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销量11个月连跌,国人为何不爱买彩票了

文 | 熊志

“2元博中500万”曾是多少人的梦想,如今彩民似乎更相信现实。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彩票销量下滑17.5%,这是自2015年“叫停”互联网彩票导致全年销售下滑3.8%以后,全国彩票销量再度全年下降。而从单月来看,2019年除了1月份彩票销量实现同比增长25.1%以外,连续11个月处于负增长。

由于世界杯足彩的因素,2018年本身就是彩票销售大年,2019年数据下滑并不奇怪,但即便如此,彩票越来越卖不动了,也是不争事实。因为从2015年开始,中国彩票销量的增速就开始逐渐下降,同时弃奖奖金逐渐上升,比如数据显示,2018年逾期未兑奖奖金达到251277万元,而2017年这个数字为184334万元。

彩票销量11个月连跌,国人为何不爱买彩票了

国人对彩票的热衷程度降低,原因有很多,比如收入水平和观念的变化。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有很大不同,他们更青睐互联网的玩法,所以在网络售彩叫停之后,彩票的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另外,彩票行业的不透明、腐败传闻等,多少也会影响公众参与度。

在行业定位上,彩票有很强的公益色彩,《彩票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对彩票公益金有明确的收支要求。只不过现实中,彩票成了少数群体一夜暴富幻觉的某种支撑,公益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现在彩票销量下降,如果它对应的是赌徒心态的降温,也未必是件坏事。

但彩票销售遇冷,和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依旧不能完全画等号,因为中国的彩票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不够充分的市场。事实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彩票的普及率要高很多,购买彩票的人群占比甚至超过90%,而中国目前只有20%左右。

由于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彩票行业实施严格的特许发行,发行销售由民政、体育部门所属的事业性质的机构来承担。这种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发展模式,导致彩票发行机构无法像市场化的企业那样,精准地捕捉彩民的需求。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到,中国彩票品种单一,玩法有限,缺乏人文、历史和趣味性,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彩票的普及率。

彩票销量11个月连跌,国人为何不爱买彩票了

正因如此,关于彩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呼声一直都有。加强市场化,当然不是说让彩票行业告别特许经营,彻底脱离国家的管控。而是,比如可以在发行方面引入企业竞争。相对于官办色彩很强的发行机构,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活力,让彩票行业与时俱进,根据受众群体构成和需求的变化,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调整发行运营机制,更加接地气一些。

其实,彩票行业屡屡面临公益性不够、资金不透明等质疑,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行政管理色彩太强,缺少市场化的竞争和监督。比如主管的民政、体育等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实际的经营发行单位,运动员和裁判集于一身,难免会留下诸多漏洞,给腐败创造条件。

所以彩票销量下降,与其说是市场在回归理性,倒不如说是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彩票行业所挖掘的人口红利,已经见顶了。计划色彩浓厚的发行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的消费习惯和市场形势。所谓回归理性,或者说赌徒心态的降温,更多还得看公益彩票竞争力下降之后,问题彩民的购买需求,是否被转移到了地下博彩的非法途径。

僵化落后的彩票行业,的确有必要进行升级了。其实,升级之后,更贴近市场、更灵活的发行销售体制,有利于挤压地下非法博彩的空间,也有利于提升行业效率,避免管办不分带来的诸多利益问题。如果还是过度行政化,彩票行业将难逃逐渐萎缩的发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