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飄香 百姓安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

前言

2019年12月中旬以來,湖北武漢陸續發現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相繼發現了類似病例。現已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並命名為2019-nCoV,該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其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據研究,2019 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 年暴發的SARS 病毒基因組序列相似度為80%,與2017 年2 月從國內的蝙蝠中採集到的相關基因組序列相似性最高,相似度為88%。可以確認它屬於病毒界的“冠狀病毒”科、“β 冠狀病毒”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種,廣泛地分佈於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作為烈性傳染病,其病情險惡,變化極快,嚴重地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指出要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儘快明確診療程序、有效治療藥物及重症病人的搶救措施。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通知中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的良好效果。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我們認為:

第一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從病原學的層面來說,中西醫都缺乏特異防治方法,諸如對發病起源、病毒如何變異、人類傳播的持續時間、流行病學、發病後個體病情演變的差異及完整有效的防控措施等方法,存在很多未知,需要通過未來的研究加以彌補。對目前已形成的認識要辯證地動態地應用於研究,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區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體質,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既要重視某種病邪致病的臨床特點(如溼邪),又要重視“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吳又可《溫疫論》)這一根本問題,抓住“疫毒”這一主要病因。對新型傳染疾病,拮抗病原體是一種認知和干預方法,而根據病毒侵入後的症狀特點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是積極有效的措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加速特效藥的研發是必須的,但另一方面,要認識到不同時期的病毒是不斷變異的,目前科學水平尚無法預知某種病毒何時出現,對自然界的病毒可否殺滅尚難預期。因此,既要迅速應對當前疫情的防控和治療,又要有科學研究的長期規劃,變被動為主動,從猝不及防到有備無患。

第二要重視中醫經典的指導作用。中醫藥有著豐厚的溫病學文獻及實踐基礎,愈是在危急之機愈要沉下心來尋求經典,從中汲取智慧,吳又可的《溫疫論》、葉天士的《溫熱論》、薛生白的《溼熱病篇》、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王孟英的《溫熱經緯》、楊慄山的《傷寒溫疫條辨》、餘師愚的《疫疹一得》、戴天章的《廣瘟疫論》,還有劉松峰的《松峰說疫》、李炳的《辨疫瑣言》等均在特定的疫病流行的條件下寫成的,不僅多有創見,而且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名方,包含著歷代醫家對傳染病防治的豐功偉績。中醫溫病學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對於我們今天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千百年來,在疫病防治上為護佑中華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中醫對病原的認識, 不唯重視“戾氣”傳染的致病物質,同時重視人體正氣內在因素與氣候環境因素,更以調動機體防禦和調節免疫的功能為主導思想。在2003 年抗擊非典時,中醫藥療法的介入,在縮短髮熱天數、減輕中毒症狀、改善低氧血癥和脫離呼吸機所需時間、減少糖皮質激素用量及不良反應、減輕後遺症、提高治癒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事實證明,這次中醫藥在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中,注重辨病辨證論治,注重病因病機及證候學因素,取得了積極效果,現已有用中西醫並重的方法使患者獲得痊癒的案例。因此,中醫對本病的治療不唯是對病毒的對抗,而是針對在病邪侵入人體後邪正兩方面的關係進行有效的整體調節,中醫藥對急性傳染病有些治療理念十分先進,對於感染性休克,清代王清任即提出解毒活血的名方“解毒活血湯”,較近年發現的感染性疾病所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用抗凝法治療早近百年。因此我們要學習經典、運用經典。在防治的思路上不只是尋求特異措施,而亦可根據疫情發生內在規律尋求新的出路。

第三在診療過程中既要尊重中醫理論思維和臨床經驗, 又要重視現代科學知識和方法。對本病的認識和診療需要感染科、呼吸科、影像學、公共衛生學等多學科參與,病情演變迅速,中西醫在不同階段、不同環節需要發揮各自優勢,互相補充。現代醫學臨床診斷、分期分型、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都對辨證施方思路有重要參考意義。目前國家正迅速啟動應急科技項目,著重在病毒溯源、傳播途徑、動物模型建立、感染與致病機理、快速免疫檢測方法、基因組變異與進化、重症病人優化治療方案、應急保護抗體研發、快速疫苗研發、中醫藥防治等十個方面進行佈置,相信中醫藥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鬥爭中將會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以病證結合為主線,構建了中醫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系統,突出以中醫理論思維指導實踐;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試行第四版、試行第五版,按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提出全過程的中醫診治要點與方藥措施;對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礙等難治問題,並結合臨床一線資料,在中西醫結合的前提下,提出中醫藥介入思路與方法。全書從歷代中醫對瘟疫的主要認識到本次發病特點的分析,從中醫病證結合到中西醫結合的優勢發揮,理論聯繫實際,為臨床診療提供了病情演變過程中病證結合的思維方法和應用方藥,體現了複雜多樣性和實用性。

本書編寫過程中,戰鬥在武漢一線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家提供了寶貴的臨床資料,在病證結合分型等方面南京中醫藥大學吳承玉教授給出了重要的修改建議,北京中醫藥大學三附院崔紅生教授在對危重症等表述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議,還有博士生張秀平春節疫情防控期間連續數個日日夜夜和老師在辦公室幫助打印、校對書稿,北京中醫藥大學囯家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的老師為校稿查找資料做了不少工作,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疫病是動態演變的,存有複雜因素,施治過程中應本著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根據臨床實際,謹守病機進行施治。集思廣益,不斷總結經驗。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非不治之症。我們應保持定力,沉著應戰,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為契機,努力探索急性病毒性疫病救治規律,積極開拓延伸中醫應對急症的新領域,提高中醫對瘟疫的臨床防治水平,以新的研究成果貢獻於人類! 本書的編寫啟動工作始於我們的醫療隊出征馳援武漢之日,歷經4 天即於1 月25 日(農曆正月初一)就完成了書稿主要學術內容,因國家衛健委於2 月5 日正式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我們又據此對中醫藥治療的分型作了調整更新,如增加了“輕型的治療”內容,力求臻於完善。即便如此,由於時間特別倉促,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諸多不足或欠妥之處, 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後進一步修訂完善。

王琦 谷曉紅 劉清泉

2020年2月5日

附:目錄

上篇 總論

一、中醫瘟疫的致病特點

二、病因

三、病性

1. 分期特點

2. 辨治要點

3. 辨證分型論治

1. 分型特點

六、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藥處方

附件1:王琦院士與赴武漢一線劉清泉院長討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治療方案手書文件及討論實錄

附件2:赴武漢一線劉清泉院長傳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圖集

附 篇

附篇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指南(第三版)

附篇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參考文獻

(摘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365醫學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