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某个初中生


感谢提问,关于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将渤海封起来,我记得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下面我再以非常通俗的方式给予回答,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黄河所携带的泥沙能否将渤海封起来,这个问题可以先转换成已知河流(指黄河)的年输沙量和水池(指渤海)的容积,根据二者的相互关系可以先求出水池何时会被泥沙填满的理论值。然后再结合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以及渤海自身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就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答案。

关于黄河

题主之所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想到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黄河流经了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黄土高原,这一地区不仅土壤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较弱,而且雨热同期且夏季多暴雨,破面水土极易流失,因此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千百年来,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不仅带走了地表的肥力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人们不得不加大开荒力度“向地要粮”,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地表千沟万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并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给下游河道的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黄河下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末测得的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8公斤每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6亿吨(最大年输沙量为39.1亿吨),随着黄土高原乃至整个黄河流的治理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黄河的输沙量也呈锐减之势,以水利部编写的2018年度的河流泥沙公报为例,2018年黄河的年输沙量为3.73亿吨,对应的年径流量为414.6亿立方米。

可以说,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情况的治理以及黄河中上游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立,输入河流的泥沙量正在逐年减少,一些河段的黄河水并不“黄”。

若以2018年黄河的年输沙量为基准且泥沙按1.7吨/立方米计算,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m/V)可得出3.73亿吨泥沙的体积约为2.194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2.194亿立方米的泥沙通过黄河输送到渤海,并且随着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一数据也将进一步降低。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被源源不断的输向渤海,会不会将渤海完全淤塞填平呢?这个就需要对渤海的环境展开分析。

关于渤海

众所周知,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地处渤海海峡以西我国大陆东部北端,是一个由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以及中央海盆组成的近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为77284平方公里。

如果单纯的按面积大小来对比,大致相当于濒临渤海的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几乎相当于台湾省(3.6万平方公里)、海南省(3.54万平方公里)以及北京市(16410.54平方公里)这三个省级区划的陆域面积之和(若加上海域面积,海南省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比新疆还要大)。

尽管渤海面积相对较大,但由于平均深度仅有18米(最大深度85米),按此计算渤海的“容积”约为1.39111E+12立方米,约读作13.9万亿立方米,还不及世界第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的3/5。

总结

上文中计算出了黄河的年输沙量和渤海的“容积”,后者除以前者即用13.9万亿立方米除以2.194亿立方米每年可得出理论上要填平渤海共需6340.5年。

但实际上,由于渤海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海域,而是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并且一方面渤海的中央海盆呈现出由三湾向渤海海峡方向倾斜之势,另一方面渤海的地形属于渤海—华北盆地的一部分,根据地质学家的分析,目前渤海海盆仍然在以缓慢的速度下降,一年大约下降一厘米左右,按此计算一年又可扩大约3.0786亿立方米的“容积”(辽东湾按30597平方公里、渤海湾按15900平方公里、莱州湾按6060平方公里计算减除),可想而知渤海是不可能轻易的被黄河填平的。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又有了新的疑惑,既然黄河的年输沙量为2.194亿立方米,并且渤海仍然处在沉降的过程中,为何渤海的深度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呢?这主要是由于除了黄河以外,还有海河、辽河、滦河等数十条河流注入,而这些河流主要流经我国半湿润区,河流含沙量(输沙量)也相对较大。

不过,由于黄河的年输沙量较大,有人建议黄河改道重新注入黄海,这样一来可以扩大陆地面积以此来缓解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有些得不尝试,毕竟现在的黄泛区已成为我国工农业相当发达、人口稠密的区域,黄河改道妥妥的弊大于利,而且我国有“造岛神器”天鲲号,其满载排水量为1.7万吨且设计挖泥量6000立方米/小时,所以想造岛不是什么难事。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渤海,古称沧海,北海,我国四大海之一,我国面积最小的海洋,属内陆海洋,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以辽宁大连老铁山角至山东蓬莱角为分界线。渤海被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包围,东部与黄海相连。其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也仅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渤海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发生地震的几率很大。由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淡水资源大量注入,还来丰富的饵料,使渤海成为了我国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独具特色。

黄河,我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黄河“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长度5464公里,世界第五长河,我国第二长河;年含沙量16亿吨,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其呈“几”字形,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自治区,其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最后由山东东营注入渤海。黄河口因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湾,每年造陆12.4平方千米,向渤海推进速度为每年0.5-2.2公里,当然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环境改变,这个造陆速度在减慢。那么,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一直这样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将渤海变成我国内陆湖泊呢?理由何在呢?

答案是:渤海不可能被封起来,形成内陆湖泊。单凭黄河,能力有限,很难做到,就是加上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河流也不可能做到。虽然渤海近些年一直面临着大量泥沙入海的威胁,渤海面积每年缩小20平方公里左右,但对于面积如此之大的渤海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了。渤海每年面临大量泥沙威胁,而四条主要河流携带泥沙量总共17亿吨左右,其中:黄河年携带泥沙量16亿吨,海河年携带泥沙量428万吨,辽河年携带泥沙量1920万吨,滦河年携带泥沙量2270万吨。以黄河是对渤海面积威胁最大的,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大约16亿吨左右。但是随着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植被面积增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黄土高原环境彻底得到改变。水土流失大量减少,黄河水变清了,含泥沙量由原来的16亿吨减少到现在的3.35亿吨,相当于原来的五分之一,因此对渤海造陆面积速度也减慢80%左右,每年造陆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向渤海每年推进速度最多0.5公里,而渤海东西最宽的地方300公里,计算一下,不考虑其它因素,也需要600年的时间,当然这些只是理论数据,并不代表现实情况。

之所以说,黄河口不断向渤海内延伸,但不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变成内陆湖泊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渤海海峡存在的原因。渤海海峡将渤海和黄海连接起来,便于沉积于渤海湾的泥沙被海水“搬走”到大洋深处,无法沉积下来。第二点、洋流的原因。大海是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的,加上千岛寒流、日本暖流等洋流的循环影响,带动渤海海水通过渤海海峡与外界进行海水交换,从而将渤海中的泥沙大量携带“出走”,而不会沉积于渤海海底。第三点、渤海海底地形原因。大海边缘一般都是通过大陆架慢慢由浅入深,或者呈现断崖式地形,而渤海湾属于前者,被陆地环抱的地方大陆架由浅入深,而与黄海连接的渤海海峡深度要深于其它三面,泥沙沉淀需要经历一个缓慢下降过程,使泥沙顺势很难沉淀下来,便于大量泥沙“逃入”深海。因此,虽然黄河河口在不断向渤海内延伸,但是渤海不可能被封起来形成内陆湖泊。

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很有可能,从目前来看,中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力枢纽,可以对黄河径流适当调控,黄河改道问题不太可能出现,或者我们已经接受不了黄河再改道的事实,因为黄泛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建设,这里高楼林立,阡陌纵横,公路、铁路交叉往来,改道的成本也太高了,黄河改道恐怕成为了历史。

这些年来,我们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河床目前再降低,加之西部地区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黄土高原绿化做得越来越好,沉积在河床的泥沙也再逐渐减少,决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近20年来,小浪底水库将下游河道约30亿吨泥沙被冲刷入海,这些泥沙最终还要入渤海沉积下来,封闭渤海成为可能。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6.9千克/立方米,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15.7亿吨。泥沙经过黄河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含沙量如此之高的黄河水流入到渤海之后,平均每年造陆3万多亩,1亩=666.7平方米,所以3万多亩大致等于2千万平方米,因此每分钟大致可以造陆38平方米,黄河口延伸速度还是很快。渤海面积有7.7万平方公里,如果把这样的面积,和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相比的话,比我们的宁夏自治区大1万多平方公里。而且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数据)可以说是非常浅的浅海,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还深,有地质和水利学家认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会被抬升1米,其面积当然也在不断减少。加之入渤海的河流还不止黄河携带泥沙,还有海河、滦河、辽河等这些河流流域降水变率也很大,泥沙含量也很高,渤海被淤积的会越来越浅,所以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

据测算,渤海用不了200~300年就会被淤平消失。由于近二十多年来,黄河径流大幅缩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越来越好,输沙量越来越低,加之我们人类对黄河的人工干预,淤平渤海的时间还会延长,从长远来看,淤平渤海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渤海消失这将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我们先看看世界上咸海消失的”足迹“。下图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中亚地区的两条著名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维持了咸海水量的稳定。后来政府希望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将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分流到周边的沙漠和荒地中,从而将该地区改造成棉粮生产基地。建设防风固沙林、导入牧草轮作,并在半干旱气候地区修建灌溉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的建设滋养了作物,却分走了一部分河水,水域的进出平衡开始被打破,咸海的水域开始衰减。从上图可以看出威海是不断地被拦截、封闭,大湖变小湖,形成几个间断的小湖,最后才消失。

从目前黄河推进速度来看,渤海深浅情况,结合河流水文特征,黄河入渤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首先封闭的应该是莱州湾,之后再封闭天津湾,最后与大连牵手相连,这又将成为我们国家的内陆湖。上图红线示意。


地理纵横


太有可能了!未来的渤海就是一个湖,还是淡水湖,因为黄河不断流入湖中,日积月累就把原来的海水全部挤掉了。华北平原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渤海湖就像鄱阳湖洞庭湖一样。

渤海湖周围将成为鱼米之乡,华北平原会显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景,

到那时,会形成一个以渤海湖为中心的经济圈,修一条环湖公路,湖中都是大量的淡水鱼,大闸蟹也来到了渤海湖。渤海湖的淡水足够北方的需求,会超越贝加尔湖,成为世界第一淡水湖。


漫谭文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炎黄子孙的发源地,长江是中国龙,黄河,长江的上游有着大小几千条支流和湖泊从高山汇集到两条主河道流向黄海,渤海湾,我国的地形地貌西高东低,源源不断的黄河水和长江水从西向东流淌,带走西部高源和泥沙冲向了渤海,黄海,这两条大河象蟹的两把大钳,紧紧钳住二河泥沙流向黄海,渤海的淤塞的土地是很惊人的土地,就象我们盐城地区地处二河之中,每年都要向海边延绅陆地十几公里,建国70多年来,向黄渤海移动100多公里,这就是很好的自然成长的土地资源,黄河长江囗再过上千年后,肯定会向东延伸一半,甚至更远,只不过是什么时间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王则纯


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原因很简单,海洋还是最低的。但是有填平渤海的可能,因为渤海作为唯一的一个中国自己的内海,事实上并不算大的。黄河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泥沙被黄河水,冲到渤海里,可以预见未来渤海海面不断逐年减少。


爱看爱思考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当然把渤海封起来,问题就在于:黄河口不可能不断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改道。


马家西


这是大自然给予的,封起来或出现一个特大淡水湖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大鱼卫东


时间问题罢了,看洛杉矶撞上海的时间快还是黄河填渤海时间快还是黄河消失时间快


宇世红尘


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