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措施“硬核”可行,“硬來”不行

“(一人確診)不應該把全小區居民都作為密切接觸者”,2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根據社區疫情狀況對無病例社區、出現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社區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但要嚴格辨別密切接觸者的標準。發佈會同時強調,可在小區出入口設置體溫檢測點、嚴格人員出入登記,但不能限制所有外出上班人員回小區。

對“一刀切”的疫情防控措施說不,從國家到地方的態度越來越明確。防疫過程中,部分社區不分青紅皂白、無故限制和拒絕必要的人員進出,地方在高速路口設卡攔截、“一刀切”地擴大執行實質性的限外措施,已經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響到企業的復工復產。此前,湖北貨車司機肖紅兵就遭遇了現實版“人在囧途”。1月7日,肖師傅離家前往外地送貨。因為自己的車是湖北車牌,服務區不讓進,高速路不讓下……在“流浪”期間,肖紅兵面對的問題是,高速路口難下,鄉鎮道路難行,在服務區只能加油和短暫停留。大部分時間,他都被迫在高速路上漫無目的地行駛,沒辦法停下車,只能把車子開到三四十碼,幾次差點撞上路邊的護欄。

基本的疫情防控措施,從“硬核”到硬來,可能只有一步之遙,如何把握其中的度,考驗地方執法的文明與法治。2月16日,一則執勤人員闖入居民家中制止打麻將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刷屏。已經按照地方的臨時管制政策進行居家隔離的一家人,可不可以在一起進行包括打麻將在內的簡單娛樂,這本不該有疑問。

不僅於此,一些社區對人員出入的教條化禁止,對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回家的排斥,部分地方對返程人員不分來源地、不區別疫情輕重的重複隔離,只會將社會拖入整體停頓。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尤其是針對當前人口流動性大,疫情容易擴散的現實特點。但是,措施的落地執行需要有全局意識。動輒堆土、斷路、勸返,表面是防控疫情的硬核措施,實質上切斷了運輸道路,給全國一盤棋的疫情防控造成困難。

“一刀切”的方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過激式的防控,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當前,在全國各地疫情防控之下,人們對於疫情本身的焦慮已經有了緩解。然而,“上了高速下不來”,沒有回頭路的返程同樣會帶來焦慮。

當前正值返程、復工的高峰,這給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如何讓人們的返程路走得順暢,同時也遏制疫情借人員流動進一步擴散,需要各部門、各地方的通力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