开首相的位置,这迟早都会见效啊。


拖延不成功,就设法重新大选,如果大选不成功,他还会使出别的坏招。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约翰逊一个人光着脚,那么英国和欧洲多政客穿着鞋,这不,最后大家都看到了、都明白了、也都怕了,他的新大选成功了,他的协议也就通过了。


有谁会怕梅姨吗?木有。


当斯文人没法说服的时候,唯有流氓可以摆平各方。


敢掀桌子的人才能成事。(乌鸦哥:谁叫我?)


当然,也缺不了要点运气。


宋世泊


“我们永远爱英国,我们永远不会走远。”在欧洲议会29日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讲话,场内议员们唱起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73名来自英国的议员随后参加欧盟举办的“告别”派对。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双方结束了长达47年的“婚姻”生活,英国将离开欧盟单独过日子。婚虽然离了,但是接下来将有11个月的离婚谈判期,双方将在贸易、渔业、航空业、医药和安全等多个领域达成未来关系协定。

1957年3月25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盟共有28个正式成员国,如果英国脱欧成功后,成员国降至27个。

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盟前身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唯遭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1973年,英国重新就加入欧共体进行谈判,终成为欧盟成员国。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由于利益的冲突加剧,双方相互猜疑更甚。英国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这导致英国跟欧盟渐行渐远。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之后英国不断有人要求进行二次公投,但是二次公投被一拖再拖,一拖就是三年之久。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三年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跟欧盟进行了多轮谈判,既要脱离欧盟,但又要最大程度维护英国的利益。“脱欧协议”要让英国国内满意,要让欧盟满意,这三年来让梅姨心力憔悴。

2019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击败杰里米·亨特,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他在特雷莎·梅24日接受完最后一次首相质询后,正式入驻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新任首相。在梅姨完成了大部分脱欧工作后,鲍里斯·约翰逊接了一个大便宜,他成功推动了英国脱欧。英国首相约翰逊早已公布1月31日的“脱欧”欢庆计划:唐宁街10号上演灯光秀,英国议会广场用国旗来装饰,印有“和平、繁荣和与所有民族的友谊”字样的“脱欧”纪念币当日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