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太極助力戰“疫”!

鍾南山說,“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他告訴大家,自身強壯是抵抗病毒的一個有效方法。他強調說:“不運動對健康肯定不好,過度運動也會傷身體”。 運動是增強體質、防禦疾病的積極方法,而太極拳正是又能運動,又不會過度的優秀方法。


當前,在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居家鍛鍊尤為重要。為了使廣大群眾宅家裡能更方便、更科學的習練太極拳。可在家簡單的練習太極度日的雲手也可達到養肺的作用!

一、雲手的名稱

關於雲手的名稱由來,“雲手”的式名是象形而來的。中國畫習慣以螺旋狀表示雲之隨風旋轉,而此式兩手交互旋轉有似畫雲筆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經典動作裡也有非常飄逸的“雲手”組合。武術中攻防手法以左右兩方用得較多, 雲手作為太極拳基本技術形式,雖然已經融化在各式拳勢當中,但原型還獨立存在著。

二、雲手的神意

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練者的意就是不丟不頂的太極拳意。用神意統領周身,按規矩運轉,就會出現“周身無處不太極”的狀態。那麼雲手的神意就是太極拳演練和實作的神意。正常情況下,神意的關注有內外之別。在內為內勁的隨機調節,在外為眼神的適時觀照。


三、雲手的軌跡

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要求很絀,各家風格不同,要求有別。

一般情況下,單獨操練雲手,都是先從單雲手開始的。因為雙雲手無非是雙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單雲手,自然就能舉一反三,通曉雙雲手的動作要領。單雲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別,起步階段自然以定步為基,可減少難度,易於入門。按傳統的單雲手操練形式來分,又有正反之別。定步右單正雲手的運動軌跡。

預備式:馬步開手

站好右側馬步,眼睛注視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採擠展開,肘微沉,右臂稍彎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約在肩和眉之間,右手和右腳,上下呼應。


第一動:收肘纏手

眼睛注視右前方,內氣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勁,身體左轉,右肘向右肋收轉,右手同時順纏收轉。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約在肩和肘之間。手指領勁不丟.肘不許夾緊、要松垂。

第二動:合手擠靠

眼睛繼續注視右前方,身體繼續左轉,肘微沉右手順纏收轉到胸前十釐米左右位置。掌心不過身體中線,斜向左後上方,手指領勁不丟。這時右肩肘要出擠靠勁,身體保持中正。

第三動:右轉擠按

眼睛繼續注視右前方,身體右轉,肘微沉有手逆纏,右手的位置大約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釐米處。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領勁不丟。這時有肘要松沉、發擠靠勁,手掌外側意在其右上方,身體保持中正。

第四動:右轉擠採

眼睛繼續注視有前方,身體繼續右轉,右手逆纏,右手的位置大約在右肩前外側五卜釐米處。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領勁不丟,手指尖與右腳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擠採勁,身體保持中正。

雲手練習的要點

整個正雲手過程保持“上領下塌中間轉”的身法。眼睛注視右前方,出手時“手領肘”,收手時“肘領手”,上下開合協調,既放鬆,內勁還要不丟不頂,呈陰陽相濟狀態。右正雲手的動勢是順時針的軌跡,整個路線是斜向的外大內小的“鴨蛋網”。

正確的定步雲手練習應該是神意專注,速度均勻,動勢流暢,開合協調。劃圈時,手臂三節和全身整體的合理運轉是雲手鍛鍊的真諦。

四、雲手的實用

雲手既然是母式,當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義,雲手劃圈的過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體模式。手臂部三節和軀幹部、下肢部三節的開合一體運轉,就是最佳的人體攻防動態構架。每一個隨意的點都應是處於太極狀態中的,要化打合一、開合一體。

例如:正雲手的第一動“收肘纏手”,對方雙手擠按我右腕、肘處,我松沉右肩肘,同時向裡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側劃弧,即肘與手的收中放的動勢在同一時問完成。掌指部的纏轉是梢節的緊放,肘部的收轉是中節的隨化,對方立即處於“落空”和“即…”的兩難境地,非高手則即刻出局。

當然,理想的太極狀態是相對的,我們不可忽視自己的技術錘鍊和心態修養。實際上,只要理念對頭,打任何拳都可達太極狀態。反過來說,就是打太極,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虛妄地陶醉自己,沒有實際功用。所以,我們應從雲手訓練著手,舉一反三。只有經過持久的正確鍛鍊,方可達“全身無處不太極”的狀態,才能在推手和實戰中,處處得機得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