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滿人為何改漢姓?

歷史總探長


這個問題我來簡單說一下吧

首先滿族原本的姓氏數量是非常多的,根據書籍的可靠記載,滿洲八旗姓氏可考者共993個。其中不含滿洲八旗內的蒙古、各類漢、高麗姓氏,跟我們漢族的百家姓相比,滿人的姓氏非常雜,而且數量多。


一些滿族人在清朝滅亡之前就改為漢姓

其實改姓並不是始於清朝滅亡,滿族先世冠以漢姓這一現象其實在乾陵皇帝的統治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這個現象就更加普遍了。

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多次告誡滿族人要持續學習滿族人的語言跟騎射技術,避免被漢族所同化。

“滿洲舊族,有命名如漢人,以鈕祜祿氏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但是,此風並未禁止得了,反而越來越盛行。可以說,今天的朗姓的前身就是由滿族姓氏轉變來的。


清朝滅亡後,大部分滿族人都改了姓氏,但也有例外

清亡後,曾經的皇族並沒有都改姓。比如末代皇帝溥儀,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姓氏。但是大部分皇族在清亡後,多以“金”為漢字姓氏,因“愛新”在滿語中就是“金”的意思。還有以趙、羅、艾、肇、毓、駱等姓氏的滿族人。

為什麼滿族人會更改自己的姓氏呢?其實自從清朝入關之後,由於滿族人長時間的跟漢族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之下,許多滿族人已經被漢族通話了,他們跟漢人的生活方式相當接近,再加上滿族本身就屬於少數民族,漢族人多,常見的耳濡目染已經是滿族人漸漸忘掉自己的文化了。


清朝滅亡之後,許多曾經高高在上的滿族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成為了貧民百姓,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再加上滿族人失去了往日的特權,所以大部分滿族人選擇更改姓氏。


湯姆貓談歷史


清朝滅亡後,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貴族把自己的滿族姓改成了漢族姓,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滿族人,那麼為什麼清朝滅亡後,他們就趕緊改名換姓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清朝的皇帝是愛新覺羅氏,但是光憑藉著愛新覺羅一族是不可能建立起大清朝的,大清朝的建立還要有其他大勢力的努力,比如鈕鈷祿氏、赫舍里氏等。

當清朝建立後,努爾哈赤就開始分封了,他把和皇室血緣親近的人分封了很多官職,其中又根據地位的高低,分了不同的職位。但這些貴族開始憑藉著高貴身份欺壓百姓。受到他們的欺凌,百姓自然十分憤恨,所以對清朝這些貴族記恨在心。

後來的一次綜藝節目中,一位滿族貴族後代的導演,說出了自己為什麼拋棄滿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他說:

清朝滅亡後,清朝的貴族就遭到老百姓的嫉恨,除非他們承認自己不是滿族人,而是漢族人,百姓才停止擊打。換句話說,如果你堅持了自己的滿族姓氏,那你就是自尋死路。

慈禧太后就是葉赫那拉氏,這個姓的後人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原因遭到了人們更為深切的嫉恨,簡直比過街老鼠還讓人討厭,於是在清朝滅亡之後,葉赫那拉氏就改為南姓和那姓了,據說歌手那英就是那拉氏的後人。

不過愛新覺羅氏卻沒有遭到如此嚴厲的反擊,畢竟是做過皇位的,人們對此還是有一些忌憚。其實清朝貴族改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其中說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其中的韃虜就指滿族人。因為這些種種原因,滿族人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了,害怕再次遭到人們的嫌惡。在近代的中國滿族人最少時只有8萬。

不過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民族解放,各個民族是平等的,所以也有人尋回了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


歷史TOP榜


隨著薄儀宣佈退位,統治了中國兩個世紀多的清王朝終究是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而中國也從此進入了各方軍閥爭鬥的特殊時期。而隨著大清王朝的解散,原本所謂的皇家貴族也跟著消失,愛新覺羅這個家族也不復昔日的光彩,逐漸的被人遺忘,消失在世人的視線中。



而隨著大清的消亡,原本顯赫的各大滿族貴族則是紛紛選擇改名換姓,將滿足的姓換成了漢姓,並且還向世人隱瞞了自己滿族人的身份,向外宣傳自己是正兒八經的漢族人。想必大家對此都會有疑問,那就是為何所有的滿族人都選擇了改名換呢?最後一位清朝大臣的後人,告訴了世人原因。“滿人要想在當時不被餓死,就必須改掉自己的姓氏”這是這位貴族的原話!

為什麼人們這麼排擠滿人,原因很簡單,首先滿族作為外來民族為了穩固統治就不得不進行血腥鎮壓,所以引起了很多漢人的反抗。並且清朝末年,統治者的昏庸統治和奢侈腐敗,給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災難。所以清朝滅亡,很多漢人建議政府除掉京城的滿人,並且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皇帝都被趕跑了,那些剩下的滿人不得不得改頭換面,重新做人。想想是多麼的悲哀!



所以,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再度發生,很多大族也就只能改姓易族了。比如愛新覺羅氏普遍改成了“王”姓,“金”姓。那拉氏則改成“南”姓,“那”姓。據說著名歌手那英就是那拉氏族裔。還有位著名導演英達,據他在節目中說自己祖上是姓“赫舍里氏”。他還在節目中透露,在清朝初亡,民國初立這樣的情況下,敢稱自己是滿族,無異於找死。



當然,愛新覺羅氏是個例外,畢竟這是顯赫帝王家的姓氏,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愛新覺羅氏的分量還是不輕的,不會去輕易招惹。清朝滅亡時曾經簽訂了《清皇室辭位之優待條款》,其中有一條就是優待現有皇族。



還有就是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鬧革命初期所倡導的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韃虜就是指滿族人。辛亥革命後,這些皇族們的特權早已灰飛煙滅。所以,也就不再眷戀曾經是滿族人這重身份,而帶來的後果就是大量滿族人學漢語,書漢字,而姓氏,自然也變成了百家姓。近代戶口上滿族人口最少時才8萬。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共有430萬滿族人,到了1990年,共有982萬,增長了128%。這麼快的增長率不是因為出生率高,而是許多滿族人都改回了自己的民族成分。


歷史阿Q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紛紛改用漢姓。那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呢?難道滿族姓氏不好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要從滿族姓氏說起。其實滿族並不存在姓氏,像富察氏、葉赫那拉氏、佟佳氏這些只是滿族人氏族的名稱。

滿族人一般是不用姓的,比如和珅、鰲拜、隆科多這些人如果不查資料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全名叫什麼。為了方便與漢族交往,滿族人其實都是有漢姓的。比如愛新覺羅的漢姓就是金姓、佟佳的漢姓就是佟姓、那拉氏就是那姓或者南姓。

像佟大為、那英、關曉彤、吳京這些明星都是滿族人。

但是儘管如此,清朝的時候滿族人並沒有普及漢姓。直到清朝滅亡後,他們迫於壓力不得不改用漢姓。

第一次大規模改姓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當時孫中山先生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其中韃虜就是滿族人的意思。

第二次改姓是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為了上戶口,很多滿族人紛紛改用漢姓。因為當時社會還是十分仇視滿族人的,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其實清朝滅亡後對八旗子弟也是一種考驗,清軍入關前的八旗子弟個個都是英勇善戰,但是到了晚清的時候個個萎靡不振,而且因為不學無術,所以連生存的技能都沒有。

對他們來說,也許做小商販是唯一的出路。根據調查當時打工的滿族子弟只佔了20%,還有80%都是做生意的。

經濟上的窘迫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們的歧視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這些滿族人紛紛剪掉辮子, 脫掉旗服,家家戶戶收起懸掛著的從東北老家帶來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來拜祭先人。

但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融合,滿族人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漢人的生活當中,滿漢通婚也是極其常見的現象。清朝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滿族只是少數民族的一員,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七色海棠


怕被牽連。

太平天國的時候就幹過這種事了,好多滿城全部被屠光。

辛亥革命的時候也有這種事,比如西安的滿城就比較悲慘。

當時滿族人基本上跟漢人無異了,滿洲除了禁衛軍大多數是滿人,基本上全國的新軍都是漢人為主。

說白了還是怕漢人秋後算賬,特別是溥儀復辟以後,很多滿人也很怕。


談笑閣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當年鐵騎入關,一舉佔據中原,後來經過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的治理,清朝的實力發展到了巔峰,然而誰又知道,清朝末期,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國承受了古今未有的屈辱,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辛亥革命卻像一道曙光,喚醒了中國沉睡的靈魂,清朝由此滅亡,然而,清朝滅亡之後,遺留下的眾多的八旗子弟又該如何了?為何現在的社會再也聽不到類似於“愛新覺羅”這樣充滿滿族特色的姓氏了呢?

那是因為在清朝滅亡之後,這些滿族人都改名為漢族姓氏了,參照滿族姓氏改漢族姓氏表,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生活中所聽到的姓氏其實是滿族的姓氏改名過來的,然而為何這些滿族人要改名為漢姓呢?

一、所謂的貴族尊嚴終究抵不過生活所迫,使得他們無奈改姓

在清朝存在的時候,由於滿族與漢族的隔閡,清朝實行了類似於分封制度的方法對這些清朝貴族們進行分封,而這些貴族的子孫則成為了後世鼎鼎有名的八旗子弟。這些八旗子弟由於清朝負責他們的生活供養,靠著先輩的餘蔭,這些清朝的貴族子弟迅速的被生活所腐朽。整日裡無所事事,尋歡作樂,自身卻毫無一技之長。

這些八旗子弟也常常以滿清貴族的身份來炫耀,以滿清貴族的身份為傲,這些人靠著自己貴族的身份整日裡惹是生非,欺壓漢族百姓,但是卻也無人敢處置他們。

老舍在《正紅旗下》中評價“八旗子弟”:他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

老舍的評價可謂是入木三分,將晚清八旗子弟的奢侈的生活清晰明瞭的體現了出來。然而清朝滅亡之後,這些數量龐大的所謂的滿清貴族八旗子弟卻沒有人再去管他們,而生活奢侈的他們則迅速的敗光了自己的家產,沒有一技之長,不懂得工作的他們很快沒有了經濟來源,於是很多的八旗子弟到了後來都是一貧如洗。

有一部分八旗子弟為了生計,只能選擇去工作,然而他們前半生所培養出來的滿清貴族的思想使得他們無法忍受曾經不屑一股的漢族的老闆的責罵指揮,同樣的,這些滿清貴族曾經依仗身份欺壓百姓,使得這些漢族老闆在對待他們也會更加的嚴苛。這些滿清貴族他們認為這是對於自己身份的一種侮辱,顯然他們還沒有從八旗子弟的美夢中清醒過來。

於是一部分人為了生計以及不被這些漢族的百姓區別對待,並且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滿族貴族的尊嚴,於是就選擇了改姓,把自己獨特的滿族姓氏改成了漢姓,並且開始穿漢服,說漢話,這樣在欺騙別人的同時也欺騙自己,保留自己可笑的貴族尊嚴。就這樣,一部分滿族姓氏就這樣慢慢的轉變成了漢姓。

二、為防止追殺,無奈改名

每一代王朝被取代之後,這些前朝遺民則會被取代的王朝追殺,這是每個朝代必不可免的,秦朝被滅時,這些贏氏子孫則被趕盡殺絕。

眾所周知,滿族佔據中原之後,對漢族實行過大規模的屠殺,揚州十日,嘉慶三屠,依靠著這些強勢的屠殺滿族才勉強鎮壓了漢族。並且在清朝的歷史中,滿族朝廷一直對於漢族百姓帶有歧視,朝廷重要官職一直不允許漢族人擔任,一直到了晚清時代,漢人才有機會身居高位。而這些滿清貴族依仗自身的特權常常欺壓漢族的百姓。

《清稗類鈔》中:“道、鹹以還,京師風氣日偷,宗室子弟往往遊博無度,資盡則輒往荒僻,攫農家乳孩以歸。次日,故張貼招領,託詞途中拾得者。至農家來贖時,則又多方勒索酬金,必取盈而後止。”

滿清貴族們對於百姓的欺壓可見一斑,但是因為清朝政府的鎮壓,這些漢族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是卻從未忘記這些仇恨。而清政府的滅亡使得這些所謂的滿清貴族沒有了保護傘,並且因為多年來的欺壓,使得這些百姓對於這些滿清貴族非常的仇恨與欺壓。所以清朝滅亡之後,經常出現的場景就是一些漢族新貴開始想方設法的處置報復這些滿清貴族。

眾多的貴族因此被抄家驅趕,身無分文,於是剩下的一部分弱小的滿清貴族,沒有了庇佑,有因為害怕百姓因為自己滿族人的身份而對自己展開報復,於是就悄悄地改了姓名,由滿姓改為了漢姓,並且想方設法的融入到漢族人的圈子裡去,以此來保護自己。

三、滿漢文化交流的加深,使得一部分人改姓

眾所周知,漢族文化兼容性非常的強,雖然滿族人從草原上進攻中原並徹底的佔據了中原,但是這僅僅代表滿族的軍事實力要超過漢族,但是在文化領域卻要遠遠遜色於中原。

中原上千年的文化發展,使得中原文化璀璨耀眼,並且不懼怕任何一種文化的侵蝕,它以它獨特的兼容性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進行發展與增強。

滿族佔據中原,建立清朝之後,最初的時候還堅持自己的滿清文化,但是很快就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甚至封孔子後人為衍聖公,這代表著對於漢族文化的認同。而同樣的,在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族面前,滿族也不由自主的被漢化。

滿族的姓大部分是多字,比如那拉氏,佟佳氏等等,相比起漢族的單姓,滿族的這些姓氏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格外怪異,於是在單姓的影響下,一部分滿族人開始進行了改姓。

而到了辛亥革命之後,滿族人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再用滿族姓氏的化可能會引起一部分人的敵視,於是這部分早已漢化的滿族人迅速的正式改為漢姓,從滿人變成了漢族。

四、總結

總的來說,滿族人的改姓,一部分是迫不得已,為了生存而無奈改名,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被中原文明所吸引,於是不由自主的心甘情願的進行了改姓。

總之這個過程既有主動,也有被動。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因素等都有聯繫。但是無論歷史是怎麼樣,現在我們各族人民和平共處,整個國家欣欣向榮,一片繁華。


夏目歷史君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滿族人為什麼改成漢姓,要歸於清王朝的覆滅,從那時起,許多滿族人開始隱姓改名,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不過在歷史長河中,滿族人改姓也是頻繁,先是滿語改成漢文,漢字姓後不許三個字,後又放開。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誰也不會想到,千年以後,老祖宗遺傳下來的姓氏,在某一天也會發生改變。


fighting小薛


溥儀退位之後這大清的才算是真正的完了,之後就是多年的軍閥混戰。但也是在突然之間愛新覺羅氏也是隨之消失了,不僅僅如此很多的的滿族人也基本上是銷聲匿跡。其中很多人都是直接將自己的滿族姓氏改為了漢姓,聲稱自己是漢人,和滿族一點是關係都沒有,那麼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後代是說出了其中的緣由。

期初在早清,愛新覺羅氏是絕對大姓了,但是一個氏族的力量還是不夠的啊,所以也是聯合了其他的氏族 ,比如說鈕鈷祿氏,這些氏族也是幫忙打下了清朝的江山,所以也是有功勞的,這些人就是後來的八旗了,在入關之後,也是對八旗的子弟大行封賞,什麼親王貝勒就全部出來了。不僅如此,這些人的後代也是可以享受到這份榮譽的,按期領取俸祿,特權世襲。等後來的這些所謂的八旗子弟因為都是貴族子弟,長期的嬌生慣養早就不能打仗了,平日裡還盡是欺壓百姓,這邊的是大清一亡,漢人們就趕緊找這些人算賬,後為躲避追打,只能是改了姓,從了漢。其中因為慈禧的關係葉赫那拉氏是被罵的最慘的,後大都是改為了南姓和那姓了。

那愛新覺羅氏呢,這批是的主要改成可金姓,本來愛新在滿族裡就是金子的意思。其實滿人大批量的改姓還和一個人有關,他就是孫中山,孫中山曾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這韃虜就是指的滿人的政權,這大清都完蛋了,還不趕緊順應潮流。在近代記載在冊的滿人最少是隻有8萬。

新中國成立之後,是提出各民族平等的,所以又颳起一陣的改回滿族的浪潮。在1982年時統計在冊的滿族有430萬,到1990年就有了982萬。這還真不是生的快,主要還是因為太多的滿族人改回了自己的民族。


驢性小生


大家都知道,1912年溥儀退位後,清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大量的滿族遺民都到哪裡去了呢?現實中,我們也很少聽到或者見到姓愛新覺羅或者其他滿族姓氏的人。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溥儀圖像


▶生存是改姓的人性需求。

1.經濟窘迫。清朝時期滿族人是不要種地的,他們都有大量的土地,通過招募佃農替他們種植,每年僅給一點口糧給佃農養活。

他們也沒有一技之長,清朝滅亡後,他們沒有收入來源,只能講土地變賣給富豪,換取維持原來生活品質的金錢。

隨著土地的流失,他們必須學會謀生之道,可是滿族姓氏讓他們難以融入漢族社會。他們只能將滿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這樣才能謀生。

●曾經的大清王爺淪落為黃包車師傅

2.社會歧視。清朝滅亡,普通百姓最高興,他們長期受到封建滿族欺壓,此時清朝一旦失去國家權力,那些滿族人就沒有政治依靠,他們也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如果還停留在滿族當權的思想中,無疑將會面臨巨大的社會歧視,為此必須改姓。


3.擔心報復。部分滿族人曾經作為清朝時期的當權者,他們欺負百姓,此時清朝不存在,如果繼續保留滿族姓氏,那些曾經受他們壓迫的人或許會尋找機會找他們尋仇。此時必須改姓。


那麼滿族人改成了什麼姓氏呢?

皇族愛新覺羅氏 改姓為 肇、依、金;

滿族八大姓之一紐祜祿氏改為郎、卜、鈕;

寧古塔氏 改為 劉、寧;

慈禧太后的姓氏葉赫那拉氏改為 葉、那、南。

這些只是部分滿族人更改後的漢姓。


當然,現在許多滿族人改為漢姓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是社會歷史的進步。



我是【歷史介紹者】,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高見


歷史介紹者


清朝滅亡了之後,滿清貴族便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滿族貴族在街上走路都會遭到老百姓拿棍子打。而這些滿族貴族,則會大聲地喊著,自己不是滿人,是漢人等等。如果他們承認自己是滿人,在民國時期會被人活活打死!

而滿清貴族中,最慘的一類人,莫過於葉赫那拉氏了。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慈禧就是這個姓的。老百姓最恨的滿清人,不是皇帝,而是慈禧這個老妖婆。正是這個噁心的女人,掌控了中國長達半個世紀。在她的掌控下,滿清從富強,逐漸走向衰落,甚至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