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人人都是战士

一一介休市全民抗疫纪实散文之二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笔者是介休市青志协的文化顾问。说是顾问,其实平时文稿,他们做的好,日常公益活动,咱年老体残不便参加。由此,每年仅“问”一次,就是写年终总结。

每次写时,看着那一年好几页工作记录,越看越感动,情不自禁地诗情大发,便忘了总结的语言风格,将抒情笔调用在其中。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2019年总结中两节结尾,我这样赞美他们:

“我市每项重大活动,都有介休青志协红马甲奔波繁忙的身影,都有青志协红马甲亲切和善的笑容,都有青志协红马甲无私忘我的奉献”。

“我们青志协已成为介休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成为介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成为介休对外开放的一个符号;成为介休热情好客的一种形象”。

所以,我给他们很高的定位和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协会已成为介休组织最严密、队伍最庞大、活动最规范、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团体。”

在这场特殊抗疫阻击战,青志协人肯定又是冲在一线的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带着这种想法,2月11号,在青志协办公室,采访秘书长李旭平,及青志协突击大队队长任衍彪和办公室范敏等人。实录如下:

一、


问:你们是什么时侯投入抗疫工作的?

答:元月25日全省进入一级响应,26日我们就开始转发政府各种决定和通告,介绍防控知识,辟谣纠误等等,现在已发布各种信息200余条,社会效果良好。

26日同时,启动线上招募志愿者,时刻准备参加具体工作,已招募志愿者307名。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问:你们从什么时候派出志愿者的?

答:2月1日,我们接到蓝天救援队求助信息:消毒配水、收放物品、搬运器具的人不够。

我们立即派给10名志愿者。此后,每天有10至15名志愿者配合他们,最多在2月3日26人,跑遍连福镇的48个村消毒。早上8点半出发,下午6点半回来,整整十小时,中午仅啃方便面充饥,十分辛苦。


问:这些志愿者还做其他事吗?

答:他们多数人只干这些。其中有几个参加时间一长,还学会了消毒喷洒,每当蓝天救援队员累了时,他们就接替喷洒,做到人歇喷雾器不停,加快了喷洒进度。

像孟守宝、李晓晖、李海斌、李亚琛、张俊等人,没有防护服,天天喷洒,衣服和鞋上都被消毒液腐蚀烂了,手上也腐蚀出点点白斑,看着让人心痛,但他们从不退却,只要有任务,二话不说就出发。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蓝天救援队几次对我说:你们的人就是厉害,不但能吃苦,而且肯学习,关键时刻个个能顶成手用,可帮了大忙了!

此外,还配合天龙救援队,出过4天,每天3至5人。

二、


问:这次抗疫除过出人,还得很多钱和物资,你们还做了哪些事情?

答:主要是募集防控物品。开始蓝天救援队说口罩缺少,希望援助。但那时手头没钱,正好志愿者张强回来说:国家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咱们做事太少,我再捐1000块钱吧!说着放下就走了,实在令人感动!

我们当下用这1000元钱,买回66个N95口罩,分送给蓝天救援队和天龙救援队。

后来,志愿者孟守宝要捐300元,还有其他人要捐,募捐物品已经够用,便婉言谢绝了。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问:你们什么时间开始募捐物资的?

答:最早从1月31日开始,义安昶兴能源有限公司主动捐赠1800多元方便面、干馍片、太谷饼、火腿肠等食品,我和任衍彪当天分送到全市所有11个卡点。

送完后,我俩商量:这场战役刚刚开始,咱们得在线上发布各单位物品需求,发起募捐。当天回来,就开始募捐了。

问:到现在,共有多少个单位和个人捐赠,价值有多少?有哪些比较突出的?

答:已收到15个单位和22个人捐赠物品,估计价值有47000余元。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要说突出,都很感人!有特色的是:

一一介休好金利面包坊捐赠价值4000余元面包15件;

一一康源洗浴足道公司捐赠价值3000余元口罩、雨衣及糕点面包;

一一尔雅培训学校捐赠价值1000余元军大衣、反光马甲、电热壶及方便面等;

一一介休慧鑫世纪医疗器械公司捐赠近1000元护目镜、喷雾器、消毒夜、面罩、口罩;

一一绵建加油站捐赠加油卡2000元;

个人最多是党员李文尧、田克思捐赠价值2340元方便面60箱;

一一寸草心文化用品老板王鸿捐赠2000元加油卡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问:收下这些东西,怎么管理和发送呀?

答:一般是收到物资援助请求发布后。接受捐赠后登记入库,再通知求助单位来取。

然后,再用介休公益微信公众平台通知双方,让捐赠方知道物资去向,让受赠方知道感谢谁家,我们只起桥梁作用。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问:那受赠东西多了咋办?

答:一般是按需求赠,按需发放;当日收到,当日发放。原则上物不过夜,当日零存。

所收物资,主要赠送蓝天和天龙救援队,还有花园街社区、安康路社区、新华北街社区、介休殡仪馆、北辛武、宋古、降家寨、凯嘉公益大队等单位,每日都记明细账。

2月10日,我们收到张兰镇紧邻平遥各村缺少棉大衣、帐篷、消毒液、口罩等物资求助信息后,13日15时收到骆驼防寒服10件、热水壶5个、电热扇4个、喷壶10个、口罩40个,入库后,就通知张兰方面领走了。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问:你们今后还有什么打算?

答: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防控措施越来越严格,社区卡口值守人员越来越紧缺,我们在继续物资募捐发放外。今天,应新华北街社区要求,派出志愿者20名,在原工商局宿舍区卡口值守。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这项工作,先摸索怎么才能做好,总结经验,随时准备派出更多志愿者参加卡口值守。

★ 三 ★


这时我想:他们做了这么多事,肯定有不少好人好事!便问?

答:要说出力最大数彪哥(任衍彪),既是我的铁哥,也是最得力帮手。他人缘好关系多,捐赠钱物总共40000多元,光他就协调了一半。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此外,他还开车往返义安、沙堡、石河和城内40多趟,行程1200多公里,光汽油就耗了两大油箱,贴钱1200多元,还多次捐物。

从元月26号开始,他没歇一天,累得瘦了好几斤,由于着急上火,眼睛发炎充满血丝。我劝他休息一天,他说:现在是决战关键时刻,做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决不能退却!

听到这里,我随口说:嗯,今天他去接我,就看到瘦了一圈,人也没精神,不像以前一见面就喊叫问好!除过他,还有谁应当表扬?

答:所有参加防控战斗的志愿者,都是好样的,关键时刻没有一个掉链子!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志愿者胡明,一直坚持,对年轻人鼓舞很大。

我们办公室王子杰等3人表现也好。他们都是九五后,自从元月26日开始,天天早8点前上班,晚七点多下班,中午就啃方便面,也苦了他们啦!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说到这里,想起昨天一位文友对我说:她22岁儿子,连续三年都在青志协做公益。今年放假天天去。第一天去消毒,她怕危险,不想叫去。谁想孩子说:谁也不去,怎么防疫?都没人去,病毒就会传给咱们,这也是为自己呀。

文友说:我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就鼓励说由你吧,一定小心!

这时,任衍彪接住说:其实最忙最累的还是狗蛋(李旭平小名),他每天协调各方关系,调配人员和物资,还要下去干活,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这时已经十点半了,我看到李旭平忙得还没吃早餐,连着干嚼两块方便面,便笑着说:那就顶饭啦?他说一顿顶两顿,中午就不吃了……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最后,我说:你们做了大量工作,辛苦了。

李旭平笑着说:孟老师,我们这算啥?说到底也就是些辅助工作。

那些抢救病人的医生和护士,才最辛苦最危险的,还有那些坚守在社区和农村第一线的人们,还有公安干警、救援队员、建筑工人等主力军,才是最辛苦最可爱的人!

我说:是的!但是,你们作用也大。好比打仗,有主攻部队,还得有配属部队,后勤保障部队。此外,还有各级地方和广大人民支持。只有后方工作做好了,前方战士才没后顾之忧,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地冲锋陷阵。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们也是抗疫战士,功不可没!

最后,和他们闲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殊战斗中,所有人都是战士!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他们问什么意思?我说: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长期宅家,既要战胜寂寞烦燥,又要战胜懒惰贪吃,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只要人人安心宅家,身心健康,抗疫胜利指日可待!

你们说:所有人不都是战士吗?


保卫介休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是冲在最前的红色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