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幼儿园开园都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卫生保健职责,制定防控工作方案

1.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和职责,严格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2.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要求,制定幼儿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特别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乙类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和预案。

疫情后幼儿园开园都要做哪些工作?

◆做好开学前全园体检和接触史调查

3.开学返园前,全体教职工和儿童必须经医疗卫生机构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

4.全面调查和掌握全园教职员工、儿童的疫区接触史。凡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旅行史或从外地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儿童,需居家观察14天后才能返园。

◆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和管理

5.保质保量完成儿童入园时和午睡起床后的晨午检工作,增加教职工晨午检及家长和外来人员的入园检查,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6.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不少于2次,和教师一起做好儿童全日健康观察、记录。

7.班级教师严格按相关部门要求登记儿童每日出勤情况,对因事缺勤的儿童需每日追踪其家人的行动轨迹,如离开本市或到达疫情高发区域,需及时报告疫情报告人。

8.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儿童患病情况,如缺勤儿童确是患有传染病,要按规定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儿童和教职员工)和环境进行检疫和消毒。

9.如在园儿童和教职工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马上隔离疑似者,按《管理办法》和《规范》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检疫和消毒等工作。

10.家长和非幼儿园工作人员一律不能进入幼儿园。如有特殊情况需告知班主任,在保健工作人员处做好入园体检工作及接触史登记,正确佩戴口罩、手部消毒并避免与园内其他幼儿及教职工接触。

疫情后幼儿园开园都要做哪些工作?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11.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设立保健室或卫生室。疫情期间,应专门设立隔离室并配备相应生活及医务用品。

12.规范完善保健室设施设备。保健室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应设有儿童观察床、桌椅、药品柜、资料柜、流动水或代用流动水等设施,配备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或其他空气消毒装置;疫情期间还应特殊配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成人及儿童)、手部免洗消毒液、75%消毒酒精等。

13.根据幼儿园规模,按《管理办法》规定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卫生保健人员,并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调配卫生保健工作协助人员,务必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好做扎实。

14.加强对幼儿园环境场地、建筑设施、教玩具设备、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儿童会接触的公共物品等的清洁消毒,并保持室内通风。疫情期按相关要求增加消毒频率和强度。

15.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按规定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16.园内不饲养任何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

◆ 增强儿童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17.遵循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食平衡。

18.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每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活动,掌握适宜的运动时间、密度和强度,既保证运动量,又不导致运动伤害。

19.除了坚持常规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外,可以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开展“三浴锻炼”

20.抗疫期间,暂不进行班级以上规模的晨间锻炼、早操等体育锻炼活动。

疫情后幼儿园开园都要做哪些工作?


◆ 合理安排儿童在园生活

21.儿童一日生活活动安排注意动静结合、不同形式活动交替进行。

22.避免班级以上规模的集体活动。

23.分组、错时、错地开展同一区域的室外活动,

24.按照要求保证每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疫情期间尤其注意幼儿衣物的增减,以防感冒。

25.合理安排儿童膳食制度,两次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

26.保证儿童2~2.5小时/日的午睡时间,并实施开窗睡眠

27.抓住防疫契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疫情后幼儿园开园都要做哪些工作?

◆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行为习惯

28.健康教育重在儿童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学习。

29.健康教育不仅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教育,还包括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

30.防疫期间要重点教育儿童正确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培养儿童不抠鼻、不揉眼、不吃手,打喷嚏时侧对旁人并用纸巾、手绢或手肘捂住口鼻、清理鼻腔之后需用纸巾包裹排泄物并洗净双手、不吃掉在地上或餐桌上食物等的良好习惯。

31.健康教育应融入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实时的知识传授和行为纠正养成。

32.结合本次疫情和抗疫过程中的各类事迹,重点开展有关传染病、人与自然的关系、勇敢、互助和爱的健康教育。

33.要注意健康知识的科学性和方法的直观生动性。

34.健康教育要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条件。

35.加强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传染病和儿童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致病原因和防控护理措施的宣传教育,以更好做到“五早”。

36.教师要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7.要与家长取得一致,做到家庭同步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