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随笔


(一)

街对面的烧烤摊,这几晚都营业。前晚凌晨12点多,喧嚣的吵嚷声让我惊醒。先是带着酒意的大声争吵,随后打了起来。有人在旁劝解,却未能见效。一场闹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才散场。昨晚,又是凌晨12点。酒后歌声高亢嘹亮:“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若不是特殊时期,若不是夜半扰民,真要为他鼓掌叫好。


我不懂,能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聚在一起喝酒的,也算得上生死之交了吧?何至于会喝到打起来?而夜半高歌的这位,爱拼,为什么不是用拼搏为战疫助力,却把自己变成阻力?


在疫情面前,当我们不能更好的做些什么,就好好呆在家里吧!你觉得无聊的“家”,是多少人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全民抗疫随笔


(二)

办公桌上的长寿花结出零星几个花苞,散在碧绿的嫩叶间。我记得去年它们盛放的样子,橘红明亮的花瓣舒展在枝头,开出一片灿烂春光。而今年所见这小小花苞,包住的,像是新生,像是希望。


上班途中听广播,《中国之声》正在播放医护人员记录的《天使日记》。来自河北的年轻医生缓缓说道:“今天是我来到武汉市第7医院支援的第11天……在隔离病房工作七八个小时出来后,拿起手机看到媳妇发来的一段视频,瞬间泪奔。女儿朝着窗外喊:爸爸,我想你了!因为奶奶告诉她,那就是武汉的方向,你大声喊,爸爸就能听到。” 我的心忽就酸起来,忍不住泪目。


病毒无情,但幸好这世间,有爱。昨天在朋友圈看到并转发了一篇文章,讲述了17个普通人在这次疫情中各尽所能的付出。如这般默默付出的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是的,其实很多时候,英雄,不过是普通人在尽力担起一份责任!


春暖花会开,祈愿每个人都平安归来!


全民抗疫随笔


(三)

打扫,见沙发边柜上摆放着几本书,该是放了好长时间,上面落了薄薄一层灰。用抹布轻轻拭去灰尘,理整齐放好。待打扫完毕,找出许久未用的摘抄本,再寻一支笔,拿起其中这本林清玄先生的《人生最美是清欢》在桌前坐下。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未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对,我说的是读一本书,认真地,细致地品读一本纸质书。而不是每日里抬着手机看电子书,碎片式的阅读一些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网络小说。


手中的笔已有些握不习惯,笔下的字更显出生涩。平日里除了偶尔需要签个名字,正式的书写已是少之又少。原本就写不好的字,越发难看。有些怅然,在跟随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无可避免地丢失了一些其实很可贵的东西。


林先生说,书也是有情的,我们可以随时在书店里购回同样内容的新书,但读书的心情是永远也买不回来了。想起20多年前在昆明念中专,15、6岁的年纪,最迷张爱玲和三毛。每个月的生活费里,总要省出一部分去校门口的小书店里零散地买上一两本。心里想着,等我工作有了自己的钱,定要把她们的全集买回来。后来工作了,欢喜地用工资买回张爱玲全集,买回三毛……买回许多想要拥有的书。那时确能够静下心来看,因为喜欢,所以反复看,看到可以背出其中许多片断。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抛开纸质书的?任凭书架上那些满心欢喜买回来的一本本书成了落着灰尘的摆设。不觉中,智能手机上的电子书完全替代了纸质书在生活中的位置。同样是看书,却好像已找不到旧时的心情。


全民抗疫随笔


(四)

阴天,寒风刺骨,像还在冬里。明明冬的时候,风已带着暖意,枝头已绽放出春的气息。而今春来了,却又隔得那么远,远到我们走不进春里。


花卉企业栽培的各色花卉,因疫情滞销。经农科局倡议,大家都分别订购些喜欢的回家。明亮、娇艳……绚丽的花瓣间散发出点点春意。是的,春确实来了,一切都将朝着好的方向去!

全民抗疫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