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是不是有一定思维能力?怎么会懂得群聚?

泰顺鼻炎康复


蝗虫是不是有一定思维能力?怎么会懂得群聚?科学驿站为您答疑解惑。

蝗虫是否具备思维能力?

蝗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有的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并没有人类甚至其他哺乳动物的复杂思维能力。很多人说了,既然蝗虫没有思维能力,那它们是怎么知道要从非洲飞到西亚才有更多的谷物来啃食呢?其实,蝗虫从东非飞往西亚,并不是它们自己的选择,而是受到强季风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风刮过去的,资料显示,蝗虫习惯于顺风飞行,顺风情况下飞行距离可达到每天180公里。

蝗虫为什么喜欢群聚?

至于蝗虫为什么群聚?或者说蝗虫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的?这是漫长的历史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并非是高级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以下原因所决定的。

01 聚集可以获得“1+1>2”的群聚收益

蝗虫通过聚集后,成群结队的蝗虫能够获得比散居蝗虫更多的收益。

举个例子,蝗虫受限于体型大小的限制,虽然有三个单眼和一个复眼,但它的视觉距离是比较短的,实验显示视距在1米以内,因此飞行中的蝗虫个体无法看到1米以外的食物。而当蝗虫聚集后,成群的蝗虫铺天盖地可达数十米之宽,而不同位置的蝗虫可以负责其周围一平米距离的食物搜索,这样整体距离可以达到数十米之远。因此来说,蝗虫的聚集飞行是一种具备“1+1>2”收益的合作关系。

那么,有人问了,你确定蝗虫群里面的蝗虫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准确传递给其他蝗虫吗?实验表明,蝗虫是具备群体信息传递机制的,它们利用视觉、嗅觉和触觉进行信息的传递,获得了远超个体感官所捕捉到的信息。

而蝗虫的队形为什么能整齐划一呢?这就要归功于它们的“序的维系机制”,种群里的蝗虫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其他蝗虫会根据这个“指令”进行队形的整理,这个信息素大概相当于我们在组队时吹的口哨,而具备这个功能的生物还包括蚂蚁、蜜蜂等其他群居型物种。

02 聚集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相对于散居类型的蝗虫,群居蝗虫更有利于蝗虫的交配,蝗虫之间不存在无法找到另一半的苦恼,这对种群的繁衍壮大更为有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群聚蝗虫群的规模比其他蝗虫更加容易爆发。

△交配中的蝗虫

03 聚集有利于维护身体温度

蝗虫是变温动物,身体本身的温度不能维持,所以它们一般在太阳出来后才开始飞行,晚上趴窝睡觉减少温度的流失。而蝗虫又属于一种高能耗的昆虫,因为它们的身体始终要保持较高的温度才能维持飞行,所以蝗虫啃食更多的食物也是维持本身温度的表现。

但蝗虫虽然吃得很多,但消化得很快,单个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温度降到很低。但蝗虫通过拥挤在一起的方式可以避免热量散失。

04 聚集有利于吓退天敌

蝗虫的个头不大,往往只有2公分左右,而这次引起东非蝗灾的沙漠蝗个头最大,也仅仅只有一根手指头那么长,大概8公分左右,单个蝗虫在自然界中属于非常弱小的存在。但是群聚的蝗虫群则不同,由于蝗虫个体为深灰色的体色,沙漠蝗成群结队出没时能够形成一个黑色的团体,这在视觉不是特别好的飞鸟等天敌的眼里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具有更大的恐吓作用。

05 聚集是产卵场所的限制

蝗虫对产卵场所的要求非常挑剔,既要土质坚硬,又要有一定的温度,而且要有阳光直接照射,而这些区域往往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而且蝗虫并没有领地意识,不排斥其他蝗虫进入自己的产卵区域。因此,当一批蝗虫在同一地区产卵并且同时孵化时,下一代蝗虫在出生时刻就已经聚集在了一起。

结论

蝗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有的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并没有人类甚至其他哺乳动物的复杂思维能力。至于蝗虫为什么群聚?是因为聚集群体能在种群繁衍、食物捕捉、吓退天敌等多个方面获得比单独活动更好的表现。


科学驿站


其实蝗虫并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领导,小编觉得蝗虫聚群而行,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并非是思维能力主导的,只是单纯的就想要去这样做。




曾经就有人研究过蝗虫为什么群聚行动,而且还能够行动一致,在做蝗虫实验的过程当中,实验者发现当蝗虫的数量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它们才会形成行动一致的群聚行为。

比方当每平方米的蝗虫数量只有几只、十几只的时候,它们更多的是散漫的行动,各自行动各自的,但是当每平方米的蝗虫数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50只的时候,它们开始出现行动一致的行为。而达到更多只(75/80)的时候,所有的蝗虫就会一心一意的向着一个方向进行行动,比方蝗虫虫灾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至于为什么蝗虫会这样子做,目前也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话,这极有可能就是蝗虫以及其他动物的一种本能反应。我们都知道蝗虫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吃草也吃肉,对于同类他们也会去吃的,所以当周围有很对蝗虫的时候,自然行动不方便,这个时候蝗虫为了避免自己被同类吃掉,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大家保持一样的行动,也就是从大流。

其实人类同样拥有这样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网上做一些路人反映测试,比方说在电梯上下来一些人,前面的人都是托,他们会做出具有规律但是很奇怪的行为,但是其中也夹杂着路人,结果很多路人也会和托一样做出这种有规律但是很奇怪的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认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答案也仅仅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


史上猎奇


蝗虫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

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变化,他有一个刺激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嗅觉。

它必须嗅觉基因先上调,行为才能发生相互吸引。

研究发现,群居型飞蝗大量释放挥发物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飞蝗几乎不合成苯乙腈。

苯乙腈对种群密度变化响应十分灵敏,群居型飞蝗作散居化处理后苯乙腈释放量大幅下降,而散居型飞蝗作群居化处理后则会急剧产生苯乙腈。

苯乙腈对蝗虫有聚集作用,过去一直以为是种聚集激素,其实不是这样。研究发现,这种化合物在散居型蝗虫中从小一直存在,也不会产生聚集作用。苯乙腈最终合成氢氰酸,可以抵御天敌。群居型蝗虫大量释放苯乙腈,主要是用来抵御天敌的。

所以,蝗虫聚集主要是嗅觉的因素。


耿老师在种草


我只能说人有人语,鸟有鸟语,兽有兽语,象蜜蜂由蜂王领路寻蜜源它们交流还跳8字舞,我想蝗虫肯定是有思想的一种昆虫。要知道任何物种都有它们的思维方式,人有时并不比它们聪明多,本来蝗虫是有天敌的,它的天敌就是鸟类,当地的人们破坏了自然坏境,连鸟都没有栖息之地,怎么会没有灾害,你认为呢?仅供参考。


肖亨


蝗虫应是有思维能力的,它们的这次迁徙是从非洲飞去巴基斯坦和印度,而不是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从这就可看出其不仅有思维,而且,其思维水准还很高,因为这次它们飞去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没有带路党的,完全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


荣耻鉴定师


1994年开食品店的时候,一个老头顾客来买东西,随便聊一会儿。他说,旧社会,就是民国,招蝗虫了,把那家的庄稼全吃光了,这家的没动,一颗也没吃,他俩家紧挨着。所以蝗虫也叫神虫。


白天甲骨文晚上斗地主


万物皆有灵性,其中包括动植物,昆🐛虫,飞禽,走兽,及水陆空生猛海鲜,动物、生物、植物,蚂蚱也不例外。


芲穹展翅


懂得群聚是自然界动物自我生存的一种本能,不能因此就判定他有一定思维能力,动物世界中那成群迁徙的候鸟,角马,非洲水牛,狮子,大象,野狗等等,都是喜欢群聚的动物,他们的群聚多是出一种自我保护或便于猎食的本能。


珩璐


生物要得以生存,必须具生存之夲能,这种夲能是经历长期多世代的适应和遗传形成的,群聚就是这些个体较小的低级生物体谋生及抵御天敌的夲能。所以并非其思维或智慧的结果。


老大5834


我看它没有。群聚或许是风向气味化学感应这些,使它们聚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