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歇業,全球供應鏈或將重整?

  德媒:沒有中國供應鏈,全球經濟將癱瘓

  近日,德國新聞電視臺發表文章,原標題是:沒有“世界的工作臺”可不行。

  雖然歐盟經濟專員真蒂洛尼曾表示:“現在準確評估危險還為時尚早”,但是,隨著疫情加重,復工延期,“多米諾骨牌效應”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實力越來越強大,中國逐漸佔據全球供應鏈中樞的地位,作為“全球的工作臺”,由於疫情影響,各個行業人員無法及時復工,電子信息、光通信設備、汽車、鋼鐵等製造業不能及時補貨,導致全球供應鏈正在斷裂,隨著世界其他地方的貨架越來越空,此次危機正在威脅著全球的經濟發展。

  據德國諮詢公司對243名德國企業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德國幾乎三分之一的公司出現了供應問題,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稱,如果中國合作伙伴不能儘快恢復生產,一些公司可能會面臨“暫時被迫關閉歐洲工廠”的危機。

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歇業,全球供應鏈或將重整?


  中國咳嗽,全球感冒

  目前,雖然現在一些工廠已經開始陸續復工,但是疫情還沒有過去,所以,要想各大企業、工廠完全復工,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

  今年上半年,你可能要買不到AirPods了。

  據棗棗瞭解,目前,蘋果的熱銷產品之一AirPods的三大主要製造商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英業達還在面臨大面積停產問題,而蘋果的庫存又比較少,所以,其2020年上半年訂購的4500萬套AirPods很有可能無法準時出貨。

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歇業,全球供應鏈或將重整?

  另外,蘋果公司在全球220個主要供應商中,有41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在內,但是由於富士康河南工廠現在無法全面復工,這就預示著,不僅僅AirPods,包括iPhone也可能遭遇缺貨問題,這樣看來,蘋果一年一度的春季新品發佈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吧。

  當然除了蘋果公司以外,全球最大的手機基帶芯片供應商高通也表達了對供應鏈的擔憂,近一週以來,小米也遭遇庫存短缺的尷尬問題,小米集團公司副總裁盧偉冰直言,各個產品型號缺貨確實很厲害。 有分析機構發佈報告,全球近七成智能手機在中國生產製造,現在,包括上游供應商、手機廠商及代工廠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到不小影響。

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歇業,全球供應鏈或將重整?


  受到嚴重影響的可不僅是電子產品行業,汽車行業也明顯受到衝擊,因為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和中國製造相關。

  尤其是作為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的湖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湖北省生產汽車223.97萬輛,佔全國總量約8.8%,現在,湖北正在面臨著嚴峻考驗,由於零部件廠商的生產與輸送受阻,給汽車製造企業帶來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2月2日,由於零部件斷供,韓國第三大汽車生產企業雙龍汽車公司決定關閉其位於韓國京畿道平澤市的生產工廠。

  2月4日起,現代汽車集團宣佈陸續暫停韓國工廠生產。

  2月6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歐洲一家裝配工廠也發出“停產預警”。

  2月10日,日產汽車宣佈,位於日本九州的兩條生產線,將分別於2月14日和2月17日停產。

  北京奔馳也已經進入停產倒計時的危急中,如果2月10日不能復工,其單日損失將高達4億元。

  世界重要汽車供應商博世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疫情時間加長,供應鏈將會出現問題。

  當然,受影響的可不僅僅只有這些品牌和商家,這真是中國咳嗽,全球感冒。

  全球供應鏈中樞地位被代替?

  由於勞動力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全球都在經受著考驗,據悉一些企業正醞釀將生產環節轉移出中國,那麼中國會失去全球供應鏈中樞地位?

  答案是當然不會!

  中國能走向全球供應鏈中樞地位可不僅僅是強大的生產能力,物流能力也是走向市場的重要因素,這可是其他國家或地區很難複製的一點,所以,想要轉移出中國的企業還需要慎重的考慮。

 畢竟,中國的全球電子商務、基建領域依然是領先者,航天科技、金融科技、機器人等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再加上“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也在穩步進行中,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國仍是全球投資的熱土。

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歇業,全球供應鏈或將重整?


  而且,中國的新興經濟體系正在崛起,所以,大部分的企業會更傾向於把供應鏈靠近該區域的消費市場。

  就像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理查德·哈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樣,要製造一種完全沒有中國或者美國技術的產品,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全球數據下的中國影響力

  有相關數據顯示,在紡織和服裝行業,中國出口份額佔全球的40%、傢俱行業佔四分之一、採礦業也非常依賴中國,進口占全球原材料的20%、全球零售業也因貨運航線受阻,缺少“中國製造”而被迫切斷各家公司的供應鏈。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和影響力,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1日主持的外交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今天中國的GDP已佔世界GDP的16%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30%,如果中國經濟受到衝擊,那麼必然會波及其他國家,世界經濟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中國的抗“疫”鬥爭既是為自己,也是為世界,支持中國、幫助中國,也是在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面對公共衛生危機,以鄰為壑保護不了自己,過度反應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說,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團結協作共同戰勝疫情,儘快恢復國家間的正常交往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釋放正面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