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是电商农业最好的发展时机吗?

用户6587274228744


传统电商不是最好解决方案,社区社群这种社交电商模式会大火。疫情过后这样的社群依然会被消费者接受,对消费者来说享受了团购的价格,农场直供。对农场主来说,订单采摘降低损耗,终端零售利润更大,所以要学会社群运营。



瑜伽达人康妈


原标题:当疫情过后不再“一菜难求” 生鲜电商还是好生意吗?

优质用户的高客单价和服务溢价都会为商家带来收益,但问题是,流量和耗损的成本,以及配送会带来经营上的压力。

“这个春节过于漫长且异常忙碌!”

这是盒马鲜生北京东坝店店长冯亚光最直接感受:果蔬类商品备货量是日常的三四倍,线上订单基本满配——这并不是全部的工作内容——为应对激增的需求,店里还需大量招聘身体健康的骑手,冯亚光的工作时长被拉成了一整天。

“春节七天,我们的订单量接近400万单”。叮咚买菜的首席战略官俞乐近日也在加班,她告诉新京报记者,疫情发生之后,更多人选择足不出户的到家服务。

人们很快发现,在多个生鲜电商平台上,买到一棵新鲜的白菜开始变得困难,蔬菜要“涨价”或“售罄”的小道消息成为社交网络上最受关注的信息。人们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彼此分享蔬菜到货的信息,推动新一轮的购买。

售罄的用时越来越短,补货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让很多人联想到17年前的非典。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在那场疫情中崛起,让2003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

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令当年的场景再现,插上电商翅膀的生鲜生意还能再次起飞吗?疫情带来的是机会,还是考验?

蔬菜“短缺”真相

疫情蔓延后,被迫宅在家里的人们,关心粮食和蔬菜。

“盒马可以买到西兰花,而叮咚可以买到芦笋和杭白菜。”在上海,一位辛姓消费者说。而另一位童姓消费者则在叮咚看到有香椿、四季豆和香芹在售。

在北京,一位孙姓消费者发现,每日优鲜在不同区域上线的产品不一样,他看到大葱等商品已被标注打烊;盒马只有少量菌菇类产品;美团则显示有黄瓜、西红柿和土豆,绿叶类蔬菜基本已卖光。

记者采访了多地多位市民的“买菜”体验。人们普遍的感受是,所有的生鲜电商平台都有部分品种的蔬菜在售,但很多商品缺货。

用户买菜的体验还传达出一个信息,绿叶类蔬菜销售紧俏。俞乐称,过年期间人们摄入油腻食物偏多,所以平衡饮食的绿叶类蔬菜需求非常旺盛,而这类蔬菜保质期比较短,用户很难囤积一堆在家里,更多的是选择即时性购买。

“叮咚买菜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推出不打烊活动,预留了75%的员工,也储备了充足的货物。但还是低估了这个特殊春节的旺盛需求。”俞乐说。

一位生鲜行业内部人士也解释了蔬菜紧缺的原因:疫情暴发初期,恐慌造成了居民大量囤货。因为生鲜是日常、刚需、高频的商品,消费者担心买不到,或者部分地区道路物流中断影响上货。

该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政府对疫情蔓延的控制,对民生供应的保障,以及从业者对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劝说,买菜难的问题会解决。

目前,叮咚买菜在做的是,加大供货,多渠道补货。俞乐说,公司采购部门已驻守在全国各大农业基地,同时召回休假员工。盒马目前也在加大蔬菜的备货量,基本是平常的3-4倍,特别是畅销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还增加了10多种散装蔬菜,以北京为例,每天从新发地直发店铺。

盒马是9点开门,冯亚光一般8点左右到店。冯亚光介绍了店里的工作节奏:开门前,他会检查商品到货情况,接下来会检查及协助早间的商品陈列,重点是蔬果、肉禽等生鲜品类。开门一小时后,对照品类进行补货,每天两次补货,一次时长1.5小时。下午三四点会进行“二次开店”,重复早上开门铺货的节奏,而这次的重点便是生鲜品。

“共享员工”仍难解困

需求旺盛带给消费者和生鲜电商经营者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担心蔬菜短缺,后者更担心人手的不足,尤其是提供到家服务的模式。疫情期间,这对生鲜电商补货和配送都是考验。

“这两天比较平稳了,单店的问题是配送人力”,冯亚光说,“现在顾客都在家,每天都是周末了,我们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

2020年春节期间,盒马预留了70%的员工,但由于疫情的发生,需求增长了50%,由此产生的大量人员缺口是盒马事先没有料到的。不得已之下,盒马向云海肴等餐饮企业“借”员工来应付眼下的人手短缺难题。

2月3日,盒马与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即青年餐厅)等达成合作,疫情期间,云海肴和青年餐厅部分休业员工经过面试、培训、体检和确认劳务合同后,进入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和餐饮等服务。

打包、分拣等岗位人手问题解决了,但配送员问题仍没有答案。春节期间盒马配送员不足平日一半,而疫情之下,线上订单成倍增长,配送端压力可想而知。由于配送员岗位特殊,既要熟悉周围配送环境,又要确保身体健康,还要装备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因此,这个岗位盒马并没有“借”人。

盒马方面称,部分门店开始实现多种新的配送方式,比如客服改为配送员,或者利用私家车完成配送工作。

统抓叮咚全盘的俞乐也有类似的体会。疫情的影响,使得消费者逐步开始接受并选择电商平台,在一定时间内,能力匹配存在短板,“我们已经在抓紧时间扩大生产和配送能力,相信稍等几天,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多个采访对象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心,生鲜平台的员工是否安全。疫情期间,消费者减少出门,但配送员仍需要穿梭以及和不同的人群接触,门店的员工也要面临人流相对密集的情况,所以口罩、红外消毒等保障措施必须到位,这些对企业来说也需要投入,因为只有做到这些保障,才有足够的人手去支持业务的发展。

疫情过后,生鲜电商还是好生意吗?

恒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和电影等行业。春节档电影颗粒无收,餐饮业七天损失5000亿零售额,旅游收入也同期相比锐减。

不过,对于提供到家服务的生鲜电商来说,这次疫情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风口。有生鲜电商的投资者表示,这是行业的历史性机遇。

上一个类似的情形出现在2003年非典期间。当时,网购方兴未艾,隔离状态下的消费需求点燃了国人的网购热情。那一年,阿里顺势调整部署后,B2B业绩破纪录,同时上线淘宝网切入C2C市场。

也是在这一年,计划铺设500个柜台的刘强东面临账上资金不足的危机,尝试利用网络销货。2004年元旦,“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线,刘强东决定砍掉线下,全面转型电商。

根据品类的特性,生鲜电商起步较晚。经历了一系列野蛮生长后,2019年中国的生鲜电商经历了一场退潮。上半年,行业小巨头缩减经营规模,下半年创业公司和明星企业爆发经营异常,投资者也变得谨慎起来。其间,叮咚买菜等采用的前置仓模式(门店仓配一体化)因商业逻辑是否成立备受拷问,盒马也暂停了相似模式的“小站”业态。

疫情之前,行业就已经意识到,生鲜市场是一个高频复购和日常刚需结合的场景。这吸引了大量习惯于互联网模式出击的创业者。百果园高级合伙人孙鹏曾告诉新京报记者,复购和刚需意味着流量,而生鲜电商就是另一个重要入口。

生鲜电商领域的创业,目前采用的模式类型有三个:到店(仓)自提、前置仓到家、到店和到家结合。叮咚买菜、美团等属于前置仓到家,而盒马属于到店和到家结合。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就曾做过测算,按照1万亿的规模,6000亿可划分到前置仓玩家。

俞乐则表示,线下店是对数模型,起步快但天花板低,而前置仓是指数模型,成熟的前置仓的年营收额是4300万,而中国高端酒店一年的收入是4000万。当然距离成熟期前,还有一定的爬坡期。

盒马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发现前置仓导致物流和营销成本较高,首席执行官侯毅已对外表示,盒马将通过大店覆盖的方式,逐步关闭盒马小店。

多个受访对象表示,前置仓背后仍是互联网打法,即通过数据进行决策,通过流量保障商业模式。然而,最好的物流配送方案仍无法满足生鲜需求,以及规模并不带来成本的节省。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前置仓模式并不会完全垮掉,而是部分创业公司可能会被洗牌出局。原因是用户的需求存在,优质用户的高客单价和服务溢价都会为商家带来收益,但问题是,流量和耗损的成本,以及配送会带来经营上的压力。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如其来,只是放大了生鲜电商的这些问题。


远源流畅


首先农业发展电商主要问题是物流与保鲜!电商农业选择产品是一大学问!第一点:产品不能大众化,到处都有的产品不适合,此类产品没有价值!第二点:产品包装与运输!农业产品都有时效性,确保物流能够保质的送到,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农产品的特点是否符合长时间运输!过程中不会变质!后期的运营也需要结合农产品特点进行推广!发展农业电商,农产品走出去打破局限!



72变杂货铺


病毒,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出行受限,复工延迟,更是给许许多多的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实体零售为人们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准备的礼品类商品,几乎全部滞销。[微笑]

但疫情终将过去,我们的生活仍要向前。有人给出了这样的预测:“疫情过后,这十大行业将爆发增长!”

1、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

2、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强势崛起;

3、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

4、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

5、家用办公家具,家用娱乐设备;

6、同城物流,跑腿服务;

7、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

8、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

9、深入社区的管理项目;

10、医药健康、养生保健行业。

这里虽是列举出来十大行业,但我们仔细捋捋就能发现,无人机配送,同城物流,线上办公,都是大电商行业的组成部分,是为电商提供支撑和服务,为电商所用的。

一、大趋势向好,数字化商业即将到来

电商发展向好是毋庸置疑的,电商早就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也养成了网购的习惯,且从此次疫情中受损的企业和商业模式来看,大多是脱离电商的实体企业,电商企业反而在物流体系的依托下,成了此次支援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物资的重要力量。

经过此次疫情,人们只会越来越宅,越来越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自然会越发依赖网购,依赖电商。现在,电商的提法在逐渐被弱化。马云曾多次提到:“未来没有电子商务一说,数字化时代的带来将改变整个零售业,未来没有线上线下的差别,但会有数字化商业和非数字化商业的差别。”。

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机会

03年的非典,马云在被隔离的状态下,带领员工创立了淘宝;刘强东顺势创立了京东。而这次人传人的肺炎疫情,机器人配送、无人机配送便有了需求。

企业为疫区群众捐赠配送的生鲜和蔬菜,不仅温暖了人心,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生鲜配送服务,焕发新的生机。加入智能分拣和机器人配送,以后的商业模式将更加安全高效。

三、农村电商业

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各地都有美食或是特产。然而,传统经营模式下,很多特产卖不出高价格,甚至还会滞销,美食也无法让消费者了解购买。近年来,农村电商业的兴起,改变了中间商层层加价,物品不能及时销售的难题,消费者可以了解各地美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降低了销售不畅的问题。

四、农村快递业

电商的兴起,离不开快递行业的支持,城市快递可以到门服务,农村面积大,人口不集中,考虑成本无法到门派送。因此,整合农村快递,提高派送效率,减少派送时间,打造特色农村快递行业。这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还要结合本村情况考虑,做好充分准备。




好白菜的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de8b67c12584a72b45ff63652652077\

农村小东子


我认为不是,理由如下:

第一,疫情期间快递业务基本停滞,人们网络采购量大幅下滑,疫情期间水果的销量也是大幅下滑,农业电商几乎停滞。

第二,农产品走电商渠道只是农产品销售的补充,我发现很多农产品都是最好的出口,比较好的上市场,不太好的产品走电商,这样造成了农业电商销量大,质量不高,人们对采购农产品走电商信心不足。

第三,有的农产品的采购需要认真看,品尝,辨别,验证,等采购过程,而通过电商采购不能完成这些过程,人们往往都是没办法了,谨慎小批量的网络采购农产品,除非曾经买过,确认还可以,才会更多的采购。

第四,农产品走电商是趋势,但是不会取代实体经济农业。


逛吃大西安


不可否认,电商在疫情期间确实飞快趋势发展。各种种植水果蔬菜的农民也都在发展线上下单,配送服务。在销售的道路上,都搭上了这班直通车。销售之路又多开了一扇门,更是掌握了更多资源,确实在以后的电商农业之路铺上了坚定的基石。



大柒哥


农产电商要分类,有一些产品快递费比较贵。我个人看好区域农产品电商了社区电商。如果跨区域看好高端农产品。


甘肃老余


是的,疫情期间,人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浏览各大网页,各大视频网站,肯定会关注到这一块,让人们更加了解农业,学习农业,加工农业。


学渣娶了学霸


感觉这是个机会吧!说最好谈不上,只有抓住了产生效果了才是最好的机会,跟着国家的脚步,无数人不断的努力,相信机会会不断出现,加油农业电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