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臨寫的《蘭亭序》,你覺得怎麼樣?

河間元師傅


啟功先生的書法已經自成一體,他臨寫的蘭亭序的筆法中完全看不到蘭亭序原有的神韻,當然也就很難得出他是在臨寫。準確的說,應該是老先生用自己的書寫習慣將蘭亭序的內容抄寫一遍。


手機用戶12463069637


啟功臨摹的《蘭亭序》水平非常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做法不適合初學者效法。為什麼呢?

因為啟功先生的臨摹可以說是意臨。也就是更自己的理解去臨摹的所以裡面有部分自己的書法個性方面的內容,實際上拋開《蘭亭序》,單純就啟功自己的書法就已經不俗,能夠成為作品。其臨摹《蘭亭序》是為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蘭亭序》而不是初學書法者為了基本技法和結構章法字形方面打基本功的臨摹學習。可以這樣所啟功臨摹這件《蘭亭序》是對基本功夫已經到位,也就是說到了精通一家之後,便閱百家的階段的臨摹,或者說是在進入臨摹或創作結合的階段的臨摹。

這種臨摹是有非常清晰的目的,有選擇和方向的臨摹。可以這樣理解,當我們學習書法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作品中有某一次些方面的缺憾,內涵不夠豐富,對歷史各個時期的階段書法汲取不夠,在自己的書法作品的融合不夠,等問題或方向方面,有不足,於是需要有方向的補充,這時就是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追求方向和目標去做選擇性的臨摹。當然在這種選擇性的臨摹過程,仍然不是絕對的大單一方向性,仍然會汲取經典作品中自己所沒有發現的技法或知識點。



翰墨書道


啟功臨寫的《蘭亭序》,他是真的在臨寫,在臨的時候免不了的出現拘謹、緩軟的情況。所有人實臨,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臨帖有對臨,背臨,意臨三種。對臨又叫做實臨。這種方法是以學習為主,不參己意。在臨寫時由於和自己平時的用筆習慣不一樣,在書寫節奏上就不能得心應手,出現遲緩軟弱的情況。啟功的《蘭亭序》,就是這種情況。用他平時的作品用筆來比較,再以王羲之《蘭亭序》的用筆一對照,便知分曉。

背臨則是不看字帖,完全依靠大腦存儲的記憶來書寫,就不會受眼睛觀看的束縛,寫的不如對臨像,但比對臨有神,運筆上不會因刻意的仿照而遲緩猶豫。背臨的作品是對臨的學習成績檢驗。把學到的東西儘量還原在作品中。這種作品比較能讓大家接受。



意臨,取其筆意,舍其形質。原是最高一層的學習境界。但也最廣泛的被人利用來對自己的胡塗亂抹做幌子。很多知名的人,他們並沒有從一本字帖的最基礎的地方長時間的浸淫雕琢。學習研究。對經典名帖拿起筆來信手而寫,面目全非,最後還美其名曰:意臨。和真正的意臨差之十萬八千里!


子衿書法


啟功先生是一代書法大家,也是集國學、繪畫、鑑賞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先生本名愛新覺羅·啟功(1912.7.26—2005.6.30),滿族正藍旗,雍正九世孫。

我很崇仰啟功先生,因為我的書法入門練的是唐代鍾紹京小楷《靈飛經》。而啟功先生從五歲開始,就以《靈飛經》為範本,開始書法啟蒙。數十年如一日,啟功先生一度把靈飛經寫得比鍾紹京還好看。而且,在鍾紹京的基礎上,啟功先生大膽融入行書筆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上圖是啟功先生早年(1977年)的書法作品。此時先生六十五歲,正當藝術巔峰時期,這樣的水準不輸古人,皇皇然大家氣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是其他緣故,啟功先生的書法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書法水平每況愈下。這個分水嶺就是啟功先生自纂的《論書絕句百首》。

為尊者諱,大家都不願意正視現實,只要是啟功老的作品,都一味的抬高而不敢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品鑑。論書絕句白首的書法開始趨向鋼筆體。這部最能代表啟功先生書法藝術成就的鉅著,書法水平已經不如其七十年代了。而越往後,筆法越顯得生硬,《靈飛經》的靈氣也漸次消磨。尤其是細筆畫欠缺靈動,顯得過於纖弱,盡失先生早年風範。

對一個大師的評價,也應當公平公正,這才是啟功先生的態度和做學問的精神。儘管啟功老晚期書法失去了他巔峰時期的風采,但絲毫不影響啟功成為一代大師乃至一代宗師,絲毫不影響他在中國當代書壇不可撼動的歷史地位。比如,啟功先生所臨蘭亭序,就是一件精品力作。

啟功先生所臨《蘭亭序》採取了直臨和意臨兩種臨帖方式,既追求形似,也追求神似。既從王羲之筆法章法中吸取養分,更體現了自己的書法價值取向,也堅持了自我筆法的融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臨帖作品。

但凡大家臨帖,並不拘泥於點畫的絲絲入扣,而是取其精神,得其本質。然後,化而為己所用。下圖,把馮承素摹本與啟功先生的臨帖選取幾行進行對比(淺色行為啟功所臨)。

不難發現,在大章法上,啟功先生所臨基本遵循了原帖。而在很多點畫的臨習上,啟功先生也堅持了自我,以唐人楷書入字,也體現了啟功先生的自我風格。

啟功先生是大家,自小臨習靈飛經,書法實踐活動長達八十餘年。可想而知,其書法功力之深厚。而且,已經在書壇佔據很高地位的臨帖,與初學者臨帖,要求和境界是不一樣的。所以,啟功先生的蘭亭臨寫雖然有其高妙意境,但卻不適合大眾書法愛好者所借鑑和效仿。

書法臨帖首先要對臨,一點一畫都要寫到位,再把字的結構學到手,必須先追求形似。一種帖反覆臨寫,直到把原帖寫到位。然後,再追求神似。這個過程,有人形象的比喻為“複印機”。雖然,“複印機”有點過份,把握不好會練成機械動作,給出帖帶來困難。但是,從形似到神似,確實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從這一點講,歷代臨習《蘭亭序》(馮承素本)都沒有達到成功的標準。當然,也包括啟功先生。

以下是歷代名家臨習《蘭亭序》的圖片(來自網絡):

諸遂良臨寫的《蘭亭序》

趙孟頫臨寫的《蘭亭序》

董其昌臨寫的蘭亭序

毛澤東臨寫的《蘭亭序》

孫曉雲臨寫的《蘭亭序》


綠野萍蹤01


臨得很好,有些字寫得比原件還漂亮。

為什麼啟功會寫得比原件還美?因為《蘭亭序》是王羲之喝酒後所寫草稿,字中有酒氣和草意,所以文稿中有一些字筆畫歪斜,字形特別,外觀並不好看。

但正是這些無意間出之的書寫,體現出了大王書法中深厚的造詣,才使《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幸虧傳世的只是摹本,如果真跡傳下來了,將成為宇宙第一行書,都要驚到天上的外星人了。

如果把《蘭亭序》寫得很漂亮,糾正了原件中的奇特筆墨情趣,美則美矣,奈何如甜酒,吸引不了老酒鬼。

於是人們將興起大喝甜酒、黃酒之風。茅臺將之奈何?!











王乃棟說書畫


王羲之《蘭亭序》是書法神聖之品,後世書法家沒有不師法它的。

從啟功所臨來看,還是下了功夫的。整體來說,還過得去。但也僅僅是過得去而已,說不上什麼境界。當然也不能怪啟功,書聖本來就是用來敬仰的,誰也學不來。

歷史上臨蘭亭最好的是趙孟頫,他老人家也是百年不遇的書法奇才,那是真正的有所領悟,非啟功所能比擬。


大智仙人神仙筆


這是我見過臨寫的最好的“蘭亭序”!直逼趙孟頫!已超越褚馮虞之臨本!不虧是一代中國馳名的大書法家!


孤獨求樂1968829濟南


個人絕對的挺好,啟老的字秀氣,神采奕奕!


書法藝術空間


很好!啟功先生書法根於王體,其書法風格特點與王體有許多相同點,所以他臨的蘭亭序更具蘭亭風韻。


儒道鴻業傳承術藝


吾輩豈敢妄加評論啟老的字如何如何,只有歎服、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