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晚播小麥會減產,那麼,晚播的小麥如何增產呢?

一樹繁華


都說晚播小麥會減產,那麼晚播小麥怎麼會增產呢?小麥是有適播期的,淮黃海冬麥區,半冬性小麥、冬性小麥適播期在十月十五日左右,而沿江地區春性小麥適播期在十月二十五日前後,小麥適期造墒播種就會穩產高產,如果小麥播種早十天以上,在年裡拔節抽穗會影響產量,如果遲播種半月以上,對產量會有影響。
農諺說:"九菜十麥",九月種油菜,十月種小麥是有道理的。淮黃海區域半冬性小麥在十月十五日就要播種,沿江江南春性小麥十月二十五日右右。如果在十一月立冬節氣過後播種小麥就會影響產量。半冬性小麥、冬性小麥生育期在228天左右,春性小麥生育期220天左右。小麥播種遲了生長遲後撥節孕穗期相對推遲,穗小粒少產量不會高。

小麥適期播種畝用種25斤左右,如果推遲播種半個月以上,畝用種40斤也不能獲得高產,加大播種量小麥出苗稠密,出苗後撥節抽穗小粒少,是不能獲得高產的。小麥推遲播種不用加大用種量,在拔節抽穗揚花孕穗期,結合防病治蟲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富萬鉀、蕓薹素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每七天十天一次,連噴三次左右,可使小麥生長旺盛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以提高小麥產量。2015年乾旱我在十一月十五日種了一畝春性小麥,適播期超了二十天,我畝播種小麥25斤。四月上旬在小麥揚花孕穗期防病治蟲噴了三次葉面肥,六月一日收割,畝產達到了700斤,比適播期產量少200斤左右。小麥播遲了,科學種管也有一定的產量。原創問答,不是搬運抄襲之作,特此聲明!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晚播會減產,這是大部分農戶長期種植得出的經驗,但小麥晚播一定會減產嗎,相信提問的人也希望得到一個自己信服的理由,田園小哥明確的說,不一定。


一般情況下小麥適期早播,可增加抗寒抗病能力,晚播的小麥外界氣溫較低,種子不容易出芽或出苗延遲,這樣的麥苗小且弱,冬前基本不分櫱,即使到了春季分孽也基本不接穗,造成穗少粒少,千粒重降低,若是再遇到陰雨或乾熱風等不利外界條件,造成產量下降嚴重,這也是大部分農戶擔心的原因。

但是小麥適期早播是與小麥品種相關的,一般半冬性品種小麥要經過15~30天的0~7℃低溫才能通過春化階段,通過春化階段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抽穗,所以適期早播沒事,但是春性品種就不一樣了,它在0~12℃溫度下5~12天就能通過春化,早播容易引起年前拔節,甚至早穗,若是越冬期遇到寒潮,極易受凍減產,所以要適期晚播為宜,如鄂麥18、鄂麥23、鄭麥9023等。



但是晚播的小麥並不是說晚很多天還能穩產,如真是前茬作物騰茬遲或遇到陰雨、乾旱,以致誤期,還是會受到一定減產風險,要及時採取科學的管控措施,來降低這種減產風險,一是優選春性強、灌漿速度快、千粒重高的品種;二是對小麥種子進行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後,攤開陰乾,已經萌動的種子忌拌農藥;三是適當增加播種量,通過增加基本苗、以苗保穗,以穗保產。


總之,小麥晚播不一定減產,這與各地氣候與小麥品種有關,一般春性品種適期晚播反而會增產,誤了適播期限,可通過優選品種、浸種催芽及播種量來保產增產。


田園小哥


小麥在華中、華北地區種植廣泛,而像河北、河南北部一般是9月尾10月初種植,豫南是十月中旬種植。小麥播種了一般在6-10天開始發芽,而現在才開始播種的話,確實有點遲了,有很多地區小麥可能都在發芽了。那麼晚播的小麥也不是就那麼無可救藥的,我們也可以通過科學播種、合理施肥來改善。


播種小麥注意事項

1.科學整地:種植小麥的地最好採用深耕,深耕除了傳統的用牛犁耕,也可用機械安裝比較深的泥刀。機械化耕地效率高、省時省力、比較適合土地集中的平原地區。但是有缺點就是機械化用泥刀耕地,把農作物的雜質、病菌都粉碎混勻散在土質層表面,可能會影響下一茬小麥的種植。給的建議就是耕種時可以給地裡撒一些殺蟲藥物。

2.科學實用底肥:小麥播種底肥很關鍵,常用的是磷鉀複合肥和我們的農用有機肥,到小麥後期生長過程中再做一次淡粉,促進他的發起。

晚播小麥增產的措施

1.通過淺播、增肥:晚播的小麥出現的情況就發芽比較晚,或者後期生長小麥苗兒比較細、不健壯。所以我們在播種的時候,可以採用淺播的方式讓我們的小麥儘早出芽,然後施用好底肥,促進麥苗的粗壯生長。

2.選擇晚播品種:如果小麥播種晚了,我們最好要選擇半冬性、早春性小麥品種。這樣有利於小麥安全越冬,有利於後期生長。品種對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差異,我們要根據你的土地情況,土地比較肥沃選用什麼品種,土地比較貧瘠選用什麼品種,可以諮詢當地賣種子的人。


畜禽養殖學堂


由於前茬作物騰茬晚,或者天氣乾旱、秋雨過多等原因,造成小麥播種過晚。晚播小麥出苗漫,越冬前生長量小,分櫱少,甚至無分櫱,或者無有效分櫱,根系不發達。因此,晚播小麥冬前苗小、苗弱,不抗旱,不耐凍,容易造成死苗、缺苗,並且春季分櫱成穗少,成穗小,畝穗數和穗粒數都少,容易導致大幅度減產。

為了促進晚播小麥增加產量,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精耕細耙細播。晚茬小麥在整地時,要精耕細耙,做到上松下實,墒情差時要提前潑地造墒,做到足墒整地、足墒播種,並且要適當淺播,有利於提前出苗,播種時機械要慢跑緩播,嚴防斷種斷壟。

2、施足施全肥料。晚播小麥生長期短,溫度低,有效積溫少,生長緩慢,因此,在整地時要增加肥料施用量,尤其是要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促進小麥早髮根、快生長、多分櫱,有利於小麥安全越冬。

3、選用優良品種。晚播小麥要選用分櫱能力強的半冬性優良品種,這類品種植株發育進程快,容易達到穗多、穗大、早熟、豐產的目的。

4、增加播種數量。晚播小麥冬前生長量小,難以形成有效分櫱,如果不加大播種量,容易造成畝穗數不足,必然造成減產。所以,晚播小麥在播種時,要增加播種數量,依靠單株主莖成穗,成大穗。

5、加強田間管理。晚播小麥冬前生長量小,苗情差,容易造成草荒,因此,要做好除草防草工作;晚播小麥要根據田間和天氣情況,要澆好越冬水、返青水、拔節水、灌漿水,還要施好返青肥、拔節肥;乳熟期要做好一噴三防,嚴防植株早衰。整個生育期都要做好治蟲、防病工作,保證小麥健壯生長。


五穀豐登農業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俗語“麥在種,秋在管”,意思就是說小麥要種好,秋要管好,晚播小麥由於先天性的不足,要想增產是比較困難的。衛農認為要想促使晚播小麥增加產量,可以採取以下幾項主要措施:

一是要精細整地。晚播小麥在整地時,要精耕細耙,做到上松下實,墒情差時要提前澆水造墒,做到足墒整地播種,並要適當淺播,促使小麥早出苗,播種時要仔細用心,嚴防斷種斷壟。



二是要施足底肥。晚播小麥由於播時溫度比較低,有效積溫少,苗勢比較弱,因此要增加底肥施入量,尤其是要增施氮肥和磷肥量,來促使小麥快髮根、早出苗生長多分櫱,才有利於小麥安全越冬。

三是選用優良小麥品種。晚播小麥要選用分櫱力強、抗病、抗倒伏的半冬性優良品種,這類品種植株發育進程快,容易達到穗多穗大、早熟豐產的目的。



四是要加大播種量。晚播小麥冬前生長量小,影響有效分櫱,易造成畝穗數不足,必然影響產量。所以在播種時,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可依靠單株成穗提高產量。

五是加強田間管理。晚播小麥要根據田間和天氣情況,要注意適時澆水,確保水分供應,還要注意及時追肥,確保營養,要做好一噴三防和治蟲、防病工作,保證小麥健壯生長。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一、早麥和晚麥

根據各地的氣候不同,人們通常把白露播種的小麥定格為早麥、立冬播種的小麥定格為晚麥。隨著氣候的變暖,我們這裡近兩年播種小麥的最佳時節,也不約而同的調整到了霜降和立冬之間。播種莊稼也應該根據大自然的變化而靈活的變化,不要默守成規。

1.晚麥逢冬雨

從現在小麥的長勢來看,這兩天下雨氣溫偏低,寒露前後種進去的小麥長的已經有20多釐米高了。看樣子小麥基本完成分櫱了。立冬前兩天種進去的小麥剛剛出苗,恰逢這場小雨墒情很足,只要過兩天天氣放晴,年裡還是可以完成分櫱的。即使完不成分櫱,開年返青的時候也會完成分櫱的。年裡只要苗全、肥料充足,晚麥也是可以獲得高產豐收的。

2.天氣影響小麥

至於每年是收早麥還是收晚麥誰也說不準,只能是由自然天氣說的算。假如開年小麥抽穗的時候天氣乾旱嚴重,就會影響小麥的成穗率。如果,後期再下雨了抽穗的早麥,就已經錯過了那個生長期了。

這個時候的晚麥就可能正處在拔節孕穗期,剛好接上那場雨就會迅速的生長,不久就會趕上早麥的。它的產量也可以與早小麥持平。

二、怎樣播種晚麥

1.旱地播種晚麥

旱地播種晚麥首先要做好晚麥的備耕工作:

①.優良麥種+種子包衣劑:晚麥已經縮短了小麥前期生長週期,所以,要選用晚熟一點的優良麥種。這樣,就可以使小麥在年後延長一些生長期,為小麥的高產創造條件。晚播的小麥要想高產,就是必須要讓優良的麥種保持在92/100以上的發芽率。有了足夠的麥株,才是小麥高產豐收的保障。用小麥包衣劑給小麥拌種,就是保齊苗壯苗的一個措施。


a. 包衣劑裡面含的有殺蟲劑,可以預防並殺死咬吃麥種的各種害蟲;b. 包衣裡面含的有殺菌劑,它可以預防小麥的各種病症:比如:根腐病、白粉病和全蝕病等小麥的各種常見病;c. 包衣劑裡面含的有生物微肥,可以給小麥在苗芽期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

②.播種震壓:晚麥在播種之前要施足底肥,氮磷鉀三元素達到51/100濃度的複合肥,用量:每畝施底肥110斤左右,另加施18左右的尿素。同時,晚小麥在播種的時候要採用先犁後耙的,犁耙式的種植方式:a. 深犁土地,活土層多就便於保墒;b.適當增加麥種的播種量,每畝耩播可使用麥種25~28斤。晚麥更不要播深:3釐米左右的深度比較合適;c.機器帶著耙耙著種麥,土壤壓的就比較密實,防風保墒。特別是冬天晚麥比較脆弱,凍風從土縫裡刮進了土壤會凍傷麥根的。如果是旋耕機種麥,種完之後要震壓麥地,使土壤封閉嚴實保墒防風;d. 震壓之後要開好廂溝和四周的圈溝,使整塊麥地排水通暢防止雨天受澇。


2.麥田裡種植晚麥

①.麥田的形成:麥田就是那種可以種植水稻,還可以種植小麥的土地。小麥收割了之後往麥地放水,這時候土地就變成麥田了。然後施肥把麥田犁透耙熟,就可以栽秧種水稻了。待秋裡水稻成熟收割後,把麥田曬乾就可以種植小麥了,這就是小麥和水稻的對茬輪作。

②.粉碎稻茬樁:在麥田種植小麥時要提前把水放幹。深犁麥田然後耙碎,由於麥田的稻茬樁較多。就要用秸稈粉碎機把稻茬樁打碎,然後再播種的小麥。麥田和旱地播種小麥的耕作流程是一樣的,都需要精耕細作。
溫謦提示:種植晚麥要想高產更要精耕細作。除此之外這幾點也很重要:①.要選用優良的小麥品種並用包衣劑拌種、適當增加播種量保證出全苗壯苗;②.深犁土地播種完畢後,要震壓麥地使土壤密不透風,防止冬天的冷風凍傷麥根;③.開通麥地的排水溝,並做好防止病蟲害的工作,使小麥安全越冬。


豫南鄉農


與適播小麥相比,晚播小麥的耗肥量相對少些,但因為晚播小麥一般前茬作物耗費養分多,土壤中速效養分減少,再加上晚播,前期苗小、苗弱,不宜進行水肥管理,所以,施足底肥和種肥,增施氮、磷速效肥,促苗早發,就顯得格外重要。一般畝施農家肥3立方米以上、碳銨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種肥尿素或二銨5公斤。有機肥和碳銨要翻耕底施,磷肥要撒施,種肥尿素或二銨可與種子混合播施,但一定要均勻,且不可過量,以免燒根爛芽,降低發芽率,最好先施種肥,再播種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浸種催芽的種子不宜與種肥混播。

另外,適當淺播也可減少種子養分的消耗,保證早出苗、早分櫱、多髮根,播深以3~4釐米為宜,但整地要踏實,墒情要充足。

搶時補晚

如何“晚”中求“早”,是晚播小麥增產的關鍵。生產中應該在不影響或少影響前茬作物產量和品種的前提下,儘量早騰茬、早整地、早播種,實行免耕和簡易整地方法。連年深翻的土地可不再深翻,溼度過大的低窪地可實行免耕。

為了促使晚播小麥早發芽、早出苗,可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放在約50℃的溫水中,浸泡5~10分鐘,撈出堆放,蓋上溼麻袋或草袋,半天后倒翻一次,保證溫度在25℃左右,熱時灑涼水,涼時灑溫水,一晝夜麥種即可裂嘴露白。如果當天播種不完,一定要攤開晾乾,避免麥種芽根伸長。

以密補晚

晚播小麥冬前積溫不足,單株分櫱少,分櫱成穗少,因此,應適當增加播量,依靠主莖成穗,獲得較高產量。畝播量以20萬~25萬基本苗為宜,最大播量不要超過30萬基本苗。

因為小麥晚播,其生育期縮短,生產中宜選用弱春性或春性品種,此類品種階段發育進程快,營養生長時間短,灌漿強度大,容易達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豐產的目的。目前,適於我省晚播的品種有豫麥18-99、偃展4110、鄭麥9023等。

晚播小麥冬前和早春肥水消耗少,返青拔節前基本不缺水分和養分,一般不宜追肥澆水,免得降低地溫,影響幼苗發育,可在春季2~3月份,通過葉面噴施尿素或複合肥促使幼苗生長。對整地質量差、地虛坷垃多、容易跑墒或墒情較差的麥田,冬季和早春返青期可進行鎮壓,壓後淺鋤,以達到提墒、保墒和增溫的效果。高產麥田拔節期不追肥、不澆水,以控春櫱,促冬櫱成穗,從2月中旬到3月上旬淺鋤鬆土透氣,增溫保墒,促苗早發、多生根,但不能過早施肥澆水,否則不但影響根系生長,還會造成麥苗春季櫱量大,田間鬱閉徒長,兩極分化遲緩,生育期推遲。但對中低產麥田,春季小水小肥管理可促進生根、分櫱,增加群體。

起身拔節期是晚播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可肥、水齊攻,畝施尿素7~10公斤,防貪青晚熟,促旗葉、旗下葉和莖節的生長,對提高千粒重十分有利。


家住村東頭


我來回答

與適播小麥相比,晚播小麥的耗肥量相對少些,但因為晚播小麥一般前茬作物耗費養分多,土壤中速效養分減少,再加上晚播,前期苗小、苗弱,不宜進行水肥管理,所以,施足底肥和種肥,增施氮、磷速效肥,促苗早發,就顯得格外重要。一般畝施農家肥3立方米以上、碳銨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種肥尿素或二銨5公斤。有機肥和碳銨要翻耕底施,磷肥要撒施,種肥尿素或二銨可與種子混合播施,但一定要均勻,且不可過量,以免燒根爛芽,降低發芽率,最好先施種肥,再播種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浸種催芽的種子不宜與種肥混播。

另外,適當淺播也可減少種子養分的消耗,保證早出苗、早分櫱、多髮根,播深以3~4釐米為宜,但整地要踏實,墒情要充足。

搶時補晚

如何“晚”中求“早”,是晚播小麥增產的關鍵。生產中應該在不影響或少影響前茬作物產量和品種的前提下,儘量早騰茬、早整地、早播種,實行免耕和簡易整地方法。連年深翻的土地可不再深翻,溼度過大的低窪地可實行免耕。

為了促使晚播小麥早發芽、早出苗,可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放在約50℃的溫水中,浸泡5~10分鐘,撈出堆放,蓋上溼麻袋或草袋,半天后倒翻一次,保證溫度在25℃左右,熱時灑涼水,涼時灑溫水,一晝夜麥種即可裂嘴露白。如果當天播種不完,一定要攤開晾乾,避免麥種芽根伸長。

以密補晚

晚播小麥冬前積溫不足,單株分櫱少,分櫱成穗少,因此,應適當增加播量,依靠主莖成穗,獲得較高產量。畝播量以20萬~25萬基本苗為宜,最大播量不要超過30萬基本苗。

因為小麥晚播,其生育期縮短,生產中宜選用弱春性或春性品種,此類品種階段發育進程快,營養生長時間短,灌漿強度大,容易達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豐產的目的。目前,適於我省晚播的品種有豫麥18-99、偃展4110、鄭麥9023等。

晚播小麥冬前和早春肥水消耗少,返青拔節前基本不缺水分和養分,一般不宜追肥澆水,免得降低地溫,影響幼苗發育,可在春季2~3月份,通過葉面噴施尿素或複合肥促使幼苗生長。對整地質量差、地虛坷垃多、容易跑墒或墒情較差的麥田,冬季和早春返青期可進行鎮壓,壓後淺鋤,以達到提墒、保墒和增溫的效果。高產麥田拔節期不追肥、不澆水,以控春櫱,促冬櫱成穗,從2月中旬到3月上旬淺鋤鬆土透氣,增溫保墒,促苗早發、多生根,但不能過早施肥澆水,否則不但影響根系生長,還會造成麥苗春季櫱量大,田間鬱閉徒長,兩極分化遲緩,生育期推遲。但對中低產麥田,春季小水小肥管理可促進生根、分櫱,增加群體。

起身拔節期是晚播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可肥、水齊攻,畝施尿素7~10公斤,防貪青晚熟,促旗葉、旗下葉和莖節的生長,對提高千粒重十分有利。


70後農村人


10月中旬以後播種的小麥由於冬前積溫不足,難以做到苗全、苗壯、苗勻,產量一般較適期播種的小麥減產10%-30%。(1)以肥補晚。與適播小麥相比,晚播小麥的耗肥量相對少些,但因為晚播小麥一般前茜作物耗費養分多,土壤中速效養分減少,再加上晚播,前期苗小、苗弱,不宜進行水肥管理,所以,施足底肥和種肥,增施氮、磷速效肥,促苗早發,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般畝施農家肥3立方米以上、碳銨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種肥尿素或二銨5公斤。有機肥和碳銨要翻耕底施,磷肥要撒施,種肥尿素或二銨可與種子混合播施,但一定要均勻,且不可過量,以免燒根爛芽,降低發芽率,最好先施種肥,再播種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浸種催芽的種子不宜與種肥混播。


農村人家裡家外


晚播的原因一般是由於上一茬農作物成熟及收穫較晚,使得小麥的播種不得不延遲;或者遇到連續降雨,不得不推遲小麥的播種。晚播的小麥由於前期積溫不足,分櫱少,很容易出現缺苗,弱苗等現象,如果處理方法不得當,很大可能會造成小麥減產。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晚播的小麥增產呢?


第一,浸種催芽。為了讓種子早一點發芽,我們可以採取浸種催芽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種子泡進大約三十度的溫水中,半個小時後撈出,然後在環境溫度25度的室內,把浸泡過溫水的種子平鋪在吸水的棉麻布上,再在上面蓋一層棉麻布,每隔一會兒灑一些水,經過一個晚上的催芽後,第二天種子就會露白,抓緊時間播種即可。

第二,播種前施足底肥。為了提高土壤肥力,我們可以在播種前施入適量氮肥和磷肥等作為底肥,比如尿素和過磷酸鈣,以保障小麥的養分供應。底肥足了,小麥才能更好更快速地發芽出苗,還可以增加分櫱和次生根,一定程度上改變苗弱,苗小的現象。


第三,適度淺播。如果我們播種時的深度還是和適時播種一樣,那麼由於氣溫低,養分消耗大等原因,種子出苗期就會比較長,不利於小麥的增產增收。適度淺播可以縮短小麥的出苗期,但是也不能播種過淺,因為播種過淺會使小麥受凍,一般播種深度以3~4公分為宜。

第四,適當密植。晚播的小麥很可能單株分櫱少,成穗率低,為了提高產量,適當增加播種密度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也不可過密,因為密度太大的話,土壤養分供應不足,並且根系難以扎深,麥苗反而不健壯,一般確保每畝23萬左右基本苗即可。

除了上面這些方法,還需要注意土壤墒情,對麥田科學管理。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防治結合,才能到達增產豐收的目的。我是秦農視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補充,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