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我是合肥市廣播電視臺原創小編,很喜歡研究一些人物史,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2016年6月,正式上線,2018年9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短短兩年零三個月,趣頭條就強勢崛起,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其創始人譚思亮,有何獨特的商業模式呢?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二次創業

作為“下沉市場巨頭”,趣頭條一直走的是草根路線,而其創始人譚思亮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精英。譚思亮的履歷十分亮眼,畢業於清華大學和中科院,曾在雅虎、51。com、若鄰網、盛大等知名企業任職。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2013年,譚思亮離開盛大,自己創業。他在上海創辦“互眾廣告”,最後以13。5億元賣掉,賺到第一桶金。之後,他繼續尋找新的創業機會。彼時,下沉市場正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升風口,三四線城市用戶在內容消費體驗上存在很大空缺。譚思亮抓住機遇,在2016年6月推出了“趣頭條”App。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然而,當時的移動資訊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各據一方,趣頭條怎樣才能突出重圍?經過商討,譚思亮決定通過“收徒返利”的方式來吸引用戶。新用戶選擇微信或QQ登錄,然後邀請好友註冊可以獲得補貼,邀請的人越多,賺的錢越多。這種基於社交鏈的推廣戰術,不僅符合文化水平和工資都較低的下沉用戶的需求,而且進一步降低了獲客成本,趣頭條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很快突破10萬。

商業模式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譚思亮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商業模式,第一種用來節省時間,第二種用來消磨時間。顯然,留住用戶,是趣頭條商業設計的關鍵。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一方面,譚思亮設置了“積分獎勵”機制,用戶閱讀資訊的時間越長,獲得的金幣越多,金幣可以提現,這種知識和金錢“雙豐收”的模式,讓用戶留存率大大提高。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完成每日簽到、輸入邀請碼、拼團瓜分現金、領優惠券下單等任務,獲得相應數額的金幣獎勵。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上模仿趣頭條“收徒+補貼”模式的人越來越多,譚思亮決定堅守本質,重點做好內容。在趣頭條的DAU達到100萬時,譚思亮一次性剔除了20 多萬個疑似“羊毛黨”的賬號,他說,“我們要做的是資訊內容平臺不是網賺平臺”。

短短兩年,趣頭條就成為移動資訊“獨角獸”,譚思亮是如何做到的?

2017年下半年,趣頭條獲得4200萬美元A輪融資,譚思亮全部用來擴大團隊和加強內容建設。他招來傳統媒體的高管,建立了龐大的內容編審團隊,讓趣頭條迅猛崛起。根據趣頭條公佈的財報,2018年,趣頭條全年營收30。2億元。2019年,譚思亮的目標是快速成長為中國TOP10的互聯網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