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由“静”变“动”的期待


昨晚,天空晴朗,能见度极高。我站在阳台上,看到远处一幢幢高楼中密密麻麻的灯光,透出人们居家抗击疫情的良好秩序。最近可能也是有史以来人们“在家率”最高的时期。但长达半个多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确实会让人不耐烦。而随着“十连降、零增长”等疫情发展好消息的不断传出,期待复工的呼声也在媒体频频发声。

复工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让城市由“静”变“动”,需要打开一道“闸门”。而专家给出的是“预估二月中下旬达到峰值,但并不等于说拐点已到”的谨慎说法。俗话说病去如抽丝。专家的谨慎可能也不无道理。疫情的控制正是在治病,治病需要下慢功夫。而恢复生产生活也需要随疫情的发展渐进式地进行。

从自然环境上看,最近的确是出现了罕见的倒春寒,南方出现电闪雷鸣、大雪冰雹的恶劣天气。七九天的气温骤降至三九天的温度。但再强的倒春寒也挡不住春风的脚步。

昨天,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这样说:“最近人们过着躺了睡、起来吃的日子,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太难受了,太盼着上班了”。是的,近几天的股市强劲表现,已为即将发力的经济吹响了冲锋号。

在复工问题上,是否可以不拘泥于随大流、求平稳;是否可以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灵活而动。相信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春风会越来越快地吹遍神州大地。

2020-02-18

城市由“静”变“动”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