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导言:从吕后临朝称制开始,西汉的外戚专权就隆重上演了,吕后外戚差点覆灭了刘姓江山,文景武三帝时期,外戚家族影响着皇帝的更替,也是皇帝对付诸侯国的中坚力量;汉武帝后期,诸侯王已经没有了势力,为了防止同样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封失去母亲的汉昭帝为太子,但是汉武帝死后,西汉的外戚专权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西汉末期,外戚王莽篡夺了西汉的江山,建立了新朝。

“金屋藏娇”是西汉外戚争权的一个缩影,这个故事并不见见于正史,仅仅是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提及,正史中记载的很简单:

初,上为太子时,取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


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金屋藏娇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妃子王娡所生,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馆陶公主想要把女儿嫁给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不同意,馆陶公主就退而求其次,跟王娡商量,把女儿和年仅四岁的刘彻结亲,因刘彻说:“如果能得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所以这个故事才叫“金屋藏娇”。其实王娡和馆陶公主两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才定下这桩婚事,有着鲜明的政治目的,绝不是考虑两个小孩的意愿。而刘彻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得到馆陶公主的支持成为了太子。可见外戚对西汉朝廷的影响力。那为什么西汉的外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

1.汉朝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而皇后都正当壮年,导致继任帝王年幼被太后专权。

汉高祖去世后,吕后从开始专政到临朝称制,总共十五年,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的时间八年,在这期间,吕后贪恋权力,又重用自己的亲戚,借此来控制朝政,导致外戚专权。

汉文帝窦皇后,熬死了两个皇帝,任皇太后十六年,任太皇太后五年,跟吕后一样贪恋权力,封窦氏外戚三个侯,窦婴因攻破吴、楚的功劳,被封为魏其侯,到汉武帝时,已经是丞相,权倾朝野。因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在她去世之前,汉景帝和汉武帝都不敢尊儒,可见外戚的势力之大。

后来更有孝元皇后王政君,熬死了四个皇帝,王氏外戚也因王太后而权力大增,直到王莽篡汉。

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吕后称制

2.汉朝的分封郡国制度,导致中央权力弱而诸侯势力强,皇帝多依靠外戚来对抗宗室和相权。

汉文帝继位后,就着急寻找窦皇后的兄弟,一个年幼失散多年的窦少君,都被找回来,封了窦氏三侯,为什么呢?因为汉文帝的继位是宗室势力和军功阶层相互制约的结果,这时候的汉文帝迫切需要自己盟友,而薄太后的外戚人丁不旺,只有个弟弟,不能满足条件,只能从皇后的外戚中寻找,这就造就了窦氏外戚的壮大,而窦氏外戚不像吕氏那样的骄横跋扈,虽然一直权势滔天,但一直扶助着汉文帝皇权的壮大,这也是外戚最初能得势的一个主要原因。

汉景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想削藩,导致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武帝继位后,又采用了推恩令,继续削弱地方的权力,而宗室削弱后,相权也就是军功阶层的权力就相对大增,为了制衡这些势力,就又重用皇后和太后家的势力。这也使得东汉外戚此起彼伏。

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窦太后剧照

3. 外戚跟皇室,作为外戚家族希望长久的拥有权力,就频繁跟皇室联姻,这也使得外戚的势力盘根错节,即使一时失势,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吕后为了吕氏家族的地位,就把吕禄的女而嫁给为恒山王刘弘做皇后,想跟刘氏达到最牢固的地步,可惜死后恒山王刘弘被废,吕氏被灭。

金屋藏娇的陈阿娇,是堂邑侯陈午和汉朝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了汉武帝为陈皇后,陈阿娇的弟弟陈蟜,娶了汉景帝和王皇后(王娡)的女儿隆虑公主,被封为隆虑侯。陈蟜儿子陈尊,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被封为昭平君,这让陈氏在汉武帝时期拥有骄横霸道的势力,也导致了陈氏犯罪被汉武帝诛除

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王政君剧照

王政君为太后时,把王家的女儿送进皇宫,封为汉成帝的美人。王莽为大司马,摄政王,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里,封为皇后。这都是保证外戚家族能够持续执掌权力的方式。

结语:在西汉时期,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为外戚专权提供了必要条件,太后壮年而皇帝年幼,为外戚专权提供了充分条件,而外戚和皇室的交错联姻,也充分保证外戚权力持久性的。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外戚家族跟皇帝的关系非常微妙,对皇帝来说,外戚既跟自己有着亲戚关系,又是外姓人,一般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外戚是比宗室更加可靠的盟友。西汉的皇帝们,一味的防备宗室,没有去防备外戚,最终导致了外戚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从“金屋藏娇”来谈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

王莽篡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