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叠加态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又有什么不同?

lingzisea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更加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不确定原理。不确定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的。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两个因素,首先测量某东西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扰乱那个事物,从而改变它的状态;其次,因为量子世界不是具体的,但基于概率,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状态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想测定一个量子的精确位置的话,那么就需要用波长尽量短的波,这样的话,对这个量子的扰动也会越大,对它的速度测量也会越不精确;如果想要精确测量一个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长较长的波,那就不能精确测定它的位置。

量子力学的叠加态

了解叠加态之前,我们介绍一下态叠加原理。

态叠加原理:如果所有的量子态都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它们的线性叠加态也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


在量子力学里,态叠加原理表明,假若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是几种不同量子态中的任意一种,则它们的归一化线性组合也可以是其量子态。称这线性组合为“叠加态”。简单的说,叠加态描述的是一个事物所有的可能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

如果我们把一只猫关进一个密闭的盒子,用枪对盒子射击,这支枪的扳机是由原子衰变扣动的,那么我们便无法知道这只猫究竟是死还是活,因为原子的是否衰变是一个随机事件。在量子力学中,我们便把这只猫所处的状态称为死与活的叠加状态。

最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叠加态说的不是一回事。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进一步精确测量是不可能的。而态叠加说的是薛定谔方程的解是概率性的,所有的可能结果的叠加也是可能的一种结果。


科学大爆炸OS


波的最小单元是什么?

不论什么波,能形成波动传播时,在每一个时刻,所点用的几何空间部分是什么?最小单元所占,也至少是不能简化为一个几何点。而测量时,测量仪器,感知信息,是用几何点定位。不论感之所占的区域的哪一点。都认为测到了该波动。就主观把波定位为一个几何点了。

要测速度。只测一次不能获得位移改变量。要测要次。西次感知的位置。是同一个波形的两个位置。并非同一个点的两个位置。也不一定是相位相同点的相邻的两个位置。按此计算出的动量是谁的?动量定义,是对同一个点的运动来进行。现在,联是否同一个点都保证不了。何来准确可言。本就不是对同一个点测得之结果。两次测定就没有相等之必要。当然就显示为测不准了。

测不准是波动不能简化成几何点之运动之一个客观证明。


西北大学数53毕业


量子力学叠加态是表示一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或多个位置,而且一观察就被确定。

测不准是表示微观粒子都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动量杂乱无章运动,描速它们都用概率云表示,而概率就是测不准的表现。


何时醒悟


不是一回事,因为测不准原理是说你在测量的时候因为施加的影响,已经不是事物本来的那个状态,而是你测量过程的结果。而叠加态是指事物的不确定状态,就是在你观察之前,事物的各种可能状态,只有当你观察时才确定了它。一个是事后结果,一个是事前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