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

跑腿小輝哥


雖然,歷史發展的軌跡大體如此,但是,如果把這類問題簡單地歸結於這兩種情況,卻有失偏頗。

歷史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劉邦,朱元璋,和趙匡胤,李世民。劉邦,朱元璋是典型的草根出身,接照史書的記載,劉邦是一個混混,朱元璋做過乞丐,而他們在各自的王朝建立之初屠殺的功臣最多。

趙匡胤,李世民是世家出身,他們卻沒有大量地屠殺功臣。由其是趙匡胤,不僅他不殺,他的後代也很少殺。

關於這個問題,咱們分三個方面去理解和分析一下。

首先是社會動亂的原因,一個朝代的建立伴隨著的往往是舊朝代的滅亡,這個過程往往是充滿著暴力,當然也並非全是如此,如隋朝和宋朝的建立。這個過程必然會結束,結束的方式是以暴止暴,所以,這個舞臺的主角,就是那些所謂的文臣武將。

這個時期是舊秩序被打破,新秩序還沒有建立的時期,舞臺上的主角,可以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能力,張顯著自己的個性。張良,劉基們展現著他們的運籌緯幄,韓信,徐達們展示的是戰必勝,攻必克的能力,樊噲,常遇春們展現的是殘酷的殺戮。沒有制度去壓束他們,他們可以淋漓盡致地把能力發揮的極致,發揮的越好,功勞越大,直致到所謂的功高震主。

混亂終有結束的一天,結束也意味看其中一部分人政治生命的結束。為什麼呢?因為,新秩序建立,但在某一部分人心中卻沒有結束,或者說,某一部分人,不願結束,他們從心理或行動上沒有結束。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儘快地把自已納入新秩序中,如韓信,藍玉們就是如此,沒有辦法,只有被清除出局。

家庭出身方面,在以暴止暴的過程中的主角中,有出身高貴者,如張良,李靖有出身草根者,如徐達,藍玉,樊噲,尉遲敬德等等。由於出身的不同,他們自身素質也不同,當然,也包括主角,如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素質,文化高者基本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但這不易絕對的,有些草根出身者,這個環節把握的也是恰如其份。那麼,結局就會不錯,如張良一類人。

官僚世家出身的皇帝,高貴的家庭出身,極高的文化素養,天賦異稟的心胸,膽略,氣質,自然會形成迥異於他人的個人魅力,如李世民。他身上的光環讓部下折服,讓部下祟拜,讓他們揚視,自然,也少有異心。
<>


這種個人魅力的壓束,沒有隨著新秩序的建立而消失,相反卻隨著心理距離的拉大而更大。如當尉遲敬德恃功而驕時,李世民冷冷的一席話,就能讓他脊粱骨發寒,從此,夾著尾巴做人。李靖不同於尉遲,但是,在李世民三番五次的敲打下,也溫順如綿羊一般。

這一切的基礎建立在李世民能傲視群雄的氣度上和巨大的自信上,和臣下從始自始至終的折服心理上。

而草根出身的劉邦,朱元璋們身上,同樣也有天賦異稟的個人魅力,這種超凡的個人力量,在長期的殺伐征戰中,同樣也折服了部下。但是,戰爭結束後,他們和部下一樣,面對的也是一個陌生的局面,如何往前走,怎麼走,他們也在摸索,這個過程要比戰爭複雜的多,因而,他們和部下之間的思想,行為勢必產生碰撞,勢必會碰出火花來。
<﹥


這些君主們,沒有耐心去解釋,或者說不宵於解釋,於是,在失去耐心的情況下,就會用極端的方式一勞永逸地去解決掉。這種處理方式,同樣也包含了他們無法說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忌憚和不自信。

所以,這兩種情況,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極其複雜的社會和個人的原因,有偶然,也有必然。


一葉小舟168521774


按通常的說法,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一般都不會殺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忠臣們,主要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較高的眼界、心胸和格局,對駕馭手下人非常有信心,所以通常不會鳥盡弓藏。相反,窮人地痞出身而當皇帝的人,喜歡兔死狗烹,主要是因為他們道德品質、心胸格局要低下一些。

這種說法咋看上去有道理,但其實,這就是標準的扯淡。從某種意義上說,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麼殺功臣,並不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更高,只是因為他們不需要。

因為,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們在打江山時,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們的親人。

而且,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們在起兵造反時,通常都擁有強大的軍政力量,也就相當於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這也就導致外人和他們合作時,只能淪為他們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們在起兵時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舉個最簡單例子,李淵晉陽起兵後,最核心的權力者是四個人。第一個是51歲的李淵,他是大元帥;第二個是28歲的李建成;他是左軍元帥。第三個是19歲的李世民,他是右軍元帥。第四個是14歲的李元吉,他是中軍元帥。

在這四個人之下,擁有獨當一面權力的統帥,就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兩人,但他們兩個也都是宗室成員,至於什麼李靖、秦瓊、程咬金、徐懋功等人,都是這些人下面的將領而已,根本不具備挑戰李淵皇權的能力。

事實上,當時李淵手下的臣子,主要就是這兩種:一種以前就是跟著李淵混的,李淵原本就是他們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們高貴,他們自然不敢奢求和李淵分庭抗禮;

第二種是後來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人,他們以前的地位,雖然有些人比李淵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淵相提並論,但是他們畢竟是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哪有資格敢與李淵相提並論。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自然不需要幹鳥盡弓藏的事情。因為,大唐帝國真正的權力,都在自己的兒子或侄子手中,其他人都是打工仔而已。當然,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大唐帝國皇族之間的鬥爭,那可謂是相當的慘烈。

還有趙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於劉秀,所依靠的是劉氏皇族和他兩個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著對臣子下死手。



再反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因為他們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強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異姓臣子,讓他們作為統帥獨當一面,在這種背景下,這些臣子的勢力自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威脅到劉邦、朱元璋的權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劉邦、朱元璋的人,他們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後,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所以他們和劉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標準的合夥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麼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而那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的現象,這與道德品質、心胸格局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在於帝國的權力在誰的手上。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會對臣子下殺手;但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皇帝兒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會對這些親人下殺手。


我是趙帥鍋


歷史上出身卑微的皇帝有劉邦,朱元璋等。其實他們都在一個亂世分裂的年代,在非常時期必須用非常的手段做非常之事。再說劉邦,朱元璋出身貧苦,打下江山當上皇帝不容易,他們殺害功臣和忠臣都是為了保住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他們的接班人都很弱,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身弱善良,劉邦怕他鎮不住那些肱骨大臣,劉邦要為他考慮。而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也是文弱書生,如果是他兒子朱標繼位的話,他根本不用殺功臣,朱標完全能夠穩住局面。

而那些官撩世家出身的皇帝,他們基本上都不殺功臣和忠臣,說明他們對功臣和忠臣所做出貢獻都記在心裡,從心裡感激他們,把他們安排的很好,受到歷史上的最佳好評,這樣做不讓人心寒啊,如果功高震主就得死,要不然人家不放心,那以後誰還努力幹工作呢?誰還肯賣力氣呀?所以我覺得像秦始皇,趙匡胤,李世民,劉秀等才是真正受人敬重的好皇帝啊,這樣的皇帝絕對是歷史上的正人君子,對歷史的發展和進步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健康中國1965


我們仔細分析趙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時候就會發現朱元璋和這些皇帝明顯不對路。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那些官員該殺的殺一個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對於手下的臣子是愛護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電視劇當中,見過這樣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這一段對話可能是導演不經意之間安排出來的,但是對於整個劇情而言有著非常大的連續性。

馬皇后想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這個主意之後,就跑到劉伯溫的面前去炫耀這個主意,炫耀來炫耀去問劉伯溫,你覺得這個主意是誰出的?

劉伯溫聽了之後趕緊跪在地上說:是不是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長?

劉伯溫問了一個圈之後,朱元璋說: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麼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麼就是覺得這些主意,非常聰明、非常好的辦法不是我出的呢?

劉伯溫聽了這句話之後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整個臉上都是汗。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對話,在這個對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朱元璋的心裡面有一種感情,這個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緒無以復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緒的演化過程中慢慢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極端。

帝王之術不一樣

首先,甭管是趙匡胤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位極人臣,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享受過很大的權力。

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擁有過,所以在面對更大權力的時候,能夠保持理智,能夠始終剋制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當官的,知道當官的門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還是武將也好,都知道這裡面有一些東西,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他們也不會對所有的官員斬盡殺絕。

朱元璋從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間當上了皇帝,對於手中的權力掌控幾乎達到了極限。

再之後朱元璋就開始疑心疑鬼,總是覺得有人要害他,然後覺得有一些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合格,於是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殺戮。

我們只能說帝王之術在一定程度上是:這些皇帝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垃圾題目。

都是被一些惡意文人肆意曲解了,一些文人、一些權貴、一些士族為了自己得到更大的社會權益,故意推崇、放大這類使其得到更多利益的言辭,哄著厚道人跟著跑。

任何初創政權成功後都要消滅一批對手遺留勢力,都要消滅一批自己不滿意的幫手……這是人性決定的。

如果建國初期對文人、士族比較好,那麼流傳下來大多是歌頌的內容比較多,如果對文人、士族按照普通百姓的待遇,那傳流下來責怪的內容比較多。

就拿李唐王朝來說,兄弟都互相剷除,對功臣能有宣揚那麼好?而且李唐王朝幾乎代代互相殘忍互殺,能繞過異己?

個別特殊人才被對手重用是帝王需求,但其不具有普遍性。

殺功臣也和當時環境有過,也和得到江山的難易程度有關,容易得江山的皇帝一般殺功臣少,得江山艱難的皇帝一般殺功臣多……

殺功臣和帝王出生貧富沒有首要關係。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被誅殺前,曾發出如是感嘆:“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誠然,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似乎是亙古不變的歷史規律,歷朝歷代的功臣大多逃不過如此命運,而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無疑就是中國歷史上大殺功臣的典型代表。

西漢初年,劉邦殺掉的功臣除了淮陰侯韓信,還有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韓王信、趙國相國陳豨[xī]等,其中囊括了最戰功卓越的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以及八大異姓王中的絕大多數。

而朱元璋則更狠、更徹底,從文臣李善長、胡惟庸,到武將馮勝、藍玉,明朝開國功臣幾乎被他屠戮殆盡,當初一起打江山的眾多好兄弟,真正善終的只有湯和等寥寥數人而已。

與劉邦和朱元璋不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卻幾乎沒有殺過功臣。

從長孫無忌到魏徵,從尉遲敬德到秦瓊,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除了確有謀反之實的侯君集等人,幾乎全部因功終身富貴,善始善終。

而趙匡胤善待功臣的事蹟則更廣為人知。大宋王朝建立後,趙匡胤也擔心手下大將學他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皇位。但是,趙匡胤卻並未採取極端手段殺戮功臣,而是通過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暗示手握重兵的大將主動交出兵權,實現了加強中央集權、穩固統治的終極目的。

千百年來,人們討論為什麼李世民、趙匡胤不殺功臣,而劉邦、朱元璋卻非殺不可,總是習慣性把原因歸結到他們各自的出身上。

李世民的父親是皇帝,祖上是唐國公,而趙匡胤的出身雖然不及李世民顯赫,卻也是軍人家庭,祖上幾代都是朝中大官。總之,二人都是貴族出身,骨子裡有與生俱來的自信和驕傲。

而劉邦和朱元璋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他們一個是泗水亭長,一個是和尚乞丐,絕對的草根出身,內心自卑,沒有安全感,所以當劉邦和朱元璋建立王朝,登基稱帝后,他們的劣根性就顯現出來,他們比李世民與趙匡胤要心狠手辣得多,不惜通過殺戮功臣的方式來鞏固皇權。

以上觀點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筆者並不完全認同。筆者認為,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無論是何種出身,所有帝王都是自私的,排他的,他們在考慮問題時,都是把穩固統治放在首位。而李世民與趙匡胤之所以表現得比劉邦和朱元璋更人性化,實則另有原因。

筆者認為:

劉邦、朱元璋與李世民、趙匡胤的本質區別,並非是出身帶來的性格不同,而是他們與手下將領的關係不同,當然,這種不同實際上也與他們的出身有一定的關係。

在成為皇帝之前,李世民、趙匡胤與功臣們便是明確的上下級關係,李世民與趙匡胤一直是主子,功臣們一直是手下,這種關係從未改變,所以,當李世民、趙匡胤當上皇帝,功臣們可以毫無心理障礙地跪地磕頭,山呼萬歲。由於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功臣們也不會有不服心理,更不會謀反,相對來說,李世民與趙匡胤可以對功臣們比較放心。

反觀劉邦與朱元璋,由於在稱帝之前,他們只是一介布衣,之所以能建立王朝、登基稱帝,仰仗的完全是一幫出生入死的兄弟,彼時,他們之間並無絕對的身份高低之分。

以劉邦為例,他在稱帝前是漢王,而韓信則是齊王,彭越是梁王,英布是淮南王,大家幾乎是平起平坐,在楚漢戰爭中到底誰的功勞更大,還不一定呢。等到劉邦稱帝,英布、陳豨[xī]舉兵謀反不足為奇,平心而論,如果劉邦不殺韓信,他也很有可能起兵反叛。

同樣的,朱元璋在當皇帝以前,也是與徐達、常遇春等大將稱兄道弟。而大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昔日的兄弟們卻不得不對他畢恭畢敬,俯首稱臣,這種心理落差,很多人確實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明朝初期,很多開國功臣對朱元璋其實並不那麼服氣。

劉邦和朱元璋殺功臣,正是源於這種關係變化帶來的不安全感,他們無法確定誰服氣誰不服氣,誰可信誰不可信,於是乾脆一律除掉,永絕後患。這並不意味著劉邦、朱元璋就比李世民、趙匡胤狠毒、狹隘(畢竟李世民連自己兄弟都殺,發動玄武門之變,逼自己老爹退位),而是他們的處境確實不同。


小小星星亮晶晶


這是因為官僚世家,帶著一幫下屬打天下,成功之後,儘管自己當了皇帝,下屬的地位也提升了,但原來的等級次序沒變,故此,相安無事。

泥腿子當了皇帝,就不一樣了。原來跟自己一起放牛砍柴的,現在一人高高在上,其他的匍匐在下,想想都讓人不放心,他們敢造前面皇帝的反,就不敢造自己的反?還是宰了比較保險。

要是遇上有點文化的皇帝,宰人的手段,更是花樣百出,搞死了,還要戴上叛徒內奸工賊的帽子


露西他爹


這個問題我以前思考過而且發現的規律和您一樣,一般貴族出身的皇帝比較寬容。而平民出身的一般比較狠辣。我認為這個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認知是有關係的,每個人在所成長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會影響將來的行為處事。每個人所受到的教育和將來的將來的行為也有很大關係。那接下來就舉例子詳細分析下。

平民出身皇帝最典型的事劉邦和朱元璋。他們在處理開國功臣的方式上與治國方略的相似。

這些平民皇帝在創業的初期一般都不是領袖,比如劉邦那時候的領袖是項羽,而項羽是貴族出身,他們當時也只是處於將領的身份。有些甚至地位還要高些比如劉邦是領袖的女婿。但是戰爭和革命的進行,他們在底層通過各種你死我活的鬥爭以及複雜而又艱難的革命洗禮鍛鍊,逐漸走到後來領袖的高位。

可以說最後的勝利不光是自己能力強,而是一個集團,他們這個集團因為領袖的個人魅力團結在一起,不論領袖用的是權術還是武力。他們必須依靠這些功臣才能成功。

他們從底層造別人的反才能成功,而在革命成功後,如何處理這些功臣就成為當務之急。給高官厚祿吧萬一尾掉不大,再以同樣的方式造反,哪怕不是自己,自己的兒子孫子能鎮壓的了他們麼?那麼如何處理方式也很傷腦筋,這時候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教育就派上用場了。他們能在十幾年裡從基層到皇帝必然在人品上有過人之處比如為人陰險奸詐,厚顏無恥,戰爭年代和對手談公平談良心那是自找死路。而且人品很差,能屈能伸,只要能活下去不擇手段。劉邦為了逃避項羽的追把同車的兒女兩次踹下車。虎毒尚且不食子,可見德行有多差。朱元璋為了利益反覆的與元朝勾勾搭搭眉來眼去,你可是從事的革命啊,雖然他爹死的早,沒等到出賣的機會。這種環境裡造就了他們只能用一個方式來解決那就是暴力手段。死了就不啥事沒有麼就這麼簡單。所以大多數的功臣都會冠以“謀反”罪名處死。否則,沒有名正言順地處死這些功臣的理由。韓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接下來說下貴族出身皇帝,最典型的是如李淵、李世民父子,趙匡胤等人。他們本來就是將領或者皇親國戚出身。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成長過程中沒有那麼多腥風血雨,起點就高很多。更多的時候他們上位要簡單的多,比如李淵和隋代的楊氏家族都是親戚,原來的大臣很多都是隋代的大臣,他們革命更多的是本階級內部的權利調整。一個領導不行換一個嘛。大多數人還都是服氣的不需要考慮造反的問題。而農民出身完全是不同階級鬥爭考慮的要多的多提防的也多得多。雖然他們在革命成功後也有誅殺功臣的個例,也得考慮削弱大臣的權利。但很少有大規模處理功臣的,通常選擇比較緩和的方式處理。

原因在於在革命之初,就已經領袖的部下,而那些中途被招安或戰場投降的臣子,多數夠不成威脅,也無需處死,本來大家都是領導階層只是原來的領導不行換一個,本來也沒多大野心只要能高官厚祿誰不一樣。處理的可能也是一些強硬的敵對分子。農民就不一樣的一夜暴富走上權利巔峰大家都是小時候一起尿尿和泥巴的憑什麼你行,你可以當皇帝我也可以所以會成為不安定分子。


巖芋


何必遮遮掩埯,乾脆你就說漢太祖劉邦(地痞)明太祖朱元璋(窮人)不就得了。是否不點名是因為你所說的忠臣,因為查無實據或經不起推敲?是否不點名是因為你的定性,因資歷渺小不敢擔當?

你說的官僚世家,又是誰呢?宋高宗趙構應算官僚出身稱帝的吧?崇貞帝朱由儉也算一個吧,還有…誰呢?

不點名,難免會使討論不夠帖切。想答題只好就影畫像,胡亂邏輯一番了。

通常,我們應該認為,忠臣應該是社稷的四粱八柱,殺了忠臣,勢必危及社稷。但劉邦殺〝忠臣〝卻有江山四百年,朱元璋殺了忠臣卻有江山近三百年,這不對呀!

反過來,趙構不殺忠臣,那岳飛一定是奸臣,所以以莫須有罪名除掉,秦儈受趙構重用為相,一定是忠臣了,那麼有秦儈等忠臣保駕,為何南宋風雨飄搖,喪權割地,不曰而終呢?。朱由儉不殺忠臣,那袁崇煥等一定奸臣,立主殺袁的官宦們一定是忠臣了,有忠臣保駕,為什麼崇貞帝不曰就國破家亡吊死梅山呢?這也邏輯不上呀!

所謂開卷有意,開歷史之卷,是否想使人們通過討論而明白什麼?不會是為了讓人更為糊塗吧?

就此別題,不跟你轉了,頭旋。


務實165326264


出身官僚世家和富家子弟,由於家境富裕優越,性情豁達,有天生自信優越感,………,對待窮人和弱者,………,高傲自信包容闊大………,天人合一,能容納百川,眼界闊大,不計前嫌,展望未來!

官僚世家和富家子弟,從小見得太多了,知道窮人和弱者需要尊敬和包容,………

世家富家子弟,從小有充足時間,接受教育,物質充足,對窮人和弱者能夠施捨,也不憐惜財產!

世家富家子弟,也分家庭教育環境,也有世家富家子弟,對窮人和弱者,敲骨吸髓,一毛不拔,刻薄尖酸寡恩呢………

所以,還是要一分為二看問題,多分析具體情況具體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