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干政治國,為什麼說她是唐玄宗皇位路上的最大阻礙?

四十五度歷史


太平公主,李令月,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號稱有唐一代最有權勢的公主!

此女心機頗深,與其母武則天十分相似,《新唐書》記載:“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也就是說太平公主女人男相,城府很深,武則天經常誇這個小女兒最像自己。相反,李家的男兒們卻個頂個的不中用。的確,自打天可汗李世民大帝殯天之後,大唐皇室逐漸開始陰盛陽衰,男性皇族成員一個不如一個,高宗李治還頗有一番帝王氣息,到了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之時,無論是從體力、精力、智力等諸多方面來說都變得大不如從前!而他們的妻子女兒們卻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比如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韋皇后安樂公主母女,都是陰謀大家。

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兇猾無比,誅二張,滅韋氏,鹹賴其力焉

年輕時的太平公主,與大多數的女孩子一樣,渴望著浪漫的愛情,可是一嫁薛紹,薛紹因涉嫌謀反喪命;二嫁武攸暨,卻是一樁政治婚姻。婚姻的不幸,讓太平公主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成長為一個鬱鬱寡歡的少婦,她為了逃避情感上的創傷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政治鬥爭。

神龍政變,是太平公主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天才政治手腕,他與李顯李旦以及一大批忠於李唐皇室的大臣們誅殺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迫使武則天把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因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她與哥哥李旦因此成為李唐皇室炙手可熱的人物!

唐中宗李顯復位以後,太平公主徹底從幕後走向了前臺,開始了她干預朝政的政治生涯。李顯為人懦弱,全力基本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李裹兒所把持,韋后母女目空一切,基本不把中宗李顯和相王李旦放在眼裡,但是唯獨對多謀善斷的太平公主十分忌憚。

因此,景龍政變之時,由於太子李重俊謀反,韋后黨羽趁機陷害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這兩位李唐皇族要員。按說,此時只要跟李重俊沾邊兒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難逃一死的,可是太平公主僅僅用了一句話就把這滅頂之災給擋了過去,“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這四兩撥千斤的工夫可比她母親武則天還要高明!韋后此舉也為自己日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李旦和太平公主作為李唐皇族的總代表,自然不會容忍韋后顛覆離家天下!

很快,唐隆政變爆發,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及其兒子等一幫人發動兵變,誅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一黨,並且清除了韋氏一黨。在這次政變中,李旦第三子李隆基橫空出世,成為了李唐皇族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恐怕此時的太平公主做夢也不會料到,自己玩了一輩子權術,最終會被這個小侄子給打回原形!

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徹底展現了她的霸道手段,當時中宗死後,韋后立的是中宗的小兒子李重茂。政變過後,相王李旦被擁立為帝,因此太平公主在金殿之上當著百官之面親自把嚇得哆哆嗦嗦的小皇帝李重茂拉下了龍椅,太平公主聲色俱厲的對著小皇帝說:“孩子,這個位置不是你的了!”李旦繼位之後對太平公主更是寵信有加,李旦本人一心求道,為人很淡泊,太平公主也正是利用李旦的淡泊,大肆結黨,形成了以她自己為首的龐大軍政集團!

上(唐睿宗李旦)常與之(太平公主)圖議大政,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或時不朝謁,則宰相就第諮之。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太平公主)議否?’又問:‘與三郎(李隆基)議否?’然後可之。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可見太平公主的權勢已經把太子李隆基壓了一頭,可是李隆基豈是軟弱之輩?姑侄二人的鬥法從睿宗繼位以後一直在進行著,如果說有人能把李隆基落下皇位,那麼這個人不一定是唐睿宗李旦,絕對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因為太平公主在睿宗一朝:公主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門庭(七位宰相,五個都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六軍供其指揮!


既然暴力是對方唯一能聽懂的語言,那麼動手吧!

公元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太平公主麾下的龐大軍政集團被李隆基瓦解,太平公主被賜自殺,其黨羽包括但不限於: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等四位宰相,常元楷、李慈等禁軍將領以及李晉等地方大員悉數因跟隨太平公主謀反而被殺,這絕對是唐朝政壇的一次大地震、大換血!

此次政變之後,唐玄宗李隆基終於擺脫了“傀儡皇帝”的尷尬地位,同時也結束了自打武則天時代幾十年的混亂局面,大唐也重新走向盛世!


李老師歷史課


1.太平公主因神龍革命和唐隆政變之功績,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權傾朝野。

公元705年,在神龍政變中,因參與誅殺二張的行動,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自此開始大放異彩!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六月,中宗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韋氏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此遺詔試圖在韋后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韋氏死黨宗楚客與韋后黨羽商議,對相王李旦明升暗降,打破了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發起的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及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辟了皇位,是為唐睿宗,政變發起者李隆基被擁立了皇太子。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被晉封萬戶,成為唐朝最有權勢的公主。

這個時候的太平公主為李唐王室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自此,太平公主權傾朝野,皇帝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每次她入朝,李旦都要與她攀談一段時間;一旦她沒去上朝謁見皇帝,李旦會派宰相們到公主府上徵求她的政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主動暗示先請示太平公主,再同皇太子李隆基商量。

李旦對太平公主俯首貼耳、言聽計從,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的升遷、降免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話,因她提拔、舉薦而飛黃騰達擔任要職的士人不可勝數。

由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長袖善舞,這個時候,她的權勢已經超過了身為皇帝的四哥李旦,因而,對她溜鬚拍馬、趨炎附勢、俯首稱臣者不可勝數。

太平公主與第一任丈夫薛紹的三個兒子都受封為王。

2.太平公主為侄兒設置障礙。

太平公主起初認為太子李隆基年輕,並未把這個侄兒放在心上;不久發現了太子的文韜武略,所以她想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穩固自己的權勢地位。於是她屢次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太平公主還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偵探其所作所為,即使一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也要上報皇帝李旦,謀略類似母親武則天的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這讓身為太子的李隆基惶恐不安。

公元711年(景雲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成朋黨,妄圖通過自己對皇帝李旦的影響加害於太子,由於韋安石等對皇帝李旦的勸諫,李隆基才倖免於難。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在光範門內攔住宰相,暗示他們應當改立皇太子,在場的宰相們全都大驚失色、驚慌失措。宋璟則質問她:“太子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勞,是宗廟社稷的主人,公主為什麼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呢!”。

宋璟與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進言要穩固太子地位,皇帝李旦被下詔:“今後諸王、駙馬一律不得統率禁軍,現在任職的都必須改任其他官職。”,太平公主得知姚宋之計後勃然大怒,並以此遷怒責備李隆基。

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皇帝李旦奏稱姚宋挑撥自己與姑母太平公主之間的關係,並請求對他們兩人嚴加懲處,以求自保!

3.太平公主妄圖武力奪取皇位。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佈新‘’,這是暗示皇太子要提前登基即位。以此刺激李旦,而李旦卻決定“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於是在八月,李旦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去世。

至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還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等一幫死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太平公主還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4.太平公主死於非命。

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圖謀政變之事洩露,皇帝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發兵把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

太平公主迫不得已,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才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求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嚴辭拒絕了,太平公主最終被李隆基賜死家中。


希望星晨58298869


作為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多權略之術,經常參決政事,武則天認為公主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由於當時的宮中禁令相當嚴峻,公主雖貴盛無比,但也常懷畏懼自檢,故武則天在位期間,她始終沒有鋒芒畢露。

神龍元年(705),太平公主因參與誅殺張易之之功,加號為鎮國太平公主並特允設置府署。這時,唐中宗雖已復位,但政事卻掌握在韋皇后和上官婉兒之手。韋后和婉兒都認為自己的智謀比不上太平公主,對她都很敬畏。太平公主也日益豪橫,依附於她的朝士,經她推薦,多至大官;文人學士有登其門者,雖貧困窮乏,她也會贈以金帛,因此,很多士人都對她交口稱讚。

唐隆元年(710)六月,韋皇后毒死唐中宗,立溫王重茂為帝,自己臨朝稱制。臨淄王李隆基聯絡苑總監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朝邑尉劉幽求等暗聚勇士,準備發動政變。太平公主派其子、衛尉卿薛崇簡參與此事。韋后及其黨羽被殺以後,太平公主與隆基共扶立睿宗即位。太平公主由此權傾天下,加實封至萬戶,三子封王,其餘皆官至高位;每次入朝奏事,都要和睿宗交談很長時間,所言必聽。此後,太平公主更加驕奢淫逸,她的土地莊園遍佈京師周圍,所用器物,大多從江南、巴蜀和嶺南地區購買,運送的車輛絡繹不絕;綺羅寶帳、乘輿車馬以及倡優樂舞,可同宮廷相比;家中的侍兒、蒼頭等驅使奴婢,就有一千多人;專門給她供應狗馬、玩好和山珍海味的州縣,多不勝舉。有個名叫惠範的胡僧,私產萬貫,富於財寶,善於巴結權貴,公主與其私通,並奏請他為聖善寺的寺主,封為三品官職,使他的貿易貨物充斥於江南和巴蜀一帶。當時的七個宰相,就有五人出於公主之門。掌管禁軍的將軍常元楷、李慈等人,經常私自謁見公主。

不久,唐睿宗將李隆基立為太子。但公主卻認為隆基精明幹練,將對自己不利,打算選擇一位軟弱無能的做太子,這樣自己就可以長久專權,便指使心腹製造流言蜚語,散佈“太子並非長子,不當立為太子”的輿論,並派人嚴密監視太子的所作所為,只要發現一點過失,就立即向睿宗奏聞。就連太子的左右官屬,也往往被公主收買,成為她的耳目。因此,太子深不自安,姑侄之間的矛盾從此日益加深。

景雲二年(711),太平公主曾乘車在長安大明宮內光範門前攔住將要上朝的宰相們,向他們提出了廢立太子的建議。宰相們聞言大驚失色,不知所措,只有宋璟駁斥說:“東宮對國家立有大功,乃是宗廟社稷的真正主人,公主忽出此議,不知何故?”不久,宋璟又與姚崇秘密向睿宗提議說:“太平公主結黨營私,陷害太子,將使東宮不安。請將公主與其夫武攸暨遷居東都,凡宗室諸王和駙馬掌管禁軍的,均改任刺史。”睿宗雖然接受了後一個建議,發佈了“諸王、駙馬自今毋得典禁兵”的詔令,但卻不肯將其妹太平公主“遠置東都”。最後讓公主暫居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太平公主聞訊大怒,徑直來到東宮,當面斥責太子。李隆基大懼,遂向睿宗上奏姚、宋離間姑侄之罪,請求嚴懲。睿宗只得將姚崇和宋璟貶為外州刺史,同時也取消了讓公主暫居蒲州的詔令。

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睿宗下詔傳位太子。太子奉詔即帝位,是為唐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

開元元年(713)六月,太平公主眼看大勢已去,企圖作最後掙扎。便與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以及左右羽林將軍常元楷、李慈、胡僧慧範等圖謀廢立,並勾結宮人元氏,在御膳中下毒,準備毒死玄宗。但這些陰謀很快便被散騎常侍魏知古偵知,立即報告玄宗。七月三日,唐玄宗下令龍武將軍王毛仲取閒廄馬三百匹及羽林軍三百餘人,從宮城武德殿進入虔化門,擒殺了左右羽林軍將軍常元楷和李慈。接著,又在承天門內朝堂上逮捕了宰相蕭至忠和岑羲。竇懷貞聞訊逃入溝中,自縊而死。太平公主逃入南山寺院之中,三日後又返回,被賜死於家中。






天香引


有句話叫做"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放在太平公主和唐玄宗李隆基身上亦如是。

公元705年,神龍革命後,大唐復辟,唐中宗李顯復位。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后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韋后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死,外界傳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李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韋后意欲臨朝攝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史稱"唐隆政變"。政變後的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對於權利的慾望也明顯增加。也為日後和唐玄宗李隆基權利上的衝突埋下伏筆。

唐睿宗上位後,近乎傀儡。也正常——因為他本來就是靠別人送上皇位的,他並不具備任何當皇帝的實力。

太平公主倚仗自己在歷次政變的功勞,企圖和李旦共撐國政,要求李旦把太子李隆基換掉,內閣的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這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正式變成了敵人。

李隆基把太平公主看的很透徹。知道太平公主非籬下之人,如果不解決掉,下一次,她就有可能再次發動政變把自己推下臺,像她母親武則天一樣當皇帝了。那就是讓作為太子的自己當不了皇帝,她的權力與威望實在太大,對自己構成太大的威脅。李隆基當上皇帝后,肯定要把對自己不利和對自己有危害的人給除掉,來保證自己這個皇帝當的安穩。





小小張品歷史


眾所周知,神龍政變讓武則天下了臺,而發動這次政變的五個人,也就是張柬之、敬 暉、崔玄唪、袁恕己五人被封為王,因此這場政變也被稱之為“五王政變”。

但實際上,“五王”只是這場政變的急先鋒,名義上的策劃者,真正意義上的背後主謀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三兄妹。

李氏三兄妹合作打下來的天下,坐天下的卻只能是中宗李顯一人。如果他信任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而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也能夠明確自己的身份,謹言慎行,雙方或許可以相安無事,當倘若有一方超越了界限,平衡就會被打破,而遺憾的是中宗兄妹並沒能同甘共苦。

這場政變讓三兄妹重新回到了政治舞臺中心,但中宗成為皇帝后,開始依靠這麼幾股勢力而形成了新的中宗集團。其一是東宮舊臣,比如太子左庶子安石,太子右庶子唐休璟,還有魏元忠、楊再思這些東宮舊臣。

其次是外戚,梧武州時期,李顯的三個女兒與武氏結親,永泰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兒子,新都公主嫁給武承業的兒子武延暉、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神龍政變,歷時三兄妹齊心協力,但沒想到真的成功了,本來他們沒打算誅除武家勢力,而到中宗繼位後,因為在三人聯盟中勢單力薄,為了取得絕對控制權,於是選擇了武氏為合作伙伴。同時,中宗也開始優寵韋后的親屬,形成了新的韋武外戚勢力。

顯然難,韋武勢力的抬頭,是中宗加強皇權的做法,但勢必會打破兄妹三人組合的平衡,從感情上說,相王和太平公主能夠接受中宗掌權,卻無法容忍武韋勢力的膨脹,從實際利益上說,武韋勢力的抬頭,勢必損害相王與太平公主的權益。而此時的武韋集團大靠山是中宗,武韋集團其實就是中宗集團。

中宗與兄妹之間的矛盾首先表現在神龍五王的被貶,顯然這五王必然跟太平公主以及相王有比較緊密的聯繫,才會被貶。雙方之間的矛盾,最終在神龍三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而爆發了。

因為該年九月中宗改年號為景龍,後世遂稱之為景龍政變。安樂公主指稱相王為重俊同黨,中宗集團與相王、太平集團的矛盾表面化了。

景龍政變,李重俊幹掉了武三思,中宗集團被削弱,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分裂,而後中宗駕崩,面對韋后垂簾聽政,意欲效法武則天的嚴峻形勢,最終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把相王扶上了王位。

從神龍政變到景龍政變,再到唐隆政變,短短5年之間發生了三起政變,而在這三次政變,實際上就是李氏三兄妹集團的合作,分裂,以及再合作。三次政變,都讓太平公主集團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特別是唐隆政變之後,太平公主集團基本與唐睿宗李隆基父子的勢力五五開,而相王本身性格上就不是一個強勢的帝王,對太平公主的勢力其實也無可奈何。

但這對於充滿了野心的李隆基而言,卻是十分不利的,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正見以及種種原因而加深,最終走到了對立面。實際上,即便二人不走到對立面,李隆基上位之後加強皇權也會拿太平公主開刀,更何況,前有武則天生動的女主臨朝例子擺著,太平公主難免不會有同樣的心思,所以太平公主是李隆基帝位路上的絆腳石也就不言而喻了。


江畔初見月


神龍政變之後,唐中宗復位,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

中宗對她特別尊重,她越來越飛揚跋扈,甚至凌駕於皇太子,公主之上。

在唐睿宗時,太平公主曾與李隆基發生權爭,當時的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向唐睿宗要求廢掉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積極地培育自己的黨羽,當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經由太平公主任命的,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數人外,大多數都依附於太平公主。

當時的太平公主,特有效仿母親武則天的意圖,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成了他最大的政治敵人,她最終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在家中。


sddz以書潤心


她要做第二個武則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會成為最大的阻礙。

太平公主在她父皇在世的時候就展露出了極大的野心,她是以公主身份獨立閱兵的第一個女人,雖然她代表的是她的父皇,但這事卻給了她野心加了碼。她自此開始逐漸培養她的隊伍和視力,準備上位。

其實對她最大的刺激還是來自於武則天建立大周王朝。既然她可以,那麼我就可以,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在武則天之後,任何人想要當皇帝,她都不會認可。正好這時候唐玄宗打過來了,所以她想方設法阻止他,就不難理解了。


軍哥話歷史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疼愛的女兒,第一任丈夫是薛紹,後因參與謀反被武則天賜死。武則天將侄子武攸暨的妻子殺害,把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武則天退位後中宗李顯繼位,並沒有剷除武氏勢力,反而重用武三思。太平公主身兼李、武兩家的名分,不僅安然自得,還逐漸培養了一派勢力。

然而時間不久,中宗李顯被自己的皇后韋氏下毒殺害,朝中各方勢力互相攻伐,韋氏、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皆被處死。最後太平公主出面,擁立睿宗李旦繼位,立李隆基為太子。

睿宗李旦很是倚重太平公主,經常與其商量國家大事,宰相奏事,睿宗每次都要問:“你和太平公主商量過嗎?和太子商量過嗎?”。

太平公主這時已掌握了很大的權利,然而她想把持朝政,最大的障礙就是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提出李隆基不是嫡子,不能做太子,然而李隆基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睿宗對其也很是新任,這“嫡庶”之別沒有得到認可。

太平公主心有不甘,散播謠言說太子要弒君謀反,睿宗經過調查完全沒有這回事,為了平息留言乾脆直接讓太子監國。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被睿宗安置於蒲洲。不久後,武攸暨居然病死在蒲洲,睿宗為了安撫太平公主,將其召回了京都。

太平公主還是不死心,誓要除掉太子李隆基,當時天有異象,西方天際出現了一顆彗星。太平公主命令欽天監術士向睿宗進言:“西方之彗星,是除舊佈新之跡象,新皇當立,請陛下傳位以應上天。”太平公主本意是想激化睿宗與太子的矛盾,從而除掉太子。

然而睿宗居然感念上天旨意,直接下詔將帝位傳給了李隆基。太平公主還是不罷休,糾結黨羽,密謀發動政變。李隆基先發制人,斬殺太平公主黨羽,派太監高力士追捕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逃至南山寺,自盡而亡。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能力超群,有其母必有其女,其他藩王不足為懼,欲得大位,必先除之。


用戶1599041417269ww


太平與其母同一類型,有極高的權力慾,滅二張與李隆基聯手平武韋之亂,受其兄李旦尊崇,宰相及諸大臣大都出於其門下,對太子形成巨大威脅,後李隆基既帝位,將太平賜死於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