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法证先锋》系列,在当前的港产刑侦题材里面算是排头兵,可是真正在千禧年前后20年里面,它不论是资历还是收视率都无法和千禧年时代的刑侦题材作品相提并论。

如果评选港产十佳类型片的话,《法证先锋》仅仅排到前十位里面去,并不能进入前五。而且,这还是公认的是欧阳震华最先启动的第一二季才有的口碑!所以,如今播出的《法证先锋》第四季想要找回当初的辉煌,多少有些吃力!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港产刑侦剧溯源


在港产刑侦题材里,侦破案情采用证词推论来定案的传统相对较早。但是这个相对落后的技法,在1995年证据收集推论定案的开山之作《刑事侦缉档案》开始,证据推论开始取代证词推论作为主导,而证据推论主导案件侦破到1997年的《鉴证实录》达到高峰。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后来,家庭伦理和证据、证词推论三方面结合,在1998年的《陀枪师姐》系列里达到了巅峰。而《陀枪师姐》系列的成功,让一直居家主妇形象的关咏荷拿到视后的宝座,完成了事业上最后的辉煌期,才安心回家相夫教子,推出了影帝级别的丈夫,张家辉!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千禧年以后,刑侦题材整体上变得高端起来,脱离了之前那种居家的人间烟火气,开始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随着整体新时代北欧冷淡风的推广,刑侦剧开始偏重于案件的侦破过程,而刻意排除之前那种市井人生的家庭温馨感觉。表面上是把剧情变得高大上了,但是实际上在表现形式上失去了之前的人间烟火气,失去了部分铁杆粉丝的支持。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而《法证先锋》的出现,欧阳震华的形象,以及其中家长里短的剧情填充,使得整体剧情又有了千禧年一代的那种久违的人家油烟气,所以,《法证先锋》能够成为行政探案剧集的一种后期辉煌!


老演员的回归,成为撑起剧情的主要部分!


第一,二季是《法证先锋》的好开局,在于欧阳震华和林文龙两位男性角色的主导和支撑,第一季的女主角蒙嘉慧职业干练的形象,和第二季女主角佘诗曼的存在,大几率的偏向于剧情情感的有效补充。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第三季用黎耀祥和张可颐来主导剧情,启用新一代新人来做配角,变成了老演员带新人的格局。可惜,谭俊彦和张可颐都是典型的配角出彩主角气质不足的演员,形成主角形象偏于绵软,所以第三季的口碑相对低落。


第四季很明显要突出几大主演的气场,所以,将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的陈炜提升到女主角的位置。当年在第一部里做女配角的她终于熬资历熬出了头!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同时,还提升一直在中下游不能主演的黄浩然担任第一男主,用老演员带动主推演员和新演员的意图也明显起来。


所以,谭俊彦和李施嬅作为男二号和女二号,虽然避免了观众集中火力的吐槽,但是两个人如果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新生代难当大任的如今,他们势必还是要成为支撑大举的角色,一旦他们回归主角地位,真正担当主角的压力还会再次降临他们头上!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而且,这次很下了血本,请动了很多老演员前来填充剧情。所以,用老演员来唤醒观众的年代记忆的意图也突然明显起来了。


所以,《法证先锋4》是典型的老演员大集合,第一个案件里就出动了米雪这样的老阵容演员,而且很久没有露面的谢贤也作为客串出席,就连一直为陈炜做配角的张文慈这些演员,都先后出现,为开播集添砖加瓦,增加可看度。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而看先期透露出的演员表,在米雪等人之后,老资格的罗兰,袁洁莹,蔡思贝,曾伟权,海俊杰等很久没有露面的老资历演员会出现在后续剧情里,成为观众一个时代记忆的回忆点!


新不如旧,开播集的口碑还是不如以前,有待提高!


第三季《法证先锋》的失败之处,不仅仅在主要演员的气场不足,还在于整体气质的变化。而《法证先锋4》延续并且扩大了这种气质与观众期望的不符合!


《法证先锋》第一二部的成功之处,在于用一种很生活化的场景和质感,来呈现案件的发生场地。欧阳震华那种居家的个人气质,加上那种空间感被各种杂物塞满,小空间和简陋的环境散发出来的生活质感,是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记忆。所以,这种气质使得观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前两部的案件都很居家,主体采用暖黄色的色调作为主体色调,这样的色彩给人一种怀旧和温馨的感觉,容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尽快在视觉上拉近观众的亲密度。


而且,环境上的逼狭和杂乱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人类负面情绪很贴合,那些就此激发出来的情绪所犯下的罪行,在逻辑上很容易说服观众。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而第四部透露出来的,案件发生动机和过程,以及整个警探的侦探和法医的取证与推理过程,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却缺乏足够的内容来填充过程。这一点在首播集里,前期铺垫的目的性都过于明显,用米雪所饰演角色对于死者的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很明显的受害人的强暴历史来做铺垫,动机过于直接,缺乏足够的反转力度。


具体分析第四季先期透露出来的不足!


  • 1·布景很冷,整体色调让人觉得很有距离,颠覆了之前观众喜欢的暖黄色色调的自然亲近感。


蓝白色调的背景色太过于追求环境的干净与整洁,就失去了现实生活里的杂乱感和真实感,整体过程就显得和生活脱节严重,使得观众感觉不能轻易溶入剧情。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还有就是烟火气也少了。追求北欧风的整体场景效果,造成以前那种中式公寓居家环境的大变革。而港式剧情的精髓就在于黄金时代那种简陋逼狭的居家环境带给观众的熟悉感。而北欧装修风的天生疏离感,使得原本那些居家气氛变得疏远,改变了原本浓郁的居家烟火气!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 2·高科技太多反而有点削弱法证和推理的部分。


为了凸显这一季故事背景的高大上,剧情里增添了很多高科技的成分。但是,剧情里这样的科技成分显得很堆砌,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深度上挖掘出案情的真实细节,没有达到足够推进案情进展的需求!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 3·法政解析和推理过程不能说服观众,显得刻意和敷衍。


《法证先锋》的精髓就是,法政部门+法医,验尸官➕法政部肩并肩,两者协同作业,相互促进,达成最后结案的努力。可《法证先锋4》里面,两个部门过于礼节性的交往,显得互动性不足。警察那边整场在坐着念台词,没有外出查案过程(象征性的进行了询问),没有呈现出他们的思考推理过程,就直接说结果,然后直接去抓人。一抓一个准儿,嫌疑人甚至都没有掩饰和谎言,立马毫无保留的交代。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拜托,辨别谎言提出言辞中的逻辑错漏,是前两部最初的智慧挑战啊!


而且,刑事审问方面流于形式之后,法证推演也开始流于形式,大量的高科技设备取证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提出,最主要的是回避观众期望的重口味要求,(其实观众不是傻白甜,也希望看见那种鲜血淋漓的视觉刺激)直接跳过验尸,大量台词的叠加取代了视觉效果,显得刺激不够,观众不买账!.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 4·细节铺垫生硬,节奏感不足。


这一季的开篇节奏像我们上班,感觉所有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参与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情感投入。使人感觉所有人对于角色的理解浮于敷衍——这只是份差事,没有热爱而言。所以,整体进展就显得很赶,剧情推进很浮躁。


第一个案子虽然设置了双重凶手这个噱头,原本是增加案件起伏的用意。但看下来给观众感受是,全都在赶着下班的赶脚。剧情推进全靠嘴炮,实质性的查证和询问环节没有足够推进力,造成观众的不满意!


香港刑侦剧前十回归,却难回往日辉煌,痛失原来的滋味


就现在这个势头看起来,《法证先锋》想要恢复以前的辉煌,看来还得下很大的功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