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2020年的開局,讓所有國人經歷了一場疫情災難。

然而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的,是我們脆弱的綜合免疫力。

正如有些文章揭示的那樣,一場疫情下來,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工作,都僅僅停留在最原始的謀生階段。

這實在讓人感慨萬千,更值得我們每個職場人對照自省,進行深刻的反思。

在這場疫情當中,大多數職場人都被迫宅家,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

  • 別人可以穿睡衣看電視在家自我隔離幾個月毫無問題,而你隔離一個星期就會發現銀行卡房貸告急,這是每個人不同的
    財務免疫力
  • 別人被領導批了一上午下午依然樂呵呵工作,而你只是因為別人給了一個臉色就方寸大亂,這是每個人不同的情緒免疫力
  • 別人被通知後面自謀出路成竹在胸,權當這段時間給自己一個“間隔期”進行調整,而你卻驚慌失措外加迷茫無助,完全不知道未來要走向何方,這是每個人不同的職業免疫力......

難怪有人說,與其坐在窗邊發愁,倒不如趁著疫情宅家空閒的時候,好好梳理下自己的規劃和方向,並在未來的日子裡,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免疫力。

如此,才能在以後的每個突發情況中,不讓自己陷入同樣的窘境。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一、財務免疫力的前提,是系統的職業規劃;

疫情之下,多少人感慨,早知今日,當初就給多儲蓄一些,這樣自己的財務免疫力提高了,應對當前的疫情才能更從容。

  • 然而,從我們這邊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比沒有養成儲蓄習慣更扎心的,是想儲蓄但沒有錢可以儲!

說個真實的案例故事。

劉琳(化名)是一名90後,畢業三年就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糾結中。

和很多人的故事如出一轍,劉琳考大學那會兒並不清楚自己想要學什麼專業,家人本著“今後好就業”的宗旨讓她報了會計專業,然而劉琳看到數字就頭疼,草草應付了幾年的學業之後,踏入招聘市場的她瞬間就懵了。

這時候的她才發現,自己處於被選擇的尷尬境地:好的公司看不上她,而不好的公司她又看不上,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錯過了很多次機會。

就這樣,兩個多月下來,劉琳都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這下她徹底慌了。

在房租生活費等現實壓力面前,劉琳最終選擇了沒有門檻的電話銷售工作。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邏輯沒毛病,缺啥就選啥:既然缺錢,就選個能賺錢的工作唄,比如銷售。

但事實上,這樣的心態及思維是一個巨大的坑!

  • 這樣的心態及思維說白了就是短視,即:以極窄的視野去思考職業選擇問題,從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長遠的事情。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劉琳一開始覺得,先找份工作賺些房租費生活費,日後再慢慢籌劃。

顯然,她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等到工作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劉琳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與此同時,她遇到了更緊急的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順利轉正,光這件事就耗盡了她所有的心力。

好不容易開了單順利轉正了,後期的業績壓力有增無減,她發現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都在疲於奔命,業績依然沒有顯著的改善和提升。

乾脆換家公司吧,但不久發現又不如願,那就再換......

時間就這樣悄然流逝。

  • 直到有一天她赫然發現,自己除了有一把年紀,積蓄卻少得可憐,依然過著緊巴的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裡列舉的職業近2000種,而一個人一生能嘗試的職業機會在7-9個左右,因此,能遇到最適合你的職業絕對是小概率事件。

更大的概率則是這樣的:找一份職業感覺不對,那就再找一個,結果發現還不對;一直嘗試到35歲之後,很難有行業會接受一個新人。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職場中的你我,並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

故事中的劉琳最終在徐老師的幫助下,經過系統的分析和梳理後,漸漸明確了未來的路。

但是更多和劉琳一樣的職場人呢?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每個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都需要這般複雜而系統的分析流程嗎?你能確保這種選擇就一定完美嗎?

作為一名職業諮詢師,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任何時刻所做的任何選擇,永遠不可能完美;但無數的經驗表明,經由系統分析和梳理得出的方向和目標,人們更容易堅持下去。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二、情緒免疫力的核心,是具備自己的“主心骨”;

來訪者蘇蘇(化名)是一個特別容易情緒化的姑娘,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她的職場之路頗為坎坷。

蘇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知名培訓機構做講師,但不知為什麼,行政部的同事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讓蘇蘇處理一些原本應該行政部做的事情,蘇蘇自然不會答應。

沒想到的是,不久就有人告蘇蘇的黑狀,說她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領導找蘇蘇談話,蘇蘇覺得既氣憤又委屈,第二天一紙辭呈遞了上去。

自從那次離職之後,蘇蘇的職場之路越來越不順了:公司一個比一個不規範,待遇一個比一個苛刻,人員素質更是一個比一個糟糕......

蘇蘇只能不停地折騰,結果多年下來,不論專業能力還是行業閱歷,都沒有任何持續性的積累。

深受情緒困擾的蘇蘇迫切渴望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任何情緒管理的方法都是“細枝末節”,想要真正不為外界評價所困擾,就必須確立自己的“主心骨”。

這個“主心骨”不是別的,就是你內心對於自我的一份清晰客觀的自我認知。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你對你的相貌感到滿意嗎?如果滿分10分,你覺得你的長相能打幾分呢?

假如,小敏對自己的長相有個客觀而清晰的評估,她覺得自己長得不算難看,但也絕對算不上漂亮,她對自己長相的評估是7.5分上下。

  •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誇她長相驚豔,小敏不會感到特別驚喜,因為她明白,誇她好看的人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小敏可以接受這份好意,但她也清楚,這個人口中的“驚豔”並不代表自己真實的顏值水平;
  • 而如果有人罵她長得真醜,小敏也不會特別難過,因為她清楚,罵她醜的人可能出於一份怨氣,這份怨氣和她的顏值無關,如果罵自己的這個人還是自己認識的,那麼可以從最近和這個人的關係中進行分析和排查。

小敏是如何做到情緒穩定的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小敏對於自己的長相有個客觀而清晰的認知,因此,不論外界的聲音如何,她都可以正視這些聲音,而不被這些聲音所幹擾。

同樣的道理,作為職場人而言,你如何才能做到在職場中,不被他人的負面反饋甚至批評所困擾,而不至於自亂陣腳呢?

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

  • 你對自己有個清晰客觀的認知,你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價值,以及短板和不足。

如此,即便對方誇讚你,你也能坦然處之;即便對方批評你,你也能理性面對和分析。

這才是“情緒免疫力”真正的核心所在。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三、職業免疫力:你需要打磨拿得出手的硬核作品;

從做職業規劃至今,我總能聽到這樣的話——

  • 曉璃老師,我覺得自己基層經驗豐富,帶人完全沒問題,可公司就是不給機會;
  • 曉璃老師,我工作比誰都勤奮,可不知為何,升職加薪總也沒有我的份;
  • 曉璃老師,我想轉行到某某領域,但苦於沒有路徑啊......

和你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熟悉我的讀者朋友都知道,我大學報考的會計專業並非我的本意,後來求職也是各種波折,最終還是做了會計。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特別想從事編輯這個職業,但一打開招聘網站,發現編輯的任職要求大多是:新聞學、傳播學、中文等相關專業背景,具備較強的文字寫作能力和文字材料組織能力,有相關從業經驗的優先錄取,等等。

當看到這些條件時,我發現自己各項條件都達不上,只能默默關閉網站,悄悄藏起這個願望。

直到三年前的一天,當我的公眾號逐漸有了閱讀量、自己也出了兩本書籍後,一個當時頗有名氣的職場大號負責人在微信上給我拋來了“橄欖枝”,告訴我說,只要我願意,他們很希望我能夠去他們平臺擔任主編一職,月薪好商量。

權衡之後,我婉拒了對方的邀請,還是決定經營自己的公眾號。

但是這個大號的“盛情相邀”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

  • 很多時候,僅僅我們認為自己怎麼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當自己有了硬核作品,才可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和認可,才會為自己贏得更多更好的機會。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來訪者小秋(化名)諮詢時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她當時的諮詢訴求就是,希望能夠去到某知名出版社,但不知具體的路徑是什麼。

收到小秋的資料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我的出版經紀人聊了聊,提前蒐集到了關於出版行業的真實情況。

這位經紀人告訴我,大出版社從來不缺一般水平的編輯,他們缺的是能力強、能出好作品乃至爆款作品的編輯,如果一名編輯策劃過一些暢銷書籍,基本上就擁有了一張“行業通行證”——這樣的編輯,才是很多出版社爭搶的人才,機會根本不需要自己尋找,就會有很多出版社直接聯繫你了。

想想看,出版行業如此,其他行業不也一樣嗎?

  • 所以,想要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打造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一個最關鍵的標準就是:我們需要轉變“公司應該怎麼樣、我認為自己怎麼樣”的思維模式,去擁抱“用作品證明自己”的殘酷現實。

行文至此,也許有人會問,我的工作如果沒有作品怎麼辦?

這裡的“作品”是一個寬泛的概念。

  • 你可以把你的工作想象成某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有工作輸入就有工作輸出,而你在你的崗位上進行的“輸出”就是你的作品。

例如,程序員編寫的代碼、財務人員每個月出具的財務分析報告、項目經理帶過的項目、銷售人員達成的業績,等等。

相信我,當你有了這些“作品”的加持,你將會擁有強大無敵的“職業免疫力”——你的職場之路一定會越來越寬闊,也會越來越有自主選擇權。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的免疫力怎麼樣?

不妨利用這段時間,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免疫力吧。

以上。

2020,擊垮我的不是疫情,而是綜合免疫力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