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十年代的中國(5)

一說到重慶,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火鍋、美女,這座在長江和嘉陵江之間的城市,有其獨特的山城氣質。

臨江門、楊家坪、觀音橋、南坪和沙坪壩商圈。解放碑步行街,朝天門碼頭,跨江索道,以及已經幾乎消失了的吊腳樓和筒子樓。

很多80後瞭解重慶,一開始都是從電影開始的,無論是《周漁的火車》,還是《瘋狂的石頭》,亦或《火鍋英雄》。如果您第一次去重慶,又很想了解這座城市,這些電影就是很好的導遊。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周漁的火車》劇照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瘋狂的石頭》劇照

作為一個人文攝影師,個人很喜歡這座山城,感覺這裡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平民化"氣質,不矯情,不做作,包容性強,生活氣息重,且在危難關頭可以登高涉遠、負重自強。


幾年前,筆者在重慶解放碑,在步行街上川流不息的俊男美女中,竟有一位"耍猴人"坐在路邊,自得其樂。在越來越"同質化"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這樣不一樣的氣息,或許正是重慶能成為新一代的網紅城市的魅力所在。


其實,跟兩頭的成都和武漢相比,重慶其實算是較為年輕的城市,上世紀20年代人口也不過20萬,或許正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歷史包袱和負擔,讓這座出美女的山城,能夠負重前行。


而要了解重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這裡的交通,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除了地鐵之外,這裡可以說是集合了中國城市所有的交通方式。


過江輪渡、小火車、跨江索道、摩托車、公交車,以及極少的自行車。甚至於,還有夏天發洪水時行走在屋頂上的小舟。


通過上世紀80年代攝影師的鏡頭,我們一起走進昔日的山城。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過江索道,重慶這座城市的象徵。甚至可以說,沒有了過江索道和纜車的重慶,已經不算是重慶了。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不同於景區乘坐的索道,這裡的索道是老百姓日常交通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和市民上下班通勤的組成部分。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行走在山城樓宇和江邊的軌道列車,頗具重慶的特點。後來被城市輕軌列車所取代了。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這樣的坐車畫面,只能在重慶這個山城才能看到。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過江的輪渡,這是當年市民過江的重要交通工具。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當時,可以從上海或南京直接坐輪船逆江而上到重慶,或者從重慶坐輪船沿江而下,直達長江的出海口。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那時候的公交車很有特點,對於山城人民來說,因為幾乎不會騎自行車,公交車也就成為了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市民出遠門主要的工具綠皮火車,那個年代的記憶,也是很多跟重慶相關的經典電影中的道具。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重慶當年的出租車,頗具城市特點,當時很多遊客也坐過。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出門主要靠腿,或許正是那個年代的主流出行方式。


八零年代: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人出行

在中國的諸多城市裡,重慶應該是自行車普及率最低的地方之一,因為山城特殊的地形,這裡很少能看到騎自行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