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據說這兩日認真吃瓜網友們的心理活動都是:


“今天又是被氣死的一天。”


這次疫情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不知多少魑魅魍魎,真善美還是假醜惡,全部都逐一現形。


這兩日,女明星姚晨頻繁在微博上轉發武漢受困患者的求助信息,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將受困者的微博從冗雜的信息海洋中撈出,擴散並獲得關注。


姚晨因此上了熱搜。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但隨之而來的,不是褒揚,反而是大面積的質疑,以及帶有個人情緒的惡意揣測。


“我們不傻,別洗白了!呵呵噠。”

“惡之花莫洗白!你之前的事我們都記著呢。”

“姚聖母就是蹭熱度的,這熱搜說實話一看就是買的。”


很多網友質疑她以自己的身份替患者求助,是在“作秀”替自己的黑歷史洗白,甚至質疑她自費買熱搜,蹭國難熱點來炒作。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次日姚晨本人的回應又炸上了熱搜#姚晨回應轉發求助信息# 。她回應稱:

“是政府在實施應收盡治,最大程度救助個體。茫茫信息難免會有遺漏,我只是跟著一起幫忙而已。個人力量微乎其微,哪怕只多帶來一線生機,也是值得去做的。”


有質疑,有澄清,沒問題。


但蟬主卻從圍觀者對這件事的評價當中,窺見了背後隱藏的,更隱晦的語境。


部分即整體的刻板是非觀,

如同管中窺豹。


姚晨轉發患者求助信息的舉動,除了遭到“洗白買熱搜炒作”的質疑外,更有人翻出N年前姚晨作為微博大V呼籲接收難民、對昆明事件不正當評價的“黑歷史”,來抹殺她今天的所有行為。


先放出我方觀點:


有一說一,姚晨曾經“慷他人之慨”支持接收難民,和針對昆明發表不當言論事件,實錘,沒得洗。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人只要犯過非原則性的錯誤,TA餘生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不值得被承認呢?


如果看待任何一件人和事都用“部分即整體,偶然定終生”的角度做判斷,無疑會落入“管中窺豹”的窠臼。


這也就難怪有人出來講理:


“你們永遠學不會理性看待事情,一碼歸一碼,在肺炎求助這件事上我不覺得姚晨有什麼錯。”


“她之前說接收難民我也覺得很制杖,但是現在她在用自己的影響力救人,你們在這噴什麼?難道救人不對???”


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蟬主堅持認為,哪怕姚晨曾經做過不當的言行,回顧姚晨轉發求助信息這件事情本身:她的每一個轉發都在拯救一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的生命。


當我們在旁觀遠方的人遭受苦難的時候,恰好暴露了我們的立場。


有人把自己代入了冷漠看客的角色,極盡嘲諷,高高掛起;有人物傷其類,奔走呼喊,與自己的同胞守望相助。


人就是因為內在的不同,才得以區分彼此。


所以這次被罵作秀,我替姚晨喊一句“冤”。


從善的“秀”,該不該做?


我們在談姚晨,但又不只是姚晨。


退一萬步, 假設真如網友所說某些公眾人物的善舉是為了“作秀”,那這種善意的“秀”,應不應該推崇?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不混飯圈的蟬主,也知道飯圈女孩在愛豆身上打榜,集資買橫幅宣傳海報,包場看愛豆電影,成箱買專輯,承包時代廣場大屏幕宣傳愛豆的“揮金如土”。


為自己的熱愛付費一點問題也無。


只是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無數飯圈女孩在愛豆的影響下,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以及強悍的組織能力,調配粉絲捐款籌錢,將一車又一車寫著 #某某全國粉絲會捐贈# 的救援物資送往武漢。


誰能說這種一呼百應,匯涓成流的善意沒有用?


蟬主曾經寫到過豁出身家做慈善的韓紅(點擊藍字回顧),在因為慈善引發公眾質疑她“作秀”和“炒作”的時候,也曾自我反省過自己是不是太高調了,才成為眾矢之的;以後是不是要更低調一些?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但後來,看到許多劣跡藝人靠五花八門的作死長期霸佔熱搜,吸引公眾的關注後,韓紅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韓紅曾在採訪時對記者說:


我們做慈善不應該畏懼被人罵“作秀”,新聞頭條天天被劣跡藝人佔據,我們做好事做慈善,為什麼反而要偷偷摸摸呢?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為了不讓劣幣驅逐良幣,那就只能用良幣驅逐劣幣了。


從善的“秀”,不僅要做,更要大力宣揚。


要提供舞臺和鎂光燈,要給獎勵和榮耀,形成良性循環。


對做事的人的苛刻,

是在鼓勵噤聲和不作為


幻想美好,但現實稍微骨感。


高調做慈善的韓紅還是“被盯上了”,近日韓紅被某大V實名舉報韓紅基金會又鬧上熱搜。


韓紅在朋友圈回應:“何為君子?君子不憂不懼”!


客觀來說:做慈善和公益,被監督被質疑是正常的,而真正硬核的慈善,也應當經得起合法合理的質疑。


靜待水落石出。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凡是想要做事的人必然會有疏漏,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有從未嘗試過的人才不會失敗,才不留人口舌。


正如網絡盛傳的那句話:“好人只要有一次不做善事會被罵,但惡人只要一次不作惡就會被讚揚;惡人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但是天天吃齋敬佛的大師卻要修煉一生。


這樣的話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但這樣的三觀是不公平,且帶有偏頗的。


我們對好人太過苛刻,容忍不了些許的瑕疵;


卻又對惡人過於寬容,浪子回頭金都不換。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孔子的弟子子貢從其他國家救回了魯國人,卻不收他應得的獎金。


孔子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他說:“你這樣做,只會讓天下人再不肯幫忙從其他國家拯救魯國人。”


做好事得不到回報,甚至招致惡名,這會扼殺人的善意,讓天下人不敢從善。


韓紅做慈善被碰瓷;姚晨為了武漢患者求助發聲,被罵炒作、洗白、買熱搜。同一天內韓紅和姚晨的熱搜高高懸掛,就頗有點諷刺意味。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如同昨日鬧得轟轟烈烈的,甘肅馳援武漢的女醫護人員被“集體剃頭”事件 。


第一個放棄顏值管理自願剃光頭的醫護人員當然值得被誇“無私”,但並不意味著想要留下頭髮的醫護人員就是“自私”,就活該被迫剃頭。


事件尚有爭議,細節存疑,但蟬主的態度不變:


我們把好人和英雄的神壇建得太高,當事人下不來,我們這些旁觀者也同樣被裹挾。


“你為什麼討厭姚晨???”


公眾對“做事情”的人的諸多苛刻,吹毛求疵,動輒惡意揣測,是在澆滅做事的人的熱情和正義感;更是在鼓勵其他的人為了自保,永久噤聲和不作為。


如果做事的“出頭鳥”被置於口舌的炭火上烹烤;袖手旁觀,沉默的人卻能明哲保身。


那麼,誰還願意去吹響哨聲,自告奮勇,出錢出力?


真心實意誇他們一句好,有那麼難嗎?


帶偏見揣測他人的善舉,就是在催生更多的冷漠和惡意。


如果我們暫時沒有能力和勇氣去吹響一聲哨音,那麼至少在他人發聲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