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疫情仍在繼續,不安和悲傷席捲著每個角落。但總有一些事,讓人倍感溫暖和感動。


2月1日,10歲的江蘇小女孩謝蘭,將一隻沉甸甸的小黃鴨儲蓄罐送到了派出所。


裡面是她積攢多日的零用錢495元,還附了一張小紙條,“武漢加油!”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小女孩一蹦一跳離開的身影,讓很多網友感動:

“感覺心裡暖暖的。”

“錢雖不多,但情意深!”

“這樣的孩子,一定有對優秀的父母!”


無獨有偶,西安市臨潼區紅十字會收到了3位“00”後學生的捐款,他們將生活費和零花錢捐了出來,還表示“我們00後也是有社會責任心的”。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兩名華裔兒童,用自己的壓歲錢訂購了25000只醫用口罩,全部捐獻給福清政府用於疫情防控。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年齡尚小,卻有大愛。一個從小就懂得付出和奉獻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是個有溫度的人。


孩子是一張白紙,繪成怎樣斑斕的畫作,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孩子的愛心言行,其實都是父母心血的積累。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01

給孩子足夠的愛


有人問,世界上什麼事情最難。


一位心理學家回答,當好父母最難。


孩子有70%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點滴的教育中。


而最好的教育,是愛。


韓紅在近20年的公益歷程中,累計捐款上千萬,還收養了280多個孤兒,幾乎“敗光”了家產。


此次疫情中,她在前線奔波的身影,感動了無數人。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她說,“人這一輩子究竟能夠得到多少,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天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可以摸著我的良心問,在你的有生之年,你曾經幫助過多少人,你又曾溫暖過多少人。”


這樣的慈悲仁愛之心,讓人動容!


而這深沉愛心的背後,源於她曾被深深愛過。


她6歲時父親意外身亡,9歲時母親改嫁,然而她身邊的愛卻從未缺席,她得到了奶奶最無私深切的疼愛。


奶奶在節目《藝術人生》中曾說過,我就是要飯吃,也要養大孩子。


這位善良的老人,用愛成就了韓紅,也教會了她如何愛別人。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被深深愛過的孩子,會懂得如何去愛人;內心得到過足夠的滋養,會對社會散發善意,懂得感恩和回饋。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在所有正面管教的工具中,最常用的就是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


讓孩子感覺到他是被愛的,被在乎的,它的力量勝過一切的說教和訓責。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係。


父母源源不斷地把愛傳遞給孩子,孩子內心感受到善意和愛意,才會願意被教導和影響,進而將愛轉化成一種正能量不斷傳遞。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02

向孩子傳輸正向的價值觀


教育專家小巫說,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的,無論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多麼荒謬,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


孩子的狀態,往往是父母思想的折射,是父母向孩子傳輸的價值觀的體現。


陝西西安的一名8歲女孩時志茹,曾多次出現在新聞中。


因為小小年紀的她,已經做出了不小的事——資助多位留守兒童和大學生!


她從4歲開始學習舞蹈和聲樂,參演了話劇《平凡的世界》等多部作品,報酬有好幾萬,她全部用來做公益。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她還每年都去看望孤兒院的孩子,為他們送好吃的和學習用品。


在她的帶動下,99個同年的孩子和背後的家庭,都成為公益使者。


而父母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她。


母親表示,我們家境普通,並不富有,但也可以做公益,“大的做不了,就從小的做起。”


正是父母的引導和鼓勵,讓她小小的愛心茁壯成長,最終長成一棵讓人敬仰的參天大樹。


兒童心理學家盧勤說過,“孩子的愛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


當孩子萌發出愛心時,父母要做的是發現它、珍視它、培育它,愛心才會真正生根發芽,最後成長為無私的大愛。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03

給孩子表達愛心的機會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還小,愛心微不足道。


但愛心如同待萌芽的種子,需要細心呵護。


為下班的媽媽倒一杯茶,媽媽開心地接受了,孩子會感到很幸福;


給乞丐一些零錢,媽媽鼓勵了他,孩子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為殘疾人讓座,媽媽讚許她做得對,孩子會明白尊重的意義。


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孩子只有從小事中,體會到人與人情感的連接,才能使愛的覺悟,變成一種有意識的行為習慣。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表達愛的出口,參加公益活動也能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愛心的力量。


郭晶晶和霍啟剛曾帶兒子一起上街頭,賣旗籌款做慈善活動。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賈靜雯曾以愛心大使的身份,帶著女兒參加公益活動,希望孩子能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學會惜福。


劉燁和妻子經常帶兩個孩子,去看望貧困村民和孤寡老人,孩子和很多爺爺奶奶都成了好朋友。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帶孩子共同參與公益活動,可以增長孩子的社會經驗,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溝通,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和對公益事業的責任感。


實踐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情感的流動與溫暖,進而逐漸樹立起對家庭、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成長為一個內心有愛、有力量的慈悲之人。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哈佛大學曾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


通過對2000名在收入、社會地位、家庭幸福等方面的成功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這些人在小時候,比其他同齡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善良,更有同理心,更懂關心他人,更有愛心。


加拿大男孩瑞恩,得知非洲很多孩子因為喝不上乾淨的水而死去時,他決心為他們打一口井。


很快,第一口井打好了。後來,“瑞恩的井”基金會成立,越來越多的井被建造,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10歲娃捐“小黃鴨”給武漢:孩子有愛心,是因為父母做對了三件事


一個小小的有關愛的夢想,最終昇華成一股龐大的力量,改變了一方世界。


孩子的力量雖然微薄,但在表達愛心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學會了感恩和奉獻。


小善積成大愛,無數人的愛心疊加起來,必將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還世界最初的溫暖和明亮!


撰稿:巧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