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達克設計的這棟建築,培育了無數工科理科管理學科的優秀人才

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北部,屹立著一座寬闊而弘大的建築,在這裡成就了無數工科、理科、管理學科的優秀幹才,

它具體體現了交大的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這座建築就是交大的“工程館”。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據瞭解,工程館系由鐵道部撥款建造,1933 年竣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為二層教學樓,佔地面積6500 平方米。

底層設有鍋爐房、機械實驗室、水力實驗室、金工廠材料實驗室、電氣實驗室、標本實驗室等,二層設有教室、繪圖室、演講廳、儀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建築面積達 11007 平方米,集中包含了工程教學的各種需求,可謂當時上海乃至全國最現代化的實驗室和工程教學樓。

館額“工程館”由鐵道部長孫科題寫。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工程館由當時滬上名噪一時的建築大師鄔達克擔任設計,這位落難中流亡到上海的大師給上海留下了幾十座經典建築,比如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光明中學、綠房子等,不少建築在很長時間內幾乎成為上海的標誌。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鄔達克(圖源網絡)

初次來到這裡,第一個感覺就是“大”。一眼望過去,首先看到的就是工程館立面構圖的白色豎向線條,窗間牆壁柱凸出牆體且斷面呈鋸齒狀,給人一種剛勁挺拔的感覺。建築主入口特別的砌磚手法,使大門有一種深入感。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工程館是一棟典型的裝飾主義風格建築,其平面大體規整,呈“口”字型,“口”型以內是寬敞的內庭。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圖源交大

走入工程館,引入眼簾的是對面通往後院的三扇尖券大門,配上古典的吊燈,哥特風格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根據設計老圖紙推測,長窗玻璃應為彩色玻璃,不過這些早已在歷史維修中丟失。想象一下,若是原本的彩色玻璃,那這裡真的美絕了。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入口門廳兩側為垂直交通的主要樓梯,鐵藝的設計也比較精美大氣。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穿過尖券大門來到內庭,引入眼簾的是另一番景象。和建築立面的紅色磚瓦配白色壁柱相比,內庭所看到的建築面基本以白色牆面為主,簡單又不失大氣。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工程館建成後,成為當時交大設施最完善、設備最先進的教學實驗大樓。這裡不僅是交大師生教學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基地。

1933年12月8日,無線電發明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威廉·馬可尼勳爵夫婦到訪交大,與交大的教育者們一起,在工程館前右面草坪上豎立起一根象徵開創無線電課程的銅柱——馬可尼銅柱。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工程館是近代交大的主要科研場所,當時大部分重要的實驗室都設立在此,從這裡培育出了大量的優秀工科人才。

1960年,交大將原本兩層的工程館在二層上又加建了一層,建築面積變為12898平方米。2002年,學校對工程館進行改建。2011年,學校對工程館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修繕。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 END •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建筑,培育了无数工科理科管理学科的优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